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2018年按揭100万买了二套房,按揭30年,每月还款5553元,从此我成了身边人口中的“房奴”。有羡慕的声音,也有无尽的嘲讽,这些我都不在乎,关键是我的生活与之前大不相同了,有乐亦有苦。
作为“房奴”一族,谈谈我的购房经历老刘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也没攒下几个钱。
10几年前我结婚,急需一套婚房,那时候城里的商品房已经是“天价”,我们想都不敢想。好在村里在空地上盖了几栋小产权房,价格相对便宜不少,父母一咬牙,掏出全部积蓄全款买下了一套94平套二的房子。
至今我仍然感激父母为我的付出,没有房贷的我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完全没有刻意攒钱的习惯。
但时间到了2017年,家里的宅基地拆迁了,父母面临着没有房子住的窘境。本来我打算在附近给他们租一套房子,等到回迁后再迁回去。但思前想后,一方面回迁时间表遥遥无期,父母漂泊在外也不是办法;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我也想住的近一点尽一点孝心。
于是跟妻子商量后把二老接到我这里住,本以为一家人住在一起就会无比幸福,但显然我高估了这94平米套二房子的使用价值,我和妻子、两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再加上二老,六口人挤在这不足百平米的房子里实在憋屈。
这样的居住环境维持了不到半年,我下定决心看房买房,经过多方对比之后,选下一套142平套四的房子。
我们这里是山东沿海小城,环境适宜、冬暖夏凉,所以房价相对较高。这套房子单价9998元,因为之前没有攒钱的习惯,所以结婚10年我俩也没太多的继续,最后全家掏了四个钱包凑了43万的首付款,第一关总算是过去了。
买房就像“打怪”,一关之后还有一关,接下来就是按揭、放款、还房贷了。
说实话,我也打过退堂鼓,在银行办房贷的时候,客户经理告诉我利率5.3%,按揭30年每月等额本息还款5553元。
“5553元”?!要知道当时我们两口子的总工资还不足9000元,就算算上公积金也刚刚月入过万,除了房贷还要供养两个孩子,还要孝养双方父母,压力自然不用多说。
当天我没有在银行面签,想着要不然就回家跟妻子商量一下退了吧。
本以为妻子也会以压力过大为由支持我的想法,但没想到妻子却劝我:
“谁这辈子还没点压力,不就一个月5000多块吗?现在是有压力,但我们以后还会升职加薪,三五年后压力不就小了吗?再说咱买的是房子,房子是资产,又不是吃了喝了,你担心个啥?你看看平常跟你玩的那几个朋友,工资都花在钓鱼、摄影、网游、吃饭喝酒上了,现在快4张的人了还在租房子住,租金是比房款低,但一辈子到头不都是在给房东打工”?
本来我就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听妻子这么一说,买就买!大不了戒烟戒酒,我就不信了!
每月还房贷的生活有喜有苦,我的生活慢慢发生了变化......还房贷快3年了,我的生活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了支出必记账、攒钱、节俭的习惯,一些费钱的爱好也戒掉了;
之前没有房贷的时候花钱大手大脚,月入9000能花8000,给孩子给父母花钱不在乎,给自己给妻子花钱也不在乎,一个月到头都不知道花在哪里了。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每一笔大大小小的支出都会记账,月底再盘算一下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没必要的支出,下个月尽量避免。
买房前我们夫妻二人没有攒钱的习惯,现在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先将5553元转入房贷卡里面,这个钱是万万不会动的,就等着每个月7号扣房贷。剩下的钱才供日常衣食住行,有结余的时候就积少成多买点短期存款产品,获得利息收益的同时还能备用。
买房前我也算是“潮人”,别看岁数这么大了,费钱的爱好可谓一项不落,什么钓鱼啊、网游啊、摄影啊、朋友聚会啊,几乎每一项都沾,我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这里了。现在呢?钓鱼还钓,新装备不买了;网游只打不充值;摄影彻底戒了,无意义的朋友聚会、吃饭喝酒也很少参加了。
2.“节流”的同时还在“开源”,开始尝试副业赚钱,贴补家用;
光“节流”也不行啊,毕竟房贷就占去了收入的60%,有些花销是不能省的,必须想个办法兼职做点副业贴补家用了。
于是乎之前空闲时间刷剧、逛街的时间几乎都被占用了,现在除了白天上班外,晚上开始做一些兼职。
虽然刚刚起步赚的并不多,但也算能贴补家用,至少全家一个月的米面粮油、蔬菜瓜果钱是够了,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吗?
3.工作更加认真了,也更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希望下次升职加薪的时候我是那一个;
之前没有房贷的压力,说实话在职场上不算是最“拼命”的那一个,老板布置的工作会完成,但从来不知道“举一反三”,也没想着自己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现在则不同了,一方面在职场上更畏手畏脚了,工作更细致认真了,生怕出一点错被老板开掉没了收入来源;另一方空余时间更注重职业技能上的提升了,与工作相关的书籍看的越来越多了,免费的网课也看了不少。
其实如此“用心良苦”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千万别被炒掉!有房贷的职场人经不起折腾!再就是希望下次升职加薪的名单里能有我!
身边那些没买房的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之前房价“一路高歌”,观望的人占多数,所以身边还有很多块4张了的人依然租房住的,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
1.生活上的支出依然占大头
生活上没有压力,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用来付房租以外,绝大部分都用在买衣服、聚会、爱好、旅游上了,确实比我滋润的多,但一个月到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跟我一样。虽然有的人也在攒首付,但因为没有月还房贷的压力,攒的还是比较少的。
2.工作上依然“不思进取”
我身边几个没有买房的朋友在对待工作上依然比较“韧性”,反正没有房贷的压力,干的一不顺心就领包走人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不了花个三四个月的时间重新找份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升职加薪的想法更是无从谈起了。
3.空闲时间的利用上以娱乐为主
现在的我已经很少跟之前“钓友圈”、“摄影圈”的朋友打交道了,空闲时间基本上都在提升职业技能或者兼职副业,脑子里只有“赚钱”这一个想法。但没买房的,没有房贷压力的现在基本上都还在把空闲时间用在刷剧、网游、逛街、骑行、摄影、钓鱼等娱乐活动上。
4.对于“赚钱”这件事的看法上
没买房的人对“赚多赚少”没有什么概念,秉持“够花就行”的原则,几乎不会费尽心思的想着找个副业干干,让他们空闲时间送个外卖、跑个腿、做个代驾更是无从谈起。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就老刘个人而言,我觉得已买房和未买房的人、有房贷和没房贷的人,最大的不同实际上是体现在前3-5年。
因为绝大多数买房人都是按照买房节点上的收入水平来贷款的,比如每月收入1万元,那就月还款5000,每月收入1.5万,那就月还款7500。这么看来短期内自己的可支配收入确实是腰斩了,但如果把眼光放到3-5年后,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实际在生活质量上买房和没买房的人并没有多大的差距。
1.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工资整体水平在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的;
买房的人之所以愿意背上20年甚至30年的房贷,原因就在于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倘若工资原地踏步,那相信谁也不愿意二三十年里一直生活在房贷给生活质量造成的“阴影”之下。
但实际上每年社会工资整体水平都在以7.5%左右的速率在增长,现在你用60%的工资还房贷,3-5年后这一比例会下降到40%、30%,那个时候压力就小多了。
比如我大姐是2005年买的房,月还款870,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才900元左右,当时觉得大姐真是“疯了”,但现在870元的月还款额搁在谁那里都不算问题。
2.另一方面,有房贷后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发生了转变,3-5年说不定过的更好;
一旦有了房贷,在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上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变化,更懂得攒钱了、更懂得开源节流了,也更懂得在职场中升职加薪了、在生意上更进一步了。
比如我们部门经理,2011年买房的时候首付款都是借的,背上房贷后在职场上的动力更足了,2年的时间从职员做到了部门经理,工资从三四千元涨到了8700。不仅如此,课余时间还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据说现在有会计师事务所以20万年薪挖他。
他就是在背上房贷之后日子反而越过越好的典型例子,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关键看你如何对待。
写在最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有房才有家”的情节,买房就如同上学、就业、结婚育子一样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对于刚需而言,逾期畏手畏脚不如当机立断!
只要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化压力为动力,相信每一个按揭买房的人未来3-5年后的生活都会越过越好,压力越来越小!加油吧!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抱歉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能有资格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人那可能这真是一种幸运,我有一个导师在2015年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做投资600万左右结果2016年就翻了一倍,辛苦在北京打拼了一大半辈子结果还不如房子涨的钱,一套房子给自己带来多年的收入,身份和格局瞬间逆袭,至少不用在这么拼命的努力了,也能让自己的孩子平台更高,家庭就会更幸福,找个老婆生活水平就更高,家长晚年就更幸福他们就有能力养老,有能力去全世界玩。
在三四线城市如果买房那也有会不一样的预期,但是可以预计的是至少买房子的钱都会翻倍甚至翻几倍,同样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样的生活同样的教育,买房以后所赚到的钱就可能是前后一大半辈子辛苦赚来的钱,从此身份和格局就甩同龄人一起奋斗人的老远,以后娶个老婆孩子的平台也比别人高很多,这种祖辈的距离就一代一代拉开来的,当然不买房前期一定很爽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什么负担也不用操心太多,不用负担房子贷款什么的,但是越后来这种差距就会逐渐拉开,如果看到这落差再想买房那房价可能又长了很多,这时候通常是很难受的到底买还是不买,结果还是没买那差距也只会越来越远,自己的起点很低了结果孩子的起点还比别人孩子低,就这样贫富差距就拉开了!
欢迎关注“转识成智”本小编只提供观点 不提供救赎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已买房的人和没有买房的,3到5年里有什么样的区别。
我的感受就是这个区别应该会很明显的,首先是每个月的定期月供会让很多买房的人,基本上不是说消费降级的问题,而是根本就很难有消费了,每天都要考虑的怎么缩衣节食。我现在就是每天想着多赚钱,如何开源节流。
现在只要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热门的一线城市等,买一套基本的三居的房子的话,正常月供都要1万上下是基本上都是妥妥的,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意味着要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更何况很多人在首付的时候还是借款过来的,所以他要在还月供的同时,还要考虑着把前面首付的欠款给还了。所以他这个除了月供要还之外,还有更多隐形的债务压力,再加上生活上的必要支出和子女的教育支出,还有老人的赡养支出,所以可见的这种家庭支出和负担是很沉重的。
但是比起没有买房的人,比较大的区别是内心会比较安定一点,毕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窝,生活上会比较安居,没有这样的不稳定感和漂泊感。我以前就是租房遇到了各种奇葩的合租者的,同时还有不靠谱中介等等,搬来搬去真是太累了,真的是实在不想忍受了。
对于没有买房的人,虽然也有房租的支出,以及有家庭的不断的搬迁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比较折磨人的,很难在城市里面有安定感和安全感。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影响的,所以才会促使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相对来说,他的经济压力会没有那么大一点。
总而言之,一套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房子的人,意味着有很大的压力;但没房子,也意味着有很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城市里打拼、想要立足,真的是太难了。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值得思量。简化下,就是3-5年内,买房的与租房的,在生活上会有多大的不同。?
住的问题,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因此,不管过多少年,有房的人和没有房的人,都会有差别,但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下,也许这种差别会进一步缩小。
过个3-5年,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生活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这个时间段,中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也许就发挥非常大的市场调节作用。那时的楼市景象,一定会与现在有大的不同。
首先,说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家都注意到,本轮楼市调控已进行了一年多,持续的时间前所未有,且仍然没有减弱力量的态势。自1998年中国开启商品房时代以来,中间也经历过几次的楼市调控,但这一次明显的不一样,一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住等措施集中出击,二是调控持续时间是以往所没有的,三是本轮调控的终止线会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形成。
通俗点讲,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此举意味着中国又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开启,即像报道所披露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于长效机制所包含的内容,就像此前一些城市试点的“租购同权”,以及前一段时间很受关注的房地产税立法,都涵盖在其中。具体的说,未来,在土地、住房租赁、不动产管理等涉及住房的各个领域都将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调整机制。
其次,无论当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楼市短效调控机制,还是正在逐步建立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其目标都是指向令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稳健的含义只有两个:不能让房价大涨,也不会让房价大跌。业内已有预测,在3-5年内,长效机制对楼市的作用将逐步放大,并走向成熟。
三是,过个3-5年,长效机制确立并完善后,房地产市场或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房价或许还会升,但波动性较小;二是,买房的与租房的,在城市生活的所享权益会进一步拉平,比如落户,比如子女入学,等等;三是,市场供应更加多样化,虽然热点城市的供给仍然还会偏紧,但成本较低的租赁房源会加速扩容,比限价房更有竞争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也会在更多城市推广。
四是,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在3-5年内的生活差别,只能有自己房子仍然在生活中具有较大优势,比如稳定感,比如城市公共资源分享,比如结婚成家,比如子女就学。但随着租购并举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备,这种落差会被逐步缩小。有钱的就买房,差点钱的就租房,或许会成为主流生活。到那时,也许就有更多人选择一辈子租房,而不是将租房当作一种过渡式的生活方式。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可能会很难熬
在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将来3到5年的房价大幅上涨是比较难实现的,尽管个别城市还可能会遇到房价上升的情况,但从大局看,房价依旧以维持稳定为主旋律。
对于那些在几年前,购买房产用于投资的人群而言,房产增值的梦想可能会受到阻碍。最关键的点在于,目前限购限售的条件下,房产交易频次下降,房产交易的周期被拉长,这也意味着资金周转时间也被间接变长,增加了房产投资的机会成本。
对于刚需族而言,需要考虑具体的城市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房价大规模回落的现象,房产价值看上去似乎依旧坚挺,但本质上这一种坚挺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而对于一些一二线城市而言,房价已经经历过一轮上升,因此就算在近几年拥有购房资格,抢到了房子,也需要以较高的房贷作为代价,生活品质上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那么几年前还有捡漏的可能,有些城市在16年、17年之前,尚且属于价格洼地。就这一部分刚需人群而言,房贷的压力还比较小,对生活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如果你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而把房产买在老家,既要负担房租又要承受房贷,这对于一般工资水平的人群而言也是很难承受的。
购房与租房之间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小
在十年前,购房似乎是一项非常稳健而又可靠的投资,凭借可见的巨大回报率,房地产市场深深地吸引着无数家庭。而在过去拥有一套房产也同时拥有着享受当地基础设施的利好,相当于是在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通行证。但随着目前房价越来越高,获得房产的成本越来越大,同时在租购同权下,租房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权益。购房似乎不再是唯一的策略选择。
对于广大在一线城市努力奋斗的青年人而言,抛开购房上的资格限制和资金上的巨大需求,就算是凭借自己能力,在远郊买了一套房产,日常上下班也是一个问题,并不能百分百享受房产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与其奔波两地,还不如租一套好的房子。当然了,想要租到一套好的房产就要,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就要依靠一个优质的租房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以前买了房的人跟现在没买房的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不买房的原因很简单,手上的钱凑首付紧巴巴的,每个月背负月供感觉就像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是,房价大涨,月供也随着收入的提高和货币贬值因素而轻松对付。问题是,以前不买房的人现在已经很难再买的起。所以江湖传说经常烦着你的是房产销售,但你最要感谢的人也是这一群人,当初咬咬牙的话现在生活将会是另外一个天地。
可能,有些人还要感谢坚决要自己买房的丈母娘。
经过了这一轮上涨,房价已经高企,这个时候到底应不应该买房,未来三五年怎么样确实是令人头疼。没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手中有房心里不慌。刚需者什么时候上车都是对的。房价涨的时候是纸上财富,跌的时候也不会卖。
如果总是观望的人,那么之后不管能不能低价入市,总之精神会高度紧绷。自住者没有什么影响,投机者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