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的诚信危机很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诚实守信、有道德有素质的好人,自己绝对干不出来那些欺骗他人、占他人小便宜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外出时又在时时刻刻堤防他人,坐出租车怕司机绕路、买东西怕商贩缺斤少两、购物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我们怕别人一有机会就欺骗自己,又同时认为自己绝对是个“好人”,那我们凭什么会认为就自己一个“好人”而他人都“坏”呢?我们真的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吗?
当今严重的诚信危机实际上跟大环境脱不了干系,为了“钱”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如果做一件事的预期利益远远大于成本的时候,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去干,以满足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惩戒力度不够大,犯错成本太低。比如说近些年来每一个人都在收到各类“中奖短信”,之所以电信诈骗一直存在就是因为犯错成本太低,国内干不了就把人员归集到东南亚继续干;再比如拐卖儿童案例时有发生,但是对人贩子的惩戒完全没有达到最严厉,假设凡是拐卖就判死刑,那么拐卖事件还会屡次重演吗?
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捷径、赚快钱,完全把工匠精神抛在脑后,由此引发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的严重滑坡。当商家、个人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往往都很难在获取自我利益,同时维护诚信形象和兼顾相关方利益之间进行取舍。比如,商家产品粗制滥造给用户造成了损失,此时商家是选择诚实的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还是推诿责任?诚实承认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则会影响后续产品的销路,自己将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几乎所有商家都会选择“推诿扯皮”,归根接地还是为了一个字——利。
2019年,我国在《全球公民诚信排名》中遗憾垫底了,我们被描述成“全球最不可能拾金不昧的人”。《全球公民诚信排名》的实验方法是这样的:实验人员准备了17000个“遗失的钱包”,分别在40个国家的355个城市进行了测试,如果捡到钱包的人将“遗失的钱包”主动交给银行、警局、博物馆、剧院或者酒店的工作人员,那么即为“诚信”,否则即为“不诚信”,遗憾的是国人在此项实验中成为40个国家中垫底的那一个。
虽然此次实验室外国人做的,而且对我国国人本身就带有“有色眼镜”,且实验缺乏监督,数据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但无论是故意“抹黑”我们还是实验数据接近真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我们真的诚信吗?如果把我们任何一个人放在聚光灯下,那么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将“遗失的钱包”归还,但是在没有监督的“灯下黑”,我们真的会“路不拾遗”,真的不会“中饱私囊”?
另外,也请不要讲中国人的诚信出现危机,还是多走出国门看看的好。西方社会也不像你想的那么诚信。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诚信为本”,讲究“契约精神”,只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坚持”会被“利益”弱化,但是“弱化”归“弱化”,诚信从来都不会被利益所完全取代。所谓的“诚信危机”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然出现的现象,西方所谓的文明社会也是从“野蛮”慢慢走向“文明”的。所以不要不自信,国外的月亮并不那么圆,有人的地方就有谎言!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