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政策是好的,但是面临着实地监管和疫情冲击两个方面的限制。
这个问题还得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保障弄明工资支付条例》说起,该条例是我国第一次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主要目的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
但是该条例实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监管问题;二是当下疫情过后的经济形势。监管问题:
一个好的政策的出台对于目标人群是非常有利的,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立法的同时要配合监督。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边在执行的时候很容易曲解和避免法律法规的限制,这就需要通过监督大力保障。
但是我国有上亿农民工,又绝大部分在建筑工地务工,散落在全国各地,这使得监管难度大大提高,监管死角太多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工本身学历比较低,很难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很少有法律界的人士会主动予以法律支持或者对用人单位予以监督。
以此,缺乏监督是导致用人单位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疫情过后的经济形势:
疫情之后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很多单位都在裁减员工,有部分企业的员工工资也存在拖欠的情况,因此当法规的施行期遇到经济低迷期,你说是保法规彻底执行实施还是保经济、保实体度过暂时的难关?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结语一个法规从立法到实施,再到深入人心、执行到位,肯定需要漫长的过程,这同时也是检验的过程,对于该法的实施和落实,我们不防拭目以待。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纸上谈兵,空有条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太极推手,炉火纯青。
苦了农民,暗自伤神。
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有些工程是三包四包,层层剥皮,再进度付款,难按月付给工資。有甚者空手借棍。故要从制度设计上作工作,这才是源头。
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条例出来容易,地方执行到位比较难,大部分地区的财政项目资金不能到位导致工程款拖欠,拖欠的工程款自然就会转嫁到材料供应商和农民工身上。作为总承包或者分包商都没有那么好的资金实力来全部垫付,所以要解决农民工工资还得从保证建设项目资金到位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这一点都不奇怪,甚至这项新规在今年5月1日起执行之前就有人表示可操作性不大,尤其是赶上2020年以来的疫情特殊情况下,现在连一些制造业企业内部都无法按时发放工资了,那就更不要说农民工的遗留问题。
历来颁发的涉及行业新规,都会在实际实施及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会挖空心思打擦边球,甚至不惜敢于冒风险去寻找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可钻。
因此,您说现在还有些工地不能正常履行这一新规,我丝毫不觉得惊奇,早已是司空见惯之现象,当初我就认为如果不能配套以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那就很难保障有效执行。这里的监督不仅仅是来自于官方,更应该建立起舆论的监督机制,让第三方机构形成独立性较强的监督,这才能更有效起到作用。
总之,关心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是一件大事好事,如果按照新规要求可以确保所有农民工按月得到工资,那不仅有利于农民工家庭的生活开支保障,更能促进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复苏,让大家有钱消费,刺激经济事半功倍。但这显然是一种良好的愿景,距离真正实现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你好,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实行,有的工地仍然没有执行?
这个现象目前正常,不要不信。因为,国家出台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初衷是保护工人工资,其支付项目的繁多和市场的“黑暗”,到无死角的被动发现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更好的是我们有了法律支撑后,您就可以主动曝光啊。
一、举几个例子映射需要时间去完善。1、脱贫攻坚
近年国家政策利好犹如脱贫攻坚,也是需要几年时间;政府机构安排专人下探到农村基层,并制定计划的扶贫。
2、社保
国家规定任何企业必须给职工缴纳社保。
特别是疫情期间,国家也支持企业延期缴纳社保;毕竟企业不在了,还谈什么工资、社保。明确一点但不是不缴纳。
二、那么我们怎么破解政府部门纵向下探的速度,不能及时到达您的位置?1、协商:先和老板协商清楚,看能否承诺支付。
2、举报:若不能承诺支付工资,那就只有举报;现在违法成本相当高,且也不敢在风口浪尖顶风作案吧。
总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国家配置了公交车,我们可以选择不坐;但哪天公交车没来了,你可以选择投诉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