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跑到银行去挤兑。

首先出于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担忧并没有什么错,最近也有很多人担心银行存款的安全性问题。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无需担心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因为我国银行存款受“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制约,单人单家银行存款本息50万元以下的,无论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如约兑付,不会有任何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您把银行存款取出来干嘛用呢?现在全球经济和需求双双放缓,各国央行为了应对新冠给经济造成的冲击大力采取宽松化的货币政策,这种放水式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各类资产贬值,而除了银行存款以外,我们还真的没有找到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替代市场“避险”。至少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欧美发达国家的0利率和负利率还相对较高,因此把钱存在银行可以部分对冲通胀,也可以享受存款利息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提问者说的,大家一起到银行提现金会有什么后果,无非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提高存、贷利率

这种情况是大家集中去银行提款的前期阶段,还没有发生严重的挤兑事件。因为储户现金需求量增大,因此银行会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期吸引新的储户到银行存款,以便用于支撑日子增多的储户提款量。而存款利率提高了,也就意味着资金成本增加了,那么贷款端利率也会相应提高。

情况二:挤兑事件

挤兑事件是银行在运营中面临的重大突发危急事件,这一风险可能会导致抗风险能力低的小型银行破产。我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两起因为挤兑而破产的事件。

结语

其实很能理解大家因为全球经济形势不好而担心银行存款安全性的问题。但是基于“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约束,大家大可放心。另外,全球各类资产贬值,银行存款反而是投资理财的最佳渠道。

因此,大家切不可听信谣言,盲目挤兑。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经济不好时,肯定会有部分人去银行提取现金存放在家中,这是传统的避险观念,只有在自己手中最放心,这一类人年龄50岁以上的最多。

年轻人大多认为有了无现金交易就没必要在身边放现金了,而且取现会损失利息,这样的想法很片面。

日本有很多老年人,去世的时候身边都有大量现金,原因有两个,一是经常去银行很麻烦,新技术老年人不习惯使用,二是日本利率很低,存银行没多少利息,这些人都经历过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时代。

同样,在国内经济不景气时,利息也会越来越低,同时理财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国内很多小银行也会有破产的风险,而大银行遇到风险通常会限制流动性。

国内很多老年人平时一样喜欢放现金在身边,如果出现银行有风险的消息,取现的人数就会大大增加,技术的进步取代不了现金的安全感,一旦出现挤兑,就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才有了50万的上限。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人们不会一窝蜂都去银行提取现金。

原因非常简单:

1、钱存在银行还有利息,取出来可就没利息了。

2、家里存放大量现金,还容易招贼,一旦丢失损失就大了。

3、《存款保险条例》保障了每个人在每家银行有50万元的安全额度,即使银行破产也能得到赔偿。

4、民间借贷也好,各种理财方式也好,本金损失的概率太高,还不如老老实实存着。

5、如今消费普遍使用移动支付了,现金需求越来越小,在当下也更安全。

之所以出现过很多人到银行提取现金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这样的银行坏账率比较高,有破产风险。储户担心存款受损,有风吹草动就会着急去取款。

对于坏账率能达到20%以上的银行来说,只要遭遇挤兑,很容易破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型银行接管稳定局面,一步步解决问题,实在无可救药的时候再宣布破产。

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征信系统的日益完善,决定了未来银行会向智能化发展,对人和网点的依赖会降低,效率将大大提升。

设想一下,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一目了然,银行可以通过关联的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的数据看到纳税和收入信息,从而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几乎不需要人为介入。那么,当下的银行还有必要存在吗?

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无人化,这就是今后银行的发展方向。让信用好的人享受更低的利率,让信用差的企业和个人难以享受贷款,能贷款时也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当上述目标实现后,银行网点会越来越少,雇用的员工越来越少,对经济的帮助更大,不再躺着赚钱。

就目前来看,银行的坏账率会提升,至于增加多少,不同的银行会有差异。只要经济恢复运转,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银行贷款一般都有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最终还是由个人承担。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最近有很多人在问,疫情影响之下全球经济形势一片哀嚎,美股暴跌,原油暴跌,黄金暴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具备投资机会的市场?

在这个时候大家会不会一起到银行提取现金,对银行又有什么影响?虽然有这种概率,但对银行的影响并不大。

什么样的人才会选择存款?

不管在任何影响之下想要在银行提取现金,那么前提条件是你在银行必须要有存款,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能够在银行存款的投资者到底又有多少?

不管是任何行业28定律尤为明显,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也就是说80%的人把钱存在银行,银行再把这80%的财富大概20%的人进行创业或者其他投资。

然而在2019年数据统计显示,中国5.6亿人的存款几乎为0,还有令你想象不到的事,全国人均负债已经超过15万元,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不但没有存款,而且扛着负债与大家一起共度了2020年的疫情。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财富高度集中,只有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而被平均后的人均存款只有5万,讲到这里我相信很多读者都大叹拖了后腿。

集中提取现金银行会怎样?

由此可见1/3的人存款为0,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可见当前我国存款的人基本寥寥无几,再加上当前的主要支付方式通过电子支付,所以说有钱人去银行一起提取现金,对于银行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随着区块链进一步发展,也许纸币在往后的存款或者支付过程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存款或许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病毒有可能通过货币进行传播,所以使用货币的人越来越少。

综合来看:当前能够在银行存款的,基本上属于农村人,每年手中有个几万块钱,又不愿意进行投资理财,最佳的选择就是银行存款,而他们的同款基本上是选择定期存款。

城市当中的老年人存款,基本上都会选择现金提取,而就算当前现金提取集中度较高,也不会对银行产生任何影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之下使用质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电子支付快捷方便。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疫情期间,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举个真实案例,今天同学在光大银行手机银行上赎回1.8万元理财,这个理财是每天都可以赎回的那种,赎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时赎回”,几分钟就可到账的那种,一种方式是“普通赎回“,即当天赎回,当天夜里到账。同学着急用钱,就像往常一样,选择了“实时赎回”,结果手机银行出现了一个信息提醒,大概意思是“截止到今天目前,累计赎回金额已经超过上限”,也就是说他如果坚持今天赎回,已经不能选择“实时赎回”了。他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加上疫情,他不免胡思乱想,于是给银行客户经理打电话咨询情况。银行经理告知,每天实时赎回的累计金额不超过40万亿元,超过这个上限,“实时赎回”就会失效,不过以他的从业经历看,一年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多两到三天,他估计可能是疫情之下很多人急需用钱造成的情况。这意味着2020年3月30日下午1点前,有很多人赎回及时理财款已超40万亿。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尽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情绪低迷,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保持足够理智,静观其变,方得始终。

大家会不会一起去银行提现?这一定要先问自己提出来干嘛?盲目跟风,岂不是笑话。

会全部用于消费嘛?显然不可能。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世界高位,最高超过50%,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也是超过40%。就民族习性讲,不仅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存钱养老的习惯。在经济下行时期,固然需要大力提倡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前提还得有钱才敢消费。2019年末住户存款总规模82.14万亿,人均存款只有5.86万,算不上富裕,又怎敢大肆消费?

取出来再投资,适合吗?经济下行,人们无非担心两件事,一是通胀,二是投资缩水。但是,随着欧美疫情的不断刷新,不确定因素增加,情绪蔓延,资本市场波动更加剧烈,大部分资产价格跳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普通投资者而言,显然观望比介入更实在,更理性,毕竟实力虚弱,抗风险能力无法匹配。也正因为如此,使人们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存入银行选择低风险产品反而可以起到避险作用,同时对冲部分通胀压力。

大量提现,怎么确保安全?这也是一个问题。随着移动支付消费习惯的流行,大多数家庭都很少持有现金,小额消费有微信支付宝,而大额消费基本靠转账,为什么?不就图个安全方便吗?你把大量现金取回来,放哪里?即使安上保险柜,也并不安全啊。如果你又把现金存入微信支付宝,那请问微信支付宝公司的钱放哪里呢?你以为他家有金库哦,还不是存入银行的。

大家提现的后果,不言而喻,轻者银行会受到挤兑危机,出现重大信用风险,重者可能导致破产倒闭。但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随着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庞大的经济体量,灵活的财政和货币调控政策,高端制造,数字基建和人口红利等必然使其更具有强大的韧性。近期不断有消息显示,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头等大事。建国以来,我们已经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500多家,也经历了08金融危机,除了3家倒闭以外,其他都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因此我们对国家和银行信用还是有充分信心的,所谓大家去提现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