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我是资深人士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答:

相比较四大古国,泱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到今天依然是屹立不倒;而另外三大古国早已物是人非;作为历史考究,因为女人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文明古国不在少数,其中多是君王偏爱女人而耽误国事。

这一点在中国历史是极为常见的,从殷商帝辛宠爱妲己而被天下共愤,到周幽王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再到玄宗皇帝爱美人玉环而误江山,最后清顺治因爱含恨以皇帝之躯而出家为僧。那么女人的作用就真的那么大吗?这些女人真的是红颜祸水吗?

最早的红颜祸水当属于商妲己,说起妲己此人,正史对她的评价其实没有那么残酷,反而妲己还经常奉劝帝辛勤勉朝政;早在妲己入宫之前,帝辛早就背负好大喜功、贪图美色的臭名。

帝辛继位很早,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王,并且此人天性勇猛,喜好武功,在位期间南征北战的,搞得民生凋敝,商朝经济和农业早就濒临破产;妲己的进入并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只是成为周文王反对朝廷的一个借口。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反驳“听你这么说,妲己想要贤相比干的心又是怎么回事?”说起比干,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妲己怂恿纣王所导致,其实还真不是妲己所为,妲己那时候还劝纣王,别杀比干。

但王权和相权相互斗争,最终结果只会有一个胜利,这就是典型的王相之争,比干是阻挡纣王实施种种国家政策的主要拦路石,并且老是和纣王对着干,你说纣王恨不恨他;因此,比干之死与妲己是没有关系的,商朝的没落。是贵族抑制很久的怨恨而导致的,并不是妲己导致的;商朝灭亡的锅不应该是妲己来背。

我们再讲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祸”;其实在秦汉之前,父系主义是社会的主流;皇帝后宫的妃子权力被限制的很厉害,所以,烽火戏诸侯,往仔细了看,也不是褒姒的错,而是因为幽王为了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王权而使出的伎俩。

周王朝到周幽王这一代,基本上国家处于分裂状况,周王都处于诸侯中心地区,所能管控的范围已经被压缩很大;周王朝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么幽王为何要烽火戏诸侯来博美人一笑,表面上是为了褒姒,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打压诸侯,彰显自己的正统。

诸侯其实也心知肚明,派出的军队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内地里巴不得周王室啥都不管。最后犬戎打进来了,诸侯早就收到消息,看到烽火燃起也不起兵救援,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周王朝被分封制弄得已经国不成国。

并且在那个时代诸侯国有近百个,烽火一点,真的一个诸侯都不来救援吗?可见,周朝的没落也并不是褒姒的责任,关键在于制度的不切实际。

说完秦汉之前的所谓红颜祸水,那么秦汉年间为何没出现过“红颜祸水”;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这个时代没有因为女人耽误事,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政治上、民事上和正统上都做的比较扎实,分封制度的取消,也使得这个时代并没有太过厉害的诸侯割据,除了东汉末年。由这个时代就可以看出,女人对政坛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

唐朝著名的红颜祸水杨玉环,事实上,杨玉环根本和祸水沾不上边,她就是用来为唐皇室背黑锅的;盛极必衰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特别是在玄宗时代唐王朝的盛世达到了巅峰、对一个君王而言,盛世的开创,这种成就感之后还剩下什么?

如果说,唐太宗是李隆基前期为之效仿和奋斗的偶像,是李隆基的目标,那么超越了太宗,李隆基的目标在哪里了呢?这个问题很关键,安史之乱并不是李隆基昏庸,而是因为唐王朝太过鼎盛了,李隆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成就感。

所以,晚年的李隆基把精力用在和宰相、儿子们权力争夺之中,最后被安禄山钻了空子。安禄山当初是李隆基为了压制当时的宰相而扶持;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那时候的相权权力极大,唐王朝的许多节度使实施上接受宰相的管辖,皇权反而被压制了下来,李隆基很明白安禄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为了压制宰相,他自信自己同时可以让安禄山不敢反自己,又能达到自己目的。

晚年的李隆基与其说是老迈昏庸,不如说是自负到极点的权力主义者。安史之乱的原因和所谓红颜祸水的杨玉环搭不上一点关系。然而,后来为了平复军心,杀了当时的宰相和杨玉环,其实也是李隆基自保的借口。

我们最后来说说,清顺治皇帝身边的红颜祸水;顺治皇帝是个情种,这个史料有记载,我们不反驳;爱美人不爱江山,这点顺治皇帝不应该背这个锅,而导致顺治出家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董鄂妃的去世,只能说董鄂妃的去世是个引子。

顺治是清朝皇帝中最难受、悲催的皇帝,这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皇太极去世后,顺治是在其叔叔多尔衮的扶持下才当上皇帝,并且那个时期还处于八旗军入侵中原,顺治在朝廷中被多尔衮节制的服服帖帖,毕竟多尔衮手里掌握八旗全部军队。

那个时候的顺治基本像个摆设,终于熬到多尔衮去世了,顺治可算松了口气,缺没想到,多尔衮给顺治留下一堆麻烦,比如“扬州七日”等等,顺治背负着的骂名,治理国家又各种内外矛盾危机,以至于这些矛盾危机到了康熙时代才解决。

所以说,那时候的顺治是很为难的,整个朝廷和皇宫竟然没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可见那时候的顺治真的是孤家寡人,董鄂妃的出现是顺治黑暗里一道光,但当这道光被现实残酷的打击后,顺治彻底绝望了,选择出家不仅仅是顺治为了逃避,也是为了自我赎罪。因此,顺治出家其实和董鄂妃的关系不大,只不过董鄂妃是一个引子而已。

中国五千年历史,王侯将相失败后,总是会把责任推给女人;但是王朝的兴衰与否,关键在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顺应民意,并不是红颜。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这四个人都是美女,都生的花容月貌,倾国倾城。那么这几个人是红颜祸水吗?咱们具体来说说。

一 妲己。传说妲己被狐狸精附体,做尽了坏事:造酒林肉池、炮烙、敲骨验髓、刨腹验胎等等。但历史上的妲己是商王帝辛征战有苏氏部落带回来的战利品。从此,两个人纵情酒色,后来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妲己被杀死了。

商朝灭亡是有多种原因的,纣王荒淫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商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奴隶们的反抗,四处征战,民众负担沉重,势必造成国力空虚,社会动荡不安,兵力分散才使得周趁虚而入,牧野之战彻底打败了商纣,亡国了。亡国不能全部怪罪到妲己头上。

二 褒姒。同妲己一样,褒姒也是战利品。周幽王伐褒,褒败就献出了美人褒姒。

著名的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褒姒和周幽王的故事。

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用尽了办法,金银珠宝都不能讨美人欢心,就想出这个办法。在烽火台点火,诸侯们以为是战争来了,纷纷前往,可到了那却没那么回事,褒姒看到这般景象,大笑。于是同样的剧目周幽王总是上演,到了真正有战事的时候,诸侯们都不来了,周幽王只好任由宰割,导致亡国。亡国就赖褒姒吗?只能说赖周幽王自己,谁让他中了美人计!

三 杨贵妃。天生的好容貌有“羞花”之称。好吃荔枝,唐玄宗就派人从南方骑快马运来,累死的马不计其数。话说回来了,累死再多的马又能怎样?恐怕不足以误国吧?安史之乱的爆发也不能赖在杨贵妃头上。

唐朝到了唐玄宗后期时,已经有些混乱。唐玄宗用人不当,用李林甫、杨国忠造成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唐玄宗又不理政事,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由盛转衰这是唐玄宗的责任,怎么能赖在杨贵妃的头上?

四 董鄂妃。有传说说董鄂妃是董小宛,其实是两个人。

董鄂妃死后顺治出家,只能说顺治太重感情,是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能全怪董鄂妃。

综上所述,所谓的“红颜祸水”是对女人的不公平,是对女人的歧视。一个国家的兴亡,要看君王的执政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充足、社会矛盾的调解等等。不能一味地责怪女人!女人不是红颜祸水,武则天女皇就是有力的证明!

武则天时代,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欣欣向荣,这充分说明女人不是红颜祸水!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不是,问题是男人的心怎样想的,心态正确怎么会被美人诱惑洗脑呢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她们都不是红颜祸水,只是被那些成就千秋大业的封建帝王将前国覆灭之罪强加于这些绝代佳人、倾国红颜身上,使她们背上了千古骂名。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苏妲己远没有历史上所写的那样红颜祸水。

在商朝那个时期,女子的地位本就是十分低下的,而且女子地位普遍不好,怎么会出现一个让帝王言听计从的女子呢?况且,商纣王也并不像影视剧或者是小说里那么不长脑子。商纣王统治期间,也经常对外作战,所以商纣王远比大家看到的要英明神武的多!怎么会让一个女子摆布?

其次,苏妲己本就是因为貌美而被自己的部落献给纣王。试想一下,一个年轻貌美的花季少女,被逼着去给一个有凶名且比自己大很多的叔叔当小妾。苏妲己是得有多大的心,才会天天腻在纣王跟前跟他谈情说爱!怕是跑都来不及哇!连影视剧里都是被狐狸精附身以后才去找纣王。这就是表明编剧也知道评苏妲己自己是不可能去魅惑纣王的。显然,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中没有狐狸真的能变成妖怪去附在人的身上。这也就是说,凭苏妲己自己没法子去迷惑纣王,然后让纣王被灭。

再者,一个国家的衰败也不是一个女子就能完成的哇!商朝败给周朝,这就是说明军队也不如人家周朝厉害。所以把商朝灭亡这个黑锅让一个女子背起来,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从褒姒个人处境的角度来看,她确是红颜祸水,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挚情女子,不愿意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别人的手里,她只是做了小小的反抗与报复而已,不管是真的不开心,还是假装不高兴,只是后来废长立幼所引起的变局她也无法预料而已,这或许才是历史上真正的褒姒,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红颜祸水褒姒。

杨贵妃生在那个时代,她是没有自主权的,被父兄送进深似海的皇宫非她自愿,被自己新婚不久的丈夫送给自己的公公作妃子也非处于自愿,可以说到现代社会,开放的时代也不会有哪个女人会荒谬到嫁给父子两人,那是为世间道德所不允许的,也是为当时妇女所不耻的。有谁看到杨玉环内心的苦楚呢,生在一个不能自主的时代,美丽成为他命运多舛的根源,应该说她是红颜薄命。

另外,一个男人,一个君主,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沉迷于女色,罔顾国事,致使弄臣倾国,朝政腐败,当败给一个他们心目中的蛮夷(安禄山)时,就说是妖女误国,将如此大的过错交于一个弱女子来承当,这就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担当吗,就只会惩罚一个女人来为君主的荒淫找借口,杨玉环是唐明皇为自己无能而找的替死鬼,她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董鄂妃不是红颜祸水,她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对于这样贤惠的妃子有哪位君王不为之倾心呢

妲己、褒姒、杨贵妃、董鄂妃是红颜祸水吗?

这四位美人都是历史有名的美人,她们都受当时帝王的极度宠爱;

但她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妲己、褒姒、杨贵妃这三位,宠爱她们的都是历史有名的昏君,她们三个似乎是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红颜祸水”;

董鄂妃也受到清朝顺治皇帝的极度宠爱,董鄂妃死后,顺治变得颓废,为董鄂妃的丧事大兴土木,在许多人的眼里也变成了“红颜祸水”;

但是我不大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说这四个女人都是红颜祸水;

我觉得她们几个只是到当朝统治者手里的玩偶吧,董鄂妃要强一些,顺治对她还是有些真感情的,根据一些电视剧和一些历史记载,没感觉董鄂妃是一个贪图享受、只爱玩耍、嫉妒心强、不顾百姓死活的女人,相反还挺懂事温婉的,何况清朝当时还算稳定强盛来着,董鄂妃应该不算“红颜祸水”;

那三个统治者,周王、商王和那个唐皇,到了后期都是荒淫无度、残忍暴虐的昏君,由于他们的无能及贪图享受,葬送了江山,让当时的老百姓也苦不堪言,这三个女人也只会陪着这几个昏君吃喝玩乐,所以称这三个女人为“红颜祸水”倒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是“货真价实”的“红颜祸水”,在那个封建社会,也是男权的社会,这三个昏君,周王、商王和唐皇应该是“红颜祸水”的主要责任人;

没有褒姒、妲己和杨贵妃还会有别的美女陪这几个昏君胡折腾的[灵光一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