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什么是汉代六博戏?汉代六博戏就是古代在棋盘上赌博的雏形,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战国时期已经流行,秦汉时期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六博,顾名思义,每个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最初是带有娱乐性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赌博手段。随着赌博化趋势的加强,逐渐演变为靠侥幸取胜,自身失去了生命力,不如象棋、围棋那样有培养思维,启迪智慧的魅力,从而失去了大众化的基础。六博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下来。
六博其实没有消失,只不过把娱乐和赌博功能分离开了。逐渐演为象棋、围棋和麻将的骰子等部分功能。
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基本的原因,可能因为战乱所至。但不管怎样,根本原因,是因为观、听众的量逐渐减少。
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说白了,人越来越懒了,不愿意费那么大劲折腾
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六博戏源于战国,到了汉朝就全民普及了。当时全国人民极度痴迷,不仅祭天时会拿来祭神仙,连死后都带进坟墓里。
只可惜大家玩得太入迷,经常因为游戏打架斗殴,无心工作,最后被朝廷勒令禁止,六博戏也就从此失传了
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1971年,一支施工队在湖南长沙施工时,突然发现一座千年古墓。古墓出土了3000多件金饼、彩俑、帛书等珍贵文物,价值连城。但是,一个神秘黑盒子却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这个盒子上画有神秘图案,里面装有木块,木条,木球,木球有十八面,每一面都刻着古怪的符号。墓里有大量金银珠宝,为什么这个不起眼的黑盒子,能被国家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呢?
接下来,人们又在全国各地的44个汉墓中,挖出了类似的神秘物。如,河南灵宝县出土了一对陶俑,陶俑就跪在神秘盒子的两边!北京大葆台出土了几个象牙块,与神秘盒子里的木块形状相同!为什么这些神秘物都集中出现在汉朝的墓里呢?而且不管是有钱人的墓,还是穷人家的墓,都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神秘盒子,是一套古代的桌游工具,玩法有点想飞行棋,掷骰子,按照点数行进,碰到对手就像象棋一样博弈。六博戏源于战国,到了汉朝就全民普及了。当时全国人民极度痴迷,不仅祭天时会拿来祭神仙,连死后都带进坟墓里。
只可惜大家玩得太入迷,经常因为游戏打架斗殴,无心工作,最后被朝廷勒令禁止,六博戏也就从此失传了。而长沙出土的这个黑盒子,是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六博戏博具,为了保护这个孤品,国家把它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汉代的“六博戏”为什么失传了?
六博亦称博戏、陆博、六博棋,其发明的时间可能不会晚于商代,是人类远古时代的重要文明成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非常盛行,《楚辞·招魂》中便有六博的记载。人们经常说的“博弈”一词中的“博”就是指六博。用六博进行娱乐消遣甚至赌博在历史上独树一帜、风靡千年,但目前已经销声匿迹,甚至失传多年,对此众说纷纭,我认为六博失传并不遥远,应该在晚清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我的分析及为什么失传的理由如下:
一、自东汉以后六博一改千年怡情冶性的温顺,开始与狂欢、赌博携手,又一路狂飙一千多年,历代屡禁不衰。
六博自问世以来,上至文人雅士下到黎民百姓,用下六博棋怡情冶性、休闲娱乐,甚至西汉的皇帝也很喜爱六博,以至于在宫廷设有博侍诏官,善博之人,受人尊崇。西汉司马迁在《滑稽列传》中记载“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还是一派祥和有序。
到了东汉,班固在《弈旨》中说“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拿相凌,气势力争,虽有雌雄,未足以为平也。”认为当时的六博虽有胜负,实则侥幸取胜,不足以让人心平气和。
到了唐代以后,更是一改千年怡情冶性的温顺,开始与狂欢、赌博携手。在诗词中关于六博的记载俯拾皆是,限于篇幅在每个朝代仅举一句:
唐代李白在《梁园吟》中有: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宋代陆游在《衰甚书感》中有:开卷思千载,阅世等六博。
元代张宪在《投赠周元帅十韵》中有:五离才散鼠,六博又成枭。
明代皇甫冲在《闰三月十日将别王甥与之痛饮醉后作将进酒》中有:手引六博狂叫呼,当盘一掷得五白。
清代顾炎武在《秋风行》中有:燕娥赵女调清瑟,六博弹棋费白日。
值得一提的是姚燮(1805—1864)是晚清文学家、画家, 在其《责友四章 其四》中有:六博呼达旦,红烛双交辉。说明在他生活的那个晚清时代还有人在用六博娱乐。
从东汉以后,在历朝历代中描写用六博饮酒狂欢、赌博的诗句不乏其例,翻开赌博的历史,六博可谓功不可没。其实每个朝代每个王朝都禁止赌博,比如唐朝在《唐律杂律》中就有关于赌博的处罚规定,但严刑峻法也没有挡住六博在千余年参与赌博的脚步,凡此种种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二、六博到了晚清终于偃旗息鼓,甚至就连其规则也扑朔迷离,埋没在历史尘埃中,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六博从远古绵延至晚清,为什么到晚清就戛然而止、消失殆尽了呢?我认为有以下理由:
1、清代禁赌力度空前:
在明代用六博赌博还蔚然成风,明代徐学谟在《醉中题醉人图》中有:梦中舒拳赌六博,犹呼一掷千黄金,就是在梦中还在“舒拳赌六博”。清在入关之前就禁止赌博,入关后决心整治流弊,一再发布禁止赌博的法令,禁止赌博的规定具体又严苛,比如:凡赌博,不分兵民,俱枷号两个月,杖一百。官员参赌惩处更严:革职枷责,不准折赎。禁赌力度史上空前,六博赌博走向式微。
2、晚清娱乐品种增多:
历史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清中期以后,从外国传入了扑克等娱乐、赌博品种,使大众娱乐更加多样化,有的传统娱乐品种包括六博等就淡化很多。
3、吟诗饮酒世风日下:
中国素有琴棋书画、吟诗饮酒的传统文化,但到了晚清时期这一传统的文化现象似乎没有从前兴盛,文人雅士不再钟情六博。
4、六博自身的缺陷:
六博从原来的怡情冶性发展到以赌博为主,已经被社会主流所不齿,早在宋代苏轼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中就说“六博本无益。”一个赤裸裸的赌博工具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以上我分析的是六博应该在晚清逐渐的失传以及为什么失传的理由。说实话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是抛砖引玉,肯定还有很多疏漏乃至谬误,特别是六博既然在晚清逐渐失传,晚清距今也不太遥远,那为什么六博的规则竟语焉不详了呢?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不同意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