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书里在第六十二回,贾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林黛玉和贾宝玉聊到探春管家的时候做的一些改革,林黛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那么林黛玉为什么会对贾家的财政这么了解,简单一算就能看出贾府的赔赚?

在大观园众姑娘们中间,论起管家的能力,很多人可能都以为黛玉在这方面肯定比不上宝钗和探春。其实这真的低估了黛玉的管理持家能力!黛玉的管理能力一直都很强,只是被人忽视了而已。这方面从她不管家,闲来一算就能知道贾府财政入不敷出,就能看得出来!

凤姐病倒,宝钗协助探春管家,为何黛玉被排除在外

凤姐病倒后,为了更好地调养身体,早日恢复健康,无奈之下,只好把管家之位暂时让给了探春,同时让宝钗和李纨协助。

当时对于这样的安排,很多的人都认为宝钗和探春的管家能力远远强于黛玉,要不然为何要将黛玉排除在外呢。

其实,这方面并不能说明黛玉的管家能力不行。为什么不让黛玉一起管家,凤姐曾说出过原因。

凤姐当时说,黛玉虽好,却是美人灯笼,风吹一吹就坏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让黛玉协助探人一起管家,主要考虑到管家的事情比较琐碎,还要跟那么多的下人们斗智斗勇,怕黛玉的身体和精力难以承受,会在无形中加重她的病情。

再者,就算凤姐有心想让黛玉参与其中,向来心疼黛玉的贾母,知道黛玉的身体比较弱,恐怕也未必会答应。

黛玉的管理能力体现在潇湘馆

黛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细心的人,虽然她从未管过家,但是从凤姐的只言片语中,就能看到她的能力非常出众。

其次,大观园中各人的住所,相对于怡红院的一团糟,黛玉的潇湘馆一直井然有条,各方面都层次分明,这更能充分说明黛玉的管理能力十分了得。不然,她这样一个身体柔弱的女孩,怎么能做到这一点,难道靠紫娟吗?显然不太现实。如果靠紫娟,就算她再受黛玉重视,毕竟不是主子,在处理各方面事务时,也会受到相应抵制,难以得以应手。

仅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黛玉的管家能力并不弱于宝钗。因此,当宝玉告诉黛玉,探春管家出了很多的相应节省措施时,她在说出自己闲时给贾府算过一笔帐,进得少出得多,从侧面知道贾府的财政已经出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黛玉管家能力这么强,为何不向凤姐建议自己的管家良方?

很多人还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黛玉和凤姐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从两个人之间的玩笑,就能看出来不是闺蜜,却胜似闺蜜。她明明管家能力很强,早已经看出了贾府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不向凤姐建议自己改革的想法,避免贾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恶化呢?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没想过会在贾府一直住下去

黛玉进贾府时,年龄还小。那时候对于黛玉来说,可能从未想过,自己进贾府是父亲托孤,准备将她一直寄养在贾府中。

这也会让黛玉觉得自己就是来走亲戚的而,总有一天父亲还会来接自己回去,回去自己真正的家里。

这种情况之下,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像黛玉那样,本分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会随便插手贾府的事情,不然肯定会被人嫌弃,遭受白眼。黛玉生性向来敏感,又是个聪明的人,相信就更不会这么做了。

2.一直认为自己不是正经主子

父亲去世后,随着年龄慢慢增长,黛玉才意识到自己的家是永远回不去了。她的一切,将来都会由贾母做主,这才改变了自己当初来贾府只是亲戚的想法,把自己当成了贾府的人。

不然她和宝玉聊天时,提起贾府的财政情况时,也不会用“咱们家”。

尽管如此,黛玉对自己在贾府的处境和位置,仍然非常清楚。她知道自己虽然已经算是贾府的一份子,但是贾府的那些下人却并没有将她当成正经主子来看待。

如果这时候,她贸然向凤姐建议一些开源节流的办法,凤姐实施的话,很快就会让人知道这是黛玉的主意。试想,黛玉本来就不招有些下人们的待见,现在又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那么她在贾府的日子无疑将会更为艰难。

这一点从宝钗建议黛玉熬燕窝粥,黛玉直接拒绝,怕遭贾府下人们嫌弃自己多事,就能深刻地体会出来。

3.不想引起王夫人的反感

尽管黛玉的能力,赢得了凤姐的认可和欣赏,但是王夫人的想法却不一样。

黛玉在贾府已经谨慎到了几乎无可挑剔的地方,王夫人却仍然不喜欢她,借骂晴雯为由将她视为狐狸精,如果她再建议贾府实施节省之计,不用想都会让王夫人更加反感她。

王夫人是个非常好面子的人,哪怕贾府过得再艰难,用她的话说“外头的面子还是要的。”这说明王夫人特别怕被人看穿贾府的财政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黛玉此时挺身而出,等于将这个众人藏而不说的秘密给捅破了,这让王夫人情何以堪!

为什么说黛玉知道王夫人不喜欢她,心里厌恶她呢?这方面体现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到黛玉的住所潇湘馆一件事情上。

当时黛玉作为潇湘馆的主人,对于贾母和王夫人等人的到来,自然要殷勤招待。奉完茶给贾母后,黛玉亲自捧茶给了王夫人,没想到王夫人却直接拒绝了。

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主人敬茶,就算你再不想喝,出于礼貌都应该接过来,可以放在一边,但不能拒绝得这么彻底。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禁忌,对于贾府这样的人家,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发生了这件事后,黛玉自然很快就知道了王夫人心里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当时这件事也导致了贾母对王夫人非常不满 ,直接下令跳过了凤姐,命她亲自换黛玉住所窗户的窗纱,进行了隐形打压。

黛玉本来就是一个不愿多事的人,在明知道王夫人不喜欢自己,又忌惮别人知道贾府财政的情况下,当然不愿意去没事找事,没必要给自己找难堪和不痛快了。

因此,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这恰恰说明了黛玉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以及卓越的个人管家能力。只是她的这份才能,被平时伤春悲秋,写写诗等等这些事情给完全遮盖了,让很多人误以为她的管家能力很一般,不如宝钗和探春。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要说林黛玉在大观园并不管家,如何得出贾府入不敷出,将后手不继的结论?

正如鸳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作主,凤姐泼辣能干管家有一套,却有一项无能,便是不识字,会算小九九理财,但记不了账。

也许有人奇怪,这凤姐大字不识,为何芦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能开出"一夜北风紧"的好词头来?与刘姥姥村妪粗人也能乱对,毕竟凤姐虽不读书在诗礼之家耳濡目染,看戏听文也能记得几句雅词的。至于记账之事,可真真难为她了。

就好比为什么古人当官,为什么要请师爷门客?饱读诗书之人,圣人的道德文章滚瓜烂熟,行政事务尚可,可即便小小的县令,也要管钱粮经济,各种刑事民事案件司法审判等各项任务,县府编制有限,县令又不是通才,个个狄仁杰式的多才多艺,所以门下养人帮忙,单单那点薪水便往往不济了。

闲话少说,回过头来讲凤姐不识字,当了几年家算盘打得精,可家大人多,尤其修造大观园,采买经办,丧事生日迎来送往多少账目,光凭记忆如何拎得清?何况还要向董事长贾母负责随时汇报?贾琏读书识字,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儿也帮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们帮忙了。

找谁呢?黛玉当然最佳人选,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的,记账算账自然不在话下。贾宝玉说家里有琴和谱,可只有老爷门下一老清客才识弹过一回。贾家重男轻女,以女孩儿做诗也是闲逸之事,唯德不求有才。黛玉无师自通,记个流水出纳帐还不容易,又不要出现金流量表。

再者宝钗外人,湘云不常在,探春视王夫人亲生,迎惜尚小,凤姐也有私心,黛玉这个局外人是最好人选。要晓得哪个民企老总,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纳?

而书中凤黛关系密切,虽没明写此事,但写了凤姐也曾求湘云代劳之事。而目邢夫人劝鸳鸯那回,凤姐半道下车,说平儿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约也是有的。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留意记下了。

所以虽不管家通过帮凤姐记帐,黛玉对宝玉说闲时算了算,进得少出得多,当然加上敏感如她,耳闻亲见了吃穿用度的变化,认识到贾家财务赤字,显出衰败之相来了。

由于对木石姻缘的期待,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可见其爱而生忧之心矣。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从未理家的林黛玉,为何一算就知道贾府少进多出?其实黛玉的能力,超乎你想象。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对于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即便是没读过原著的,也会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王熙凤的泼辣狠毒和嗜权贪财;薛宝钗的端庄温雅和深沉老道;林黛玉的柔弱无力和仙气飘飘……

纵观全书,林黛玉干的最多的事儿,就是谈恋爱和写诗,悲伤了写诗,感动了写诗,和姐妹雅集写诗,一个人也写诗。而对于除宝玉之外的人和事,她似乎都不大关心。我敢说薛宝钗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来的林红玉,就算站在林黛玉面前,她都不认识。更别说叫紫鹃像莺儿一样跟茗烟认干兄妹这种事儿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少女,在偶然谈到贾府的经济时,竟然语出惊人。

在第六十二回,贾宝玉在与林黛玉称赞探春理家有手段时,林黛玉亦点头赞叹,她说道: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府花费多不假,但是黛玉又如何知道贾府的收支情况,怎么这么确定贾府入不敷出了呢?其实,这还得从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个,贾府的挥霍无度有目共睹

黛玉在贾府时,就常听母亲说起外祖家,称那排场气派,绝非一般贵族能比。黛玉进府前,见到的贾府三等下人,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进府后,才真正见识贾府的奢靡挥霍。贾母是个享乐主义者,或者也有嗅出败落气息及时行乐的成分。她带着众孙子孙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有客人来了,摆宴听戏;下雪了,摆宴赏雪;时下的花儿开了,置酒赏花……

此外,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辈,已经煊赫了四代,这意味着贾府的奴才们,也繁殖了四代,这是什么概念?贾府主子不过二三十人,那下人就有三四百数,贾母一人院里的丫环婆子,算起来有十几人。贾宝玉一个小辈的院子里,大小丫环达十六之数,在家奶娘四位,嬷嬷若干……

贾家排场一直保持在起势时的水准,但经济及权势却日渐式微,如此情形,连颓唐荒诞如贾珍、贾蓉,都能感觉得出来。

第二个,林黛玉生性聪颖,也具有理家才能

王熙凤病后,王夫人任用李纨、探春和宝钗理家,两位姑娘在这一次牛刀小试,引来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也让许多读者出现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林黛玉的理家才能难与宝钗探春比肩,甚至是没有。

然而,在许多细节中,已经充分反映了黛玉的能力。

譬如在第四十五回,薛宝钗遣一婆子送来燕窝后,黛玉很贴心地命人给她抓来一把钱,让该婆子打酒吃,并说:

“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黛玉知晓,园子里上夜的婆子们有聚众赌博的习惯。讽刺的是,这婆子是宝钗处的人,宝钗却一无所知,这足以说明,宝钗连自己人都管不好啊。再后来,迎春的奶妈被查出赌博,被贾母当众斥责和惩罚,却未描写对宝钗处婆子的处理,想来这又是作者的惯伎——不写之写。薛宝钗的脸不知多疼呢。

可整个园子风气如此,为何林黛玉处却风平浪静呢?那是因为林姑娘也是有一套管理手段的呀。在第六十二回,群芳于怡红院夜宴,林黛玉就对着宝钗等人说过:

“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她非常明白,要当家,就得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自己身上都没擦干净,又怎么去服众呢?

从这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林黛玉虽然静若处子,但对园子里的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此外便是非常知晓如何做好一位管理者。

所以,眼光非常毒辣的王熙凤,在谈起这一群姐妹的才干时,是将林黛玉放在薛宝钗之前的: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

所以,林黛玉的管家才能,并不在薛宝钗之下。

这样一看,那贾珍、贾蓉都能看出来的事儿,林黛玉能看不出来吗?

当然,她之所以如此肯定,必然有别的缘故,那就是她看过荣府的账目。

林黛玉看账本?这话说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置信,但这种事确实会存在的。原因是在旧时,贵族的女儿不仅需要学习针黹女红,还要知晓理家之事,以为婚后管家之用,而一家之事账本必须得会看,贾母既然抚养林黛玉,那必然会让其学习这些技能。可贾母年迈,那只有一个人可委托,那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之所以知道林黛玉有才干,并非是无稽之谈,而是见识过林黛玉的实践的。眼力毒的朋友会发现在第二十五回,王熙凤说话要摆脱林黛玉一件事,过后叫人跟茶叶一起送来。帮王熙凤做事,却不需要到王熙凤屋里,而是“送”到黛玉处,再结合林黛玉本身,还能是什么事?针线?王熙凤不需要。那就只能是与写字有关了,而这必然不是写诗,所以最大了可能就是记账之类等事。

事实上王熙凤还曾拜托贾宝玉记过账,可知某些账目,王熙凤不想旁人知道时,会求助林黛玉贾宝玉几位信任的人。以林黛玉之七窍玲珑心,还能看不出荣府的经济情况吗?

黛玉如此出色,可是文中却没有关于其管家才干的正面描写,仅仅在一些细节处微微点逗,甚至做不写之写,这自然因为作者对她太过呵护,担心那些世俗的描写,会破坏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子形象罢了。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红楼梦》62回写宝玉和黛玉聊天,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有书君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贾府的衰败已有表象,林黛玉聪明剔透,又怎会不知?

《红楼梦》写尽了贾家的荣华富贵。宁国府荣国府钟鸣鼎食,日子红火。上上下下花钱如流水,钱从何而来?

这些钱其实大多来自贾家先祖的积累。贾家子侄又不事生产,只有消费,没有开源,也无节流。他们花钱如流水,钱只能越花越少!到后来,家中钱财是出的多、进的少,日益走向衰败。

贾府能有几多进项?林黛玉一清二楚。

她的几个舅舅,贾赦拿的是世袭的福利,但并没有多少用于补贴家用。贾政是唯一正常领薪水的,但也就是个五品官,又能有多少薪水?她的表哥贾琏,官是捐来的,没薪水可领。

贾府有几多开支?奢侈浪费,比上几辈收入丰盛时开支还大,可说是坐吃山空。林黛玉怎会看不明白!

可悲的是,由于对木石姻缘的期待,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足见其爱而生忧矣。

2.作为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林黛玉必然具备较强的管家本事,只不过没有机会展现罢了。

林家是列侯之家,到林如海已经是第五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任兰台寺大夫,又任巡盐御史。可以说林黛玉出身高贵,是侯门千金。

这样的大家族,自然十分重视对女儿的培养和教育。在林黛玉很小的时候,林如海就延请老师为其指点学业。

女孩子读书自然不会是为了科考,她们读书是为了长见识,看事情更加通透;她们学才艺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气质。

她们更是从小就被训练管家,学习人员管理、财产管理、收益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以便将来能够理家管财。

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可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管家的本领自然也十分了得,又怎会看不出贾府的入不敷出呢?

其实林如海把林黛玉送到贾家,也是因他誓不再娶,觉得黛玉无人教养,希望在贾家林黛玉能得到更好的教养。

3.管家婆王熙凤经常让林黛玉帮忙记帐,黛玉自然看出了苗头。

贾府管家主母凤姐,不识字算盘却打得精。可是贾府家大人多,尤其是修造大观园,采买经办迎来送往,多少账目啊,光凭记忆显然不行。

其老公贾琏虽然读书识字,可他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其丫鬟平儿虽伶俐,记帐却也帮不上忙;凤姐只好求姑娘们帮忙。

其中黛玉自然是最佳人选,她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记账算账自然不在话下。再说只是记个流水出纳帐,又不要现金流量表。

其它姑娘,宝钗湘云是外人;探春视王夫人亲生,不贴己;迎春惜春又尚小。再者,凤姐也有私心,黛玉是个局外人,是最好的人选。

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会留意。她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早就看出了贾府的衰败。

4.明白贾府财政入不敷出的,又何止林黛玉一人。

其实贾家知道财政入不敷出的,又何止黛玉一人。除了管家的王熙凤,贾母也是明白的。

贾母是在清虚观打醮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败的。只不过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只想享受该享受的富贵,而不愿去想子孙后代的事。

宝玉其实也是看到这一真相的人,只不过他想活在自己的少年梦里,不愿意醒来。

探春迎春惜春也不少智,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其实不是没看出来,只是作者没写出来而已。

其他像贾政贾链王夫人,肯定多少知道一些,只不过事情还没有逼到眼前,只装不见罢了。

一部《红楼梦》,洋洋百万言,无一处是闲事。而贾府的入不敷出,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黛玉在贾府,既是客又是主子,对贾府的收支状况,她心里一清二楚。"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红楼梦里,宝玉就是个富贵闲人,从来不操心家事,不算计营生,对于探春在贾府管家的措施,他不懂事的一通埋怨,但黛玉却夸探春说她做得好,而且做的每件事都在分寸之间。黛玉才是真的明白人,而且对当家理政也是有一定的见识的。

黛玉从来不管家,但是她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宝玉生日一回,她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看似简单的一句闲聊,却足见黛玉当家理政的天赋和才能,以及对事物观察的缜密和细心。如果当初让黛玉一同管家的话,她也一定不逊于探春和宝钗。

黛玉从不管家,她对于当家管事的这些算计,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第一、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教养,当家理政自然不在话下

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对于大家闺秀该学会的东西贾母一点都不会少教给黛玉,就像《知否》里盛家祖母对明兰的教育一样,对明兰不单单是娇养,而是各种技能都慢慢教给明兰,让她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贾母对黛玉的教育我们没有看到,但是从黛玉的母亲贾敏身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二。贾敏做了林家主母很多年,不仅把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而且还夫妻恩爱、妻贤子孝,这一切都是贾母教养的结果。

贾母从一开始的愿望就是让黛玉和宝玉在一起,那么教给黛玉当家理政的技能就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即便黛玉没有参与管家,可是黛玉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入不敷出,可见黛玉平时除了诗书,如何管家这些事应该也没少接触。

第五十五回,凤姐议论贾府的姑娘们“……再者林姑娘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主意,‘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王熙凤在和平儿讨论管家人选的时候就肯定了黛玉的才能,只是王夫人因为私心,贾母也因黛玉体弱多病,所以黛玉才并没有管家。

第二、黛玉观察入微,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能够看到花鸟树木的悲伤,能够感受到贾府的人情冷暖,她如何会观察不到贾府的收入支出。贾府这么一个庞大的集团,虽然很复杂,但其实它的账目也并不难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门道。

其实黛玉能够很容易明白贾府的收支状况,除了黛玉的观察入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曾经和宝钗说她在贾府的尴尬,她一个人寄居到贾府,所用的一切都和贾府的小姐是一样的,因为她看病已经惹起了很多事情了,实在不便再添熬燕窝粥的麻烦。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其实这些话如果没有人传到黛玉耳内的话,黛玉不会无缘无故就想到这些。黛玉从未跟宝玉和贾母说起过这些,但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实在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一些爱挑事儿的人恐怕也会无意中把黛玉花销大的事传播出去,因此黛玉也自然会格外留心贾府中的这些收入开销的事宜。

且以黛玉的七窍玲珑心,即便众人不说,她寄人篱下,“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但她却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她如何不去算计?生怕花销的多了,惹人厌烦。

黛玉不是只懂风花雪月的傻子,他能够在贾府这个漩涡中保持自我,没有任性沉迷其中,且以她的聪慧,如何感觉不到贾府流水似的往外花钱,但却收益甚微的事实呢?

第三、此时的贾府已经捉襟见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黛玉能够随便一算就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其实在贾府内部稍微有点心眼的人恐怕也都看得出,就像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

贾府虽然还是豪门公府的架子,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囊早就大不如前,贾府在外表光鲜,但内里早就不堪一击了。贾府的探春能感受到,因为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警语,寄居其中的黛玉,自然也感受得到。

贾蓉的一句话很直接的点出了贾府的财政危机,贾蓉等忙笑道:“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可见贾府的入不敷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黛玉在贾府一方面是客,一方面又是主子,所以对贾府的收支状况,她心里是很清楚的。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林黛玉不管家,不代表她不会管,实际上这是她自幼的必修课,她能看出来贾府财政危机很正常。好比一个数学高材生,当然会做加减乘除一样。

《红楼梦》书中其实也没写过林黛玉学刺绣,但是她的针线活却是一流的,只是很少动手而已。

古代名门闺秀,都要学习针黹女红,仪态举止和管家理事。尤其是对于黛玉这样出身士族的千金小姐来说,她将来嫁为人妇,是注定要肩负起主持中馈,维持家族内部秩序的重任的。所以管家理事这门基础功课,她从小就开始跟着母亲贾敏学习了。

林黛玉与一般闺秀不同的是,林如海还把她当做男孩一般,重金聘请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来教她读书。是为了提升她的文化修养,开阔眼界格局,提升自立意识,培养人生追求,好方便以后更好的相夫教子,让丈夫和儿子的仕途可以走的更加平顺。

毕竟按照林如海的身份,自然是准备将来给黛玉找一个才华横溢的朝堂新贵做女婿,才能心满意足的。

林黛玉天资聪颖,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殷殷期望和培养,在她六岁进贾府那年已经表现很惊人了,这都是她家教不凡的缘故。

后来黛玉在贾府中多年,除了文学才华冠绝大观园之外,她也是自我意识最为清醒,难得表现出人格独立的女子。其实,书中也有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黛玉不俗的管家理事才能,连王熙凤都亲自盖章认定黛玉的能力。

只可惜,林黛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体弱多病,她的管家才能始终没有机会施展,怀才不遇而已。

古代闺秀人生必修课——仪态举止和居家理事,黛玉进贾府就是来学习“闺教”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讲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们读书入仕,保家卫国,文治武功,都是正统。

女人们就要负责后勤工作,主管的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在闺中做孝顺的女儿,出嫁了做贤妻良母,孝顺媳妇,维护家庭内部协调稳定,让男人们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是头一回做人,谁天生就会做这么多事,还要做好,那肯定是要经过学习和培训的。

男人们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女人们就是在闺阁中就开始跟着家里的长辈女性,每天学习仪态举止和居家事务: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以上就是古代的女人的“闺教”,尤其是大家闺秀必须要自幼有女性长辈教导,德言容工管家理事,如果没有女性长辈在身边亲自教导,就会被视为没有教养,婚事上是不可能有什么好人家来求娶的。

又因为古代有“五不娶”的风俗,其中有一条叫做“丧妇长子不取”,意思就是如果这个姑娘是家中长女,婚前母亲去世了,就很难嫁出去。

这就是林如海为什么一定要把年幼的林黛玉送去荣国府的原因。他作为老父亲,不可能负责女儿的闺阁教养。林如海也没有续弦打算,所以为了黛玉的人生长远打算,只有出身高贵的贾母才是最适合教养黛玉的人。

以林如海的立场看来,贾母培养出了贾敏和贾元春这两位不俗的“贤孝才德”名门闺秀,自然有足够的能力教养黛玉成为真正的大家千金。而且贾母是真心疼爱黛玉的,贾敏刚刚去世,贾母千里迢迢派了人员船只来接黛玉,这份诚意已经非常足够了。

可以这样说,林如海送林黛玉进贾府,就是来跟着贾母学习进修的。

黛玉基础牢固,悟性好,贾府的教育水平也掩盖不住她的光芒

林如海的打算的不错,但是他没想到,贾母年纪大了,不想再费心太多,只想着整天吃喝玩乐享受富贵尊荣,她只尽到了一个一般外祖母的责任,给黛玉提供了无比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真心的疼爱。

贾母并没有亲自教导黛玉,而是把黛玉和迎、探、惜三个孙女一并都推给了寡妇孙媳李纨教导。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所谓“针黹诵读”就是指的黛玉和迎、探、惜三春的“闺教”了,肯定不止包括绣花和读《女训》,必然还有看账审计、统御下人、礼仪进退、节庆筹办等等。李纨是主教,每个姑娘还有四个教引嬷嬷和一个乳母是助教。

李纨是守节寡妇,品德自然有保障,论才华也是不错的。,她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她自己后来执掌大观园诗社表现也相当不俗。但是因为李纨的出身虽然清贵,但毕竟不是高门大户,又加上寡妇身份的限制,所以她给黛玉等姐妹带来的“闺教”是远远不能和贾母教育贾敏和元春相提并论的。

但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李纨的水平虽然比不上贾母,但也不差。能不能学好,要看个人悟性,资质差的就是迎春这种,只学到了“死灰槁木”的精髓,惜春虽小,却学到了如何独善其身,后面驱逐入画,怒怼尤氏何等厉害。

探春和黛玉当然属于优等生,探春自幼养在王夫人膝下,耳濡目染也能学到不少,加上她聪慧努力,学识不凡,心性高强,自然是更加出挑了。

黛玉的水平也不低于探春,她的才华本就在探春之上。黛玉岁六丧母后就养在贾母膝下,若论熏陶,贾母的段位自然是高于王夫人的。黛玉的基础打的比探春好,她在林家不仅跟着母亲学过礼仪和管事,还像男孩子一样跟着贾雨村上过学,就这学历经验,别说宝玉,连过世的贾珠也比不上黛玉。

黛玉作为士族家庭出身的大家闺秀,她的出身和自幼的教养学识本就是高于贾府众人的。《红楼梦》六十二回中,听到探春在管事决策撵人,宝玉感叹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黛玉当时就说: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作为一个“闺教”的高材生,黛玉能能看破贾府的经济危机实在是太正常了。因为她对这一块业务本来就很懂,平时可能也有实践。

书中第二十五回还有王熙凤找黛玉帮忙的细节描写: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管家媳妇王熙凤不会写字,她能找黛玉帮的肯定是书写计算一类,也算是给了黛玉管家理事的实践机会。林黛玉很可能看过贾府的账本,她聪慧无双,窥一斑而见全豹也很正常。

林黛玉不是只会吟诗爱哭的病秧子,她不凡的能力和格局隐藏在细节里

很多读者一提到林黛玉就会说她病恹恹的、小气、爱哭、刻薄。我只能说你真的不了解林黛玉,她是体弱多病没错,但是来贾府之前,她也只是体弱而已。

在宝钗来之前,黛玉和宝玉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林黛玉的小气、刻薄只表现在第五回到三十五回之间,也就是宝钗到来至宝玉表白这一段时间。面对未定的爱情和从天而降的情敌,黛玉这样的表现正是说明她敢于追求和争取自己的爱情,这是她作为封建女子具备独立人格的表现。

“周瑞家送宫花”一段,很多人觉得黛玉太小气了,但实际上就是周瑞家的仗势欺人,恶奴欺主,在故意的轻慢黛玉,活该被教训。此时林如海还活着,黛玉还是贾府的客人,周瑞家的无非是仗着王夫人的势力拿大习惯了才不把黛玉一个小孩儿放在眼里。

但是黛玉人小心大,她进贾府的时候,应对邢夫人、王夫人表现都那样严谨合宜,堪称大家闺秀礼仪典范。那么几年过去了,黛玉的各方面能力自然是更加进益了,又岂能容忍周瑞家的这样一个奴才对自己不敬,只有当场怼回去,才能维护主子小姐的尊严。

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主子是会给一些老奴体面,但是这不代表这些奴才可以蹬鼻子上脸不把小主子放在眼里了。黛玉怼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和探春打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一耳光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两位颇具管家才能的小姐都是在提点逾越的奴才记得上下尊卑有序。

同样的事情黛玉还做过一次,那就是在薛姨妈家,怼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宝玉是个不中用的。王熙凤说他“不是这里头的货”,就是说他不懂得管家,辖制下人。但是黛玉很懂,李嬷嬷当着薛姨妈的确做得过分了,黛玉怼她其实是在维护薛姨妈的脸面和亲戚情分。

《红楼梦》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开深夜宴会,请了众姐妹。黛玉向宝钗、李纨、探春三个管家说道:

“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

黛玉这里表达的是大家已经触犯了管理中的大忌,那就是上层带头违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损伤威信和失掉人心。这说明黛玉是很懂管理的。李纨又何尝不懂,只是她知道自己管家时间也长不了,卖个人情给宝玉而已。

王熙凤也在书中正面对林黛玉的管理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注意这里王熙凤点评黛玉和宝钗做对比,黛玉只是身体健康方面有缺陷,但是宝钗是态度问题,所以黛玉的治家理事能力,在王熙凤看来应该是不在宝钗之下的。

黛玉的潇湘馆在大观园里是和探春的秋爽斋、李纨的稻香村一样,完全没有偷窃、聚赌、吃酒、闹事等任何乌七八糟的事情的。黛玉手下的丫鬟婆子也有十几个,但都是忠心安分的,没有一个生事的人。这里正是隐藏着黛玉非凡的管理能力。

但是宝钗的蘅芜苑里不仅有聚赌的婆子,还有个惹事的莺儿,整天嘴上也没有把门的,每次出场不是乱说话,就是要惹事。

黛玉在管家理事方面的见解是很高明的,在迎春被下人欺负却麻木不仁的时候,黛玉明确表示看不下去: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黛玉用了梁武帝萧衍的典故来讽刺迎春,但是迎春愣是没听懂,也是够让人无语的。

黛玉还提到了若为男子,裁治一家上下许多人的话,这说明黛玉不仅有内宅的管理之才,还有一番如男子般齐家治家的胸襟格局,这就要感谢她父亲林如海自幼将她做男孩教养的功劳了。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作者为读者塑造的林黛玉是一个才华全面,人格独立,不断成长成熟的女主角。她从来也不是一个只会哭只会耍小性子的病美人,她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黛玉的才华从来也不仅限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她的心机见识和管家理事的能力也很强大,只是怀才不遇,难以施展罢了。

所以黛玉和“无才补天,枉自嗟叹”的顽石贾宝玉才是灵魂知音人呐!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