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后、武则天、慈禧?
一;残忍程度;
吕后☆☆☆☆☆。武曌☆☆☆☆。慈禧☆☆。
说起残忍,都不是善类,但是相对吕后更残忍一些,吕后弄权数十载,而且还登上皇帝宝座发号施令【临朝称制】8年之久,只是未建国号而已,实质上就是女皇帝。在汉高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其残忍的一面,韩信就是在汉高祖不知情的情况下,吕后下手弄死的,在惠帝当朝的时候,更是残忍的对待戚夫人,明目张胆毒死赵王刘如意。当权后更是对刘氏宗族大开杀戒。武则天与吕后差的不多,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够狠心的,要是女儿也是为陷害皇后的话,可以超过吕雉了。相对来说,慈禧的残忍程度不值一提,不过是夺权时对顾命八大臣下手,临死毒死光绪帝则疑点重重,所以慈禧杀人比前两个要少得多,特别是对皇室的摧残没有那么严重。
二;对本朝的贡献;慈禧☆☆☆☆。吕后☆☆☆。武曌☆☆☆☆。
这个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但是我们看历史,必须要有一个中立的观点才客观,慈禧死后,大清灭亡了,后世基予自己的立场,必须把慈禧搞臭,要不然为什么要取代满清?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应该以她所处的时代为视角,看他对当时王朝的贡献才不会引入太多主观偏差。对于慈禧的评价,应该基于大清国运兴衰来判断。
大清国最后亡国,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很多人把清王朝的灭亡归罪于慈禧,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细想,在慈禧所处的时代,谁会比慈禧做得更好?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大清从乾隆晚期开始,国势一路下滑,嘉庆充其量算是守成之君,大清国在他手里衰败了,但是不是很严重,到了道光时期就很明显了,内外压力不断加大,道光不得不省吃俭用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到了咸丰时期,大清国已经彻底衰败了,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太平天国席卷江南,大清国库空虚,咸丰在内忧外患的重压下,年轻轻就离开人世,大清国已经出现亡国之像。咸丰死后,同治皇帝继位,政权实际掌握在垂帘听政的两宫皇太后,特别是慈禧,没用多长时间,就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慈禧太后顶住压力,重用汉臣、实行洋务运动。本来已经垂死的大清朝又起死回生,太平天国被平定,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外部压力也有所减轻,朝廷的国库慢慢充盈起来,自乾隆晚期就开始下滑的大清国运,开始显著提升,史称同治中兴。
这一时期的大清纵向相比,比前几代有了极大的发展,也组建起了强大的水师,工业、军事、经济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横向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长的西方列强还是差距太大。所以,虽然有中兴之举,也只不过是把大清的国祚多延续了几十年而已,仍无法逃脱灭亡的结局。但是慈禧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前几代更具有战略眼光,知道大清哪里出了问题,但是洋务运动来得太晚了,力度也不够。与西方列强的距离已经拉开,追不上了。按照前几代皇帝的作为,比慈禧还要差,要是让他们继续执掌大清,可能大清早就完蛋了。吕雉上接高祖惠帝两朝,国家形式已经稳定,吕后对于大汉朝来说,有提高,但是远没有慈禧那么明显。武则天与吕后相似,接手时基本面不错,有发展但谈不上盛世。能力是有,但并不突出。两人在位期间都没能像慈禧那样,使所在的王朝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力似有不及。
三;结局悲惨程度;慈禧☆☆☆☆☆。吕后☆☆☆。武则天☆☆。
三个人最后都得到了善终,正常死亡,风光大藏。身后评价则差了太多,虽然大清朝的灭亡是时代的必然,但是最终慈禧背了这个锅,而且永远也甩不掉,没人会想,即便是慈禧不当政,换别人也难挽救大清,处在工业革命大潮中,外围发展的不只是工业,还有思想,哪一样跟不上,结果都会很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已经根深蒂固,洋务运动能解决部分工业经济方面的问题,但是不经过大革命,清政府不可能自己走向共和制,甚至连君主立宪都不可能实现。大势所趋,不是个人能力所能阻止的,大清的灭亡让慈禧背锅,留万世骂名,我认为最惨。而武则天和吕后,在执政上的能力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肯定,已经不错了。
如何评价吕后、武则天、慈禧?
中国大一统历史时期最著名的三个女主分别是吕雉、武曌、那拉兰儿,这三个人分别处在中国帝制时期的初期中期和末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既深且巨,下面我们从对历史的贡献,对人的摧残和历史的评价三个维度谈一谈这三个女人。
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人的因素使这个过程幽深曲折,吕雉不单是刘邦的皇后,更是刘邦创业时期的重要合伙人,在创业过程中的颠沛流离养成了残忍的个性,在刘邦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杀死了韩信,开启了诛杀功臣的先例,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保证了汉家江山的稳定,刘邦去世后,吕雉秉持黄老之术,与民休息,《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后时期的相关措施对汉初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曌从一个低等级的才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坐上皇帝的宝座,创业过程中同样养成残忍的个性,为了掌握权力,她好不客气的打击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勋贵士族地主阶层,科举制度的完善更进一步打开寒门庶族的晋升通道,人才的上下流动在客观上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得中国历史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支配下往复循环,武曌在位时期,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复兴文化,富裕百姓,“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那拉兰儿是帝制时代末期一位极重要的统治者,她对历史的贡献是有效的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道咸以来,统治者闭目塞听,囿于成规,咸丰皇帝甚至想将关税自主权无偿交给外国以换取外国公使不要驻京,西太后文化程度有限,没有被“礼”束缚住,大胆任用汉人,支持洋务运动,社会的活力不断被激起,延续了清王朝的生命。
作为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女人,在继承人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她们都表现出了安全感不足导致的极其残忍的个性,吕雉杀死赵王如意,武曌杀死儿子孙子,慈禧杀死侄子兼外甥,这些人伦惨剧从帝制时代初期延续到帝制时代末期。吕雉残忍对待戚夫人,武曌任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那拉兰儿一意孤行,历史的周期律报应不爽。
历史不会放过任何人,不管你在当时得到过多少赞美,吕雉死后,诸吕被铲除,武曌凄凉的死在上阳宫,那拉兰儿身后赢得滚滚骂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