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首先要确定,满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国力衰弱,如果不是外部因素影响,维持基本面是没有问题的,满清灭亡表面上看是灭亡于内部,实际是灭亡于外部,即便是辛亥革命,也不过是日本人背后催生出来的一种分裂中国的策略。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差点成功,日本人的推波助澜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的《告十八省豪杰书》基本就是说出了辛亥革命的本质,《告十八省豪杰书》中日本痛斥满清欺压汉民,呼唤汉民起来抗争,把满清驱逐到关外。书中还大书特书日本和汉文化同根同源,支持十八省豪杰反抗清廷暴行。

起草《开城告十八省豪杰书》,企图挑起满汉关系的宗方小太郎

驱除鞑虏复我中华,这句话看似伟大,实际上包藏祸心,这是在分裂中国,把华夏独立出来成为中国,而西藏、内蒙、新疆、东北三省都被排除在中华之外,辛亥革命的旗帜是十八星条旗,代表汉地十八省。如果辛亥革命成功,那么孙中山将建立一个以汉地十八省为核心的纯汉族政权。中国将四分五裂,日本人控制东三省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就是日本支持辛亥革命的真正目的。

辛亥革命的旗帜,内外各九个圆点,被九星联系在一起,分别代表汉地十八省

直到这时候,清廷的力量仍不可忽视,袁世凯训练的新军更是中坚中的中坚,他成了当时左右时局的关键人物,如果袁世凯投向革命军,大清必亡,如果袁世凯死心塌地报效朝廷,革命军毫无希望。但是袁世凯两边都没选,他选择了自己掌握时局,让双方各退一步,大清政权平稳过渡,袁世凯接手了一个完整的中国。

这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正是袁世凯的出现,使中国没有被分裂,但是这件事完全出乎了日本人的预料,他们的最终目的并没有达到,是袁世凯破坏了大好形势,日本人对袁世凯恨之入骨,于是对袁世凯的施压,逼迫其签订二十一条,等真的签了,日本人又鼓动支持革命军反袁。从新撕裂中国。后来日本人撕破伪装,改变以前痛骂满清,同情汉人的嘴脸,反倒支持溥仪在东北成立伪满政权,为达到它们控制东北的目的,不惜自己打自己的脸,完全摒弃了《告十八省豪杰书》中的态度,日本人这脸比翻书还快。

粉碎日本分裂中国阴谋, 被日本人恨之入骨的袁世凯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即便是革命党受到日本的支持,如果不是袁世凯反清政府,仍没有灭掉大清的力量。所以清朝的灭亡,完全是外部时局改变的结果。这个伏笔,在嘉道时期就已经注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清廷没有跟上脚步,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力量出现翻转,大清不再是没人能够撼动东方巨人,而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实际上晚晴的基本面比咸丰晚期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经济方面,因为洋务运动,工业上有了长足发展,国力明显增强,随着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彻底肃清,内部也没有太大压力。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已经达到了清朝历代没有过得强大。袁世凯小站练兵,也使清军的陆军向现代化进军。所以清朝的弱是相对于外周列强,而不是内部,对内清政府还是保持绝对的控制权。

相当于中国道光时期才开始的西方工业革命

清朝了解清楚了,我们再说说明朝,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是基本国策,隆庆开关也只是限于泉州一地,而且主要是在经济上。因外那时候西方列强还没有闹工业革命,大明在科技上还是保持在领先地位,明朝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外部压力,他的主要问题是内部矛盾和联邦关系。明朝的灭亡,东林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说的话都是大道理,也有很多人支持,但都是基于理论的大话、空话,不但自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大大地阻碍了强硬手腕干实事的人。他们的存在似乎不是干活,只是每天端着枪找别人的错。大大干扰了政府的政策执行。以至于大的内忧外患迟迟不能解决。

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皇帝指手画脚的东林党漫画像

大明在没有外部压力下还混成这个惨样,如果强敌环伺之下,可能死得更惨。可以这么说,去掉外部压力,晚清和晚明来一次对决,晚清的胜利将是碾压性的,北洋派那帮人对付西方列强实力确实差着一截,对付明军,真的没有压力。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首先晚清期间,西方已经或正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的晚清国家仍处于农业为主的大国,在加上朝廷的腐败堕落,武器的落后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国土被西方流氓国家侵占沦丧!

明朝后其期,朝中已无能臣,边疆已无大将!在加上明思宗朱由俭后期过于刚愎自用!如果碰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武器先进,侵略势头正旺的西方流氓国家,那结局应该是一样的!国土沦丧!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众所周知,晚清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屡屡战败,割地赔款,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明朝没有被满清灭亡,一直持续到1840年,结果又会如何呢?

第一,在本国国内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正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大明并没有像大清一样严重的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海盗与流寇。况且明朝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是在效仿学习西方,包括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航海技术。再加上中西方文化思想领域的相互冲击,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在所难免。

第二,像日本一样,在一次战争中觉醒。把地主阶级打疼打怕,不得已走出国门、面相世界,实行改革开放,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君主立宪的形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步入世界正轨。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封建王朝,统治阶层的利益是相同的,那么势必会做出有相同的选择, 有些人想当然得觉的明朝不会闭关锁国,会积极的学习西方的文明和技术然后走向富强得道路, 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是智商不健全,真当统治阶级都是光绪那种没有实权的逗比? 打开国门学习西方请问对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者有什么好处? 既然要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就请先把自己代入到明朝统治阶层的角色当中, 统治阶层首先想的不是维护自己统治而是什么强国,这不是都比是什么?清朝被船坚利炮打开国门才不情不愿的搞了个洋务运动,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没啥卵用, 这说明啥? 中国落后的根子不在洋务而在于制度, 接下来就是戊戌变法以及立宪运动了,结果如何? 还是失败了,只能推翻清政府这一条路可走,于是有了辛亥革命。

明朝虽然是主体民族掌权,但是明朝和清朝一样,都是封建国家,都是地主阶级压榨农民阶级,这类国家适应不了近代化潮流,适应不了技术革新,而人民有这个需求,国家和政府却无法满足,像这样的国家,政权必定是岌岌可危的。

清朝末期如此屈辱,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清朝是一个封建国家,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家,跟不上世界潮流,无法和近代化的西方工业国家抗衡,所以被侵略,被割地赔款。

不说什么明朝,哪怕是汉朝,哪怕是唐朝,哪怕是再强大的朝代,只要他被世界甩在脑后,只要他是这个世界的异类,他必定会遭受侵略,遭受屈辱。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两个层面,军事上可能要强一点。朱元璋虽然是个老农民,但是他对火器不排斥,而且在推翻蒙元的时候大力使用了火器。技术上的不固步自封,可能会带来军事上的胜利。

但如果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明朝本土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在南方的力量很强大。这股子力量跟西方传入的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很可能形成宪政或者是议会制的上层建筑,说不定中国就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了。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晚清时期,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的清朝仍然以农业为主,双方存在代差。

明朝后期,明思宗朱由俭过于刚愎自用!如果碰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武器先进,侵略势头正旺的西方国家,那结局只会更惨,因为明朝人口与面积远逊于清朝,体量不如清朝,况且明朝的制度与统治能力又都不如清朝。

海禁的政策从朱元璋开始就有实行。郑和下西洋也不过是受朱棣的命令,持续范围不大的官方行动。

综上,就算明朝全体穿越过来,也一定会继续海禁,然后挨打!这就是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地大物博自给自足也使得统治者缺少了对外扩张的动力,所以明朝只会更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