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可汗或大汗,都是阿尔泰语系的音译,属于从音不从意,我们不能从汉字表面解释他的含义。其原意就是国王,或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在阿尔泰语系里其实大汗的说法并不常见,一般就称【汗】或者【可汗】【合汗】大汗和汗王应该是结合了汉语表述方法,以示汗的地位尊贵。

在古代汉民族政权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天无二日就是指皇帝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在翻译游牧民族语言为汉语的时候,不可能翻译为皇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音译,按照阿尔泰语系发音直接对应汉字,这应该是我们不称为其为皇帝的原因。至于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称为皇帝,也不难理解,人家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自己的国王为什么要用其他民族语言称呼?就如我们的领导不原意被称作酋长一样。

另外皇帝的称号也是有深刻含义的,上古最尊贵的就属三皇和五帝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能与三皇五帝相媲美,所以自称为皇帝,含有“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意思,北方游牧民族没有这样的历史渊源,不可能有这样的称谓。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这只是个称呼而已,实际权力其实是一样的!就像在你家里,你叫你母亲叫妈妈,满族人叫额娘是一样的!以后别问这样的问题了没人会答的,我答只想告诉你悟空问答需要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大汗这个称呼其实来自与“可汗”。

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一开始不是被称为可汗,而是称为单于。单于是匈奴系的称呼。按《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单于的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是匈奴语的“天”,“孤涂”是匈奴语的“子”,“单于”在匈奴语的本意为“广大”。所以这个称呼连起来的直译就是,广大天之子。

也就是说,天之骄子这个词其实一开始是指匈奴单于的。而且这个称呼很类似自先秦时代,指代中原之王的那个“天子”的说法。

这说明草原和中原在文化上是有共同和互相影响的成分。

而且有意思的一点是,单于这个称谓开始自头曼单于,其正好生活在跟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的同一时代。

也就是说“单于”这个称呼跟“皇帝”那个称呼,谁先谁后还真不好说。

至于可汗出现的则很晚了。并且是出自公元3、4世纪的东胡系的鲜卑人。史书称“可寒”,原意是“国王”。其实比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要低一等。比如永嘉初年,慕容廆自号者为“ 鲜卑大单于 ”,而非慕容部“ 可汗 ”。

而随着鲜卑人的进一步崛起,匈奴人的进一步衰落,可汗这个称呼逐渐取代了单于,成为草原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之后的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等北方少数民族都将可汗作为最高的称谓。其后,这个称谓又流传到中亚、西亚的突厥系国家。乃至明末的后金还以称“汗”。

一般认为,可汗这个词是草原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上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其含义最后对等于皇帝。

比如隋文帝杨坚因击破突厥,被各国君主尊为“圣人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在击败东突厥后,被西域各国君主在长安尊为“天可汗”;五代时中原皇帝被回鹘人称为大可汗;金朝时期(1115~1234年),女真人既称最高统治者为“汗”,同时亦音译汉语之“皇帝”而用之;明朝皇帝在蒙文、满文语境中称为天皇帝(天子)、汗,如洪武汗、永乐汗、景泰汗、万历神宗皇帝被称为万历汗。

说到底,单于、皇帝和可汗这几个词最后代指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语言不通,称呼肯定不同。就像英文中的皇帝为 Emperor,这个词源自罗马帝国的Imperator。

就是指的一个意思,只不过是发音不同和原始语意不同罢了!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大汗之称源于轩辕黄帝的“轩”字,远古轩发“汗”音。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在中国古代史上,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们手中握着生杀大权,任何人都要服从皇权。而这个称谓在现代人看来似乎过于遥远和不切实际,当时在古代,听到皇帝这个称呼都十分的敬重。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常骚扰中原,而这些游牧民族中最高统治者就是大汗。其实游牧民族之所以不断向中原挑衅,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的土地辽阔,他们想要侵占资源,其实也是作为游牧民族的自卑,对泱泱大国都憧憬,所以他们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掠夺资源方面,而是希望可以统治中原。

古代游牧民族的这个野心其实很明显,虽然当时他们和中原是处于对立关系的,但是也对中原有着一定的憧憬和向往,所以会产生的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者不仿效中原称呼他们为皇帝,而是叫做大汗呢?其实游牧民族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个称呼就是大单于,大单于和大汗是一个意思。想要知道大汗名字的由来,可以从单于这个称谓中了解其中的含义。

单于这个称呼来源于匈奴,匈奴也经常被叫做胡,这个民族来源已久,早在秦朝和汉朝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匈奴的各种记载和资料,而这个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过着马背上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所以对于资源十分匮乏。在一些战国史料记载中也有关于匈奴的说法。而匈奴也有明确的阶级划分,只不过他们的划分方式和中原不一样,匈奴的政权机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单于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单于属于匈奴的最高统治阶层。在历史上也有关于匈奴第一位单于的记载,第一位单于就是头曼单于,头曼单于是在公元前209年自立为王的,他随后建立了匈奴,而后北方游牧民族就按照他所制定的规矩生活,所有的匈奴人都生活在匈奴单于国,并按照祖宗定下的规矩传宗接代。

其实简单来说,按照当时中原的叫法,汗在当时所表示的就是官员,所以大汗就是官员中的最高阶层,那么在匈奴就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虽然对于中原来说匈奴的很多规矩和生活习惯都看似毫无章法,但是匈奴也因为特殊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boss被称为大汗,而不称皇帝?

大汗一词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要知道这个词的由来,就要看中原王朝的演化。

汉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后220年。

汉之前,无论是夏商周还是一统六国的秦,都对北方游牧民族头疼不已。

在汉朝时则不同,汉武帝突发奇想,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游牧民族。

由卫青、霍去病为代表一批优秀军事将领,将匈奴赶出了中原北方的草原,留下来的都是臣服或者表面臣服的一些民族。(如鲜卑、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等)

有汉一朝,这些民族的最高统治者不敢象匈奴一样,自称‘单于’(天之子)。只能以各自语言中的首领、族长之内的来互相称谓。

汉朝经历4百年,被曹魏结束后,原先中原在少数民族心中不可战胜的大国形象崩塌。

紧接着是弱小不堪的晋,南北朝。此时一些较大的游牧民族开始在称谓上来做文章,借以拔高自己。

先是自称‘汗’,与‘汉’同意。寓意着和汉一样强大。之后称之为‘大汗’,寓意比汉还要强大。最后直至‘可汗’,寓意可以替代汉的存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