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作为后人,我们的水平还不够格评论蔡京的书法,所以我认我回答这个问题最好不要拿自己的那点眼光评论。说个不好听的,你还不配。
最早四大家中的苏、黄、米、蔡,蔡指的就是蔡京,这个基本大多数人都是同意的,也是有历史根据的。因人废书有争议,但争议并不大。这已经充分肯定了蔡京的书法水平。
我们的水平不够,但总有水平高的,宋徽宗赵佶当皇帝不是快好料,但在书法绘画艺术上绝对是第一流的高手,是古代少有的天才和全才,所以古人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的欣赏水平应当没人会怀疑。苏黄都是前人,但米芾和蔡京都是与徽宗同时代的人,而宋徽宗对米芾和蔡京的推崇程度不相上下,蔡京能够四次为相,与宋徽宗太喜欢他的书法水平便有直接关系。
古代人崇古,对先人比较尊敬,苏、黄、米、蔡的排列顺序也是很规则的,都是按照人物先后顺序来的,如果最后的蔡指的是蔡襄的话,那就有点突兀了,蔡襄资格最老,顺序应该是蔡、苏、黄、米,而不是把蔡襄放在最后。
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中,大多认为在书法成就上,蔡京高于蔡襄,没有排进四大家,完全就是因人废书。明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渭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厅去之而进君谟书耳。君谟(蔡襄)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安世凤《墨林快事》进而替蔡京书名被掩抱不平,说;蔡卞胜于蔡京,蔡京又胜于蔡襄,蔡卞是蔡京的弟弟,王安石的女婿,也是北宋时期出名的书法家。
现代的话,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员金运昌先生也支持这一说法。金运昌先生无论在见识上,还是书法成就上应该都具有一定的权威。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的书法水平完全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能够形成风格,并深刻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以前,最好多看看古代和现代书法成就比较高的书法大家怎么说。尽量不要拿自己的那点有限的学识去评价顶尖的艺术成就,否则会贻笑大方的。
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我对蔡京书法非常认同及推重,他的造诣极高。但作为“六贼之首”的蔡京,被其人品所误,据说蔡京当时在宋四家之中,后被蔡襄替代。蔡京书法,稳健有力,严而不紧,逸而有规矩,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
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蔡京的书法水平,並不是太高。他是学颜真卿的,但並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比起苏轼、黄庭坚和米芾来,他的差距是明显的。
相比蔡京书法,蔡襄的確比他要好。但比起苏丶黄丶米三位来,蔡襄也只能屈居第四。
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水平很高!但后人因“恶其人而遂薄其书”!
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蔡京,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儋耳,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实际上蔡京的书法痛快有余而沉着不足,咄咄逼人而少蕴藉。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有些人认为“蔡”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
然而关于蔡京的书法,大多引用蔡京炙手可热时所修的《宣和书谱》及其幼子蔡絛所著的《铁围山丛谈》里面的记述。从《宣和书谱》中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介于苏、米之间,其对蔡京大肆吹捧,甚至认为京比襄“飘逸过之”。
蔡京全盛时,天下尽是蔡体,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今日蔡京的墨迹除了附骥而得以保存的题跋外,只有《节夫帖》,《宫使帖》两通尺牍,而苏、黄虽经禁毁而仍有不少传世,可见书以人传,确为不虚。
蔡京书法属于什么水平?
蔡京的书法造诣
却说戴宗被吴用等人请进梁山,吴用拿着蔡九知府给父亲蔡京的书信,暗自思忖,于是便向晁盖说:不如让人伪造一封家信,迷惑蔡九那厮。晁盖便说:好却是好,只是无人会写蔡京笔迹。吴用道:这个好办,蔡京的字体极易模仿。
原来蔡九的父亲蔡京不仅是当朝权相,还是著名的大书法家,所谓“苏黄米蔡”即是如此。尽管水浒里蔡京的名声很臭,可是蔡京早年却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铁杆粉丝,应该说是个很正派的文人,而且深厚王安石的器重。
宋朝时候,朝廷积弱积贫,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顺利推行,青苗法、慕役法、方田军税法等一一面世,解决了北宋面临的种种危机。新法推行后,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政府收入有所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而蔡京一直以新法的拥护者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宋神宗一直以锐意进取著称,只是他的身体并不太好。在位期间,尽管试图改变大宋朝的状貌,可是却无力回天。宋神宗积劳成疾,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宋神宗死后,儿子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1086年,保守党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自然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史书上说,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迫蔡京等完成。“京独如约,悉改畿县差役,无一违者。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出知成德军……”由于高太后临朝听政,对变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权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而蔡京也从朝廷走向地方,历知瀛州,扬州、郓州、永兴军、成都府。和昔日的京官无法相比。
不过这种情况没有持续下去,很多人都意识到想要改变大宋朝的形象,必须变法。小皇帝也不例外。八年后,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蔡京被召回,担任户部尚书。《重刊兴化府志》说:“章惇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见状,主动上前积极配合,帮章解决问题。“京谓惇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法。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依以济”。这一记载说明,蔡京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他的新法很有研究。1086年,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假如遇到在政治上想有作为的皇帝,本来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宋哲宗却仅仅活了24岁,就病逝。不久,帝位传给了弟弟十一王子端王宋徽宗,而宋徽宗又是一个只喜欢饮酒享乐的皇帝,即位之初,就把搞变法的人物,全部贬官,大大提升了反对变法的人士。此时所谓变法已经完全变成了党人倾轧的工具,因为徽宗皇帝爱好书法与绘画,不久蔡京投其所好,取江浙花石进呈,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他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运往东京开封。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水浒中,杨志失陷花石纲其实与蔡京有关。当然经过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政治洗礼,蔡京早已蜕化,变得人品猥琐,贪赃枉法,一心媚上。
不过,蔡京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米、蔡、苏、黄四大家之中。蔡京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不过后来旧党主政,一直把蔡京的书法排除在外,并且变成了苏黄米蔡,而且蔡京的名字也被名不见经传的蔡襄所代替。
水浒里的奸相其实是个多面手
蔡京的墨宝
蔡京是宋朝的大奸臣,曾列为“六贼”之首,不过他也做过好事。蔡京在任杭州钱塘县尉的时候,故乡莆田县木兰陂未筑之前,溪海之水,淡咸不分。滔滔海潮溯溪而上,溪水无栏无蓄,遇洪则泛,海潮上涌横流,遍地皆咸,这里“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无论旱涝都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蔡京奏请在莆南修陂,而此举也得到了朝廷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木兰陂建成以后对莆田的农业生产发展,起着巨大的根本的作用,而蔡京当年的奏议也为家乡人所称道。蔡京虽为六贼,结局并不太好,晚年流放江湖,死于潭州,蔡京在当时一直以奸臣名世,当然水浒上他的家眷无不是大昏官、大贪官,梁中书是他女婿,蔡九知府是他小儿子,尽管是个糊涂蛋,可是鱼肉乡民却不遗余力。不知何故,蔡京死后三十五年,却与名将岳飞一同被皇帝当做冤案平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