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时中国就完成了经济南移,为什么明清的时候,政治中心还在北方?
宋朝的经济难移并不是说南方适合经济增长,而是和宋朝重视对外贸易有关,海上贸易的话,还是南方颜还比较合适,其他朝代因为国策的问题,海上贸易并不发达,南方的优势并不明显。北宋时期,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制造业、手工业,甚至纺织工业也都在北方。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史称建炎南渡,迁走的大部分是有点资本的商人、有点手艺的手工艺者,真正种地的农民离开土地无法生存,所以南迁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样就使南方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迁入对南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原,谁得到中原就代表控制天下,问鼎中原、逐鹿中原是政治家的梦想,而南方在远古是蛮夷之地,瘴疠之地,并不为中原文化所认可,经济难移非主动,而是被动压迫所致。偏居南方被认为是懦弱被压迫,北方才是人们印象里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地理环境上,北方地处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交通运输便利,也使统治者能够调集,出动兵马平叛、镇压人民反抗,形成据北方以制天下局面,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自古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大多来自北方,占领北方,强化北方的综合实力对政权的稳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明清定都北京还是与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完全是因为北京所处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更为发达。明代之所以迁都北京,除了元代已经对北京进行了基础建设,还有就是出自朱棣的个人原因,毕竟朱棣是做燕王时发起靖难才从侄子那里夺得天下,这里是他的福地,根据地。再加上北京正好处在群山和平原的交界处,北靠群山,俯视中原左山海,右居庸雄关护卫。认为是控制天下,抵御北方草原民族的好地方。这才有了明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满清本来就是北方民族,夺得政权时,经过大明两百多年的经营,已成为文化政治中心,出身北方民族的满清建都北京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总的来说,建都北方,除了文化上的原因外,还是对国家的政权掌控更有利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以上为个人认识,仅大家探讨,不是什么权威认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