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这个就太多了,但是真能做到以武定天下的并不是很多,其时东晋十六国、以及五代十国时期有不少以武定天下的皇帝,但他们大多是短暂王朝,而且未实现统一,不具代表性。另外这个文武双全还要看怎么定位,实际上在历史上把具有一定军事才能的都成为武将,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战场厮杀的能力,但军事才能优异,也被归在武将里,比如周瑜、陆逊、吕蒙、袁崇焕、范仲淹都是武将系列人物,但它们实际上并没有跨马征杀的本事。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如果皇帝和皇帝比较,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他就是行伍出身,凭战功上位的,算是以武定天下。此外刘秀、李渊、李世民、杨坚杨广、朱元璋、成吉思汗也都是战功赫赫的人物,清朝皇帝沿袭满族制度,个个习武,但能够统兵打仗并有很好战绩的就属康熙皇帝了。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要说文武双全,严格来说,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算得上文武双全。就连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农民皇帝,也有《大风歌》、《咏菊》这样的作品流传下来。以武功闻名的皇帝,比如汉武帝刘彻,也有《秋风辞》。肚子里没有点墨水,怎么能成为一代明君,对不对?

下面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皇帝说一下。

汉朝:汉光武帝刘秀

历史上称刘秀统治时期为 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武功:

汉光武帝刘秀利用新莽政权被推翻后群雄并起、中原无主的有利时机,以武力进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先后镇压赤眉农民军,兼并群雄。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文治:

光武帝崇尚儒术,建国后,刘秀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代表作:

刘秀是一个很有学识修养的人,这一点从他下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熟悉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出自汉光武帝。

《与子陵书》与子陵书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劳冯异诏》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隋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是文武双全的皇帝,鉴于隋炀帝争议太大,这里选他爹说说。

杨坚是开皇之治的开创者。

武功:

文帝在位期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被西方人尊为“圣人可汗”。

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华夏是千古一帝,那么隋文帝则是第一次实现了多民族统一。也为接下来的唐朝打下了基础。

文治:

隋朝建立以后,杨坚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科举制度也在隋朝创立,在今天看来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在那个封建时期,却不失为最科学的选官制度,沿用千年。

代表作: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髪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备受尊崇。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武功:

李世民在早年就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并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攻入长安,灭隋。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登基后,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被称为“天可汗”的皇帝,能差么?

文治:

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

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代表作: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 李世民《元日》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 李世民《望雪》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宋朝: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本武功秘籍:《太祖拳》,拳法讲究实战,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

凭此一点,就足以在各位皇帝面前称雄了。

武功:

赵匡胤早年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曾在北汉、契丹联军入侵,大将临阵逃脱的死生存亡关头,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使得后周军士气大振,竟打得敌军溃败而逃。此战中左臂还中了一箭。

在跟随柴荣征伐淮南时,赵匡胤又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竟又斩杀敌军万余人。

柴荣死后,幼帝登基,赵匡胤的亲信在军中散布谣言,使军心动摇,后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又先后经历“荆湖之战”、“宋灭后蜀之战”、“宋灭南汉之战“、”宋灭南唐之战”等战争。真正地结束乱世,统一中原。

文治:

宋朝被称为文人的乐园不是没有道理的。“重文轻武”是基本国策,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同时,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建国初,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12000余卷。通过征集和献书,于开宝中,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

《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先写这么多……明成祖朱棣,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有空再写- -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最著名的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几百年后更是出现一位横扫海洋的霸主永乐大帝朱棣。他一生毁誉参半,为了夺位杀了很多人,晚年也疯狂屠杀宫女,为后世所诟病。但瑕不掩瑜,他一生所做出的的功绩,历史上极少有帝王能够和他相提并论。

第一:文治方面的成就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

1:皇帝毕竟为一国之尊,文治方面不仅仅会写文章,也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头条上很多人坐着认为文武双全里面的文指的是他在文章上的造诣,其实不然。小编认为毕竟是皇帝,不管是文治和武功都要为国家和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恰恰永乐皇帝朱棣做到了。

2:夺位登基的燕王朱棣,名不正则言不顺

1398年夏天,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南京城。次年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文。听信身边大臣的建议,搞削藩政策。首先把周王一家弄得半死不活,湘王更是被逼的全家自焚而死。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对抗中央,最终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坐上了皇帝宝座。

3:为了让后世人觉得他比朱允炆更强,于是编修大典

朱棣之所以后面迁都北京,多多少少认为南京城大多是建文遗臣,长期待在那里恐怕性命不保。而他在永乐初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修所有古典书籍,起初让解缙主导编纂的,命名为“文献大成”。朱棣觉得内容太少,于是让姚广孝主张编纂,历时三年“永乐大典”最终问世。这部书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古典书籍,对明朝以及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武功方面的成就更是斐然,被称为“马上天子”

1:朱棣派遣大将张辅几十万大军出发彻底平定安南

永乐初年的时候,安南国国王被权臣胡氏谋杀。王子逃亡京城,对朱棣诉说一番。于是朝廷派遣卫队护送他回国,没想到在回归途中被截杀。恼羞成怒的朱棣立马点齐精兵强将,几十万大军征讨安南,最终安南被彻底平定。

2:曾经五征蒙古,被誉为马上天子

说到中国历史上出征次数最多的皇帝莫过于永乐大帝朱棣,有人说他多次北征徒劳无功。在这里我想说太片面了,要知道前面两次亲征有效的打击了瓦剌和鞑靼部落的崛起。使得双方构不成对明朝的威胁,因此得到了“马上天子”的美誉。他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不过明史对他的评价还算客观。说他远迈汉唐,意思就是说他治理的大明朝远远超过了汉朝和唐朝。

以上就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回答,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汉高祖、明成祖、汉光武帝、陈武帝、齐高帝、梁武帝、吴大帝、元世祖、宋高宗、清圣祖、清高宗。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所有的开国皇帝、所有曾开辟盛世并且开疆扩土的皇帝都算得上是文武双全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有谁?

清朝:康熙 明朝:朱棣宋朝:赵匡胤唐朝:李世民隋朝:杨坚汉朝:汉光武帝刘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