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为何一直到了二十二岁才行成人礼?
古代一般情况下20岁行成人礼,也叫冠礼,所以也把二十岁成为【弱冠】。但二十岁只是个指导性的界限,并不是特别严格,提前的有很多,当然后延的也偶有出现。原因后边我会细分析,我们先看看行成人礼的目的是什么?古人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大概意思是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
什么时候会提前内,那就是实际需要,这个在古代帝王中常出现,老帝王死了,儿子要继承,可是还未成年,不能行成年人的事,怎么办,提前确认你已经成人,早行冠礼。典型事例是周文王,十二岁行冠礼,还有周成王,周公辅佐他到15岁,认为他能做事情了,于是在十五岁为他行冠礼,汉武帝刘彻也是因为需要继位而提前到16岁冠礼。
可见这二十岁并不是不需遵守的硬指标。特别是在帝王之家,一般是根据需要而定,到了清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就以成年为界,到了成年就要大婚,亲政,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是十八岁。宋代司马光曾说“今虽未能遽革,且自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仪,然后冠之其亦可也”。可见年龄不是冠礼的重要指标。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延后到二十二岁,可能与吕不韦有关,嬴政13岁继位,年龄还小,都是有吕不韦辅政,号称【相父、仲父】权倾朝野。吕不韦一直把持朝纲,以嬴政还不够成熟为由拖延嬴政的亲政时间,最后在李斯的帮助下,才取得一定成就和威望,在二十二岁是行冠礼亲政。亲政以后很快就处理了吕不韦,第二年就杀了吕不韦,彻底摆脱了他的影响,秦王嬴政冠礼延后,纯粹是吕不韦为了自己把持朝纲故意延迟的。我没有仔细查过历史。类似的情况好像不多,北魏文明太后掌权,孝文帝五岁登基,二十三岁才亲政,也是太后专权所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