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楼房,基本都是预制板的,那个时候也没有别的制造工艺,只能使用预制板制作,而且那个时候的水泥标号和现在也不同,质量上也会差很多,所以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勘测,质量不行有危险的危楼,应该拆除重建。
我们当地,我同事所住的楼房也是预制板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的,年代还要近一些呢,他家的楼房在老房改造保温的时候,发现楼房质量已经很差了,有倒塌的风险,然后就由政府出面,直接都拆迁了…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预制板楼房使用是有年限的其实在设计的时候,预制板的楼房就只有50年,而且这个年限是最高年限,不可能超过50年。
在建筑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会通过降低水泥标号来获取利润,这种情况下,预制板的寿命还要大大缩水,因此,预制板楼房在快要达到寿命的时候,应该提前做检测,有风险就要提前避免,不然这种事故还是会发生的。
拆除重建预制板楼花费巨大根据统计,多数预制板楼都修建于1985年之前,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的都普遍都是预制板楼,而那个时候,建筑设计的年限一般都是30年左右,到现在其实已经都成为了危房了。
而现在住在这样房子里的人,通常都是老年人,他们并没有能够购买新房的能力,甚至补一些差价都很难,因此拆迁这样的房子,需要全额由政府来买单。
我们同事的那个房子就是,不仅是当地相关单位出的钱,甚至租房的钱都是他们出,只不过就这么一栋楼,周围的都还是不错的,花销也不是非常庞大。
如果所有达到年限的楼都这么回迁,相信花销也是非常庞大的。
个人认为,后续会有一定的补偿拆迁政策,不然这种房子抗震的能力太低,很容易出现危险的。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八十年代建筑楼房普遍都是预制板楼,不论是“省标”或“国标”基本都是一种模式。
当时的城市都是平房,伴随改革开放的速度加快,就是让城市居民尽早尽快的住上新楼房,必竟是新生事物,对于防震,防天灾人禍等因素尚不细化,也不健全,在施工工艺的设计缺少经验,欠妥,毕竟是在新中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尚为首次。
到了九十年代末以后,由全预制板改变成一半预制板,一半混凝土捣制楼房屋面板。又经历很短时间将防震抗震及外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因素进一步的提升,变成了整体性混凝土建筑,安全得到了彻底改变。
如果没有天灾人祸等灾害,预制板楼房居住30一50年没问题,但天灾,人祸是难以预测,无法抗拒的,而人类又是大自然防御中最脆弱的群体。“小心能驶万年船”,安全大于天,为了美好生活的明天,还是尽早尽快的拆除预制楼房……。
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导言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进行棚户区改造。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造的房子要么列入危房改造,要么进行拆迁。这个工作这几年不是一直在做吗?关键还是政府有这么多钱吗?棚户区改造利国利民希望继续下去。只是城市的房价会涨而已。
从山西事故看棚户区改造的紧迫性棚户区改造,按照《棚户区征收标准》为城镇集中成片的危旧住房、破房烂院,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并完善棚户区项目周边道路、广场、教育、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居住环境中的人气指数,在改造棚户区的同时带动了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效应
。
这项大工程一直在推进。国家也是投入了不少的资源进行处理。这次发生的坍塌事故临汾,我想是没有经过本次改造的区域。一旦确定了事故的性质,棚户区改造就会加快进度。
坍塌的房子本身就已经非常的危险据附近村民介绍,聚仙饭店原本是村民自建房屋,主屋的房子建了二十来年,早先只有一层,靠近马路,但马路近些年由于修路在不断加高,原来的一层变成了地下,就加盖了二层,后来又加了阁楼,还建了卧室和厨房,到现在的样子一共扩建了五六次。
这种改建,对于老房子来说是,改一次伤一次。改建这么多当然对于主体结构有伤害。但是农民们并不懂这个,只要改建了自己舒服就好。没有考虑更多的承重之类的建筑构件上的问题。这也许是发生坍塌的最根本的原因。
另外,这个房子的年份已经足够久远了。本身可以拆迁了。只是政府没钱这么做,所以就留下了这样的一个隐患。我想类似的房子还有许多。隐患也很大,这些问题的暴露会加快我们的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计划的推进。
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2002年开始禁止使用预制板建造房子,而之前的房子依然用预制板。如果全部拆除那就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规定一定要拆除,如果是商品房,则会被拆,主要是考虑到抗震等级,如果是私房,则可以考虑,因为目前对商品房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严格的。因为预制板房没有墙面、梁和柱子相连,所以整体性不是很好,如果遇到地震,每个构件的摇晃程度不同,造成局部坍塌。
预制板建房的缺点:
1、预制板建房是由多块拼接在一起,强度比较弱,所以目前基本不会使用预制板建房。
2、预制板拼接在一起时会存在一定的缝隙,施工不好的情况下,会造成楼板开裂,而且对房子的防水防漏非常不利,尤其是家里的厨房、卫生间。
3、预制板不可以进行钻眼打洞,排线不是很方便,给施工增加一定的难度。
4、预制板承载力非常的弱,不可以进行随意装修砌墙,也不适合做沉重的吊顶。
汶川地震的时候,死伤最严重,最不抗震的就是预制板,比一般的砖混结构还要糟糕,因为地震的时候预制板会断裂,会直接塌下来拍在脸上。也正是因为汶川地震,有很多声音都在呼吁尽快淘汰预制板的老房子。所以淘汰老房子是大势所趋。
加快推进淘汰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居住环境。也许这一次真的要加强了。
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原创]对于山西发生的这起特大事故,我是这么认为,表面看,事故发生的突然,其实这类建筑在全国存在不少,隐患存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危害之大。比如,八九十年代建的楼房基本上全是砖混预制板结构,而楼上架楼,随意改造等等屡见不鲜,农村建房更就没有标准,由人随建,只是没人重视罢了,所以事故发生是必然的。另外,去年以来各地又进行老旧小区老楼危楼改造,加装电梯,所有改造只换上下水管道,粉刷墙面,看似表面一新,又有电梯,表面好了隐患埋的更深了。所以,应逐步拆除这些老旧砖混预制板建筑物,彻底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现在好多老旧小区都是预制板结构,设计相当不合理而且危险,不出问题谁都没事,一旦出现坍塌事故不堪设想。但国家现在对老旧小区改造,花了不少的钱,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制板结构的设计缺陷,老旧小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建议国家应停止这种劳民伤财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山西发生大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楼是否应该拆除重建?
山西临汾发生的聚仙饭店倒塌的重大安全事故,责任不在于预制板,而是由于私自改建并不符合国家的相关建筑规范,预制板楼房只是早期建筑的一种方式,并不需要进行拆除重建。
临汾发生的这起安全事故,导致了29人死亡的楼房坍塌不是由预制板引起的。该饭店已经存在了17年了,在8、90年代里,很多的楼房都是使用的预制板进行楼层铺设,虽然对现代来说这是一种落后的建筑方式,预制板也是一种很原始的建筑构件,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来说,预制板楼房可以说是土豪的象征。
造成聚仙饭店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在预制板,而是由于饭店老板私自改建物业,对原有的建筑主体发生进行了破坏。在增加的一层的同时,又向下挖了一层作为地下室,而对新增的一层没有进行了合理的承重设计和承重构件建筑,仅仅只是用了几根柱子作为承重主体。
聚仙饭店的坍塌几乎可以说与预制板无关,预制板只是当年进行改造的一种建筑构件而已。现在其实还有很多的物业都是使用预制板进行楼层铺设,预制板的使用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我们现代使用的楼层建设基本都是使用的整层浇筑,这样的建筑过程虽然更结实,更方便,更美观,但是对楼层的承重要求就更高,对于梁和柱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严格的按照国家的建筑规范来进行施工,浇筑楼层依然会出现安全隐患。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在工程中使用预制板进行楼层铺设,但是过去建设的很多预制板楼房也不需要进行拆除重建,首先是成本问题,要完全的将的预制板楼房进行拆除改建,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其次,完全没有必要将预制板楼房进行拆除,这些使用预制板的楼房一般都是十多年的历史,它们要么处于旧房改造阶段,要么处于征地拆除阶段,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单独为了预制板而进行主动拆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