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7月22日,辽宁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石某,男,58岁,居住地为西岗区工七巷,独居,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自述发病前14天未离开大连,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点关注地区来返连人员接触史。7月16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自服药物无明显改善。7月21日17时左右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22日晨核酸检测阳性,当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测阳性。经省专家组复核为确诊病例(普通型),目前病情稳定,已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对排查到的密切接触者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患者发病前3天以来的行动轨迹如下: 每日6时30分出门,从轻轨香炉礁站乘地铁三号线到大连湾站上班,步行至单位。17时下班原路返回家中。全程佩戴口罩。未在外就餐。 7月13日上班。6时30分出家门,17时许下班原路返回家中。 7月14日未上班。约12时30分出门,乘7路车由金海花园站至英华街站,13时许乘出租车至海港医院体检,全程佩戴口罩。 7月15日-17日上班。时间路线同13日。 7月18日上午上班(7:30-13:00)。回家就餐后至麦味多棋牌室娱乐。16时许去家附近宝泉洗浴约20分钟离开,随后去麦味多棋牌室娱乐。 7月19日未上班。12时许至麦味多棋牌室娱乐约1小时左右。 7月20日未上班。13时至15:30至麦味多棋牌室娱乐。 7月21日未上班。9时许去工人村小飞美发室理发,随后至麦味多棋牌室娱乐。12时40分左右返家,17时许乘出租车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全程佩戴口罩。 请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相关的公众采取如下防护措施:暂时不要外出,及时与社区或村委会联系,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由社区或村委会通知120急救车或乘坐私家车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请全程佩戴口罩,并主动告诉医生你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配合做好医学观察。

大连新增了1例确诊患者,其参加工作的企业属于进口水产品加工的,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病毒是不是来自于进口的水产品,但我个人认为,基本没跑了…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进口水产品很有可能是此次大连疫情的传染源

个人认为,这次大连疫情的复发,和进口水产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确诊患者的公司是从事进口水产品加工的,我们都知道目前进口食物中,水产品发现有新冠病毒的次数很多,前有进口三文鱼,后有进口大虾,都发现了病毒的存在,因此个人认为,这次疫情的复发,传染源很可能也是进口水产品导致的。

早在7月3号,大连海关就在厄瓜多尔进口的大虾包装盒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虽然及时销毁了这批货物,难免还会有漏洞出现。

确诊患者多次去过棋牌室,很容易导致疫情扩散

根据流调显示,确诊患者曾经多次去过大连一家棋牌室,叫做麦味多棋牌室,连续三天都去一家棋牌室,很有可能导致疫情扩散。我们本地曾经就有一家棋牌室,同时确诊超过4人,导致整个社区都封闭了,那个社区是我们城市最繁华的社区,范围很广…

我个人认为,流调出来以后,在18日到21日之间曾经去过这家棋牌室的人,应该主动上报社区进行隔离,不要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尽可能的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

呼吁加大进口食品的检疫

现如今多数国家的疫情发生都比较严重,进口食品非常容易沾染上病毒,因此个人认为,应当加大对进口食品的检测力度,尤其是进口水产品,病毒存活的时间比较长,感染可能性很大,一定要多加注意,加大抽查的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暂停超过23家境外食物进口国了,未来根据检测报告来看,还会增加更多的禁止国家。

多次发生食品进口导致疫情传播的事件,很有可能最早武汉也是进口水产品导致的

多次进口水产品导致疫情扩散,加上早在武汉爆发疫情之前,欧洲就有疫情流行,因此很有可能武汉的疫情也是由进口的水产品引起的。

水产品尤其是冷冻过后的水产品,其外包装是很有可能沾染病毒的,在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的时间很长,进口到我国以后二次加工就很容易导致感染传播。

因此,武汉很有可能并不是疫情的发源地,我们被冤枉了半年…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7月22日,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疫?

最近的几次疫情告诉我们,对进口食品进行检疫监控太重要了!武汉疫情最初可能也是通过进口食品流入国内

1、去年12月底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出现新冠疫情,席卷整个中国。

2、今年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出现疫情,可能与欧洲进口的海鲜三文鱼有关。

3、7月上旬大连、厦门、重庆海关相继在南美厄瓜多尔进口的白虾包装袋表面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注意,这里也有大连。

4、7月中旬,新疆乌鲁木齐出现疫情,目前传染源和零号病人尚不明确。

5、7月22日,辽宁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石某,为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

结合武汉华南海鲜、北京新发地疫情例子看进口海鲜水产食品有大问题,联系着国内病毒溯源,并且国际疫情形势使病毒在不断变异,出现大量变种,使得海关检测难度增大,可能会有疏漏,造成国内疫情小范围反弹。

因此对待进口海鲜水产食品是要一刀切还是加强检测呢?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过,近期对待各个地区的进口冷链运输食品和该企业一批的海鲜水产要严格审查,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

李兰娟院士在北京爆发疫情之后,曾经强调,要强化食品溯源!

她说,目前来看,尽快清晰的知道哪些食品是被污染的,以及这些食品的最初来源在哪里非常重要,这对新冠病毒的溯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在看来,真是真知灼见,不仅是北京,其他地方也要保持警惕。

而根据国外的研究,病毒发现的时间逐步向前推,西班牙的研究人员甚至在去年3月的废水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所以病毒来自于国外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了。

我们应该采取的举措:国内国外防控,境外输入人和物,两手都要硬!

总的来说,目前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各地零星病例会时有发生,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一月一地,此起彼伏。而疫情的来源主要是国外,通过人和物的传播。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累计确诊已超过1500万例,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国内精准防控的意识和方式,另外也要从各个渠道严防境外输入。

我们有能力在保证进口的基础上有效防疫,不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暂停海产品的进口!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传播的路径可能为水产品进口,接下来应全面、从严加强各种疫情防范措施。

大连市出现确诊病例,考虑到患者工作的环境,病毒的感染有可能与进口冷鲜有关,接下来的疫情防控,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除了“防人”,还要注意“防物”。

(下图:钟南山院士)

一.大连市出现的疫情,可能与进口水产品有关。

1.大连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7月22日,辽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据相关部门通报:患者为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发病前14天未离开大连,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史。

(下图文:辽宁省的疫情通报)

2. 此次疫情的传播路径,可能与进口水产品有关。

确诊患者在海产品加工企业上班,该企业从事的是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结合北京市疫情的溯源,再联系到海关总署7月3日发布的消息,可以初步判断,此次大连市疫情,有可能源于进口水产品。以下为海关总署7月3日的有关通报:

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品样本中,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下图:疫情的可能“祸端”进口冻白虾)

二.常态化的防控疫情,除了“防人”,还要注意“防物”。

大连市出现的疫情,说明了当地在进口水产品方面还需要加强防疫的力度。就“防物”而言,不仅要加强进口水产品的疫情防范,还应加强其他进口物品的防范,比如:进口冷冻肉和其他进口产品;之外,还应加强食品、副食品等市场的疫情管控措施等。

结束语:新冠病毒防不胜防,每一次的疫情,也是每一次的教训,我们要做的是:时刻保持警惕,把疫情防控措施更细、更全面的落实!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时隔111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的大连 , 在7月23日大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7月22日,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对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排查中,又发现了2个病例和12个无症状感染者。

7月22日新增的病例1石某 , 男性,58岁,独居,居住地为西岗区工七巷,系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7月21日17时左右到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22日晨核酸检测为阳性,当日,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为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为确诊病例(普通型),目前病情稳定,已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根据网上信息 , 石某才刚入职凯洋公司一个月 , 工作内容包括处理产品外包装。而他所在的这家企业主要是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公司的冷库产品进行核酸加测 。

根据公司网站上的介绍 , 凯洋冷库的综合仓储能力达5万余吨,其中拥有国家海关指定3万吨的公共保税冷库。

据了解 , 石某确诊前14日 , 都未离开大连,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点地区来返连人员和境外人员接触史。那么他是怎么感染的呢? 这里我大胆有个猜测 。

6月份北京新发地的突发疫情就是因为海产品感染 , 而检测出来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的是欧洲的基因序列 ,而这次石某所在的公司是从事海鲜生意的 , 那么石某会接触到海鲜我想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 如果海鲜产品和冷藏等地都检测出病毒 , 那么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就能确定他是怎么感染的了 。

接下来 , 大连将对大连湾 , 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工业团地地区 , 西岗区工人村社区 , 近19万人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检测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了 , 我认为速度快的话 , 可能3天就会全部检测完 , 也就是7月26日吧 。

大家只需要根据大连防控部门的要求 , 做好配合和个人防护工作就好了 。 早发现 , 早隔离 , 早治疗 , 我相信这波疫情必定会控制住的 。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辽宁大连今日又新增两例确诊病历,将对19万人进行核算检测。

昨日在确诊1例新增本土病历后,大连市迅速开展流调排查,在对新增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又发现了2个病例和12个无症状感染者。

首先发现的确诊病例和1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一个车间高度集中,患者的工作环境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在事发后相关部门对其所在的海产品海产品加工企业厂区、冷库、18家直营门店进行封停,采集了冷库的食品、加工车间、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地食品和环境样品,目前结果中多份阳性。

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无新增,病例也无外出旅居使,那么病毒是哪来的呢?

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新疆的疫情情况,去忘了几次在新闻通报中出现的厄瓜多尔进口冻虾。

7月10日,海关总署就曾通报,大连海关、厦门海关相继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14天,平均在3~7天,从这个时间节点看,不排除病毒经过长时间的潜伏最后出现了症状,不过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能因为当地长时间没有新增病例就大意了,还是要带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谨防病毒的再次反弹。

辽宁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传播路径可能是什么?接下来该如何防控?

最有可能传播的路径就是海产品,因为他是海产品的加工人员,而且未离开大连。为啥海产品最有可能,之前有检测出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大虾有肺炎病毒。北京的新发地也在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所以海产品的感染性比较大。

那么海产品是如何被感染的?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产品没有问题,是在疫情国家的时候被操作人感染的,这些操作人员可能患有无症状或者发病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误将病毒带到包装表面。病毒在低温下不会被冻死,而且可以存活好多天。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开始激发活性,从而引发感染。

第二个就是产品问题,为什么海产品本身会感染呢,因为海产品生活在水里,可能某片水域感染,因为感染的人类的排泄物里面也有病毒,而下水可能会被排放入海。从而导致海产品感染费用病毒。

病毒还未消灭,我们应该十分小心。疏忽大意可能就中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