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明明是个数字,为什么却成了骂人的话?

250这个词由来依旧,相传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来源并一直延续至今。

苏秦是古代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风光无限,但也因此结下了很多仇人。最终,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所杀。齐王很是恼怒,一心要为苏秦报仇,可苦于没有头绪,一时半刻也不到凶手。

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条计策,命人将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之上,旁边贴上一道榜文,上面写道:“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尚黄金千两,望速速领赏。”榜文一贴出,立马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都一口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也有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的银子一封(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一沓)一封银子为500两,半封银子为250两,半封半疯,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