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活多(至少不比正式工少)钱少(仅仅只是最普通正式工的1/10,还什么福利、保险都没有)。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政府机关当过一年临时工,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工资待遇和在编人员天差地别,我当时到手工资是两千块,而正式员工五千左右,还买有五险一金,而我们临时工只买了三险,并且没有奖金和绩效,福利我们也沾不到边,差别太大了。

其次,升迁提拔无望,作为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无论你工作多么优秀,也是不可能得到提拔转正的,因为现在体制内逢进必考,只有正式在编人员,才能提拔和升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

最后,事多还受气,因为是临时工,在单位就低人一等,干的活基本上都是最辛苦的,动不动还被其他同事指手画脚,呼来喝去,不过没办法,谁让自己没本事考进体制内呢。

总而言之,作为单位编外人员一类的临时工,要工资没工资,要待遇没待遇,要前途没前途,要多辛苦有多辛苦。因此,如果想进体制内上班,我建议大家还是好好学习,努力备考,只有考进体制内了,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相比正式职工,虽然干的工作并不少,有的甚至工作岗位相同,工作内容都是一样的。但首先是工资收入低,正式职工走的要么是职级工资路线,要么是职称工资路线,即使是工勤人员,也走的职业资格工资路线,按年限晋升级别,工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编外人员的工资实行的是合同制,由地方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平均工资,定期不定期增长。这几年社保政策正规化,五险一金慢慢有了保障,前些年就只有工资,没有社保,根本无保障可言。

其次是编外人员永远就是编外人员,没有转正的可能。即使可能在同一个单位,干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但临时工的身份却没有什么变化。机构改革的时候,如果规定“一刀切”统一下岗,也就下岗了,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也没有什么关系。有没有经济补偿或者赔偿,要看当地政府的统一政策。

第三是临时人员永远没有晋升机会,社会地位低。干的再好,这一份工作仅能糊口,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唯一可取的,就是背靠大树,相对稳定,只要不是大规模的人事制度改革,都可以混一辈子。另外就是大多数人图的就是离家近,可以工作生活两不误,相互兼顾。

第四是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在编在岗人员享受的福利补贴、奖金等,和临时工无缘。每年拿的就是规定的固定工资,别人发补贴,发奖金,第一条就要求在编在岗,而这正是临时人员所没办法满足的。

机构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临时人员,如果能保留下来,将由人事部门统一招聘,或者指派专门的劳务派遣公司统一派遣,完全实行合同制。和以往相比,稳定性大不如前,好的一点是现在社保政策规范化,五险一金有保障。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不请自来。五年工作经验告诉你,要是你没成家,可以说走就走,而且可以走的很潇洒。但是!你结婚了,然后又用公积金贷款了,没多久又有孩子了,那么,不好意思,踏踏实实工作吧。

待遇方面,临时工也分很多种,最差的是企业性质的合同工,像机关部门啥的,工资稍低,奖金也不多,加起来一年四到五万(各地不一样,以各地经济实力和政策而定);其次,乡镇的社会化用工,各地叫法也不一样,也是合同形式,相对正规,一年也有五六万;最后一种类似于合同工的晋升,定额干部身份,年收入七八万左右。

总体来说,合同工事情不会少(那些说有凭关系进来混吃混喝的,那只能说你幼稚,有关系还会混个合同工?以前,混混能有个编制,现在编制都得考,所以也没人愿意靠关系一直合同工,要脸要前途),累活烦活,基本上合同工干,有编制的,几年基本上会是个小领导,以谋划担责为主。

福利方面,现在基本上按公会福利发放(说有灰色收入的,大家一笑而过就行了,你见过向流星许愿的,但肯定没没见过向猩猩许愿的,更别说猴子狒狒),现在也没人敢多发私自发。保险啥的,比事业编公务员低很多。

精神面貌方面,与事业编,公务员相比,有天然的自卑感(不要觉得不公平,在编的也是通过努力考上的,哪怕有运气成分,那也是实力,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总之,合同工空有看是光鲜的外表,但没实际的实惠。切记,不要自暴自弃,努力工作,兢兢业业,有的领导会看中你,一旦你考入编制内,大家的好印象,会给你带来回报。另外,有空的时候多学习,国家级、省级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都可以参加,一些实用的证书也可以去拿,技多不压身,在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门路!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一、工资比正式在编人员低,而且普遍低处一大截。理想点的,估计可以到正式人员的一半,差的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二、拿得钱少,工作并不少。相反很多时候比正式工都干得多,承受得压力还大。在这样的单位,同工同酬从来都是伪命题。

三、没有归属感。没有编制,不能转正,也不能提拔。有时候你明明干得比别人好,能力比对方强,却因为一纸编制,硬生生把你和对方拉出很大一条鸿沟。彼此之间的差距,始终让你觉得自己不像是单位的人。

四、正式在编人员可以享受福利房或者团购房待遇,逢年过节可以享受工会福利,发油发米,下乡有补助,食堂有补贴,年终有绩效,孩子读书老人就医可以拐弯抹角找到人享受便利,出去说自己是哪个单位的天然有股自信。而每每这个时候,你只能默默走开。出门在外,了解情况的基本上会在心里默念一遍,哦,原来是临时工。在编和不在编,社会地位天差地别。

五、谁都知道在编和不在编有差别。既然选择了干临时工,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接受不公平的现实。做不到这点,就不要干,或者趁早考个编制。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就在我们单位当了5年的临时工,我们单位是局机关,偏向基层执法一类的工作。从2015年通过编外考试进入我们单位,我已经做了5年的临时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

要说体验,有苦也有甜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不过现在好了,我已经通过了事业编考试成功上岸,现在正在老单位等到新单位的召唤,可以说我熬出头了。

01工资基本上是当地最低标准,是正式工的四分之一,但是保险等依法缴纳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和单位的临时工,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就我目前来将,我现在每个月拿到2600块钱。这2600块钱不是很多,最起码在我们当地应该算是最低工资标准了,现在一个饭馆的服务员也有3000块的工资吧?

就我这个工资,一年顶多拿4万块钱,而更我在同一个办公室的事业编制人员,一年基本上到手16万,是我的四倍。这当然和题中讲的是正式工的十分之一,差距有点大,不知道题主是哪里的,为何会相差这么多。

除了每个月的工资外,年底还有5000块钱的年终奖,其实就听起来好听点,实际上就是从每个月工资扣除累积的,应了那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看了下我的保险缴存记录,自从进入单位以来,单位都按时足额给我缴纳,没有任何缺失、延迟的情况。

02工作内容和正式工相差无几,没有太大的压力,不会出现喘不过气的情况

在我们单位,临时工和正式工,只是身份上的不同而已,其他人也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无论是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我们都和正式工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情况。

2018年的时候,我们单位在几个乡镇设立了派出机构,我就在其中一个派出机构。在我们部门,一共有两个临时工,一个是我,一个是司机。从我刚来这里到现在,我和同事的关系非常不错,工作的内容也和正式工一模一样,不会出现我干活非常多,正式工非常空的情况。

除此之外,除了有特别紧急的任务,需要去外面执法,我们单位总体上来说不是特别忙,有时候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天。当然,像9月份的时候,因为上级来检查,我们就加了一个月的班,没有休息过一天。

03部分人会对我们差别待遇,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我们单位大部分同事,还是对我们非常友好、友善的,不会认为我们低人一等。但是有个别人,就会打心眼了看不起我们,好像我们是异类一样,口口声声的说我们只是临时工而已。

在路上、办公室看见我们,就拿我们当空气一样视而不见,万一我们有事情、工作想要请求他们帮助,他们别提有多傲娇、神气了,弄得来好像我们欠他们几百万钱一样。

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人,不要在意,更不要耿耿于怀,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徒增自己的烦恼。我认为,最好的回绝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的自己的价值。通过考试入编也好,在外兼职赚大钱也好,通过工作成绩来彰显成绩也罢,我们总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

我是@一个临时工,做了5年的临时工,2020年11月份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成功上岸,和你一起探讨关于编制的大事小事。

在单位里属临时工一类的编外人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借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体验吧

我在事业单位工作:从2007至现在十几年的临时工了,工资拿的不多,其它职工的待遇也没有。多少年连最基本的保险待遇没有,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依然委曲求全尽心尽力的工作。所以在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没有身份地位的人是会被人歧视的。突然有一天你股起勇气为自己伸张正义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果执法人员还是倾向于单位,说只支持俩年的诉求。泪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