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趣谈答案:曹操之所以喜笑颜开,是因为杀错人了。
倒霉的马超这件事情其实可以延续到三国演义的前传,毕竟那个时候还不属于三国状态,当时的曹操非常的苦闷,苦闷什么呢,因为自己总是无时无刻的不在忧虑,而且做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梦,梦见三匹马一同在一个槽里面抢吃的。
大家知道三马同槽当中的槽与曹操的曹谐音,这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三匹马把曹操给吃掉,这一下子他肯定忍受不了,于是便紧急寻找了几个算卦的来帮自己占卜一下未来。
而算卦的所说的几句话,再一次验证了:绝大多数算卦之人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那个算卦之人想了半天掐指说道,这三个人一定是马超以及马超的家人。
曹操听了这句话之后顿时来了精神,三下五除二就把马超全家都给灭了,灭了之后曹操自然喜笑颜开,毕竟天底下再也没有人和自己抢天下了。
只不过马超满脸的黑人问号,根本不晓得怎么回事,莫名其妙的就给灭了九族。
司马懿的崛起为什么三马同槽没有想到司马懿或者没有怀疑的司马懿呢?因为司马懿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官阶很低,地位很低。
简单来讲,曹操最开始尽管听说过司马懿的名声,但是从来没有把司马懿放在眼里,在曹操的心目当中,司马懿这样的人也就是教书先生了。于是曹操先后把司马懿带给自己的小儿子和曹丕。这个时候就能看得出来,司马懿在曹操心中根本没有任何地位。
但即便如此,曹操的敏锐政治嗅觉,已经发现司马懿是一个不甘于人臣的人,于是在他临死的时候抓住了曹丕,并且告诉他千万不要重用司马懿,让他只是当一个教书先生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流程算下去的话,司马懿最终也就只能是个教书先生。但是曹丕患有重病,而且他非常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名扬天下,于是他通过了诸多变革,比如推翻了汉献帝,直接册立自己为皇帝,再比如通过某些手段奠定了曹丕的政治基石。
但是曹丕需要战争,需要不断的战争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用到司马懿,这也是司马懿第一次掌握军权,第一次实现自己的抱负。
司马懿的觉醒司马懿曾一次又一次地为曹丕效力,慢慢地发现不对劲了,因为曹丕始终在防着自己,在用司马懿的时候把司马懿当属下看,在不用司马懿的时候把司马懿当狗看。
慢慢的司马懿也有了脾气,既然你不用我了,我就想办法用自己的。于是这个时候司马懿第一次动了掌握自己兵权的思想,这个时候司马懿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慢慢的他们有了自己的名称:死士。
紧随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政变,司马懿通过自己的权力影响了曹魏的发展动向,并且在此之后司马懿以及自己的两个孩子把曹魏彻底推到深渊里面,顺路踩了一脚。
历史启示录历史的车轮总是往前走,而且不断的走,谁也阻挡不了。曹操最开始的时候希望通过杀掉马超,通过杀掉马超的所有人来保证自己的曹魏政权。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杀掉马超后来了司马懿,于是我们不妨再想一想,如果曹操杀掉司马懿,会不会有第二个司马懿、第三个司马懿呢?
简单来讲,曹操=即便能够杀掉天下司马人,也依然有可能被别人推翻政权。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操病势转加。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及晓,问贾诩曰:“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夜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槽,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
以上描述是三国演义中一代枭雄曹操临终前的一段梦。他在临终前,再一次梦到了“三马同槽”,天亮了后,他询问谋士贾诩,这是怎么一回事。曹操早年间,就做过“三马同槽”的梦,怀疑是马腾、马超、马岱三人,现在马腾已死,马超和马岱在蜀汉,已不足为虑。昨天晚上从,曹操又做了“三马同槽”的梦,不知是凶是吉?
贾诩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聪明人,他给曹操解惑道:“现在梦到的是禄马,当然是吉兆,指的是禄马归于槽的意思,没必要怀疑。”曹操听了贾诩之言,这才放下心中的疑虑,恢复正常。依据演义中相关描述,曹操第二次梦到的“三马同槽”,应验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身上。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三人趁曹爽陪伴小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扫墓之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洛阳。曹爽随后被劝降,放下武器,被司马懿灭了三族。此后,司马懿父子三人这“三马”架空了曹魏皇帝多达16年,最终司马懿之孙司马炎以晋代魏。那么,曹操临终前梦到“三马同槽”,为何没有想到是司马懿父子三人,反而喜笑颜开呢?
个人认为曹操没想到“三马同槽”是司马懿父子三人,有几个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曹操临终前,司马懿只是一个文官,没有兵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再一次使用强制手段,才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文学掾只是一个管理教育,礼仪的闲职,没有实权。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跟着世子曹丕混。而曹操去世时,是公元220年,这时,司马懿也没有实权,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虽然司马家族是河内郡的名门大族,可是还没放在曹操眼里。
即使在魏文帝曹丕时期,司马懿也没有太大的实权,他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大将军曹真病逝后,才逐渐掌握兵权的。司马懿是在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多年的征战中,成了负责蜀汉方面战线的大都督,有了铁杆军队心腹的,才具备了发动兵变的基础。
可是这些后来发生的事情,公元220年的不知道啊,也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因此,曹操梦到“三马同槽”,就没有怀疑到司马懿的头上。其次,曹操临终前,司马师和司马昭年幼。
曹操病逝于公元220年,这一年,司马懿年仅41岁,他的两个儿子岁数更小。司马师才12岁,司马昭岁数更小,才9岁。至于司马懿的其他儿子们,岁数只会更小。试想,这么小的小孩,曹操又不是神仙,也没有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年的本事,他怎么能想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将来能够权倾朝野,架空自己的子孙呢?就连演义中神话的诸葛亮,恐怕也想不到吧。
总结:曹操临终前,司马懿一直本本分分地工作,没有逾越之举。况且,当时的司马懿只是和世子曹丕交好,是曹丕的得力助手,也没有掌握兵权,还是一个听话的大臣。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还都是孩子,谁也看不出什么。当时的司马懿一直勤勤恳恳为曹操工作,出谋划策,曹操是没有理由废黜司马懿,更不会无故杀害自己的大臣的。贾诩在一边为曹操排忧解难,向着好的方向解说,于是打消了曹操的顾虑。曹操自己也认为,他除掉了马腾,已经破解了“三马同槽”。
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由此可见,曹操梦见“三马同槽”后,已经开始怀疑司马懿,还叮嘱儿子曹丕,梦三马食槽,暗示司马父子有野心,恐怕会祸害到家族,嘱咐曹丕要堤防司马家。那曹操为何不直接杀了司马懿呢?一、 曹丕极力维护
曹丕能够险中求胜,顺利的夺得世子之位,司马懿功不可没。司马懿很聪明,也懂得如何揣摩曹丕的心思取得他的信任,跟曹丕的关系处得非常好。曹操有几次想要除掉司马懿,曹丕都多次出面为其求情,甚至不惜以性命保证司马懿绝无二心。
二:曹操求贤若渴,爱惜人才曹操是军事政治上的奇才,知人识人,眼光独到,史籍称他“知人善察,识拔奇才”。不管是今后统一天下,还是攻城略地,治理内政,需要人才的地方很多,司马懿做事认真勤勉,足智多谋,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求贤若渴、爱惜人才的性格终究舍不得杀掉司马懿。加上只是一个梦而已,可能是自己多疑了,不足为信。
三、司马懿城府极深,心细如尘,谨小慎微。司马懿深知曹操的性格生性多疑,好猜忌。司马懿向来做事谨小慎微。在曹操面前更不敢造次。无论是在朝内朝外,他都表现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忠臣形象,对曹操更是毕恭毕敬,遇到什么事都小心认真仔细的操办,丝毫没有错漏。曹操也实在找不到什么能杀他的理由。给他扣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会让朝内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得不偿失。
自从梦见三马同槽后,曹操对他厌恶的眼神。司马懿也有所警觉,做事更加谨慎,竭力表现得忠心耿耿,人畜无害。他比往常更加勤于职守,常常通宵达旦。司马懿还替曹丕探访民情,亲自与砍柴、放牧的贫苦百姓交谈。司马懿的行动最终让曹操打消杀他的心。
总结:不管什么原因,曹操最终没有杀司马懿,西晋王朝的建立也应验了:曹操“三马同槽”的梦。【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持不同意见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三马同槽”这一典故出自《晋书·宣帝纪》。
据记载,曹操在梦见“三马同槽”后,叮嘱曹丕说到,自己梦三马食槽,这预示司马父子有野心,恐会祸害曹氏家族,叮嘱曹丕要堤防司马懿。
但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这一生视人命如草芥,又为何会放过“屡起杀心”的司马懿呢?其实无非以下三点。
其一、司马懿是真的有才能!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军阀割据。枭雄曹操有一统天下之志。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治理天下,都需要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独当一面的大才,这样子曹操才有可能来助成就“大业”。
司马懿无疑是这些“大才”者中的佼佼者,所以一个活着的司马懿比一具“尸体”更有价值。
其二、对于司马懿的风险属于可控状态曹操为“当世之枭雄”,虽自视甚高,但其足可震慑司马懿,就算自己百年之后,曹丕也能震得住司马懿。此外司马懿生于179年,比曹丕还大上几岁,也就是说在曹操看来,司马懿会走在曹丕前面,那么也就没啥风险了。
只是曹操算的在厉害,也算不过老天爷,曹操的儿孙们皆早早过世,遇上司马家的强势,最终这江山还是便宜了司马氏。
其三、曹操的爱才惜才之心作祟史称曹操“知人善察,识拔奇才”。曹操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对大才之人,没有一丝的抵抗力,前有关羽、赵云为鉴,再到面对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曹操爱才惜才之心又一次作祟,终究是舍不得下手除掉。
鉴于以上三点,这便是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的原因,终究还是曹操“唯才是举”、“爱才惜才”之心,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三家斗得死去活来,最终还是便宜了司马家。
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忙找来了大谋臣贾诩问他此梦何意?老贾何等的狡猾,相信他可能知道三马指的是谁,但他没有讲真话。贾诩胡编一气,三马就是马腾,马超,马岱,都是匹夫之勇不足为虑。为什么老贾没有指出是司马家族的人呢?
第一,贾诩,司马懿,陈群等人同为曹丕一党的人物,且是主要人物。如果说了是司马懿父子必定曹丕那不好交待。第二曹丕,曹植正在争世子,司马懿是重要参谋。一旦司马懿被杀恐这一派全遭秧。第三司马懿做事严谨来有漏洞,人畜暂时无害。况且司马师和司马昭才八九岁。曹操听后半信半疑还是找不出答案。
有一次,曹操试了一次司马懿。司马懿被叫来议事,曹操一边喝着酒,一边拿着刀割烤牛肉吃,一边问仲达一些事情。曹操暗中观察发现司马懿总是用眼溜曹操手里的刀。说完了退出的时候曹操故意将刀掉在地上,观察司马懿的反应。司马懿只是微微的扭了一下头,又故作镇定加快脚步走了。因此曹操认为他有狼顾之相。操临终嘱曹丕小心司马懿,只能利用它,千万别给他军权。无奈丕命短,丕的儿子更命短,曹氏,夏侯氏也后继无人,事事仰仗司马懿,最后三马食曹了。
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三马同槽”的典故出自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而同一个梦曹操共做了两次!
第一次梦见“三马同槽”
曹操创业初期,有一天夜晚他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食槽里吃食,在梦中曹操还嘲笑它们说:“周围明明有别的食槽,为何却要挤在一起”。而三匹马听到曹操的嘲讽后,并不答理曹操,还在一起窃窃私语的说着曹操听不懂的话。曹操醒后觉得这个梦怪怪的,槽不就是曹吗,三马同食一槽,不就是三个姓马的人要一起吞并曹魏吗?
曹操想到了身处西凉的马腾,马腾也算是一方诸侯,对曹操来说是有威胁的,所以曹操用计把马腾骗到京城,并设下埋伏杀掉了马腾,从此曹操以为就没有威胁了!
第二次梦见“三马同槽”!
公元220年,曹操事业已定,但此时的曹操却生命垂危,在临终前曹操再次梦见“三马同槽而食”,于是曹操马上把贾诩召来,并问贾诩,我以前梦到三马同槽而食,我怀疑是马腾父子要分我曹氏天下,所以把马腾杀死了,昨天夜里又梦到三马同槽而食,是凶是吉?贾诩回复曹操说:这次是禄马,好兆头,曹操因此也没有怀疑!
操病势转加。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及晓,问贾诩曰:“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夜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槽,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到此时,朝中也就司马懿最可疑了,而曹操也对司马懿早就有所防备,为什么曹操此时却不怀疑了呢?我觉得有以下3点原因!一,此时的曹魏政权已经稳定,这个政权里基本都是曹氏族人和曹操培植的亲信,在这种情况下没人能动得了曹魏政权,司马懿当然也不例外!
二,司马懿只是个文职,手中没有兵权,所以曹操也没拿司马懿当一回事!
三,“老子英雄儿好汉”,此时的曹操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会一代不如一代!
公元249年,司马懿跟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三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西晋取代了曹魏政权,并统一了三国,此时的人们才恍然大悟,曹操所梦的“三马同槽”真的成为了现实!后来有人作了一首诗用以讽刺曹操
“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