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趣谈答案:目前来看最为准确的答案就是光绪皇帝是被某些人害死的,这某些人分别分属于三大阵营,分别是慈禧太后、李莲英和袁世凯。

事件回顾

这件事情很巧妙,巧妙就巧妙在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光绪皇帝就死掉了,换句话来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个人似乎心连着心,既然要死就得一块死。

于是我们不得不往下推出一个结论,一旦这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没有死,而没有死的那个人是光绪,会怎么办?

很简单,光绪会展开血腥的屠戮和报复,而光绪最主要的报复人是谁呢?当然就是曾经害过他的人。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接下来的文章当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一共有多少个人害过光绪。

首先,慈禧必然是排在第1位的,没有办法,尽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在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光绪皇帝小的时候,自己贪玩,还把光绪皇帝当自己的亲儿子。

但是这种所谓的当作亲儿子终究不是亲儿子,慢慢的光绪皇帝有了自己的意识,有了自己的心思。我是皇帝凭什么要听你的安排,既然我是皇帝,我就应该拥有主动权呀。于是光绪皇帝直接撕开了虚伪的面纱,并且与慈禧太后展开了第一轮夺权。

但是此次夺权最终的结果却向我们告知:光绪皇帝终究是细胳膊而且拧不过大腿,在此之后光绪就被囚禁起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个人的关系早已经水火不容,既然水火不容,相互之间有矛盾有冲突也很正常,都有了矛盾和冲突了,拼个你死我活也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李莲英。李莲英当初为了巴结慈禧太后,故意甩脸子给光绪皇帝看,理论上来说李莲英也得罪过光绪皇帝。

同样的道理,袁世凯也曾经做过这个勾当,而且袁世凯和慈禧太后的关系要比我们常人想的更加密切。

针对于此,谈一个大小概率的问题,那就是慈禧太后或者李莲英或者袁世凯当中的一个极有可能设计害死了光绪。

因为一旦光绪再一次当皇帝,可能倒霉的就是这几位。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皇帝,万人之上,掌管整个华夏。可是,这位帝王,死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他的死,成了历史上百年奇案!

我是三少,我来答疑。

寒冷的冬夜,悲催的皇帝,孤独地死去!

1908年的11月14日,傍晚的北京城最是寒冷。饱受疾病折磨,遭受理想爱情等人生多重打击,年仅38岁在位34年的光绪皇帝载恬,在被软禁之地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满含悲愤地离开了人世!

光绪皇帝驾崩,无一人在身旁,寝宫里所有东西早都被太监宫女洗劫一空,只剩下一个夜壶。清冷的月光投射在这个哀伤落寞的皇帝的脸上,原本英俊的脸颊只剩下消瘦,和干枯的泪痕。

那一夜,只有窗外的一只夜莺,在中南海的上空,在这个刺骨的冬夜,低低的哀鸣!

光绪皇帝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其身前死后,都遭人冷落!没有人知道死前的皇帝,是何等的悲凉?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个大清帝国,第十一位皇帝死的准确时间?

(历史上记载的皇帝崩驾的是估摸的,大约是下午五至七时)

第二天下午,慈禧,这个控制我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太后也离世了,相距光绪皇帝之死不到20个小时!如此的巧合,一时间,整个大清哗然!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近百年来议论纷繁,成为清史上一大疑案。

皇帝孤独凄苦一生,死后之谜纷扰百年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少数人认为是正常死亡。

有专家根据对清宫医案的调研,认为光绪帝终身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说,是受肺结核、肝病、心脏病、风湿等缓慢病长期摧残,免疫力严峻缺失,心肺功用衰竭等,最后合并急性感染而逝世的。

另一种说法,就截然不同了!

据说光绪皇帝去世前,确实身体不适,根据宫中太医所言:虽有不适,但不致命,更不会暴毙!

也就是说光绪皇帝的病并不重,甚至也不会是什么急症。更有名医屈桂庭说,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起”,“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原来,光绪皇帝之死,真不简单。

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运用最先进的技能,采用最精细的仪器,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表里环境,进行重复的查验和细致的剖析研讨。

他们发现:光绪皇帝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砷含量是常人的2千倍,并且体内有大量的砒霜!

研讨人员测算发现,仅光绪皇帝的头发残渣和一件衣物残渣中的砒霜含量就高达201.5毫克,而正常人口服砒霜60~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

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课题组确定:光绪帝突然驾崩,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一段纠缠了100年的光绪死因之谜,终于解开了!

然而,未曾解开的是:究竟是谁向久病卧床的皇帝下毒?又为什么要下毒?

岁月悠悠,百年之前,是谁下毒害死了年轻的皇帝?

众说纷纭,我们来看看,在晚清的舞台上,都有哪些下毒嫌疑犯呢?

李莲英下毒害死光绪皇帝之说:

曾担任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龄,她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记》中提出,毒死光绪皇帝的是:太监李莲英。

这一下毒的理由就是:李莲英身为慈禧太后的附庸,自然做了不少欺负光绪皇帝的事。他怕太后去世了,光绪亲政后,找他秋后算账。

这一观点,很牵强。

既使以前李莲英对皇帝不敬,甚至很过分,但光绪和李莲英之间,没有刻骨的仇恨,没有到那种杀人放火的地步。李莲英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杀皇帝呢?

再说,这个皇帝长期病泱泱,还不知道能活几天?

(电视剧中的李莲英)

载沣下毒害死光绪皇帝之说:

摄政王载沣,光绪皇帝的五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是清朝最后实践的控制者。

认为载沣下毒,主要因为他是小皇帝的爸爸,又是摄政王,掌握大清的第一人。光绪皇帝如果死了,直接利益的获得者就是载沣。甚至他可以像当年的多尔衮一样,威武霸气!

其实,载沣是个支持维新的积极分子,在戊戌变法时,出力比六君子还要多。很多时候,光绪不便出面,都是他在代替弟弟奔走。作为清末的政治家,最后那几年的大清,他推动的改革,比戊戌变法时的尺度还大!

大清的大厦,危在旦夕,各地的风云变幻,不是他这个摄政王能轻易慑伏的。这是一个比多尔衮更难掌控的时代,所以,他不可能冒着大清倒台的风险去毒杀光绪皇帝。

(小时候的载恬和弟弟载沣)

慈禧下毒害死光绪皇帝之说

有史记载:清朝礼部尚书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类似于现在的酸奶)。送后不久,就由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这个是慈禧太后下毒最有力的证据。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实际掌权者,是历史上铁碗的政治人物。她如果要杀一个人,杀的还是一个皇帝,一定是有很深的政治原因。那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有政治矛盾吗?

有,当然有!

首先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的亲儿子,光绪也不是真正的皇帝,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而已。

偏偏这个傀儡皇帝又是思想激进派,尽管慈禧太后不断以各种方式箝制着他,为他的亲政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然。

但是,年轻的皇帝,依然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皇帝的亲政历程,一波多折,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升级。

百日维新后,清朝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她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际上,是将他幽禁于瀛台,成为无枷之囚。而且,自戊戌政变以后,慈禧就阴谋废黜及弑害光绪。

现在慈禧太后感觉自己已经日薄西山了,她非常担心自己死后,光绪皇帝亲政,否定她生前之布局,所以才会在病危之时下毒手。

这种说法站的住脚,合乎逻辑,所以,慈禧下毒的理由和机会相当大!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看。

慈禧太后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她最担心光绪亲政的事其实已经解决了。

因为,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溥仪是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

这时候,光绪还有再次亲政的机会吗?尤其是光绪皇帝,日渐病重,一日不如一日,天知道他还有几天日子!

如果慈禧太后杀了光绪皇帝,她这个将死之人,丝毫得不到一点点利益。她又有多大的必要在自己临死前去杀他呢?

袁世凯下毒害死光绪皇帝之说:

在末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有记载称:光绪皇帝被袁世凯所弑。他说:袁负恩反戈,陷载湉于万劫不复,载湉在台,"日书项城(袁是河南省项城人,)名以志其愤"!

袁世凯曾在维新变法的关键时刻,出卖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所以,他一直被光绪皇帝所记恨!光绪皇帝曾言:吾若当政,必杀之!

袁世凯深知慈禧太后命不久了,一旦归天,光绪皇帝势必不会放过他,乃至诛他九族。因此,为了保全性命,袁世凯便暗中毒杀了光绪皇帝。

也有人说:当时袁世凯已被开缺回籍,远在河南。且按照清宫内廷制度,任何从宫外送入御用的食物必须先经人试毒,因此他没有机会对光绪皇帝下毒手。

其实,袁世凯历任山东巡抚、朝鲜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为其效死的心腹干将多的是。在无人照顾的病塌前,对一个软禁中的皇帝,下点小毒,袁世凯做为一个官员,要做到这一点,一点都不难!

重要的是,如果毒死了光绪帝,谁受益最大呢?当然是袁世凯!

李鸿章在临死之前,向慈禧推荐了袁世凯,袁受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中央政柄,北洋集团势力迅速扩张,一跃而成为当时满清的实权人物!

后来,革命的势力风起云涌,摇摇欲坠的晚清如何经得起这个折腾?袁世凯顺势而为,东山再起,再后来,袁世凯就当大总统

总结

从下毒的理由来看,慈禧太后是最有理由下毒,最大的嫌疑人。

从下毒之后的受益人来看,袁世凯受益最大,他是最大的嫌疑人。

各抒己见,你认为呢?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的死因为砒霜中毒而亡,但是谁下的毒确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两种说法的就是慈禧太后和袁世凯,我觉得袁世凯虽然可能有这种想法但皇宫里他未必能做到,毕竟禁卫森严。而慈禧太后却是最有可能对光绪皇帝下毒手之人,具体原因我们下面具体分析。先来说说光绪皇帝的死因为何是砒霜中毒而亡。▲最有可能是光绪帝的照片

光绪皇帝砒霜中毒而死的依据。

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都是清宫谜案之一,民间也有各种说法,但中毒而亡之说却是各种说法里经常提及的,是真是假无从得知,直到2008年11月光绪皇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正式发布后,人们才真正知道光绪皇帝确实是砒霜中毒而死的。▲从光绪帝棺椁里取出的龙袍

光绪皇帝死后葬在清西陵,陵寝名为崇陵。1938年秋,一伙来历不明的军队盗掘了崇陵,将地宫珍宝盗掘一空。1980年,清西陵文管处清理了被盗的崇陵地宫,并采集了一些光绪皇帝的头发、骨骼样本保存在文物库房,同时保存的还有一些龙袍、朝服等物品。正是这些遗骨遗物为现在我们解开光绪皇帝死因之谜提供了珍贵的材料。2003年央视到清西陵拍摄清史纪录片,得知文管处保存有光绪帝部分遗骨及遗物,便萌生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这些遗骨来得出光绪死因的想法,也正好验证一下是否为中毒而亡,此想法得到了清西陵文管处的支持,于是在央视的牵头下,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四家单位组成了研究“光绪帝死因”的专题课题组,经过对光绪帝遗骨、头发、遗物的科学鉴定分析以及对同时代其他遗体遗物的检测(包括隆裕太后的头发)对比,发现光绪帝头发砷含量最高为2404μg/g,而他的隆裕太后为9.20μg/g,高出了261倍。而遗骨的砷含量最高也达到了1269μg/g,都超出正常值太多了。同时也排除了棺椁内及地宫环境对尸体砷含量的影响和慢性砷中毒的可能,而且越是靠近胃部的遗物遗骨砷含量越高,所以最后得出了光绪皇帝砒霜中毒而亡的结论。虽然部分人对此结论还存有怀疑,但应该说此结论是科学严谨的,我觉得是可以相信的。▲光绪帝遗骨

慈禧毒死光绪帝的依据。

⒈慈禧毒死光绪帝的动机

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一个皇帝被软禁起来,那这个皇帝内心会有多大的愤怒可想而知,光绪帝就算不想杀了她内心也是愤恨至极了,当时慈禧已病入膏肓,她当然会怕光绪帝在她死后报复自己,为了自己的死后哀荣慈禧有动机毒死光绪帝,也只有她有条件去实施。慈禧向来是心狠手辣的,从当初发动辛酉政变杀掉肃顺等顾命大臣就可以知道这点。▲瀛台,光绪帝被软禁的地方

⒉光绪帝死前慈禧的反常安排

慈禧在光绪帝死的前一天就让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进宫教养,在上书房读书,同时封载沣为摄政王。当时光绪帝并不是奄奄一息了,慈禧太后怎么就知道光绪帝一定会死呢?提前就安排接班人和辅佐的大臣难道不值得怀疑吗?而且恰好仅仅一天后光绪帝就死了,不得不说慈禧太后的安排确实反常。而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慈禧要先让光绪帝死,而嗣皇帝是自己指定的,辅佐皇帝的又是皇帝的父亲,这样死后的统治中枢都是自己安排的,肯定不会对自己进行清算,以保证自己的死后哀荣。▲摄政王载沣和福晋

⒊清室后人书法家启功的回忆

光绪死因有很多说法都是各种人的回忆或是听说,我认为可信的很少,但书法家启功大师的说法却是我比较相信的,曾经央视的纪录片里也曾引用过。大意是启功大师的曾祖父当时任礼部尚书,慈禧太后病重时在京的重要官员都在慈禧寝宫外侯着,而礼部尚书自然也在那里,就在慈禧太后殡天之前,从慈禧寝宫出来一个太监,手里端着一个盖碗,作为礼部尚书的启功曾祖父就问这个太监,端着的是什么?太监说是老佛爷赏给皇上的塌喇。塌喇是满语的说法,其实就是酸奶。送过去不久就传来光绪帝驾崩的消息了。

这也太巧合了吧,因为之前光绪帝虽有病但也不是特别严重,怎么就突然死了呢?应该说这碗酸奶很有可能就是一碗含有砒霜的毒奶,光绪帝喝完也就一命呜呼了。▲书法家启功大师

综合以上的论述,应该说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说法是比较可信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慈禧太后有杀人的动机,有实施的条件,有反常的举动安排,基本可以形成证据链了,虽然没有慈禧直接下令毒死光绪帝的证据,但从现有的事实及证据上看,其他人不具备以上完整的条件,如袁世凯。所以我认为光绪皇帝的死因就是慈禧用含有砒霜的酸奶毒死的。(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一起交流探讨)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这是个并不新鲜的问题,但一些细节依然值得挖掘。

光绪皇帝载湉是醇亲王奕環的第二子。4岁那年,19岁的同治帝驾崩,膝下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载湉被慈禧选中,抱进宫中,稀里糊涂地成了皇帝。

光绪的身体底子很差,长期患有三种疾病。

37岁那年,光绪曾有一段自述:遗精之病将二十年。数年前,每月必发十数次。近年来,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而已。

这段自述说明,光绪长期被遗精困扰。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收录了清宫太医给光绪开的一百八十二个药方,其中神经衰弱方六十四个。

这说明神经疾病亦长期困扰光绪。

此外,光绪还患有肺结核。光绪三十四年年初,光绪偶感风寒,导致肺结核陡然加重,竟然一病不起。

这三种病症叠加在一起,光绪的确是个病秧子。据一些大臣回忆,1908年十月,光绪和慈禧共同召见大臣,当时光绪有气无力地斜靠在宝座上,身后垫满了枕头,说话简短,声音很小。三天后,连饭都吃不进去,几乎陷入昏迷。

受制于慈禧的悲剧帝王生涯,是光绪身染重病并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

其实,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是亲到不能再亲了。

光绪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醇亲王的嫡福晋;光绪的隆裕皇后,又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光绪又是以咸丰继承人和同治弟弟的身份继承的皇位,这几层关系加起来,慈禧身兼光绪姨妈、姑姑和养母三重身份。

但这种亲情在皇权下又是极其残酷的,一旦慈禧发觉光绪跟她不是一条心,她的报复打击心理越重。

慈禧对光绪,三件事将光绪打击的很惨,也让他的帝王生涯成了彻底的悲剧:一是发动戊戌政变,把光绪不成熟的强国梦想扼杀了;二是将他心爱的珍妃推进了枯井里;三是将光绪本人软禁在中南海瀛台长达十年。

此外,光绪在位三十四年,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经他名义签字画押的丧权辱国条约最多,这种打击也是很残酷的。

更要命的是,精神受到残酷打击,又染有重病,光绪却得不到有效医治。所有的太医均是按照慈禧的意志给光绪把脉医病。

先不说,光绪是怎么死的,慈禧让他“苟延残喘”这首先是一个事实。

光绪到底是不是慈禧毒死的?如果是,毒药又是谁送去的?又是怎么让光绪喝下去的?

有一点很明确,光绪暴毙前两天,身体状况是很好的。有人看到他在中南海湖畔散步,情绪很不错。给光绪诊脉的太医后来也说:“皇上本无病,即有病,亦肝郁耳!意稍顺当自愈,药何力焉。”

也就是说,光绪身体无大碍,安心静养就好,药都不用吃。

但随后的两天,宫中的情景就惊心动魄了。

慈禧因为在寿宴上吃坏了肚子,引发了严重的痢疾,并逐步演变成夺命之疾。最后时刻,有人给重病在床的慈禧打小报告,说光绪很高兴。

慈禧听闻,恶狠狠地撂下一句话:“我不能先尔死!”

自知大限将至的慈禧随即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两道上谕:一是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接到宫中教养读书;二是授载沣为摄政王。

这分明就是传位诏书,亦是对光绪明显的夺命信号。理由很简单,只要晚死慈禧一天,光绪就能宣布这两道上谕无效。

于是就出现了光绪病情急转而下的一幕。死前,光绪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面黑,舌焦。

2008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联合另三家单位,通过化验光绪的一部分头发,遗骨以及衣物,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是当代正常人的一万多倍,跟隆裕太后比,也高出260倍。

无疑,光绪是被砒霜毒死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细节,光绪衣领上的砷含量也是超高的。

有这个细节,几乎可以还原光绪被毒杀的现场情景。

启功先生生前曾有一段回忆: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满语酸奶的意思)。

如果启功先生的回忆没错,那光绪生前喝下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一杯酸奶。

衣领上超高的砷含量说明了什么?光绪是很警惕的,他根本不喝,是被强行灌下去,酸奶撒在了衣领上或者光绪将酸奶吐在了衣领上。

因为太敏感,启功曾祖父没有说出端盖碗的人是谁,又或者盖碗端出来的时候,行凶者已经脱手将盖碗交到了小太监的手里,启功曾祖父不认为这名小太监。

那么谁最有可能是这名行凶者呢?

很多人说是李莲英,这不客观,李莲英对光绪是有怜悯之情的,为此慈禧曾很不满,这么关键的时刻,慈禧不可能让李莲英去干这差事。

溥仪说是袁世凯,这就更不可能了,外臣怎可能在内宫动下这种手脚,况且慈禧未死,有机会也没这种胆量。

这种说法只能说明溥仪恨透了袁世凯。

最有可能的行凶者是将珍妃推进枯井里的二总管崔玉贵,他跟光绪有死仇。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正值壮年,却突然驾崩。由于他生前的种种悲惨经历,人们不禁怀疑,光绪究竟是正常病死的,还是遭人陷害致死的?

遗憾离世

1908年11月14日,中南海瀛台,含元殿的卧室里,光绪正在痛苦地挣扎着。

堂堂大清皇帝,居住的卧室竟然是破败不堪。墙纸因为年代久远开始脱落,天花板上结满了蜘蛛网,窗纸因为无人打理而落满了灰。光绪皇帝的床帐,也因长时间未更换,而渐渐泛白。

此时,光绪已经说不出来,只能痛苦地呻吟,可这丝毫不能减少他的痛苦。此前,光绪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好几天,地上都是他的废痰和汤药。

突然,床上没声了。光绪帝睁大眼睛,身体崩得老直,大张嘴,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正常病死说

光绪皇帝大小身体就不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成年后又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后来,光绪不仅腰酸背痛,甚至走路都要有人搀扶才行。光绪二十四年,一个来自法国的医生,曾为光绪诊过病,诊断结果是肾功能退化,所以导致腰直不起来。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的病情继续恶化,太医院医官曾有这样的记载:

光绪皇帝左三部脉象细微断绝,右三部脉象若有若无,急喘而气短粗,两目圆瞪上视,已不能说话,呛逆作干呕,肾元已无承纳之势,火上攻破于肺,其势岌岌可危。

后来,光绪的陵墓被盗,研究者通过比对其发丝检验发现——光绪并非他人毒死。难道那些传闻都是假的?光绪当真是病死?

屈桂庭是一代名医,而他也是最后一个诊断光绪皇帝的人。就在光绪死亡前三日,他照例给光绪诊病。

光绪本来还精神焕发, 病情有所好转。但是紧接着,光绪眉头一紧,大叫肚子痛。屈桂庭见状,也不知所措。

只见光绪面部泛黄,舌头泛黑,似乎不是之前的病所引起的。情况紧急,屈桂庭也一时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光绪其实是因为精神疾病,郁结于心,才会病入膏肓。没错,光绪在生前被囚禁,心爱的女人和自己阴阳两隔,这样的打击似乎会让一个人崩溃。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袁世凯毒死了光绪?

袁世凯是当时的权臣,掌握北洋六镇(共九万余人)的军队,说他是晚清最大的军阀也不为过。

当年,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向慈禧告密,间接导致新政破产,由此光绪和他结下了梁子。但是,袁世凯却靠着这件事,接替了李鸿章,成为了直隶总督加上北洋大臣。

不用说,光绪帝自然是对袁世凯恨得牙痒。《庚子西狩丛谈》中曾记载,当年光绪出逃京城的时候,经常画一个长着大头,身子奇奇怪怪的人,并且还在这个人上面写下袁世凯的名字,画完就和太监一起踩这张画。

光绪皇帝在临死前, 虽然说不话来,但仍然用手比划着“斩袁”二字。可以看出,光绪是对袁世凯恨之入骨的。

据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载:

光绪皇帝在死前一天还是好好的,但自从服用了一瓶药之后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瓶药是袁世凯送来的。大太监崔玉贵、李莲英毒死了光绪?

太监虽然在清朝的势力一直不大,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总结了前朝的弊病,把太监的权力几乎给削没了。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厉害的太监出来兴风作浪。

到了慈禧“这一朝”不一样了,太监也可上位。李莲英可以说是慈禧的心腹,是“太后党”的核心人物。正是有他的“忠心耿耿”,光绪的一言一行才会被慈禧知道的一清二楚。

而在戊戌变法中,李莲英又是“大展拳脚”,为变法破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光绪被囚禁期间,他又充当一个监视者的作用。李莲英接二连三地破坏光绪的好事,光绪怎能不恨他。

而崔玉贵跟李莲英如出一辙, 都是慈禧的左膀右臂。光绪最喜欢的珍妃,就是他直接处理致死的。要知道,光绪这辈子最爱的人就是珍妃,如此深仇大恨,光绪怎会忘记?

二人都有一个特点,都是老佛爷的忠诚的仆人,都和光绪有深仇大恨。眼瞅着老佛爷越来越老,万一哪天驾鹤西去,光绪主政的话,自己不遭殃?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

慈禧的宫女德龄曾在日记中写到:

李莲英经过几度筹划,他的毒计便决定了。光绪皇帝心里明白,他断定是李莲英等人在他的食物里下了毒,存心想要谋害他。慈禧亲手解决了光绪?

在光绪死之前,慈禧太后的病情就已经开始恶化。当光绪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不禁龙颜大悦,他知道,一旦慈禧死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就来了。

但是,丝毫不加掩饰的他招来了慈禧的忌恨。

慈禧认为,自己绝不能在光绪之前死,不然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便决定先下手为强,趁自己意识还清醒,下令秘密处死了光绪。

综合以上三种说法,我们都不难发现,其实可能性都很大,但是也都有漏洞。

尽管袁世凯有充分的作案动机,但是他不可能不知道此事万一败露,给自己带来的危险。而且,世人皆知道光绪和袁世凯有矛盾,袁世凯何必冒这么大风险给光绪送一瓶毒药呢?

李莲英崔玉贵虽然被称为“大太监”,但是说白了,他们就是慈禧养的两条家犬,慈禧让他们干什么他们才会干什么。地位如此悬殊,李莲英等怎会因为有矛盾而断送自己的前程呢?

对于慈禧来说,似乎最有可能。但是,光绪已经被慈禧“殖民”了那么多年,早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

在光绪病重期间,慈禧还多次慰问光绪,而且还免了他的跪礼。慈禧已经老了,自然会多生怜悯之心。多次的动乱之后,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综上来看,慈禧对光绪的态度应该是缓和了,她又怎么会处理一个对自己没有丝毫威胁的人呢?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杀?病死?至今,这还是一桩疑案。

参考资料:

《落日之星》

《大太监李莲英》

《慈禧传》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2008年 11月 2日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召开了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报告会 ”,会上由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联合发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他们权威性地宣布 :“本课题在不能开棺直验且时隔久远、检材条件很差等不利因素扰下, 由光绪帝发砷研究入手, 通过对其头发不同截段砷含量的异常分布情况的分析验证, 现并证实了导致其违背常规的砷元素分布的特殊原因 ,即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 ,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通过对其遗骨表面砷元素的检测和对其殡葬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分析 ,进一步证实了光绪帝的腐败尸体砷元素污染的唯一来源。由砷种态分析得知, 光绪帝遗骨、头发、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经过科学测算 ,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此 ,研究结论为 :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既然光绪皇帝系砒霜中毒而亡,那么,到底是谁害死了光绪皇帝?个人更倾向于慈禧太后!

原因有三:

1、在光绪皇帝去世的当天,光绪皇帝发布了一道谕旨,大意就是让各省官员给皇帝寻找良医良药,以期治愈病患。试想一下,如果光绪皇帝当时真的不行了,马上就要宾天,还会下达这道谕旨吗?可就是在这道谕旨下达不久,光绪皇帝突然病危,并且很快去世。而,唯一能够下达毒死皇帝命令的,只有慈禧太后。

2、在光绪皇帝去世当天,慈禧太后接连下达三道懿旨,将光绪皇帝身后之事全部安排妥当。包括选择爱新觉罗·溥仪为后继之君;选择溥仪生父爱新觉罗·载沣为监国,执掌朝纲;甚至还对自己继续“垂帘听政”的想法做好的安排。如果不是坚信皇帝当天就会驾崩,慈禧太后又怎么会那么早就对皇位和政权做出具体安排?可想而知,慈禧太后一定做好了毒死光绪皇帝的准备,才会如此公然做出皇位安排。

3、对于慈禧太后而言,如果自己死在了光绪皇帝之后,那么随之而来的肯定就是皇帝对自己的大肆清算。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警告。所以,在知道光绪皇帝病情以后,慈禧太后担心自己恐怕真活不过光绪皇帝。所以,用药毒死了光绪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