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答案:因为秦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竟然是第一个吃螃蟹就会面对各种困难。更要命的是秦国大一统才14年,而这个时候就已经根基不稳,这个时候其他六国的官员勋贵也都活着。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即便是强大的秦国,短时间之内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

事件回顾

我们先看看,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一些所谓的起义,他们都是打着怎样的旗号呢?

首先是陈胜,陈胜打的旗号是公子扶苏的名号。

其次,项羽打的旗号是楚人的旗号,因为曾经项梁的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与此同时,刘邦和项羽相差不大,毕竟他最开始也是打的楚国的旗号。

而张良打的是韩国的旗号,魏王豹打的是魏国的旗号。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秦朝最后根基不稳的时候,其他家族都在,其他的大势力也都在。而且这些大家族和大势力都有了一个梦想,反正现在秦国也不太稳定,万一能恢复自己之前的地盘呢?

没错,这就是事实

我们会发现秦国大一统之后天下不稳定,是因为大家都没有适应过来大一统的板块格局。

秦国出现不稳定之后纷纷落井下石,希望能够再一次恢复自己的诸侯国家。再加上秦始皇的一些小手段不够狠辣,并没有灭掉六国的所有贵勋和所有的贵族人士,仅仅是把他们变相的囚禁起来罢了。

所以给了这些六国旧部一些机会,再加上某些人想要趁机获取自己的利益,折腾来折腾去,慢慢的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旗号。

但是经历过汉朝之后,大一统的思想格局已经让每一个人都接受了,在此之后无论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略也好,还是汉朝末年的军阀混斗也好,都有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建立大一统板块格局。

所以我们发现,哪怕是三国乱世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坚守自己的固有领土,而是不断的出击,尝试着建立大一统王朝。

所以晋朝灭亡的时候,天下枭雄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所做的最大努力也是建立大一统王朝。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之前的所谓后裔之分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小生在此谢过!】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先说有没有,再说对不对,即使在晋朝,蜀地和吴地的独立倾向则很强。如四川的成汉政权,谯蜀政权,吴地的石冰之乱,孙恩之乱。

「这些变乱都显示出吴蜀两地是不服从晋人的统治的。问题在于蜀吴两国的帝王后裔被司马氏牢牢控制在洛阳,分身乏术啊。就算他们能够出来,也要交结各种关系。蜀地长期被控制在氐人的成汉政权手里,晋朝庭所封的成都王无法进驻,只能以邺城为都。最后到了东晋恒温时代,晋人才消灭了成汉。虽然晋人没有丢掉对吴地的控制权,但那里的反乱倾向同样严重,甚至有藩王为此而死。只是人们的视线都被发生在北方的“八王之乱”吸引了。当然这也是个互为表里的问题。因为中央朝庭失去控制。分离地区的独立倾向才会加剧。

再说说这些变乱没有最后灭亡晋朝的原因。如果晋朝因为它们灭亡了,那可能这些变乱与六国贵族复国一样有名。但也就是时也运也。很明显西晋从秦朝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首先,司马炎的统治是比较宽仁的,这让一些吴蜀两地的上层人士主动向晋庭靠拢。如陆逊的后代陆云、陆机兄弟,主动北上寻找机会,最后任职于成都王幕府。相对而言,地方起义缺少出众的人才补充。而秦国在吸纳六国人才方面做得很差劲。其次,北方相较南方有地理上的优势,除长江外,南方无险可守,而晋在灭吴后,对吴地加强了管理,吸收了曹魏的教训,设置了楚王、长沙王等王爵,实力较强,而后在北方丧失的情况下更是全力经营江东。相比之下,秦国对地方上的管理更偏于掠夺,实力较弱。第三,从秦到晋,军事科技取得进步,骑兵成为战场主流,南方缺少好的牧场,对骑兵的反制作用有限。治铁技术也有升级,秦代那种斩木揭竿起义更难成功。东晋席卷南方的孙恩、卢循起义军就被刘裕带领牟北府军轻易击败。第四,秦国战略错误,在南北两条外部战线上长期用兵,民变时回师不及,而晋室兵马长期致力于立定内乱。第五,晋室运气太好,后期出了恒温,刘裕两个军事强人(也不能说好),秦室出了章邯,可惜遇上了项羽。第六,最关键一点,六国建立从战国起算有上百年,从春秋起算有六百年,子孙繁衍千万,哪能一下子搜捕干净?相比之下,吴蜀两国不过立国五十余年,根基不深,当然容易连根拔起。

补充一下,相对吴蜀,魏国更惨。因为他本身就是靠篡位上来的,立国时间更浅,更没人愿意帮他复国。而且藩国建设问题更大,以至于司马氏夺权时没有几个藩王有能力悍卫王室,一直被司马氏当反面教材使用, 哪来实力复国?魏国的后裔被司马家安置在邺城,实力最强的成都王治下。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晋惠帝被成都王俘虏后提供一套皇室的车马仪仗罢了,与复国基本无缘。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西晋灭亡前,刘渊可是自称是刘禅的继承人。这三国后裔当年受到严格监视,哪里有人脉和资源造反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这就涉及到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了。秦朝的灭亡就在于过于着急的将六国改造成为秦国,而忽略了六国贵族的反抗和处理。当时基层中项梁叔侄,张良,赵歇,田儋,韩成,景驹等六国的旧贵族,秦王朝并没有赶尽杀绝。这就留下了灭亡的种子,最终正是这些人趁着农民起义的大趋势煽风点火,六国最终复国。

可是,魏蜀吴三国的贵族却被晋王朝改造的很彻底,魏国的贵族大部分都被吸纳进了晋朝政权,登基之初司马炎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鄴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这样就保留了曹氏的富贵,他们作为县侯没有兵权只能是甘享太平,而且即使是面对八王之乱,他们也没有实力东山再起。同时,蜀汉的安乐公刘禅和孙吴的归命侯孙皓的后人也毫无例外的都居住在首都之中,他们手中第一没有兵力,第二也无法离开首都,第三距离自己的国土太远没有号召力。永嘉之乱后,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了成汉投靠了李雄。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以奉刘禅之祀。可是天下早就已经换了当权人,十年光景几番新,更何况已经几十年了。所以,复国已经不太可能了。

第三,大家也许有时间上的误区,秦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陈胜、吴广、项梁等人在公元前209年起兵,前后不过十年左右,所以当时六国的直系亲属都还在,号召力和影响力也都存在。而蜀国灭亡在公元263年,孙吴灭亡于公元280年。而永嘉之乱发生在公元304年,已经是20余年后。西晋灭亡更是在公元316年灭亡,时间已经隔了30余年,这已经是一代人的时间了,所以说他们复国已经没有可能了。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秦亡时,大一统思想不明确,三国时,中华大地一盘棋,分裂天下已没有基础。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1、秦统一以前,尚未真正统一。名义上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实际上各自独立王国。全天下没有大一统的的集权思维。

2、秦统治天下时间才14年,还没有办法对百姓进行深刻的思想控制和改造。加上秦朝并没有真正铲除六国王族势力,六国王族后裔仍在。秦一旦出问题,这些王族后裔一声令下,还是很有号召力,民心思故国。

3、秦虽然灭亡了。但汉承秦制,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钱币等中央集权手段。斩除异姓王,并进一部削蕃,消除割据势力并接受董仲舒的改造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强调君权神授,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等大一统思想。以及汉武帝等汉朝皇帝的文治武功,打匈奴、通西域、收服百越、滇国、夜郎等领土。让天下百姓更认同大汉(华夏)这个大一统国家。人心向着统一。

4、汉朝虽然最后也灭亡了。但天下人都认可大一统思想。希望有人结束暴乱,统一天下。一旦新王朝起来之后,王朝内部就会形成维护大一统格局的忠臣,会镇压叛乱。加上西晋统治51年,东晋统治103年。统治时间够长,民心早已大部分向着晋朝。三国的精英也尽被晋朝吸收了。三国后代要么被灭,要么已经适应晋朝安逸的生活,无心叛乱,所以魏蜀吴后代无法复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