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十面埋伏之后,项羽已经走到了末路,奈何在这末路之中似乎又增添了很多坎坷,不但自己身死,尸体也被人瓜分,其实这倒也怨不得别人,因为从项羽死掉的那一刻开始,项羽的尸体就已经变成了白花花的票子,谁要是能够抢到项羽的尸体,谁就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我说的,我也没有权力这样说,事实上这句话是刘邦说的,刘邦字面的意思一直在暗示着自己的臣子,只要能够看到项羽的尸体,并且把他抢过来让我瞅一眼,那么你这一辈子就有铁饭碗了。

项羽活着的时候,他身边的臣子也好,刘邦这边的大臣也好,都不敢乱动,毕竟项羽虽然现狼狈并且即将死掉,可是项羽的威名远扬,与此同时他还有着一膀子力气,鬼知道他这个急了之后跳墙跳的是哪一面墙,万一跳到了自己这面墙,战役还没有胜利,自己就活活的被跳墙给跳死了,那岂不是天大的冤枉?

项羽死掉之后,一共有五个人瓜分了他的尸体,这五个人分别是:王翳、杨喜、骑司马吕马童、吕胜、杨武。

我们先来看看这5个人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第1个人获得了项羽的头颅,并且第一眼被刘邦认了出来,直接封他为侯,并且掌管1700户。当然这个人因为行事比较低调,正史当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而且他们的家族应该是跟随着汉朝的灭亡而变得衰落下去。

第2个人比第1位还要厉害,一共能够统领1900户,而且他的后人也非常的多,都算得上是鼎鼎有名的名门望族。

除了这前面两位之外,剩下的三位都封侯,并且讨到不少好处,可以说刘邦对于他们这五位并没有太多的忌惮,也足以见得项羽的死亡给刘邦带来了很大的刺激,看到项羽的尸体就能够开心的不得了,并且大肆的封赏群臣,也只有刘邦能够干出这事来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一句诗句。描写了项羽最后一战——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之战的情景。

<项羽剧照>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3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达成了鸿沟合议。(鸿沟合议:刘邦与项羽双方约定,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刘邦的地盘,鸿沟以东为项羽的地盘)

当项羽率军东撤的时候,刘邦却趁机撕毁盟约开始追击项羽。

刘邦事先约定韩信和彭越共同出击项羽,但是在刘邦追击项羽时,韩信和彭越却没有守约出兵。刘邦因此被项羽打的找不到北。

经过谋士陈平的指点,刘邦以封地为条件,说动韩信和彭越等“地方军阀”出兵。

经过一番神操作,刘邦竟然组织起来了60万的联军,随后形成了从四面八方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10万楚军向垓(gai)下后撤。

<项羽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项羽的最后一战,迷信说法是上天不给项羽机会。

韩信抓住项羽的心理,事先用蜂蜜在地上写下了“项羽死于此地”六个大字。当项羽身边战到只剩下十几个士兵时,他突然看到远处蚂蚁密密麻麻形成的六个大字,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不肯乘船回江东,决定自杀成仁。

其实蚂蚁是受蜂蜜的吸引才自动形成了六个字,没蜂蜜蚂蚁也不会形成字,当然项羽不知道内情。

汉兵如潮水般的疯狂攻击项羽。原来刘邦战前做了动员:“杀项羽者封官进爵赏万金。”

项羽战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此时他一眼看到汉军中曾经的故人吕马童也拿着刀要杀他,于是对他喊道:“你提着我的头去刘邦哪里领赏去吧!”

项羽死前都不忘故友,随后自刎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

汉兵一拥而上,争抢项羽的尸体,十几个人相互厮杀,最后有5个人抢到了项羽部分尸首,这5个人事后都被刘邦封了侯。

这五人分别是:

1.郎中骑(骑兵侍卫官)王翳砍下了项羽的人头,被封为杜衍侯,食邑1700户,汉初功臣表排行102位。

2.骑都尉杨喜砍掉项羽的左腿,被封为赤泉侯,食邑1900户。

3.郎中骑杨武得到了项羽的右腿,被封为吴防侯,食邑700户。

4.郎中吕胜砍下了项羽的左臂,被封为涅阳侯。(食邑不详)

5.郎中骑吕马童只抢到了项羽一些零碎骨肉,被封为中水侯。(食邑不详)。

这五人最后结局如何呢?

<项羽和吕马童>

1.公元前182年王翳去世,谥号“庄”。其子孙承袭爵位,到了汉武帝时,也就是70多年后,王翳的后人王定国获罪被除爵。

2.公元前167年杨武去世,谥号为“庄”。其长子杨去疾承袭爵位,公元前143年获罪除爵。

3.吕胜死后被追谥为“庄”。(争强斗狠,杀伐屠戮曰“庄”)。

4.公元前170年吕马童去世,谥号为“庄”。其子承袭爵位,至汉武帝时期,其后代吕宜城因获罪被除爵。

5.公元前168年杨喜去世,谥号为严侯。(“严”就是“庄”,后世为避讳汉明帝刘庄的“庄”字,改“庄”为“严”。)其子孙承袭爵位。他的曾孙杨敞官至丞相之位。其七世孙杨震是东汉太尉,三国时期的杨彪,杨修都是杨喜的后世子孙。弘农杨氏在后来成了一大世家。

<三国杨修>

综上所述,得到项羽部分尸首的5个人,都因此获得了封侯,小日子过过得很滋润,这就是命好,也说明项羽很厉害,死后都这么值钱!

但这5人无一例外死后被皇帝追谥为“庄”。这个谥号其实并不好。从侧面说明这几个人的功劳并不光彩,有点儿投机取巧的意思。

文/秉烛读春秋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我们都知道楚汉时期,千古无二的项羽由于自负、残暴等原因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尸首被五人瓜分,这五人的最后结局如何呢?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的配合下,以60多万汉军将项羽围困于垓下,项羽损失惨重,本身粮草不足,加上楚军人心涣散,只有区区几百人誓死追随项羽突围。

堂堂西楚霸王如今已成陌路,项羽杀虞姬后带领精锐起兵趁夜突围。在汉军围追堵截之下,项羽逃至乌江。此时项羽所剩下的兵士只有区区数人,兵士们劝项羽渡江,然后卷土重来。

所剩的将士为了给项羽留下充足的渡江时间,以自己身躯抵抗汉军的进攻,心高气傲的项羽在面对自己仅剩的兵士战死之后,心如死灰,感觉无颜在见江东父老,所以决心死战到底。

在临死之前,项羽还做了一件好事,将自己的尸首送给了熟人,好让他加官进爵,最终,他的尸首被五人瓜分。

这5人分别是: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5人把项羽尸首拿到刘邦面前并进行拼接以证明项羽已经魂归九幽。

刘邦大为高兴,也按照之前的诺言封赏了5人,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历史如同冥冥之中自由天意一般,瓜分项羽尸首的5人居然出自一个地方,都是以前秦军的将士,当年项羽坑杀秦军,最后项羽尸首被5个旧秦军瓜分,好像项羽在偿还当年自己所欠下的债一般。

王翳,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杜衍侯,一千七百户,其死后子孙袭爵至汉武帝时期,后人王定国获罪被除爵。

杨武,秦帝国内史下邽县人,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封为吴防侯,七百户,死后其子杨去疾袭爵,后因获罪除爵。

吕胜,秦帝国内史地区人,旧秦军骑士,因得项羽尸首有功被封为涅阳侯,一千五百户,史书没有记载死因及其后人。

吕马童又名吕伯子,秦末吴中人,本是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被封为中水侯,一千五百户,其死后子孙袭爵至汉武帝时期,后人吕宜城因酎金事发而除爵。

杨喜,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赤泉侯,一千九百户,其死后后代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弘农杨氏。杨喜的十五世孙杨元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五世祖。

五人都是秦朝的旧骑兵将校,见证了秦朝灭亡,看到了项羽坑杀秦军,同时也见证了刘邦崛起,西楚霸王的殒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答:瓜分项羽尸首的五个人是谁,他们的最后归宿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答案并不难查。

因为《史记•项羽本纪》交待得清清楚楚: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

这五个人带回了项羽的躯体上交刘邦,刘邦因此封王翳为杜衍侯,享1700户;封杨喜为赤泉侯,享1900户;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杨武为吴房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楚国已灭,大汉开国,这五人都得到了善终,幸福老死。

现在借这个机会,说一些不大为人所注意的东西。

比如,这五人归汉之前,都是秦朝的骑兵将校,他们见证了秦朝灭亡,清楚项羽坑杀秦军的恶行,则项羽被他们肢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但这个还不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是,《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从垓下出逃后,他在“四隤山快战”的神勇情节、在乌江刎前与吕马童慷慨激昂的对话,写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亲临其境。

很多人因此怀疑太史公是放飞想象的翅膀来完成这一系列描写的。

其实不是。

因为,在“四隤山快战”中,被项羽嗔目惊退的赤泉侯与太史公是很有渊源的。

前面也说了,这赤泉侯就是后来因功得封的杨喜。

杨喜有个儿子名叫杨敷;杨敷有个儿子名叫杨殷;杨殷有个儿子叫杨敞。这个杨敞就是司马迁的女婿。

即杨殷是司马迁的亲家。

杨殷从祖父、父亲那儿继承了赤泉候的爵位,对于这爵位的来历,一清二楚。

而他的祖父杨喜全程参加了追击项羽军事行动,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不难想象,参加垓下之战,追击项羽到乌江,最终斩杀项羽,肯定是杨喜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就因为拥有过这样的时刻,他理所当然地会把里面的所有细节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别人听,包括讲给自己的儿孙听,永不疲倦。

有一个问题,杨喜在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没有渗假呢?

可能性非常小。

你看,他在讲述“四隤山快战”时,就毫不隐讳地把自己被项羽吓得魂不附体的丢人事说了出来。

这么丢人的事儿,他都不加掩饰,其他的事,还有隐藏和夸大的必要吗?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项羽自刎事应该就是历史事实。

则西楚霸王项羽的神威,凛凛如画,千载而后,仍让人神往不已。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晚年曾经在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用6个“一”点评了项羽,分别是: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对比一下,同样是他,在18岁时候作文里写到了项羽,“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

上述两次评论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我们解读项羽需要注意,项羽身上确实具有这二重性,这是讨厌或者喜欢他的人都无法否认的:他要是没有刚愎自用的一面,怎么会最终失败?但他如果没有智勇超群的一面,又怎么做西楚霸王呢?司马迁是很厌恶项羽的,并恶狠狠地批评了他,即使在我们看来,项羽一生中最悲壮时刻的自刎,司马迁都是讽刺的四个字“岂不谬哉”。然而,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项羽称霸的高光时刻是“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说说项羽的自刎吧。

项羽是如何失败的,其具体过程,可以写一部书,不赘述。但有个电影的名字、也是豫剧经典的名字、也是成语的名字概括了结果:十面埋伏。既然被敌人这样埋伏,项羽还想逃跑?难!实在太难!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项羽此人,虽然对高级参谋、高级将领喜欢猜疑,但他也有优点,就是对士兵或者基层人员嘘寒问暖还是有一套的,不知道是否因此打动了乌江亭长,后者强烈建议他渡江逃亡,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而且对项羽指出,这个地方十分偏僻,只有他有船,汉军想追也没用。但是,项羽此时,已经一心求死了。也许,他缺乏的就是刘邦那种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的精神,包括尊严、包括虚荣,什么都可以抛弃。项羽想实现他最后的尊严,他不能再次践踏八千江东子弟的生命走向荣华富贵。最终,他冲向汉军阵地,与汉军短兵相接,一个人就杀了汉军数百人,但他自己身上也受伤十来处。正史记载下项羽最后的结局:“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项羽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善,但他的敌人却不会善待他。汉军内部为了抢夺项羽的尸体又是一番混战,竟然死了几十个人。最终5个人“大功告成”:王翳得到了项羽的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到项羽的身体的一部分。

刘邦做皇帝后,并没有忘记项羽这个老对头,甚至还装模作样地为项羽哭了一番。当然了,对于抢得项羽尸体的人也做了一番表扬: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这5个人,并没有受到刘邦或者吕后的清算,得以安享天年、沐浴着浩荡的皇恩。但,公道自在人心,又有谁会真心赞扬这5个人呢?最起码,一介女流李清照都是讴歌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啊!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项羽

苏洵曾评价项羽:“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这句话是褒奖也是贬斥,曾推翻秦朝,建立西楚,让刘邦也为之忌惮的名将之后项羽,有着夺取天下的才能但却没有夺取天下的谋略。

垓下之战输了江山也输了自己。谁曾想当初那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会有一日自刎江边?项羽自己也很清楚,他在军事方面有着极好的天赋,所以被逼乌江之时他更愿意相信是‘天要亡我’,既然如此,又何故卷土重来?再者,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纵然是死,项羽也想保存着自己身为将士的尊严,不愿苟且偷生。自刎乌江至少还死得体面,死得其所。可是在项羽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尸首却饱受摧残。

当时,刘邦和项羽在作战之时,想要尽快瓦解项羽的部队,又或是增长自己的士气,便向军中士兵承诺谁杀了项羽就奖赏那人千金并封为万户侯。此命令一下,却引来将士们对项羽尸体的哄抢,骑兵们为了得到奖赏,便互相践踏争抢项籍的躯体。

当时由于相争而被杀死人就有几十之多。最后他的尸体被分的零零散散,拿到他肢体的人也都相继收到了奖赏。据史料记载,因瓜分项羽尸体而收封的分别是王翳,杨武,吕胜,吕马童,杨喜五人。

王翳

秦地人,在当时的官职中任郎中骑,也同时是包围项羽的骑兵中最高的指挥官。后在项羽自刎后因拿到了他的首级被封为封为杜衍侯,食邑1700户,在功臣表排行102位。后来他的后世也一直承袭他的爵位,直到汉武帝时期因家族有人犯罪才被除去爵位。

吕胜

原为刘邦部将,后因项羽一事被封为涅阳侯。

吕马童

据说和项羽相熟,就连项羽临死前那句,‘把脑袋给你让你去领赏’的话,貌似也是对着吕马童说的,不过吕马童也确实因为项羽的部分肢体而获得了中水侯的封赏。他后代也在经历了多年以后慢慢变得没落,到他的第七世时,他的玄孙之孙长安公士吕建明已经是爵位中最低一级,还需要参与服役。后来也因为一些原因,被汉武帝找借口削去了爵位。

杨武

因功被封为吴防侯,食邑700户。虽然封赏不是很多,当对于他这样一个低级武将来说,已经是无上的荣耀了。杨武死后,由他的儿子杨去疾承袭爵位,不过后来杨去疾因获罪被朝廷剥夺了爵位,所以说他的后世并没有怎么享受过先祖带来的荣耀。

杨喜

算起来他才是获利最多的那一个,他的后代也是最为非凡的。在乌江之战中,因为抢到项羽一条腿便被封为赤泉侯,食邑1900户。在历经了他的儿子及孙子的平庸后,终于到历史从他的曾孙杨敞这发生了转折。

杨敞是西汉的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西汉中许多高级官职,他还是司马迁的女婿,最重要的杨敞是弘农杨氏第一世祖。从建立之初,弘农家族便是个传奇,一直从西汉到唐朝,杨氏家族都威风至极,就连隋朝开过皇帝杨坚都是他的后人。

其实,不管是他们五人中的谁在经历项羽一事中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先不说自己的后辈有没有享受他们带来的殊荣,但他们自己却是都曾荣耀加身。只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五个死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谥号:“庄”。而这个谥号的解释为:“屡征杀伐曰庄”,不知道这是不是刘邦对他们的一种讽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