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打不过,即便鸦片没能传入中国,以当时大清帝国的影响力来看,依然无法战胜英法联军。初中历史课本上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英法联军入侵,彻底揭开了满清强大外表下的腐朽与不堪。

英法联军入侵,远没我们想的那么悲壮

英法联军与清帝国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挫败了满清的锐气,那句地产丰饶也终究成了笑话。

咸丰八年,英法联军率军进击天津,两年后入侵北京,战役彻底打响。在此次战役前,我们先简要分析一下两边的军事力量对比:

清帝国参与此次作战总人数二十万整,英军参与总人数一万一千人,法军参与总人数六千七百人,总计一万七千七百人。

历时四年之后,清帝国伤亡人数为两万一千五百人,英法联军伤亡总人数为四百零五人。

这样的战争,要是韩信在世的话估计都能气出心肌梗塞来。战前,咱们是敌军的十八倍军力,战后伤亡损失反而是敌军的五十三倍。换句话说:每杀死一位英法联军的士兵,大清帝国就要死亡五十三位‘优秀士兵’。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赤裸裸的屠杀。

英法联军成功空降北京城之后,开始了一次血洗圆明园的行动,威胁清朝统治者签订了著名的《北京条约》。顺便多说一嘴:圆明园珍宝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初步统计后,损失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个国家珍藏。

失败是必然,与鸦片无关

当时在天津卫阻击英法联军的是满清的精锐所在,他们吸毒人数不多,而且都属于国家顶尖的。

之所以会战败,主要由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冷兵器是打不过热兵器的,在历朝历代,冷兵器都无法与热兵器进行对抗。想当年,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了袁崇焕的炮火之下。甭管你多野蛮,碰上枪炮也得玩完。满清的武器远落后于英法联军,甚至很多士兵都不认识英法联军的大炮,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其二:清帝国人心涣散,经不起折腾。当时的满清,早就没了康乾盛世的踪影,外表看起来幅员辽阔,可是内部已经被蛀虫啃了无数的大窟窿,动弹不得。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清廷软弱,执政者无能。当时,满清总人口为三亿,北京、天津总人口不下百万,百万人口死两万人多么?当初要是清廷不盲目逃脱,天津北京紧急招兵,就算是用啃的,都能把英法联军啃光光。

结语:英法联军战胜看似强大的清廷,只能说气数已尽。清廷,终究是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最终被别人折腾下去了。

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前言:即便鸦片没有传入中国,以当时大清帝国当时的情形来看,与英法联军对战,必输无疑,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大清闭关锁国,整个朝廷腐败不堪,国库空虚,八旗兵战斗力严重下降,大清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强大,其实内部已经腐烂,此战一打,暴露无遗!

一,看看当时英法联军的军事实力吧!

1856年的10月,一支英军自海上进攻广州,这些英军训练有素,扛着洋枪洋炮,一路追着清军打,广州清军根本不想抵抗,弃城而逃,英军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广州,并且继续北上,途中遇到了一直同样装备精良的法军,两军合并,组成联军一路北上一直追着清军打到了大沽口,此时的英法联军大约八千人左右,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洋枪火炮弹药充足。

二,反观看看迎战的大清军实力吧!

抛开广州守军不算,一路溃逃被英法联军追着打的不算,在进京要冲八里桥,双方摆开阵势,清军也是纠结了主力双方大战。攻方为8000英法联军,守方为僧格林沁统率蒙古精锐骑兵3万余名,武器装备为火绳枪,人数上大清骑兵占优。无论从骑兵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清军并不比英法联军差,甚至更强,骑兵的冲击力是非常恐怖的!

三,八里桥英法联军与大清军展开决战

按理说,当时参战的清军已经普遍装备了火绳枪,而联军的武器大都是燧发滑膛枪,二者都是发射球形铅弹,装填方式也一样的费事,所以在火枪方面双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清军有两万的蒙古骑兵,这对英法联军来说无非是无比巨大的冲击力,此次决战,理当清军占优获胜才对,事实并非如此,英法联军占据八里桥优势地形布阵,而大清军则利用两万骑兵轮番冲击,可惜的是,英法联军用火枪交替连击,大清骑兵死伤无数,大清骑兵,步兵用着血肉之躯,顶着密集的枪弹挺进,血肉之躯又怎么抵挡钢铁之弹,一批批又一批批的大清勇士倒下,后面的再上,周而复始...,战斗终于结束了,清军伤亡过半,而英法联军以共5人阵亡的极小代价拿下了八里桥。

结束语:大家可以看到,即便没有鸦片战争,大清即便占优的情况下,都可以三万大军损失过半,而英法联军只伤亡五人,还用比较吗?清军必败啊!归根结底,清军的失败而且必败主要原因有:大清闭关锁国,武器装备落后,战术思想落后,广州的守军节节败退证明了清政府内部根本不想抵抗内部腐败无能,没有胆量与洋人抗衡。那个时期的大清,只剩下表面上的强悍,时时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闭关锁国之下,泱泱大国已经无法和西方工业强国所比拟,大清只是盲目的自信和自我安慰而已。

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有鸦片无鸦片,清朝永远打不过八国联军,因为清朝皇帝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并且皇帝、大臣们只想自己怎样去快乐,根本没有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工业革命已经取代了人类的能力和劳动。清朝皇帝大臣们还在梦中就被洋人大炮轰晕了,武功再高,弹头照要。

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当时全世界都在革新,首先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无不是世界列强,工业时代推翻了清王朝,世界的走向趋势,给鸦片关系不大。

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鸦片起的作用不大,中国当时论技术没技术,论人才少人才,论制度也不如人。英法联军是当时世界强国,在多方面压制清政府,鸦片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如果鸦片没有传入中国,清朝能打得过后来的英法联军吗?

很明显的打不过!当时候清朝和英法的差距并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清朝政府在装备上还是舍得花钱的,像一些重要的港口,清政府都装备了先进的大炮,也就是说政府有这个预算,但是这笔钱下来,层层剥削之后,到了地方就只剩采购劣质装备的钱了,不仅如此,外国还对清政府实施技术封锁,等到了清政府手上的装备,牌子还是世界一流,其实烂得不行!在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发动了对定县的炮轰,英国人的大炮平均两发炮弹可以击中目标,而清廷的同样价钱的大炮要六发炮弹才能击中目标,可想而知装备的差距!

但是最主要的并不是硬件方面,而是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研究方法上,清政府没有一个人具备科学的分析思维!这注定要被历史淘汰!林则徐作为当时候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虎门销烟的时候,对英国做了一番调研,下面我们来看看他这个调研方式和结论!首先他的调研方式是根据报纸来分析,他到了广东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了四个翻译,然后夜以继日的去翻译英国的报纸,而经过几天的报纸调研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使清朝政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销烟,英国人也没胆子敢挑起战争!注意了这个结论完全是从报纸里面得出来的,而他还把结论写成奏疏成交给了道光皇帝!皇帝看到了之后又开始做起了天朝大国的美梦!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的话,林则徐这次对英国的调研可谓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纸上谈兵了,也是最昂贵的,因为这次调研而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他从报纸中找到了一些怎样的依据,一共有十五条,我就不一一列举,举几条最扯的!第一条:英国的皇帝是个女的,不足为虑;第二条:英国人的主食是牛奶面包,体质不好,战斗力低下!第三条:英国人行军会绑腿,行军速度低下,缺乏战术变通能力;可想而知,连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思维方式都是这般落后,其他人是个什么情况了!

当时候的清廷,长期的闭关锁国,社会的主流知识阶层已经与世界脱轨了,这就注定了会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