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当我听到刘强东要给高管降薪,给一线员工加薪的时候,我还以为听到了一个假消息。刘强东不是早就不在京东了吗?他明明已经套现减持了京东的股票啊!

怎么他说的话还有人听?难道公司高管还要听一个前任CEO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我天真了。

刘强东启动的这一个改革,可以说是京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了吧?有人问,这到底是不是大强子忍无可忍了?

其实,你一旦问出这句话,就说明你以为他还是个弱者,是被手下人架空的。但刘强东虽然闹出过不好的绯闻,他在商业上的才华,还是没得说的!

一个一穷二白的傻小子,从中关村小铺面打拼到后来拥有国际事业的大企业,刘强东真的不简单!

所以,当你以为他是忍无可忍的时候,你不过是进入了人家的圈套。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想一想,刘强东是什么时候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人物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有一些京东高管认为他形象不适合再担任职务的?

这些消息都是我们看到听到的消息,但我们不知道的也有很多。

一个能凭一己之力去说服众多高管,力排众议建设下一整套无人机物流体系的人,绝不是一个只知道好色的丑男人!

从他当时与马云对峙的谈话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人不是个谦让的人,也不会玩虚假的一套,有什么说什么,可以从一方面去形容他。

这样的人,性格上也一定是强势的。再者,我们不从商业角度,也可以从感情角度去诠释这个大佬。

当初他跟小自己19岁的奶茶妹妹在一起,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更何况他与奶茶妹妹的爸爸年纪都相差无几了!他不怕传出去名声难听吗?

不!他不怕!

这样一个有自己主见的人,是不会芥蒂外面的流言的。事实上大部分小有所成的企业家,个人私底下脾性会被人说不咋样,又或者形容成脾气暴躁。

这是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去拿主意,比如苹果的老板乔布斯,他可是出了名的脾气不好!

还有董明珠,脾气也未必温和!这些大佬在商业上的杰出,大多是他们看到了平常人看不到的方面,又坚定地去执行,这样的人多是偏执的,也是会坚持自己的。

所以说,人们后来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个被塑造成弱者和可怜者的大强子,不是他的本来面目!

也许是为了抵制舆论上别人的伤害,所以干脆主动揭露,让自己公司的高管去说自己闲话,这种大智若愚的举动,历史上能做到的也寥寥无几!

以退为进,本就不是寻常人看得明白的!

大多数人只看得见赢了,或者输了。这种很好理解,可以为是输了的赢了,又有多少人理解?

大佬后来和明州案女主角达成共识,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摆平风波吗?

我们只看到他的潦倒落魄,殊不知这样一个看似潦倒落魄的人,才没有最后落得跟马某某一个结局!

你看曾经有些人多高调,可是后来呢?

但也你看啊,刘强东曾经被人多么诟病,多少人说他的闲话看他的风流韵事去笑话他,可是后来呢?

凭借一个给基层员工加薪,给高管减薪的决定,就立马赢得了一众好评,甚至原本对他不了解的人,也开始为他鼓掌。

这就是人心的妙用!

所以,真的不要以为他是个可怜者了,他是个胜利者,也是个智慧的人!

虽然一度成为笑话本身,也曾主动放弃过公司职务,但他从来不是个光杆司令,也不是人们以为的,要给接班人去铺路。一个靠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事业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就将公司让给他人?

这部分人对权利的执着,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执着,是根深蒂固在他们血脉里的!这事业和公司本身,就是他们的江山啊!你见过有愿意割据江山的吗?

所以,我相信,这只是大强子的第一步。后面一定还会有许多连续的动作,咱们可以拭目以待!最后,再来回答一下我刚开始的疑惑吧,为什么他一个没有职务的人,还能对公司里的高管发号施令?

其实整件事中,从来都轮不上你我去同情人家。因为明面上,刘强东本人好像和京东没什么关系了,但股权嫁接这种事,毕竟对于寻常人来说还是陌生的。

他本人的确没有在京东任职,但他依然掌控着整个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都不在公司的人,居然能下命令给公司高管降薪!

所以,不要以为刘强东已经离开京东了,他仍然掌控着整个京东80%多的投票权,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那个人,也还是他!套现是一种模式,拥有权力是一种习惯。

至于那些看好戏的看客,始终是人家大佬生命里的过眼云烟。这世上的事,本来就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一切无非是,热热闹闹看了一场,别人布的局。

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此前一向低调的刘强东在近段时间表现得异常高调,先是在高管会议上发言三个小时,直言全集团跟他讲真话的只有1.5个人;两天后又发布了一份全员信,高级管理人员全员降薪10%-20%不等,最后的大动作就是对各事业群负责人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轮换。

以上三板斧之后,有人称卸任京东CEO的刘强东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多个“刘强东”。

一,明州案之后,刘强东的表现可谓“低调”

说起京东,必然想到刘强东,两者的关联性太强了,京东能从营业额几万元的小柜台发展壮大到营收近万亿的零售集团,作为创始人的刘强东功不可没,甚至算得上亲力亲为。

在刘强东的眼里,京东就像是他的孩子,他曾在自传中写到,“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失去了对京东的控制权,那我会直接把它卖掉,彻底退出,拿钱走人”。

别人做企业是为了赚钱,他做企业更像是“薪火相传”。

然而,个人烙印太深、关联性太强,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个人负面消息一出,难免会影响到公司:

2018年9月份的明州案是一个转折点,这年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嫌性侵女大学生被警方逮捕,虽然最终以和解的方式功成身退,但“官司”持续了4年之久,难免殃及京东集团。

自案发后,刘强东表现得极为低调,似乎是在有意弱化与京东之间的关联,陆陆续续辞去了京东的很多职务,单是法人代表就卸任了200多家,今年4月份主动卸任京东CEO并交棒徐雷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当然,卸任京东CEO后的刘强东仍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徐雷仍需向刘强东汇报,只不过直接负责日常运营的大权下放到了徐雷手里,刘强东更像是幕后坐镇。

一系列的卸任动作,加上刘强东对京东的频繁减持,有人说他已经失去了对京东的实际控制。

虽然这种说法言过其实,毕竟京东架构是AB股,同股不同权,AB股对应的投票权是1:20,而他所持有的不到20%的股份中,绝大部分是B股,投票权超过70%,仍是京东的“话事人”。

但毫无疑问,从幕前转幕后、从直接运营到只听汇报,至少从表面看来,刘强东与京东的联系不是那么密切了,外人看来,强东在京东的存在感愈来愈低。

二,11月份强势回归,连祭出“三把斧”

10月1日,持续了4年之久,悬而未决的明州案终于迎来落幕,最终以双方和解告终,强东无需再为此承担刑事责任,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算是彻底着地。

案子终结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1月20日开始,刘强东强势回归,开高管会、发内部信、人事调整,动作频频,其中透露出他对京东表现的“不满”:

1,开高管会:

11月20日,刘强东参加了高管会议,会上他发言了三个小时。

从披露的内容来看,他对一些高管的表现有些许不满,在听取战略汇报后,称一些高管讲的花里胡哨,讲故事太多,但涉及成本、效率、体验方面的则较少。直言这样的公司是“平庸”的,如果京东也是这样平庸的公司,那么他宁可把他关掉。

如此毫不留情面的直言还是其一,他接着说整个集团愿意跟他讲真话的,只有1.5个人。

这样的发言可谓是打击了全集团99.99%的人,不仅包括高管,也包括基层员工,毕竟全集团有员工54万人。

强东对高管表现不满,于是祭出“大杀器”,把末位淘汰引入到高管层面,年底对10%以上的副总实施末尾淘汰制,干不好就走人。

2,发布内部信函:

高管会议的两天后,强东发表了一篇全员内部信,相较于高管会议上的言辞激烈、不留情面,内部信言语之间“和善”温柔了很多:

一是要提高基层员工的待遇,尤其是冲在一线的德邦快递员工,要为10几万德邦快递小哥交齐五险一金,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是除了五险一金,在住房保障和员工子女救助方面,要拿出100个亿作为住房保障,帮助快递、客服等基层员工实现购房愿望;同时他自己拿出1个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对工伤、非工伤、失去劳动能力、丧失生命的,这只基金用于帮扶职工子女,直至22岁大学毕业。

与提高基层员工待遇和福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接下来要对全部高管进行降薪,幅度从10%-20%不等,职位越高则降幅越大。

3,人事调整:

虽然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双11和618之后,针对京东各事业群的直接负责人,都会进行一番人事任免或轮换,但今年的动作更大,且“自己人”上位的更多。

对于整个京东体系来说,零售部对营收的贡献最大,约占总营收的60%左右,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

这次的人事调整中,零售集团也是变动最大的一个,除了CEO仍有辛利军担任未做调整之外,3C家电事业群一拆为二,分别拆分为家电家居和电脑通讯两大细分事业群,直接负责人分别又由李帅和吴双喜出任,而之前的负责人姚彦中则调整到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除此之外,时尚家居事业群的新任负责人是孔祥莹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说到刘强东直言全集团愿意跟他讲真话的只有1.5个人,而其中之一正是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新任负责人姚彦中;再就是吴双喜和孔祥莹都是京东此前招收的管培生,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也是刘强东的“自己人”。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总裁级别的人事调整,规模不仅大于往年,而且敢于说真话的人、“自己人”等都受到了重用,也难免有人会说刘强东回归的同时,还带了更多的“刘强东”。

“敢说真话”的姚彦中

三,规模如此之大的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纵然总裁级别的人事变动如此之大,纵然对高管引入了末尾淘汰制、降薪10%-20%不等,刘强东也在高管会议上批评了某些高管“花里胡哨”、“讲故事”、“不讲真话”,但个人认为强东此举既不是忍无可忍,更不是另立接班人:

首先,自今年4月份徐雷接任京东CEO之后,在他全面主持京东日常经营和带领下,京东取得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今年第三季度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多达59.6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了28.07亿。

无疑,正是在徐雷的带领下,京东才在连年亏损之后,一举实现盈利。但从这方面来说,京东对徐雷以及其他总裁、副总裁在业务方面的表现应该还是整体满意的,完全没有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京东CEO徐雷

只不过,强东的不满,很有可能是针对“增速”:

尽管扭亏为盈了,但增速方面却差强人意,比如营收增速和用户增速,前者前个季度的增速较2017年-2019年已经有了明显降低,比如2018年营收增速是27.5%,而今年第二季度只有5.4%,仅为1/5;再就是用户规模的增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也降到了个位数,仅为6.5%。

如果说扭亏为盈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那么营收和用户增速方面的放缓,则预示着动力不足,若想在未来实现大跨步发展,“增速”是源泉、是基石。

刘强东应该深知这一点,他并未被扭亏为盈冲昏了头脑,他的着眼点在“增速”上,看得更为长远,增速放缓才是他所担心的。

这一点在他给全员的内部信中也能得以侧面印证,比如在提到高管降薪10%-20%时他说到:

“京东业绩重回高增长状态,集团随时可以恢复大家的现金报酬”

营收和用户规模增速放缓

所以两项数据做对比,纵然刘强东有不满的地方,但完全没有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否则相关的人事调整也就不会仅限于各事业群的“一把手”了,恐怕早就要调整CEO的位置了。

既然CEO做不调整,就说明强东对前三季度的表现整体满意,也就不涉及所谓的“另立接班人”了。

再者从刘强东超7成的投票权来看,密集的高层调整也算不上有另立接班人的考量,毕竟所谓的CEO只是负责日常经营罢了,只是更高级别的“打工人”,所有事务还要向强东直接汇报,只要刘强东还是董事局主席、还是董事,按照公司章程,他就有绝对的投票权和对京东绝对的掌控力,不存在另立接班人的说法,他本身就是“掌控者”。

综上,此番京东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只能从业务角度去分析,为的是提高京东营收和用户规模的增速,这是未来京东保持高增长的基石,强东的回归不是对业绩忍无可忍,更不是有另立接班人、重夺掌控权的考量,而是意欲解决京东当下面临的问题、解决行业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帮助京东从一个十年走向另一个十年、从一个百年走向另一个百年。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典型的一把手给二把手“护航行为”。

在市场凛冬将至的时刻,恶人由刘强东做,从高管下手,削高管薪资待遇及福利(其实京东的管理层也不靠基础薪资),补基层福利(起码口号上给基层兄弟谋福利了,各种基金啥的一说)。

管理执行层面,更便于现任CEO徐雷规避下属的抵触情绪,顺利执行新政。

这件事就等于是:刘强东大喊一声:“给管理层减薪,我说的!”徐雷一皱眉:“各位,老大让我干的,别怨我啊~财务,下月开始执行,不满意的找HR!”

时下裁员减薪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多,寒气袭人,京东的动作不算大,但隐居幕后多时的刘强东亲自来喊这声,颇有深意。

一切才刚刚开始……

今天不全力图存,明天就是数九寒天,不论个人还是企业。与其议论别人,不如想想自己时下该做什么。

今天不努力,明天剁手没底气

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是到了一个可以这样调整的窗口期,属于掌控之内的按部就班,情绪化的“忍”的成分可以忽略。

接班人的事,还早。

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谢谢诚邀。我认为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既不是忍无可忍,也不是另立接班人。而是根据集团经营环境的变化发展情况 ,作出的重大的整体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具体分析如下:

一、刘强东本次只针对京东集团零售业务进行相关调整。据相关资料报道:11月23日,刘强东开启了京东新一轮的人事变动。其中,京东零售集团的各事业群总裁几乎均有调整,他们直接向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汇报。本次调整主要集中在总裁级别,副总裁也陆续有变动,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没有变动。

正常情况下,刘强东每年在“618”“双11”后都会对京东集团组织架构有所调整,但今年调整到力度比往年都比较大。今年下半年业绩预期压力,尤其是今年双11增长不及预期,以及同行竞争压力的加大,都可能是这次调整的导火索。

二、京东集团CEO徐雷,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同时,以执行董事身份加入京东集团董事会。刘强东继续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他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

刘强东与徐雷同为70后,年纪只相差两岁,成长环境迥然不同,在京东集团管理层上刘强东和徐雷属于互补的角色,目前不存在接班人问题,因此,更不存在这次人事调整将涉及另立接班人的说法了。

当然啦,刘强东今年毕竟已经达48周岁(1974年出身),从长远看,寻找有潜力的年轻人并通过考察、培养、磨练后,未来作为接班人的人选也是有可能的。其中的管培生计划是很好的选才模式。

京东的管培生计划一直是刘强东极为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早期他本人的亲自培训这些管理生,而选人标准几乎是以他本人为参照标准,比如:像招募平民家庭出身的,既能吃苦耐劳,学历智力又超人的优质知名高校毕业生。我认为以后这些管培生中有可能是刘强东接班人选之一。

  

  

 

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是忍无可忍,还是另立接班人?

关于刘强东出山整顿京东人事,我是这么看的。

大公司的大规模人事调整背后,牵涉到很复杂的人事斗争以及利益关系,但总的来讲,分为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

1、先说内部矛盾。

致富不忘家乡人的刘强东

刘强东,1974年生,今年才48岁,对于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来讲,这个岁数正是当打之年。

出于众所周知的不光彩的原因,刘强东不得已让出股份,推掉职位,退居二线。

但种种迹象表明,刘强东的隐退只是转为幕后,对京东仍有绝对的掌控力,否则不会说出山就出山,一点阻碍都没有。

临危受命的徐雷

至于京东的二号人物徐雷,1976年出生,只比刘强东小两岁。

准确来说,徐雷并不算是刘强东的接班人,而是合伙人。

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台前与幕后。同为当打之年,现在说另立接班人为时尚早。

只不过徐雷毕竟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强东打天下,在一号人物退居幕后,二号人物面对那些元老高层肯定管理起来力有不逮,人事臃肿,内耗严重肯定是常态。

但整体来说,京东仍然是刘强东的京东,内部矛盾虽有,但不是这次人事调整的重点。

2、京东的主要问题是外部压力

疫情持续影响下,互联网行业深处寒冬:

  • 亚马逊计划裁员10000人
  • 脸书计划裁员11000人
  • 推特已经裁员3700人

京东自然也无法幸免。

相比与以上头部企业裁员先从高层撸起,刘强东做得很人性化,只降高层薪资,并未拿高层开刀。

虽说年度对高层实行末位淘汰制,但毕竟还有个回旋的余地。

京东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唯一的现金牛京东零售(京东商城)业绩不佳,尤其是今年的双11活动,销量远低于预期。

在竞争对手层面,被拼多多,淘宝,在线带货围剿。

在盟友层面,腾讯开始逐步减持京东股份,并且迫于国家反垄断法的压力,微信开始给京东限流。

而且,刘强东放手一线管理,导致监管力度不够,经营成本越来越重,直销价格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

所以刘强东本次复出的人事调整,主要针对的就是京东零售。

让老人下,让新人上。

新任京东零售业务副总裁孔祥莹

一是给公司省钱,二是给所有管理者压力,三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因此,个人认为,刘强东启动京东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并不是针对人事,而是针对业务。属于正常的经营改革。

覆巢之下无完卵,凛冬已至,无人幸免,报团取暖,搁置争议,共渡难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