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古人跟现代人的观念有很大出入!比如在夏日,古人却说要吃姜,大暑晒一宝里面的“宝”,说的不是名贵的山珍海味,而是普普通通的生姜!

为什么古人认为夏天的生姜是宝贝呢?如果你曾经去过农村地区,或者有农村地区居住的经验,就会很佩服古人的话语,但如果你从小在城市生活,接受那些潜移默化的科学观念,可能会觉得古人的说法是偏见甚至陋习。

这么说吧,井水大家都知道吧?农村出生的娃儿,夏天吃西瓜的时候都喜欢往井水里面放,再次拿出来的时候就特别凉快了!为什么呢?夏天温度不是很高的吗?

原来,夏天的井水非常凉快!可以说,夏天天气越热,井水温度反而越凉快。相反,冬天的时候,气温越冷,井水反而没有那么冷(不结冰的地方尤为如此)。

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人会用一些特别的知识来解释,科学当然能够说得通。但其实这些也都蕴藏在古人朴素的观念里。

比如这一句话“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在古人的认知里,夏天就是要多吃姜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样才能让身体康康健健的。

夏天为什么要吃生姜?生姜不是很辛辣的吗?其实,正是因为生姜的辛辣,才能帮助祛除身体内的湿寒气。

人体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身体是比机器都要精密的仪器,现代科技可以检测出身体哪里有毛病,但却无法查出这些毛病的根源,因为生活中一点一滴都与我们的疾病息息相关。

人身体里的穴位,也是西方医学解释不了的。但是他们只是解释不了,却仍无法阻止中医在西方各大城市的流行,因为它确实有效。

人的身体,这个时候可以用井水来比喻。冬天天气冷的时候,衣服里面是很暖和的,不仅是因为衣服本身的温度,还因为人会散发热气,夏天天热的时候人会不自主冒汗。这个时候人体反而是寒凉的,这些汗排出来也是好的。

古人对于三伏天的智慧,还有一些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三伏天吃羊肉,三伏天要晒背。

现在的人对防晒非常热衷,其实这反而是不健康的!防晒太过了,身体容易缺钙。晒太阳能帮助身体补充钙质,这是已经被医学验明了的。

所以说,真的不要过犹不及。夏天明明就是一个适合晒太阳的好时节,只要你注意别中暑,那么适度晒太阳,把自己裸露在阳光下,反而是对自己的保护!

不是白皮肤都好看。喜欢白皮肤的本质,不是在崇洋媚外!就是你没主见!所以才会用他人的审美代替了你自己的认知。

黄皮肤怎么了?黄皮肤自有黄皮肤的美感,这是人家想也想不来的,因为肤色自出生时刻起就一定注定。

其实人啊主要还是比较贪心,就好像许多西方白皮肤的喜欢美黑,愿意把自己晒得跟个黑色皮肤的一样,人总是看不见自己拥有的好,而去羡慕他人的好。

如果想要爱护自己,与其说翻阅古籍看一看古人的智慧,不如多晒一晒太阳!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离不开阳光!别以为有多么白就是多么美,这些审美在我看来,都是畸形的!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就到了大暑节气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高温酷暑,天气十分炎热。不过,大暑节气,河北、河南等华北地区也迎来了雨季,农民朋友要注意防旱涝?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年大暑的交节时间是公历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具体时间是2022年7月23日4点6分49秒星期六。此时,太阳黄经正好达到120度,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段。按古人“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的说法,如果大暑没有达到最热,那么最热的时段就要往后推移了,因为总得有最热的时候,推到立秋节气之后,就是我们说的“秋老虎”了!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大暑也是要看小暑脸色的。如果,小暑不太热,到了大暑就会很热,但是如果小暑就很炎热了,那么到了大暑可能就没那么热了,农谚“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而今年的大暑在“三伏”中的“中伏”之前,农谚有“大暑无汗,收成减半”,“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的说法。古人认为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冷的时候就得冷,这样才能对庄稼生长有利,才能获得好的收成。

只要能够获得丰收,农民既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天气不好影响收成。但是,在农作物生长非常快的这段时间,南方梅雨结束进入伏旱期,北方像河南、河北以及黄河流域进入多雨季节,既要防旱又要防涝,田间管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把一个节气分为三候,用细微的观察,总结出物候特征。大暑也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意思是说,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在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而古人看到这种现象,误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另外,天气高温潮湿,非常适合水稻等喜水作物生长。而到了大暑节气的最后一个五天,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常常会出现“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的情况。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有哪些习俗?

浙江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莆田人家有“过大暑”的习俗,这天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台湾大暑会吃凤梨,因为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山东大暑喝“暑羊”;广东吃“仙草”。另外,大暑不只咱们国家有很多习俗,就连邻国日本这天也有活动。他们大暑这天会在社区里架起了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供大家品尝。

老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您知道晒的是什么吗?

其实,晒的是伏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正当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到了三伏天都有吃姜的习俗。例如,浙江人三伏天要吃姜汁调蛋;像河北、河南等一些中原地区要吃“伏姜”。当然,进入伏天也有不吃姜的,像江西头伏要吃鸡,二伏要吃鸭。而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大暑节气天气潮湿闷热,而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够帮助我们驱除潮气。大暑晒生姜被称为晒伏姜,这个习惯已经相传很久了。另外,大暑避暑气还可以喝绿豆水、糖盐水、茶水等。还可以吃冬瓜、黄瓜、苦瓜、苦菜、苦荞麦、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以避暑气。

为什么在大暑节气晒生姜呢?

因为大暑节气的太阳更为毒辣,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此时晒的生姜更能释放出好的效果。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代代相传,用于指导农事。虽然,有的已经过时不那么准确了,但是,这些俗语农谚是古人经过常年验证和修改总结出来的,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像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提醒人们大豆开花时是需水的临界点,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还有,“大暑一声雷,有女早嫁人”,“大暑闻雷有秋旱”,“雷击大暑头,秋吊到白露”,“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有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吃水愁”,“大暑一场雨,秋后连天阴”,“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北风吹,半夜寻棉被”,“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六月南风干河坝”,“大暑刮南风,干死老虾公”,“六月不起空北风”,“大暑盖棉被,有女早嫁人”,“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等一些说法。

写到最后:

大暑不仅炎热而且美丽,有诗句称“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此时,荷叶田田,荷花袅娜,也是我们欣赏自然美景的时候,但也要注意防暑。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原创〕

今年大暑天气爽,

凌晨下雨到过晌。

这个宝贝已发芽,

厨房角落把它藏。

冬吃萝卜夏吃姜,

保你身体永无恙。

假如今日天气好,

晾晒之后好存放。

如今想法已泡汤,

晒个心情也无妨。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晒的是伏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正当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到了三伏天都有吃姜的习俗。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晒的是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大暑,最热之时,吃点生姜,对身体有极大好处。

7月23日大暑,俗话说“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是晒什么?

大暑晒姜。

今年的气候,

前段时间降雨量极大,

最近一段时间高温天气极多。

造成了灾害的地区很麻烦,但未造成灾害的地区庄稼是预计丰收的。

往年较为干旱的地区有所缓解

而且年积温足够,前两年北方下霜后收秋的困境应该会得到改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