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现代年轻人都有一个毛病,自诩老家容纳不了灵魂,大城市安居不了肉体,所以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虽然有选择,可也像没有选择一样。
上海的这一次疫情,让大家第一次对大城市产生了犹豫,不过我相信对于一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是不甘心回去老家的。可如果选择别的城市,北上广中又有孰优孰劣呢?
所以,在犹豫来犹豫去的选择中,很多人干脆不动如山,仍然选择待在上海。所以虽然媒体报道上海一开始解封,就有很多人离开上海,但选择待在这座大城市的年轻人仍是不会少的。
再说了,疫情严重又不是只有一个城市,你怎么知道你回去家乡,家乡那边就不严重呢?哪怕目前来说不严重,可是过一阵严重了呢?这里有一个风险在里面。
许多人到上海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赚到钱,可能也没有勇气回家,所谓衣锦还乡,大概是刻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愿望吧,这也是人们的执着。因为也会涉及到面子问题。
毕竟如果回老家,村子里的人可能就会多嘴多舌过来问你,问你赚了多少钱啦,问你回来打算干吗啦,问你孩子生了没啊,问你媳妇娶了没啊等等。村子里各种八卦横行,所以并不是年轻人热衷回归的地方。
上海虽然有些地方让人无语,但它毕竟是一个大城市,大城市意味着选择的机会多,能给人提供的机会也更多。而老家如果是小城镇,那么对大龄青年来说,更是不太友好的,对于大龄单身女青年来说,更加不友好,因为首先老家的城镇未婚男青年数量有限,条件优越的肯定早就被人选上成为有妇之夫了。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老家与上海,后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所以哪怕为着这么一点的可能,人们都愿意留下。
前段时间有人举了一个很夸张的例子来形容在大城市打工却不关心婚姻大事的年轻人,说他们跟从前皇宫的太监没什么两样。虽然语句不好听,可却是有一定相关性的,人们听了都难免一笑。
大城市的年轻人,见识多了,心也野了。不肯再安放到一座三四线的小城市。在一则电视剧中,一个奢侈品店的销售王曼妮回到家乡三线小城,待了没多久就又回到了上海。哪怕与她相亲的男士是小城的公务员,她也一点都看不上,咖啡馆里的咖啡不正宗,她也觉得这是小城的局限。所以种种因素的集合,她最后还是选择回归当时以为待不下去的大城市上海。
你说人们是为什么选择一座城市又离开一座城市?无非是失望了,伤心了和处不下去了。
但是疫情给人的影响是,口袋里钱不多了,所以人们要想着多赚钱,相比城市的赚钱机会,农村毕竟太少了。所以,这次以后最大的变化应该是,低层次的劳动力可能会选择回归,然而白领应该还不舍得离开。没有被裁员优化的白领会更加庆幸自己的存留。
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不选择,在上海交社保11年了,最少再干4年,交够15年社保,还有5年军龄,将来就可以在上海退休了,退休金应该比我老家的村干部要多些吧。
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的。如果是自由职业者,那当然是想走就可以走,也不存在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但像我们这些在公司任职的,你是跟公司签了劳动合同的,是受法律约束的。再者,有老婆孩子的,不工作哪来的钱养家糊口?回到老家,做哪行?干什么工作?能不能让老婆孩子过好?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的随性和洒脱!
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上海是大城市,工资高,底薪都是两千五百多,是全球工资最高的城市。而且上海人对外地人很友好,在上海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而且上海房东也挺好的,疫情那么严重,房东没有工作,房租才涨几百块钱。
疫情再严重也不想回老家了,回老家种洋芋,种玉米辛苦一年才赚一千多块钱。
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我现在就在上海,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可能不会回去。
第一个原因,上海这几天确诊的确实要比前段时间多点,有社会层面上的新增,但形势还没有严峻到要逃离的程度,总体感觉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第二个的话,我之前3月15号到6月1号,一直被封闭在小区出租房里面。虽然滋味不太好,但是这边的居委工作相对而言,算很不错,我们外地人也没有受到不公平对待啥的,再者上海是已经经历过一次严峻考验的,后面的余震我相信她能应对好。
第三个原因,疫情确实很可怕,但比疫情更可怕的,还有一种病,叫穷病,我回老家了,拿不到在上海的工资,在上海这边的话,也只是一个概率,我只能说自己做好防护工作,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自己带午饭,最好就在公司和出租房两点一线跑,有时候确实很无奈,也只能两相权其轻了。
上海疫情又开始变得严重,你们会选择回老家吗?
上海再好,但对于没房没户口的人来说毫无归属感;老家再差,始终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准备回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