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几年前,家里的孩子就跟我说,他们“小两口”一起商量好了:不准备结婚,也不准备要小孩。
说实话,听了这话,我真的一点也没有觉得诧异,更没有生气。
我只是跟爱人说,反正我也已经离开农村了,乡下家里传宗接代的观念对我也没有什么约束力了。名下的孩子,自己爱生孩子就生,不爱生就不生。我一概不过问,更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但也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像我这样,到底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人生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就像单位里的几位男女青年,明明已经三十好几了,却始终年年男不娶、女不嫁的,愁煞了周围的老同事,轮番着不停地给他们介绍对象,可最终都是毫无结果。
最后,同事们都累了,建议他们几个男女同事干脆自由配对就地解决问题好了。
可人家依然故我,毫无动静。该剩的继续剩着,该丁克的继续丁着。
他们又到底是无奈呢,还是观念的根本性改变呢?
然后,看着周边不婚、不育、同居的孩子,看着离婚、丁克、剩单的朋友或同事,似乎意识到,应该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变了。
大家变得越来越随性,越来越自我,同时也越来越没有家族观念,越来越没有社会责任感。
只是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就交给时间去判定吧。
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这个问题,隐含着6个层面的价值观。
01受西方影响的性爱观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包括各种婚外情,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在归因:性解放。
性解放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国门打开之后,我们想要的东西裹挟着别人渗透我们的东西都一起进来了。这就好比打开了窗户,新空气进来的同时,很难杜绝苍蝇蚊子也进到室内。
从“谈性色变”到“对待性像吃饭一样随便”,性观念的西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一方面:性和婚姻的分离,甚至是性和爱的分离,极大地污染了社会的婚姻生态,严重拉低了国人的婚姻质量。另一方面:婚姻质量的持续走低又在不同程度上左右和滋生了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包括各种婚外情等各种非主流的价值观。
02混沌的社会价值观当一个国家打开大门高速发展经济的时候,其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受到强烈冲击。就好比原本是一杯清水,因为泥沙的注入而变得浑浊了。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在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其社会价值观也出现过同样的“混沌”状态和阶段。这个“混沌”状态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持续增高。
我们国家仅仅用了7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用3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有两个典型特征:其一是,传统价值观受到了金钱观念的强烈冲击,甚至是颠覆。其二是,生产要素——特别是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人”,产生了大范围流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流动、城乡之间的流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流动等。
人的大范围流动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催生各种需求的迭代和裂变。诸如“人傻钱多,速来!”这样的历史性笑点,就是人的价值观受到大流动和金钱的叠加冲击之后,走向“混沌”的标志性缩影。
所以,出现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包括各种婚外情等现象,是工业化进程中特有的“混沌”阶段的产物。
03多元化的幸福观
混沌的社会价值观和多元化的幸福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混沌的社会价值观是一杯浑水的整体态,而多元化的幸福观则是微观的单体态。整体态是前提,单体态是结果。在一杯浑水中,有沉底的,有漂浮的,有涌动的,这就呈现出了一种多元的个体价值观。
就比如不婚,为什么不婚的人越来越多?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婚姻质量越来越低,让很多人患上了婚姻恐惧症抑或是婚姻排斥症。不育,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养个孩子要耗尽毕生心血。尤其对很多人来说,养孩子会严重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准;离婚率为什么越来越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婚姻的经济依附关系弱化了,女人离开了男人照样可以活得很好。
之所以会出现多元化的幸福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打破了,新的主流的价值观尚未形成。二是社会环境的变迁,让个性化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不再承受巨大的压力。就如不婚,剩女,对人家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04功利化的择偶观
爱情和婚姻其实自古就是讲究物质的,所谓郎才女貌——“才”的背后自然是“财”。只不过,当今的择偶讲究物质讲到了本末倒置的地步。一方面是没有车房没有钱,就没有爱情。择偶变成了交易,越来越标签化;另一方面是“只标榜索取,不讲究付出”成为普遍现象。再则是,在择偶的市场上,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
“我的择偶标准其实很简单。有房有车,有眼缘。孝顺父母,对我好。每天下班后能让我吃到热乎的饭菜。”——这是我熟悉的一位35岁剩女的择偶要求。寥寥几十字,这个要求看起来还真的貌似不高,但是细品一下:每天下班后能让她吃到热乎的饭菜……
剩女们,什么时候把“我要求对方怎样”变成“我能给对方什么”,我想一定能很快结束单身。
05消极的婚姻观
婚姻质量走低是普遍现象。婚姻出了问题的时候,不是积极主动去面对和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总是消极以待。这种消极的婚姻观,让很多婚姻变成了“湿柴火烧火的冒烟状态”。
消极之一:忍+耗+拖。哪怕成了丧偶式婚姻、舍友式婚姻,为了孩子,也一忍再忍。夫妻之间谁都不主动面对问题,谁都不主动沟通。很多婚姻,就是在这样的“忍+耗+拖”的节奏中名存实亡。
消极之二:自己的婚姻出了问题从别人身上找平衡。总是从“现在的婚姻都这样”的所谓现实中为自己寻找心理支点和安慰。看到热恋中的情侣总是会说“过几年你再看”,就是巴不得别人幸福。
消极之三:外面找人。女人寻找慰藉,男人寻找刺激。慰藉和刺激的剧终都是一地鸡毛的悲剧。
消极之四:说离婚就离婚。有的婚姻“忍”者为王,有的婚姻则是说离就离。
06矫枉过正的女权观这是一个“剩女”盛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女人休夫的时代——当今,74%的离婚,是由女人提出来的。
女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变得空前独立了。这种独立,更是把少数女人推向了男人的对立面——伪女权。这类女人总是唱衰男人,大谈所谓的男人无用论。这种极端观念,贻害无穷。
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包括各种婚外情,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中国的崛起,混沌的价值观不但必将尘埃落定,中华文化必将影响世界。我们理由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特别声明:本文由言之有参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我是言之有参:解读人生痛点;透视社会热点;剖析生活焦点。感谢您的阅读!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谢谢邀请:这话得一分为二讲:笔者觉得这是社会进步;二是人们的价值观转变。
今天的中国社进步了很多:一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二是收入提高了,前几天我和儿子开玩笑讲,百万富翁是这样炼成的,现住的套房如果出卖值几百万,以前想都不敢想拥有百万财产;三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那一样没有改变。就拿行的讲,现在基本上农村,城市百分之八十的户有小车,如我们村是小村,全村大概一百多一点户,可按车辆捐资有120多辆,也就是讲平均每户有一辆;其他的不用我讲了。
今天的人们价值观变了,懂得享受生活。过去是生活玩我们,大家都为生活拼命干活挣钱只能养家糊口;今天我们玩生活,大家轻轻松松过日子,想吃就吃,不方便叫外卖,送到家门口,想吃什么都有;如今的婚宴真是山珍海味,天上,地下你能想到的一切有;一到假日景点,酒店,旅馆暴满,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人们的婚姻观点也改变了,不像过去受封建思想束缚,现在是合的来合,合不来散伙,过去是专一,现在是讲激情,没激情散伙;过去是多子多福,现在是丁克一族,生活自由,想干嘛就干嘛;过去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现是我还年轻,没玩够;过去是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人人口诛笔伐;现在是看对眼即上床,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
现如今西方流行什么生活习惯咱们中国还比他们超前。
总而言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出人们思维范畴,大家要用动的眼光看问题,用开拓动车公路那么快的速度向前看,思考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大变样了!
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是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人和事,还有宣传人权,自由造成的结果。
比如有些女人结婚以后!遭遇到家暴,丈夫婚外情,在外面乱搞!
在经济上受到丈夫的限制,只有在经济上要行成独立。
等等问题才导致了有些局外人看了很害怕结婚!怕遇到不良的人。
给自己代来不好的人生,所以现在离婚率这么高,看了会让人觉得婚姻是一种精神付担。
所以有些以走入了婚姻,又被家庭的矛盾,有些人用心灵的毒鸡汤教育人们要爱自己。
然后在爱别人,自己一个人过得多好,不要丈夫管着,现在人们出现一股不正之风吹进年青人的心里。
觉得婚姻就是坟墓,走进去的人出不来,是围城,外面的人向里冲,里面的人要向外冲。
只要结婚就是判了死形,所以有一部份人,也看了别人的婚姻不幸福,夫妻就象默生人一样。
没有感情,冷战还有的大打出手,又有丈夫害死妻子的,也有妻子害死丈夫的。
这些都是网络宣传出来的,让人看了恐怖,觉得夫妻没有意思。
特别是婚外情导致杀害自己的另一半的现象让人寒心,觉得还不如一个人过!
离婚会给孩子带来身心不好,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现在有些人宣传试婚这种谬论!
同居可以了解双方的三观能不能在一起,为以后结婚打下基础,我觉得这是不道德的。
也是不合情合理的,因为在一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知道对方的人品!
所以在一起时间长了产生感情,不合适在分开,这也会为以后的婚姻埋下祸根,到那时会拿对方和前任比较。
这些因素导致现在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的发生。这就是现在有些年青人观念。
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谢谢邀请。回答一下大的原则,如果祥细回答,篇幅太长,时间不够。
首先说明,题主提到的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都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这样,在离父母较远的地方,未婚同居现象较多一些。与普遍性的社会价值观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即然社会存在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警惕和重视,因为这种现象与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明辨真善美的良好氛围。
第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个人的原因。有生理性的,有心理性的,消除这种现象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既要综合施策,又要个别引导。
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争取不让一个人掉队,全民共享伟大复兴的荣耀。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正常婚育,是对社会做贡献,是应尽的责任,更是义务。家庭和谐即是美德,更利于孩子成长。未婚同居有悖于正常的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注:图片来自网络,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不婚、不育、离婚、同居、剩女,体现了现在社会怎样的价值观?
个人认为出现这些婚恋新现象有以下原因。
一是现在年轻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她们追求个性独立。她们普遍有自己的工作,较高的收入,物质条件好,有些甚至有了自己的房产和车子,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依附于男人生活,不容易受家庭和环境影响。
二是新婚姻法对女性在婚姻中的保护不够。民法典明确了婚前财产与女人无关,婚后又面临生儿育女的现实问题,家庭很难有财产积累。女性个人还会因此失业和失去收入,又要面对一堆家庭事务和家庭矛盾,所获得的保障一无所有。一旦离婚,可能面临自己和孩子流落街头的处境。
三是当前较高的离婚率和大量的不幸婚姻让未婚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恐婚已经是未婚女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她们向往家庭,但婚姻中的不确定性又让她们不敢向前,情愿一个人单着也不愿意去走进婚姻冒险。
这种现象原因是系统性的,短时间内谁也无法改变,可能还会越演越烈。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中国婚姻家庭的样式,有可能出现大量单亲家庭和未婚生子等情况,再也看不到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场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