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个曹操?除了三国的还有一个是谁?

曹操就一个,没有第二个。

《明史》记载当时有一歌谣: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

此时有一个叫罗汝才的人自称自己是曹操。

又有谣曰:“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贼罗汝才自号曹操,此其兆也。——《明史·志·卷六》

罗汝才是借曹操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才自称曹操。不过这个称号似乎得到别人的认可。

《明季北略·卷十九·郧阳古剑》记载这么一句话:

当时出了一口古剑,剑上写着:包家大奴儿弓,神机妙火震浮空;马陷门内木子死,罗挂滩头伪满山。九九数盗,取出青锋。

《明季北略》认为这个马陷句似应李闯,罗挂句似应罗汝才、曹操也。

罗汝才是何方人物呢?

公元1631年,明末农民起义初期核心人物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三十六营,罗汝才是其中首领之一。

王自用病死之后,三十六营散,不过罗汝才的实力还是相当强横的,与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并列为实力最强的十三营之一。

此时的李自成还只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员大将,从资格上来论罗汝才比李自成的资格更老。

当时明朝的策略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所以罗汝才、张献忠等人曾经投降过明朝廷,像罗汝才、张献忠就接受过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

明朝廷犯的一个大错就是没有对这些招抚部队进行支解,使他们保持相对完整的编制。很快张献忠就复起,罗汝才响应。

后来张献忠说服罗汝才进行联合作战,当时明朝主持“招抚”的杨嗣昌妄图分化瓦解。宣布赦免罗汝才罪,归降者授以官职,唯不赦张献忠。从这里可以看出罗汝才为副,张献忠为主。

后来两个人就开始有了矛盾,罗汝才投了李自成,张献忠后来兵败也投了李自成。

李自成想支解张献忠的部队,张献忠不同意,李自成想杀张献忠,但罗汝才阻止了他,并且私赠五百骑助张献忠再起,或许就在此时为李自成与罗汝才的不合埋下伏笔。

李自成与罗汝才相合势力很大,号称百万大军,李自成被军中诸将推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被军中诸将推举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

不久罗汝才就被李自成杀了,理由是私通左良玉。

实际上罗汝才被杀的真正原因是李自成与罗汝才的权力之争,当时被杀的还有革左五营的贺一龙。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下宛、叶,克梁、宋,兵强士附,有专制心,顾独忌汝才。乃召汝才所善贺一龙宴,缚之,晨以二十骑斩汝才于帐中。

李自成整合农民军后,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不久建国号“大顺”。

罗汝才时而降明朝廷,时而复兵再起,被明朝廷视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不过最终不是后起之秀李自成的对手。

历史上有两个曹操?除了三国的还有一个是谁?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别号曹操。

崇祯十三年(1640年),曹操率兵攻打夔州。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军前往,曹操不战而走,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曹操,斩首六百级。秦良玉又率军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塌天,惠登相、王恩光投降,并夺取了曹操的帅旗,曹操军逐渐走向衰落。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因与张献忠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因受人挑拨,私通明将左良玉,被李自成以此为借口所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