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阿斗没有诸葛亮辅佐,为什么还可以坐稳皇位,因为诸葛亮留了三个人给阿斗。
诸葛亮死后,阿斗坐镇成都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乱子。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留下三个人:蒋琬、费祎、董允。
此三人加诸葛亮被称为蜀中四贤相。
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也,偷偷上书刘禅指定蒋琬为自己的接班人,刘禅也是默认。诸葛亮一死,魏延被杀、杨仪被废,蒋琬控制了整个蜀汉,一改诸葛亮的频频北伐,采用休养生息之策,恢复蜀汉的元气,也给当时的天下带来了少有的安定。
蒋琬死后由费祎接手,费祎也不是军事人才,也是休养生息,不过费祎被魏国奸细刺杀身亡。此时权力由陈祇接任,搭档是姜维。
原来的铁三角破了,陈祇觉得自己也应该要建立功绩,所以支持姜维北伐,在陈祗的全力支持下姜维的北伐还是挺有成果。
陈祗不是诸葛亮提拔的,他的人品不佳,喜欢拍刘禅的马屁,不像蒋琬、费祎、董允三人要管着刘禅。
在陈祗的马屁下,刘禅飘了,觉得自己是少有的明君。
此时宫中也出大乱子了,上面只提到蒋琬、费祎,没提到董允。
董允主要负责宫中事务,连刘禅娶多少房老婆都需要董允批准。所以蜀汉宦官黄皓在董允活着时根本起不了作用。
董允死后,蜀汉两大马屁精陈祗、黄皓相互勾结获得权力,而且黄皓的权力是越来越大。
姜维和陈祗尚顺利,但是姜维和黄皓合作并不顺利,结了梁子,所以姜维后来的北伐并不顺利主要还是黄皓暗中下套的原因。
姜维屯兵沓中实际也是避黄皓之祸。
此时刘禅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拉出来主持工作,可惜这个在众人吹捧中的英才缺少现实对他的磨砺,他走的太顺了。
太顺的人想问题会很简单,不懂得曲,最终斗不过黄皓,也节制不了姜维。邓艾入巴蜀之后诸葛瞻带着儿子出去作战,双双战死,不久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仔细算下来刘禅真正开始自己管理蜀汉是在费祎死后。费祎是在公元253年去世的,陈祇是费祎提拔的。
董允死后,费祎让董允接了董允的位置。陈祇是258年死的,蜀汉是263年灭亡的。
所以真正让刘禅自己瞎折腾的时间是十年,而不是近三十年。
刘禅自己瞎折腾,最终的结果就是蜀汉灭亡。
这十年又分两个阶段:陈祇的五年,剩下的五年。
陈祇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不过能力还行,所以这五年黄皓虽然开始专权,但整体上只是下滑没有到烂的程度,因为他即交好黄皓又支持姜维。
最后五年就是黄皓、姜维、诸葛瞻内斗了,刘禅根本无法去节制和理顺,真正完全由刘禅自己治理的就是5年,这5年就是蜀汉快速走下坡路的时候,你说阿斗的能力怎么样?
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据史料记载,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这顶黑帽子早该摘掉,细心从史书疏理,不难发现:
刘备是智勇兼备的一代明君,有两个儿子和一个义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义子刘封。刘禅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本为妾身又死得早,无力扶助他,说明刘禅在弟弟中不占优势,若智力明显不足,刘备不可能选择他作继承人。
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伐失败,后用人失误,刘禅其实不赞成却没有明阻,而是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说明眼光长远有大局观。
魏景初二年(238年)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下诏告诫蒋琬与孙吴合力伐魏,取得了强国安民的效果。
废除丞相制度。任用费祎为大将军,与大司马蒋琬权力交叉,相互制衡,后又"自摄国事",政治手段巧妙高明。
在为人处世方面,果断又有人情味,安抚来降的夏侯霸时,否认其父为黄忠所杀,并套近乎"我儿子还是你外甥哩!"。魏延叛乱被杀,并没有一概否定,厚赐棺椁葬之。
大量事实证明,刘禅不仅天资仁敏,智慧过人,并非昏庸懦弱,诸葛亮辅佐11年后又做了30年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年代,能长久执政且政局稳定,刘禅当有过人之处。
史实需要明鉴,功过由世人评说,敬请评判[祈祷][祈祷][祈祷]
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说明刘禅不是我们知道的历史上的哪个阿斗,说明蜀国离了诸葛也照样能行,说明罗贯中给我们的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禅、诸葛亮。
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公元184年发生了黄巾起义,刘备依靠商人的资助拉起一支队伍开始闯天下,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投靠他人、无数次全军覆没,刘备始终没有放弃,到48岁的时候,刘备还在感慨自己一事无成,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的事业开始迅速发展,三分天下有其一。
公元263年,邓艾在绵竹击败诸葛瞻,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直接选择投降,随后以皇帝名义下诏,让蜀汉各地的军队放下武器向魏军投降,不久蜀汉灭亡,刘备用了37年时间经历过无数艰苦建立起来的政权,刘禅只用了一个月的战争时间就宣告灭亡。
刘备
后主刘禅与先主刘备比起来,两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不畏艰辛、永不言败,刘禅平庸无能、重用小人、贪生怕死、不思进取,刘禅更是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刘禅却能坐稳皇位40年,这是为什么呢?
一、外部原因
任何朝代或者政权的灭亡,无外乎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内部出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的激化,比如秦朝,发生了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灭亡;二是外部出现的威胁,比如北宋与南宋,北宋被金朝灭亡,南宋被蒙古灭亡。
刘禅
刘禅所在的三国时期,是魏、蜀、吴三国并列的时期,当然也有外部威胁,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是蜀汉与东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尽管双方之间的联合是松散的,但总体趋势如此,尽管东吴偷袭了荆州,刘备发动针对东吴的夷陵之战,但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修补了与东吴的政治关系,重新缔结政治联盟。
所以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期间,东吴没有与蜀汉为敌,直到蜀汉灭亡之后,东吴才想借机进入蜀汉,但被罗宪阻止在永安,不过这已经是蜀汉灭亡之后的事了,至少刘禅在位期间,东吴并不想灭亡蜀汉,或者也可以说东吴并没有灭亡蜀汉的能力。
而蜀汉唯一的外部威胁则来自北方的曹魏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年仅17岁的刘禅即位为帝,在诸葛亮执政的11年之中,头5年诸葛亮主要是练兵和平定南中,后6年诸葛亮主要是北伐,诸葛亮凭借强大的能力,带领弱小的蜀汉以进攻的姿态攻打曹魏。
三国实力对比
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曹魏只有防守能力,而没有进攻能力,强大的政权只能防守,弱小的政权反而保持进攻姿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反常的事,但凡诸葛亮活着一天,曹魏都没有灭亡蜀汉的可能性。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曹魏不灭了蜀汉呢?
因为曹魏还没有准备好,对于曹魏来说,他的敌人不止蜀汉一个,还有江东的东吴、辽东的公孙氏、西北的乌桓和鲜卑,再加中蜀地的地形,易守难攻,即使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想率军攻打蜀汉,也被曹魏皇帝曹睿阻止了。
曹睿在位的后期,由于诸葛亮这个强大压力的消失,让曹睿自即位以来的紧张压力消散,曹睿随后沉迷于酒色与兴建宫殿,曹睿在位期间,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还派出司马懿灭亡了辽东,按照这个形势,曹魏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肯定是对付蜀汉,因为蜀汉比东吴弱小,柿子都是先捏软的。
曹睿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让曹魏没有精力去对付蜀汉,这事就是魏明帝曹睿的去世,曹睿年仅36岁就因病去世,临死前托孤于司马懿与曹爽,随后长达数十年时间,曹魏陷入了内部的争权夺利,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根本没有精力去对付蜀汉。
曹爽在执政期间想借南征蜀汉的机会建立自己的军功,然后进一步获取政治资本,从这事也能看出,曹魏把蜀汉当成软柿子,曹爽是个眼高手低的人,南征蜀汉不仅没成功,而且还差一点全军覆没,自此之后,曹魏不再南征蜀汉。
直到249年高平陵政变的发生,司马懿借曹爽陪同皇帝扫墓的机会发动政变,软禁了曹爽,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之后,司马氏开始进入篡夺曹魏江山的历史进程,这一段时间是曹魏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包括淮南三叛的发生以及皇帝曹髦被弑杀事件的发生。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
曹髦被杀三年后,司马昭为了转移内部的政治矛盾,发动了灭蜀之战,这场战争最初的设计意图就是转移视线,缓解内部矛盾,根本没有想到打成了灭国之战,其根本原因就是蜀汉此时的实力太弱,再加上刘禅昏庸无能,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
刘禅能当40年的皇帝,其外部原因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曹魏内部陷入了权力斗争,没空灭蜀汉。而等到有空时,一战就灭亡了蜀汉。
二、内部原因
除了外部原因外,刘禅能当40年皇帝,还有内部原因:
1、诸葛亮给刘禅留下了政治遗产。
诸葛亮给刘禅留下了两个能当宰相的政治人才,分别是蒋琬和费祎,诸葛亮临死前,刘禅不知道谁能取代诸葛亮执政,于是派人问,诸葛亮回答蒋琬,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费祎,然后再问费祎之后,诸葛亮不再说话,这是一种无奈。
诸葛亮
蒋琬和费祎是诸葛亮待定的合格接班人,两人确实也担当了宰相的职责与权限,其中蒋琬执政12年,费祎执政7年,两人合计执政19年。
在蒋琬与费祎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朝廷之上几乎都是贤臣,即使曹魏有人率军来侵犯蜀汉,蒋琬和费祎都有能力击败敌人,比如发生在公元244年的举势之战,曹爽的大军就被王平打败,又差一点被费祎包围。
蒋琬与费祎执政期间,能够保证刘禅的帝位稳定,不至于一下子走入衰弱的边缘,这是诸葛亮留给刘禅的政治遗产,保了刘禅19年平安。
诸葛亮与刘禅
蒋琬和费祎都去世之后,刘禅才开始自己识人用人,看看刘禅用了谁,宦官黄皓,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结果刘禅用的就是小人,这是刘禅的问题,是他不懂识人用人,所以当然要灭亡了。
另外,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是三国超一流的存在,无人可匹敌,他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他去世之后仍然在起作用,诸葛亮崇尚法家治国,即使是诸葛亮自己违反法律,也要受到制裁,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用人失误导致失败,最终自罚三级。
在法律约束之下,蜀汉尚能平衡过渡,即使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也能存在40年,制度的力量是强大的,如同商鞅变法所形成的制度一样,这是秦国强大的根基,同理,《蜀科》也是治理蜀汉的根基。
诸葛亮及其接班人
2、蜀汉政权的用人原则。
蜀汉政权的用人原则是:用外地人压制本地人,用流亡士人压制本地士族。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全部是外地人,其中后三人是荆州人,蜀汉统治阶层清一色的外地人,从皇帝刘禅开始。
蜀汉的历任尚书令也都是外地人,法正、李严、刘巴、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乂、陈祗、董厥、樊建都是清一色的外地人,没有一个益州本地人,大将军姜维、卫将军诸葛瞻也是外地人。
外地人管理本地人,虽然会引发本地人的反感,但是对于政权来说比较稳定,一旦本地士族掌权,会利用强大的影响力边缘化蜀汉政权,或者夺取政权,或者引发政治动荡,看看东吴与曹魏的政治混乱,就知道诸葛亮的政治高明了。
曹魏因为政治斗争被司马懿夺了权,东吴权臣与皇帝之间不断有政治斗争,皇帝被废,权臣被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蜀汉的政治稳定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刘禅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仍然能执政40年之久,就有这样的原因。
姜维北伐
3、姜维不断北伐。
对外战争能引发内部团结,同时能掩盖内部矛盾,这是转移矛盾的惯用手法,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在长达40年的时间中,姜维前后有11次北伐,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让蜀汉内部保持稳定。
但是战争到了后期,蜀汉由于实力弱小,出现了大量反对北伐的声音,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反对北伐,北伐不能成功,又白白消耗实力是众人反对的理由,不过这是蜀汉后期的事了。
蜀汉的灭亡是内因加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蜀汉内部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内部政治斗争开始激化,再加上刘禅昏庸无能,重用宦官,用人不当,导致矛盾激化,外因就是司马昭发动的魏灭蜀之战,共同作用之下,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阿斗自有阿斗的“妙处”!阿斗自有阿斗的“玄机”!
说阿斗须从阿斗出生时说起:当年刘玄德的老婆甘夫人在分娩前就已经做了一个“奇梦”,梦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耀四方,于是便产下一个男婴,这男婴后来就取名为“阿斗”,以象征祥瑞之兆!这还真不是迷信,从阿斗后天的“历程”来看,却正好应了梦中的吉兆!
阿斗是个福人,阿斗比他爹刘备幸运多了,他不必东奔西跑的辛劳就能当上皇帝!他没有诸葛军师辅佐照样自有冥冥之中的“天助”、照样稳稳的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天底下这样的好事有多少?天底下有几个人会这样?如此看来阿斗确实非比寻常:他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平庸之人,别叫罗贯中给“忽悠”了!罗贯中只是用文学的形式“塑造了”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这“塑造”的文学形象不是其本人真实的“史记”,它不能体现阿斗真人真情的真实情况!总之,阿斗不是凡人!凡人也不会有阿斗的“运气”!凡人怎么可能坐那么多年的皇位!(调侃取乐,“笑谈”耳。)
为什么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也能稳坐皇位?
从事物发展规律上来说,也只有阿斗一个才是最适合坐在皇位上的人!别的皇帝一般都是为了治理天下,然而阿斗却是被争夺利益的臣工协力扶正的,也就是为了大家争夺利益是建立于大局相对稳定的前提上、否则谁也没得玩儿了。历史上在位的皇帝,之所以能稳坐、无非是因为这两种原因:要么自身强大,他安排天下;要么臣工强大,他被稳稳当当的安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