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就宦官作乱,为何历史上还要留宦官呢?

历史上为什么还要留宦官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1、宦官不会威胁皇权

宦官不可能威胁皇权,他们不可能篡位当皇帝,理由很简单,老百姓不答应,士人不认。史上第一个宦官皇帝是曹操的爷爷,不过曹操的爷爷不是当上皇帝,而是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魏忠贤被手下称为九千岁,权力熏天,依旧可以被崇祯皇帝轻松收拾。

相反大臣就不一样了,如果大臣一旦握有重权,很可能就直接夺位,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曹丕、司马炎、刘裕等等,他们都是从前朝手中夺得权力,然后自己称帝。

所以皇帝主要防的是大臣,特别是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喜欢杀功臣的原因。功高震主,皇帝怕镇不住只有拿屠刀先下手为强了。

2、宦官必须依靠皇权

最厉害的宦官,他的权力也是来自皇权,如果离开皇权,他们什么也不事。进宫当宦人一般都是穷苦人家,普通百姓或者家境不错的一般不会去当宦人,当然像司马迁这一种除外,他是没有办法。

这些宦官的家族一般都不大,所以他们可依靠的人并不多。如果你看历史,你会发现他们大多会收干儿子,比如魏忠贤就收了一大堆干儿子和干孙子作为支党,曹操的爷爷大长秋曹腾则收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作养子。另一方面他们必须讨好皇帝才可以获得权力。

一旦皇帝不喜欢,他们可能就一无所有了。

3、皇帝需要宦官

因为宦官必须依附在皇帝身边,他们对皇帝十分忠心,同样皇帝对他们也十分信任。宦官负责宫中很多事务,同时还可以替皇帝完成很多事务。比如去民间捞钱来充实皇帝的私库,这个最典型当属宋朝和明朝的宦官。

再比如可以起到调和作用,像唐玄宗和杨贵妃吵架了,最后谁去调和,自然是高力士。

宦官也可以帮助皇帝对付权臣,比如东汉权臣梁冀权力很大,可以废立皇帝,涉嫌毒杀汉质帝。他后来立刘志为皇帝后,刘志就是汉桓帝。

当时梁冀权力大到什么程度?

九人被封侯,三人做了皇后,六人做了贵人,出了两个大将军,夫人、女儿中有七人享有食邑,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

刘志就联合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人诛杀了梁冀,最终实现朝堂的控制。

还有可以代表皇帝去监军,这个在历史上是最常见的,比如唐朝的鱼朝恩就当过监军。

结语:

宦官是皇权专制之下的产物,当然有时宦官也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威胁,比如唐朝中晚期宦官对皇权的影响就很大,当然主要还是勾结皇后之类才能发挥作用。再比如像提问者提到的赵高就和李斯等人改变秦始皇的诏书,立秦二世杀太子扶苏等等。

总体来说宦官制度对皇帝来说利大于弊,所以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秦朝时期就宦官作乱,为何历史上还要留宦官呢?

秦国还有后妃作乱,是不是不要后妃?(秦始皇:我就没要皇后)、

秦国还有外戚专权的呢?后面朝代也保留外戚了。

秦国还有贵族专权的呢?后朝也保留贵族了。

秦国还有权臣作乱的呢,后朝自然出现权臣。

秦国还世卿世禄呢,后朝依然世卿世禄。

既然后世朝代这么选择了,就必然有他的作用,皇帝也有他的无奈,

皇帝通常面筋的选择,不是非A即B,不是选择对错,而是无论你怎么选,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弊端,

举个例子,唐玄宗为什么给武将权力?居高临下的看,那是他蠢,但是,不用看太远,宋朝不给武将权力,结果呢?现在不都在嘲笑宋朝限制武将权力嘛?

唐德宗时的大臣李贄就直接开喷了,你看唐玄宗多么英明,在西边设置3个节度使,你现在40多个节度使,怎么打仗?你应该学习唐玄宗,搞一个武将节制40个节度使。

宦官也是一样,汉朝、唐朝、明朝都有宦官专权,秦朝更是宦官专权灭亡了,后世皇帝居然这么蠢,还用宦官。

问题是,不用宦官,用谁呢?用谁都不安全。

用外戚?吕氏外戚、窦氏外戚、霍光、王莽、杨坚、这些不都是外戚?

用贵族?这只要看看春秋历史就知道了。

用读书人?读书人心更黑。

对皇帝来说,用谁都不安全,两害相权取其轻,用宦官是最安全的,没有之一,

宦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听过秘书造反的?

想想看,为什么秘书有个别称?

为什么都大家喜欢用秘书?因为安全。

所以啊,不要居高临下的批判,大家都这样选择,不一定对,但是弊端肯定最小的,是最优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