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如果墨家真的成为主导,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本土宗教不是道教而是墨家,而且很可能会进入类似西方中世纪的宗政合一的模式。
知常容不反对墨家,如果墨家上位这样的结果是最正常的。或许很多人很吃惊。因为我不太清楚有多少人真的老老实实看过《墨子》全书。如果你不是听某些人摘抄一段来讲述,而是认真看完全书,我相信你或许会与我生出同样的观点。
墨子的理论基础是天!《法仪篇》有这么一句话: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
那么问一句:天想要什么,天是知道,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换句话说这个话语权在谁手中?
接着墨子说: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这句话我们现在也是很认可的,因为人世间一定要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残害,包括墨子的非攻和兼爱。这些理论如果抛弃墨子的理论基础都是十分可惜,就算到现在来看这个观点也是对 的。
请注意我这里的表达是抛开墨子的假设基础,这一切都是对的。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那就是墨家的掌门人巨子的力量太强大了,因为巨子可以握有天会说什么的特权。这是不是有些类似杨秀清的请天父下凡?
巨子如果是正直一心为公之人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万一哪一代巨子出现坏人呢?这种概率的存在性相信没有人会否认。
巨子每一句话都是天命,那你要不要听,不听就是有违天命。
墨家眼中的人墨家眼中的人是没有自由,他说天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知道天让你干什么吗?你当然不知道,但是巨子肯定知道。这样就出现大问题了,如果巨子是出于公心,那没有问题,那巨子出于私心呢?
还有巨子怎么会知道每一个人要干什么?那就如同零件一样,你占哪个位置不是你说了算,是天说了,简单地说就是巨子说了算。这个是不是有些类似工匠在造一个东西。
那些零件是没有发言权的。这是一种什么状态?
零件坏了那就换掉了,这是我们平时修理机器时的反应,你听完是不是有种冷气直往上冒。
墨家中的皇权墨家认为你干得好才有皇权,你干的不好就不会有皇权,这是上天对你的奖励。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于天下僇,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谁来判断呢?
这一切的权力全集中到巨子身上。
结论墨家的理论消失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墨家的本意是将社会零件化,因为当每一个零件在零件的位置,那社会就稳定有序了,而组装这个零件的就是巨子。
王权自然不开心了,皇帝就会问,那我在哪里?
皇帝自称自己是天子。他是上天的儿子。
巨子称自己是天的代言人。
这样一比较,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吧。
所以两者只能存一,当墨家思想成为主流,那王权必定是依附在墨家之下,而巨子才是真正的掌权者,这个是不是和那些宗政合一的国家的模式一模一样呢?
题外话:墨家重见天日,被大家熟知是有历史背景的,那是二十世纪初,那一帮想改变中国落后现状的留学生们他们觉得中国落后主要问题出在儒家身上,儒家束缚了人类的思想。怎么替代儒家思想呢?肯定要找出一家可以与之对抗的。
找道家肯定不成,因为道家谈的不是社会,是整个天地之间的事情,太大了。
所以他们找出墨家来对抗和打压儒家,虽然有些效果,包括有些人到现在对儒家还是很反感的,实际上离预期效果还很远。
如果抛开这个最基本的宗旨,墨家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可圈可点的,特点当你将你的最基本点换成是儒家,或者是道家的,再去看那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事实上儒家就吸收了墨家很多观点,这里就不展开了。
读《道德经》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冷静地看待一个学说,事件,事物,不会去推崇也不会去贬损,只是陈述事实。
读任何学说,关键不是他说了什么,关键是看他的出发点在哪里?这样才能明白别人在说什么。
同样一把菜刀,好人拿在手中就是切菜和锄暴安良之用,坏人拿在手中就是作恶的武器。他们使用菜刀的过程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但他们的初心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墨家与儒家思想,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下面先说;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墨家主张;“尚贤”,“尚同”,和“兼爱非攻”。尚贤,即为选举贤者作为官吏,选举贤者作为天子国君。
那么尚同?即为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天志,实行义政。
单凭墨子这两点,就足矣证明墨家思想,是典形的改革进步思想。正如咱们现代的两会,全民参政议政,高度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进步思想?这么好的思想,为什么得不到推崇?因为;
1,它不符合,当时封建统治者,及诸侯们的统治理念,再说;统治者没诸侯们,也没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2,百姓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本就不教,也不不肯承认这是先进思想。所以得不到推崇。下面再说;
兼爱非攻所谓的兼爱,即为平等博爱的思想。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若出现,恃强凌弱,尊贵卑贱的现象,是天下不相爱所造成的。
非攻,是墨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太血腥了,以兼爱引伸出了“非攻”。主张不要主动出击挑起战争,维护和平。这就是墨子最先进,最著名的思想了。
那么墨子在经济上,他主张“强本节用”。“节用”是墨子的一贯主张,他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是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的礼仪风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该如古代的贤王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由此可见,在我看来墨子的巜兼爱非攻》思想以及《节用》主张,非常符合我们现代中国人,爱好和平,和谐相处的优良品质。尤其是在毛主席时代,我们大家都能勤俭持家,反对浪费。更符合习主席所提倡的“光盘行动”。
所以,若是墨家思想占居主流思想,会提前2000年,进入毛主席时代的历史社会。免却了,1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社会。
话说到此,很多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面再了解一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主流思想。以不偏不倚的巜中庸之道》和巜德治》《仁政》。且有孔子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他教化人,如何做一个忠诚的平民,如何做一个,有仁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既智慧又有诚信的人。既孝敬父母,又尊重长辈的人。
所以,他既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又符合打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和谐的局面。更符合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安分守己过日子的风尚。你说它怎不会受统治赞成,怎不会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
结束语墨家思想,若是能占居主流思想,1000多年前就进入了,毛主席时代的历史社会了。免却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争扎了。
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墨家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是将弩之末了。而一度显赫的墨家为什么会成为强弩之末呢?
答:第一,因为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非攻”跟大部分的诸侯利益或者说目标吧,是完全相佐的。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等等诸侯们最终目标是并天下,取代周天子,成为新天子。想要并天下的话,诸侯们肯定得扩地并土。扩地并土,当然是要打仗啊。所以,墨家的非攻思想,自然不讨诸侯们的喜欢。这样一来,诸侯们当然也不会大力地支持这样的墨家思想在他们诸侯国内推广。从一般士人的角度来说吧,他们学儒家也好,学法家也罢,或者杂家、兵家等等其他诸子百家,大部分人都是想着学成之后,可以致用。致用的前提,是可以得到诸侯的赏识。因为只有得到了诸侯们的赏识,才能步入仕途啊!只有步入仕途,居其位,才能向下推广儒家、法家等等学派吧。关键,只有步入仕途,才能改变士人的命运,改善生活环境。说白了,士人的主要收入,也就是俸禄都是诸侯们发的。想要更高的俸禄,想要得更高的官爵,天天跟诸侯们唱反调是不现实的。墨家简直坚持“非攻”的思想,无异于跟诸侯们唱反调嘛。所以,为了自己前程考虑,墨家思想在后期对士人的吸引力也不太大了。战国后期,周天子都没有了,诸侯之间兼并战越来越激烈。大部分士人看得清局势,都很现实。
第二,墨家学派内部那种巨子令的制度吧,实在是太江湖了。墨家弟子只听命于持有巨子令的巨子而不听命于君。墨家巨子制度比墨家“非攻”思想还要让诸侯们厌恶。不,应该说不仅先秦诸侯们会嫌恶,就是后来秦皇汉武大概也是很厌恶的吧。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或者国君吧,那才是绝对权威。这种情况又怎么可能接受墨家巨子令那一套僭越权威的制度呢?显然不可能。所以,墨家在战国后期必然是强弩之末。
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墨家是一个教条森严的组织,其内部只对墨家巨子一人效忠,这种组织架构,比其他学术性的流派要有凝聚力的多。
这也就意味着墨家不是普通儒家一般,墨家更像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这对于统治国家来说,墨家学说非常落后,充满着类似宗教的森严教条。
也就意味着一旦选用墨家,墨家巨子便会凌驾于皇权之上,这是不利于封建化和集权化,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甚至可以说墨家思想为主流的话,十分的不利于大一统,因为墨家学说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架构。没有像儒家那种教化四方,道统天下的理论。
所以很多问题,绝不是因为两千多年前罢黜百家,独遵儒术。甚至可以说在八股文出现之前,儒家思想对社会都是促进作用的。
因为儒家思想比较系统的构建起来了一个阶级观,也就是一套统治国家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之内,才能保证生产力和封建王朝的大一统。古代的这种阶级观,是有利于统治的。
且儒家也没有将百姓视为奴隶,相反儒家思想中,充斥着治理天下的目的,就是让万民受到教化,让万民安居乐业。
从这一方面来看,儒家并没有不当之处。而禁锢思想和曲解儒家的,其实是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古代中国科学体系的崩溃。
尤其是八股文出现之后,基本上科举制度就是禁锢思想的存在了。因为科举制度,使得所有聪明人,都奔着做官为目的而去。全然没有人再去研究其他,最顶尖的人都是科举了,自然而然会导致其他方面的落后。
所以说科举制度,其实是缺陷很大的一种制度,虽说让阶级流动成为了可能,可是这种可能太小。且代价实在太大,这使得官僚体系同民这个阶层的分离。
因为科举使得所有读书人都奔着做官而去,而科举有了功名,就意味着有了特权。同民这个阶层开始剥离,且全天下这么多读书人,科举成功者,寥寥无几!
也就是说墨家是决计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而适合的儒家,也因为后来的各种走偏,导致拐到了死胡同。但是从近代来看,儒家文化圈更加有发展的优势,这也说明儒家其实不是原罪,原罪是人心不古!
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墨家代表底层百姓的思想观念,墨者大多为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1,兼爱: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非攻:不主动发动侵略战争;尚贤:君王必须是贤能的,选取的大臣也是贤能的,废除世袭制,主张有能者居之;尚同:老百姓之间不要相互勾联,“圣王”驱使百姓如同驱使一人;天志:主张人们掌握自然规律;明鬼:我们应该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非命:有才者想要天下富裕天下太平就必须抛弃天命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类似我命由我不由天:非乐:听音乐是浪费时间的事,应该禁止;节葬:葬礼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应该节约,并且不应该守葬,应该马上投入生产;节用: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成为墨者必须通过艰苦的修行,墨者守约,重法,主张杀人者死,伤人者伤。墨者在别国做官必须推广墨家思想,当不能推行时宁愿辞官,做官的人需将自己的俸禄上交一部分,向集体捐献。
3,墨家有一位领导者,所有人必须听从他的命令,纪律严明。他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4,墨者中多能人异士,擅长打造各种器具,也善于守城。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为统治者不容也。
综上,墨家是一个有组织有能力的学派,他们有严明的法律,注重个人修养,如果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为上位者喜欢的,除非当时的皇帝是墨家首领。但如果墨家思想成为主流,可能会建立起一个大同社会,人人相亲相爱,人们的思想高度也不是现在可以比拟的。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其实可以看做是墨家思想的另一种体现。
如果是墨家而不是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中国历史会怎样?
历史难以假设。墨家被历史所抛弃,是不符合掌权者的要求。儒家为什么在中国生生不息这些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基础为农业社会,统治者如何安顿天下,调节人与人关系,儒家提出了很好的实践途径。假设墨家当政,中国也许会处于混乱之中。因为很难解决现实问题,也可能局部会,但整体上和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对应的要求,无法衔接。历史是强者的历史,争霸天下,武力征服,是中外历史早年的法则,尽管残酷,但确实没有办法,自然和社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但实力是解决问题的通行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