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自然是黄帝之鼎。
黄帝之鼎就是轩辕鼎,是传说黄帝统治天下有仁德而获得的,这个象征着统治天下的信物,同时也是坐镇国运之鼎,失鼎则表示失去天下。所以鼎就是立国之重器。
所以此鼎是至高无上的。夏商周一直这样流传。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一次带兵找到洛都附近的时候,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这显然是越制了,因为一个楚子是没有资格询问此事的。这也表明楚庄王的野心。
王孙满说太重了,重量无法估计。
楚庄王说我将所有楚军的武器拿下来一定能造成一个。王孙满当然清楚楚庄王表达什么。
他说: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言外之意,周天子之所以做天子是因为他的德行而不是因为九鼎。
这就是楚王问鼎的来历。
轩辕鼎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不见了,有人估计周王室到后期太穷了,然后将这个鼎偷偷的铸钱了。当然这也只是后人的猜测。
秦始皇见没有鼎了,就收天下之兵铸12金人,还有用和氏壁造玉玺,用这两样东西作来立国之重器。收天下之兵铸金人的想法其实就是楚王那种说法。
至于为什么是12个,因为秦始皇认为秦朝是水德,以6为尊,12自然就是就是6,每一个6都含有阴阳,自然就是12个。
和氏壁造玉玺造的就是传国玉玺,这个就代表着天下至尊的镇国重器。
这个玺后来被三国时期的袁术得到,袁术就称帝了,自然兵败,败后带着这个玺去找袁绍的路上病死,传国玉玺就不知所踪。
轩辕鼎的消失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传国玉玺人不知所踪代表着又一个时代的结束,这可能是冥冥之中之意吧。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应该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司母戊方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的古代青铜器。这是商代末期的物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司母戊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那时日本侵略者闻知此事多次强行索要,为了使它免遭侵略者的掠夺,当时的人又把他埋在地下,1955年运到北京由国家保护。
鼎原来相当于一只锅,后来成了是一种礼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权力使用的。“司母戊”是这只鼎内壁上的铭文。
关于这只鼎的名字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专家考证,“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戊”是商王文丁的母亲,由此推断这只鼎是文丁祭祀母亲而制作的,但是据后来专家考证,“司”字应为“后”字,这个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祭祀母亲戊而使用的,这个鼎现在已经更名为“后母戊方鼎”。
据有关资料说司母戊方鼎高133cm,重达875kg,形大体重,工艺精巧,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平都反映了商代末期青铜铸造技术最高水平。它是我国镇国之宝,万幸没有被侵略者掳走!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鼎在商周时期是国家的重器!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
所以后来的成语中有: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足见鼎的份量不可小觑。
要论著名的鼎,可能有人认为近百年在安阳出土的司戊母和在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他们重达近千斤。器形硕大、工艺精美,定为国宝一点都不为过。
但真正著名的是禹铸九鼎,他们分别代表着华夏九州,是国家及权力的象征!直到东周都洛阳,尽管周王朝式微,不可一世的楚王想进城掂量一下鼎的份量,这实属大忌,有凯觎最高权力之嫌,被部下劝阻做罢。
至战国,秦武王赢稷强入洛阳,扛鼎逞强,结果被鼎砸死,从此再无人敢打鼎的主意。
最后九鼎的归宿在哪里?(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根据资料而出的复制品),说法有很多,其中两种比较可信。
1,秦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后,书同文、车同轨,当然也包括统一的货币,大量的铜哪里来?只好把九鼎溶化铸造了钱币。
2,东周王室灭亡前,悄悄把九鼎埋在王城内的某个角落里。
本人宁愿相信第二种推测,毕竟他给我们带来了九鼎重新面世的希望和机会!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那自然是九鼎了。虽然一直下落不明,但是九鼎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可谓是鼎中第一,没有其他的鼎可以超过。
九鼎的起源现在我国可以考证的最早朝代是夏朝,在夏朝建立的初期,统治者大禹,就用九州各地贡献来的铜,铸造成了九个大鼎。用它们分别来象征天下九州。而坐拥九鼎的天子则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即:一言出,九州从。可以说,九鼎是古代最高权力的象征。
九鼎的传承商汤灭夏桀:夏朝末期,因为残暴的君主桀,使得天下民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作为大部族之一的商,其代表人物汤,开始了讨伐桀的活动。他首先率领着方国部落,灭掉了亲夏的部族:韦、顾、昆、吾,之后又与桀在仓皇一地开战。桀抵挡不住汤声势浩大的部落联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败仗之后,最终夏朝走向了灭亡,同时商朝建立。
建立后的商朝,把九鼎迁至了其首都,并对贵族们用鼎的等级做出了严格的划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周武王灭商纣:商王帝辛,即商纣,他为了铲除国内矛盾以及东南诸侯的叛乱。曾亲自率军攻打南方的九苗,并让他的部下们往东征伐莱夷。将商朝的势力,拓展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因为连年征战的巨大耗损,商朝的国力逐渐变得衰微,并且因为穷兵黩武,更进一步地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在军力虚弱之下,西北地区的部族周,开始起兵攻商。商纣王面对周的突然反叛,他仓促地把奴隶、战俘们整编成一支军队,用来抵挡周人的进攻。但是军队的倒戈,以至于牧野一战,血流漂杵。商朝最终灭亡,同时周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后,就公开地展示九鼎。 等到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将九鼎迁至刚营造好的都城洛邑。
秦灭周:东周实力衰微之下,许多诸侯都有了“问鼎”之意,即向周朝皇室询问鼎的重量,取代之意不言而喻。秦国攻占韩国的重镇宜阳后,在胜利的喜悦下,秦武王顺路进入东周洛阳,想参观参观九个大鼎,他在周赧王的迎接下,见到了九州鼎,并当他看到象征着雍州的大鼎时,他说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说的是:这是雍州的鼎,是象征着我秦地的鼎,我应当把它带回咸阳。结果,力举大鼎的秦武王,将鼎抬离地半尺后,大鼎坠落,砸断了他的右腿,因为血流不止,半夜秦武王就死了。
最后,势力愈加强大的秦国,灭了东周,在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至咸阳。
九鼎的不知所踪经历了春秋与战国,强大的秦国灭亡了六国,开启了它的大一统王朝。但此时,九鼎却已经不知下落了。
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的彭城,所以当秦始皇出巡那里时,还曾派人潜水打捞。但是却徒劳无功。
因而,象征着古代最高权力的九鼎,它的下落,从此不知所踪。
后世的帝王,为了凸显自己的权力,还专门让别人给自己打造九鼎。就比如说唐朝的武则天以及北宋的宋徽宗。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出土于河南阴虚的司母戊鼎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鼎,本来是古代中国人用来烹煮肉类或存储肉类的炊具,后来演变成王权象征与祭祀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种类之一。在古代中国,使用鼎等器物的祭祀仪式尤为重要,是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神器,也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的代表。关于鼎的历史悠久,传说之一是皇帝铸鼎成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大禹中国的第一位帝王,治水后分封天下诸侯,效仿黄帝铸鼎。《史记封禅书》上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山海经补注·序》上说:“收九牧之金,以铸鼎。鼎象物,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其殊汇,骇视警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画焉。”这个故事的意义非常重要,大禹铸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将九州一统,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更重要的它是国家疆域的最早注疏,这是国之重器。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考古发现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铜锡铅不同配比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列鼎通常为单数。“鼎”不仅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并有认为古代最早一统天下的权力的观念就与鼎的诞生有直接关系。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至今为止出土的夏代青铜器是“乳钉纹爵”;商代(商代迁都殷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此时的青铜器体形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华丽,体现出一种狞厉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兽面纹方鼎、乳钉纹方鼎、克鼎、子龙鼎等。西周(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失蜡法”“分铸法”“错金银”技术,使得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造型更加别致、繁复。代表作有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时至近代,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国泰民安,鼎盛华夏,戮力前行,勿负年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