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出师表》的确不像是臣子对皇帝说的话,挺像长辈对晚辈的指教。

至于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这句话我觉得有些夸张了,至少我读不出眼泪来。任何一篇文章的解读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的解读也是不同的。为什么我说不像是臣子对皇帝说的话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时间

大家对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印象太深了,倒推过去感觉《出师表》太感人了。实际上写《出师表》正是诸葛亮春风得意之时。

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进驻汉中伐魏上表。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223年刘备托孤,当时蜀汉一团乱。南中反,吴魏阵兵边境。诸葛亮依旧被刘备安排为负责内政,军事由李严负责。

诸葛亮当时没有军政大权一把抓,但经过三年,与吴国联姻,平定南中,蜀汉的局面开始稳定,诸葛亮的声望继续上升,同时通过南征也把控了部分军权。此时的诸葛亮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更令人欢喜的是227年,46岁的诸葛亮终于有了一个儿子诸葛瞻。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挥师北伐,显然是趁机建立新功,想进一步全面掌控军权。

所以他不顾魏延等老将反对,让马谡担任先锋。这就是写作的大背景。

二、出师表的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一句话就不是臣子该说的话,因为要不要一体,那是皇帝决定的,而不是诸葛亮说了算。

特别是下面这几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这显然是他带兵去前线,将成都的内政和军事该由谁管,都交待的一清二楚,你想想看这是一个臣子要干的事情吗?

227年的刘禅已经20岁了,古人20就是成年,此时应该可以亲政了。

换句话说蜀汉的一切还是刘禅作不了主,诸葛亮作主。

所以《出师表》更像是指导性的文章。

三、诸葛亮以这样的口气说也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很亲,几乎是同年来到刘备身边。诸葛亮是看着刘禅长大的,他可以为了刘禅建议刘备趁机杀掉自己的嗣子刘封。刘备是含着眼泪杀的。

刘备临死对刘禅是这么交待的。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所以诸葛亮对于刘禅来说是亦臣又亦父的关系,这才造成了诸葛亮写这表的口气。

同样我们也可以进行对比他败后的上表。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这才多久,你再读一读《出师表》与他败后的上表的口气,一比较就能比较出差别了。

四、为什么有人说《出师表》感动呢?

主要是诸葛亮的形象到后世已经成了像圣人一样的。大家是以这个形象的角度去读《出师表》自然可以读出感动,读出老臣心。如果结合当时的现实,那自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中国古代崇尚的是正统思想,刘备作为汉代皇族之后,自然会被推崇。诸葛良足智多谋且对蜀国忠心耿耿(他没有大力培养儿子的势力,他的儿子也没篡权。比司马懿强多了),所以诸葛亮和刘备是中国士大夫所向往的忠臣良主最佳组合。君主信任忠臣,可以以江山托付,臣子忠于君主,即便良主的儿子再不堪,终其一生以及后代的一生忠心耿耿,绝无反意。相对中国历史上的为数不少的君疑臣,臣反君案例,刘备和诸葛亮这样的组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所以,诸葛亮在做臣子的中国封建士大夫们眼里简直就是自带光环读书人的万世忠臣楷模,受到无比的推崇。

所以,在中国封建士大夫以及他们从众的眼里,诸葛亮的一言一行都是忠的,何况从字面上来看又是赤胆忠心、情意拳拳的《出师表》?忠臣与忠臣惺惺相惜,读《出师表》自然会感动得痛哭流涕、涕泗横流。只有心怀奸佞者读《出师表》才不会被感动。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出师表》,再联想一下诸葛亮和后主的身份,一个是臣,一个是君,我们在《出师表》中见不到臣子对君主应该有的尊重,看到的只是一个相父在教训势力旁落的君主。可不就是题主所说的老子训儿子?

可是,中国历史及历史舆论是谁写的、谁制造出来的?士大夫——中国君主的臣子们。对于诸葛亮和后主,他们的审视标准自然会向着诸葛亮,何况诸葛亮又是他们心中的忠诚万世楷模。所以诸葛亮训斥后主,他们不觉得是对皇权的冒犯,反而是赤胆忠心的忠臣行为,即便后主在诸葛亮的威压之下瑟瑟发抖。

这大概就是中国封建士大夫们及其从众的意淫吧。毕竟,既可以做权臣把君主按在地上摩擦,又可以获得万世清名,做像诸葛亮那样的忠心权臣是每个读书人的为官梦想。

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言语只是表象,

玄外之音,拳拳赤诚,

是千古的好文章👍

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相父训子对于在天有灵的皇叔是最好的安慰!

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我不哭,我不臣,我是草头王

古代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可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出师表》的口气像是老子训儿子?

继承遗志,忠君爱国。出师表千古名篇。孔明是绝代良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