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王东岳的视频我以前听到过一些,王德峰的视频我最近也听过几次。我来说一说我的感受吧。

总体来说我更认同和接受王德峰先生的理解和观点,但并不代表王德峰先生一定比王东岳先生水平高,两个没有必然关系。

我最早关注到王东岳先生是在梁冬的《国学堂》这个栏目。当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位王东岳老师提出的观点很新,知识面很广,因为看了好几次,头条就自动给我推送了相关的视频,后来我陆续看了一些,对于王东岳讲的内容我是很佩服的。

为什么说很佩服呢?因为他讲的内容我都不懂,听听觉得他很有道理,学问很高深。后来刷到有一个视频是关于王东岳讲《道德经》的,具体什么内容我不记不住了。因为我读《道德经》二十多年,对《道德经》也了解那么一点点,知常容听到他解读的内容,听了一点点就没有继续听了。因为他理解的与我理解的完全不一样。后来再刷到一些他对诸子百家的讲解,与我的观点差异也比较大。

这是我对王东岳先生的印象。

王德峰先生,是我在年初无意刷到他的讲座,这是一个爱抽烟的先生,他说不抽烟就没有精神,很多人对此很有看法,我觉得既然来听学问,来求学,那在意的应该是学问,而不是其他形。

假设这个人学问很好,长得很丑,你就不听了?或者他就有口臭,脚臭之类的,你就不听了?

当然如果你来欣赏,自然感觉就不一样了。既然是来求学的,那么这些外在的就没有必要过份在意了。

王德峰先生讲的内容比如阳明心学,佛教之类的传统文化,恰好我也了解那么一点点。他讲的西方哲学这一块,我完全不懂。不懂的内容我听听觉得挺好的,觉得王德峰先生的分析是深入浅出的,我了解那么一点点的阳明心学,我觉得王德峰先生讲的也很到位。

这是我对王德峰先生的印象。

因为我没有系统听过王东岳先生和王德峰先生二个人的全部观点,只是碎片化的听了一些,这些大多在坐公交车时听的。

这两位对我都很有启发,让我对一些问题有了全新的思考,这就是我对这两位的评价。至于谁高谁低,武有第一,文无第二,文人相轻的恶习不应该出现在对传统文化和哲学爱好者的身上。因为那只是腐儒恶习。

我们只取对我们有用的,感激他们的启发,至于他们的高低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他水平很高,你听完一点启发都没有,那有什么意思呢?

这终究是陷入名中不可自拔也!不可不察!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我更喜欢王东岳,王德峰的学术观点不够客观与中立,这和他的官方教授身份有关,他必须且只能传递“正能量”和按照教学大纲讲课。而且中式的教学是必须有标准答案,哲学课有标准答案就又些突兀和怪异了。

同时我还不能接受在教室里当着学生的面吸烟,全然不顾学校的规定(实际上是国家的规定)和学生的权益!拿自己当辜鸿铭呢?

王东岳先生因为是自由学者,不受任何思想羁绊,他更能从学术层面讲所以然而不用站队,所以他的课听起来很客观,引人联想和深思,他不给答案,大家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分析判断答案和结果。

从讲课上来看,王东岳先生的阅读面要比王教授广(也许有团队整理),因此王先生能把人类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国学、哲学、宗教、政治综合起来讲,而不是孤立的讲哲学,这使得学生更容易听懂和理解哲学,同时也理解了国学和中国的社会现象和现状,这个太厉害了,可以说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网上的教授中无人能望其项背。

王先生不仅仅是讲学,还有著书立说,创造性的发展了哲学理念,他的递弱代偿理论完美的解释世界的演动和流变。

王先生虽不是哲学科班生,但他的学习精神和治学态度,让人敬佩。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王东岳的哲学属民科水平,逻辑不连贯成分太多。(后边追问较多,添写几点)

说王东岳民科水平有下边几点:(1)被人强力推荐看了他一集讲学视频。印象是他把中西文化中一些重要的争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但不告知观众这是别人的研究,这在严肃的学术课堂上是不允许的。你不能给观众一种印象这是你的思考(因为这有剽窃之嫌疑)。

(2)赶紧去查了一下,看他有没有在这几个问题上于比较严格的刊物上,还不是顶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令我惊讶的是,在他自个披露的学术简介一段,没有一篇学术论文,不说哲学论文,更不用说他叙说的那几个重要问题的哲学学术论文了。

(3)要命的是,那几个中西文化对比中哲学方面的思考,他的叙述在别人文献综述说过的地方还算对(这通过阅著书就能得到),只要是他发挥的地方几乎都是不对的,而且漏洞多出,证明他没有做过严格的文献综述。

(4)王东岳自已重点推出的那本哲学著作叫《物演通论》,199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好奇怪呀,书名就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撇不清关系 ,似乎是严复当年翻译的《天演论》,以及后来中国科学院重新翻译的《进化论》的简单杂糅,他讲课时也是这样)。几年以后,他又把这本书重新修订了一下,在书海出版社出版了。一查,是一个1986年成立于太原的,出版有关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经验总结文集、业务学习教材、文献史料、传记、回忆录等。这两个出版社都不是学术出版社。

(5)再回去看了一下王东岳的教育背景,他1973-1976在西安医学院学习了三年医疗,工作了六年以后,又到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念了三年研究生。 后来的经商和研究几乎都是一个人的苦心孤诣。这就是一个民科的最根本特征:热爱某一门学科,但不做扎实的文献积累,这就抛弃了站在前人肩膀上向前走的学术进步阶梯;碰到难题以后不进行艰苦的独立思考,不与同事和文献去交流,而是跨过去,再向前走;结果是,仅仅读书使得知识面越来越杂,大部头的自称为学术性的著作在非专业的出版社出版,同时又介绍自己做过多少场报告,有多少名教授来听等等。

如果真想做学术研究,这种路径不能取啊!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如果说非得在其中选一个的话,我可能更倾向于王东岳先生。不是因为他更比王德峰老师水平更高,也不是说他的口才更好,这就像王德峰老师说的,这可能就是一种性灵的需要,一种机缘的巧合。

只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很可能不小心就会接触到被誉为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的王德峰教授,很喜欢他的亲和力、口才以及超强的记忆力、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更喜欢他的哲学生活化,即由浅入深,将深奥的哲学生活化、案例化,从简单的生活场景中让人体会哲学的无穷妙趣。

王东岳老师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的,但是一接触到他,就被他震撼了,可以说在此之前,因为党委工作部岗位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接触过很多讲中西文化的学者教授,影响都很平常。比如在 更早时候接触过于丹、翟鸿燊、南怀瑾、曾仕强等老师,但就对个人的认知冲击而言,都没维持过很长时间,而且听完后只有羡慕的份,没有下决心跟着某一位老师学习一段时间的冲动,即使借了一些道德经、论语之类的经典,也没保持持续的热情坚持读完一本书。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那时候的学者们,或者准确地说是网红们,更倾向于商业化解读,曲解化误导。

之所以对王东岳先生高度信赖,大概与做今日头条有关。因为需要,而且正好接触到了他,作为一个独立学者,他的锲而不舍的坚持、通天彻地的博大、微妙玄通的深悟以及静思明察的通达,都深深鼓舞着我,更别说他张口就来的思辨口才了。

这样评价王东岳老师,并不是排斥王德峰老师。我只是就当时的第一印象以及在实践中给自己带来的感悟而言。

认真想起来,就目前而言,王德峰和王东岳两位都是我所喜欢和尊敬的老师。但若说对这两位老师从未怀疑过,也并不符实。比如王德峰老师关于荀子和孟子之间的比较,他认为孟子的性本善境界远高于荀子,认为孟子的心性说是超然于物理、心理之外的高度自律的观点就不理解。

更不可理解的的是王德峰老师如对宋儒,特别是对陆王心学的推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观点至今也没法完全接受。因为我觉得宋儒是为了适应宋明皇权文化的需要,不得已才对汉儒已经改造过的孔学进行的再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或背叛,其结果是把儒学的最黑暗最愚昧部分暴露无遗,遗患无穷。

王东岳老师的观点也不能完全接受,比如他对中西方文明的比较中,过度强调西方哲学的逻辑推导,对佛道之学的评价等,多少有所偏颇。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以宏大叙事方式构建的人类文明史论对我的正面积极影响,正如王德峰老师虽然过度强调宋儒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却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敬重一样。

总之,对于王德峰和王东岳两位老师,我一样喜欢,没法做出取舍,只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而略有选择倾向,但由于工作需要,可能选择王东岳先生的几率更大一些。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两位王老师我都是从网上了解到的,先听了王德峰老师的公开课音频,又听了王东岳老师公开课音频,再读了《物演通论》。

对王德峰老师,我的评价是——一位学者,一位严肃认真,讲课很有特点的学者。因为没有看过他的著作,不敢对其学术水平作评价。但很认真地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概论》(很久以前听的,名字可能记错),给我的感觉不太好,基本没有给我讲明白,最终没有理解诸位先哲究竟在说什么?又为什么要这样说?以及不同说法之间的差异性究竟在哪里?说实话,我是带着模糊感觉到的这三个问题听的课,最终是清晰的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完课的。

记忆深刻的是王老师讲王阳明心学时,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到最后也没听懂,王阳明是和那朵花都“明白”开来了,但我却一直糊涂了。

后来听王东岳老师讲课,有人提问,问到了王阳明。因为时间到了,王东岳老师提了一句,他说,大家读王阳明时要记住,王阳明是在用佛教的逻辑学内容整理儒学,根本没有进入西哲的“反思”层面。

说实话,我立刻就懂了,想起王阳明那句名言,也有了自认为清晰的认知。王阳明错把“认知”当做人的能力,以为“花”没有认知能力。人没有感知到花,花在山中开放;人看到花,花进入到人的感知当中,花的色彩与形状才被人知道。可问题是,花用感知到人吗?每个人只会对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的事物有感知,花对人的生存有意义,所以人要去感知花;人对花的生存基本没有意义,所以花绝不会去感知人。

听王德峰老师的课,我始终没有理解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听王东岳老师的提点,我意识到人与花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感知主体在人与花之间是不可变的,必须是以人作为主体,花作为客体。如果换成阳光与花,或者土地与花,主体又变成了花,客体是阳光与大地。

哲学就是运用逻辑分辨事物关系的学问,讲不清逻辑关系,总不能算是高明的老师吧。所以,对王德峰老师的学术水平,我的确不敢做评价,但讲课水平,我个人感觉有点……

还有一个例子,正好两位王老师都涉及到了,那就是对黑格尔的评价。

王德峰老师讲过自己上本科时,与寝室同学们看《小逻辑》时的趣事。王老师说,当时他们作为哲学本科的学生,《小逻辑》是必读书目。可大家看不懂,太催眠了。于是,所有人逼迫自己读书,读睏了就睡觉,睡醒了接着读。读着读着又睏了,那就睡,醒了再去读。读完了,宿舍全体一块讨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理解,往往争论不休,谁也说不明白。

王东岳老师恰好也提过几句黑格尔,他说:罗素对黑格尔的评价是“黑格尔的哲学几乎全部错了”,但这是罗素没有读懂黑格尔,不知道黑格尔最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四个字——绝对精神,这是黑格尔最高明之处,只有理解了他的“绝对精神”是什么,才算读懂了黑格尔。黑格尔是唯一一个对辩证逻辑细细分辨的哲学家,他的目的,就是用辩证逻辑去构建自己的“绝对精神”世界。

关于黑格尔,我没有读过著作,但从其它途径大约知道,是一位极为难以理解的哲学家。王东岳老师说过,人们一般读不懂哲学家的著作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这些哲学专著是在和谁对话!黑格尔是在和康德对话,是在回答康德提出的问题:真理既然是那朵“彼岸花”,在此岸的人,又是怎么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呢?黑格尔回答道:绝对精神,人类世界,就是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大逻辑》与《小逻辑》,只是人类建构世界的手段,也就是辩证逻辑方式。

说实话,至少我觉得,王东岳老师说的是人能听懂的话,也许他的答案有待商榷,甚至可能错了,但讲课就是引导学生去更清晰的理解你讲的内容。你的结论正确与否,这是学术观点,各有各的侧重之处。无法帮助学生更有调理的理解别人著作的讲课,我总觉得可能不太好。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我对两位老师讲课的水平,大约已经表达清楚了。

最后,我对王东岳先生的哲学水平,发表一点看法。我说过很多次了,只是一名哲学爱好者,水平可能还不如一般的本科学生。

我对王东岳先生哲学水平的评价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站在群山环抱里的一角,怎敢妄言世界屋脊的全貌。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似乎什么都知什么都懂的大师,一定是包装化的产品。

哲学在所有人类已知的学问中,近代从未有过超前颠覆性的启迪。古今中外的先贤觉悟者,留下了极为丰益思想遗产,有些划时代的哲理,无不至今影响着世界。

走出原有的哲学世界,挑战这门逻辑思维极为严谨的学术,恐怕并非易事,类似“存在既合理”,爭执不下百年,到头来爭执百年,百年沿用。

谈哲学离不开儒释道,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多少三教九流左道傍门?近代引进马列哲学,任其一项吃懂吃透,你会发现,不怕他生冷僻的学术名再多,兜兜转转又会回到传统文化中。

一本正经的说,不可一本正经听,思想在自己,自已就是哲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