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提起三国的武将几乎都会把吕布排在第一位,什么三英战吕布,但现在很多人都混淆了演义小说和正史,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真的有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厉害吗?有哪些事情是虚构?哪些是真实的?

历史上的吕布有多垃圾就有多垃圾,在吕布身上似乎找不到一丝可以宣扬的东西。或许唯一可以宣扬的就是他的武力,当年杀董卓的时候,他把董卓杀了,董卓的亲兵就不敢靠近他说明他的威名,他还善于骑射,是一个骑将。除此之外吕布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论指挥打仗他占有很好的开局结果却败给了曹操,最后被迫投靠了刘备,他统率天下的军队,李傕带过来的部队只不过是自动归集的凉州士兵,可以说是纪律涣散,战斗力不强,但就是这样的部队没几天就能攻下长安城。更搞笑的是,他带着部队去攻打乘县,居然被一个叫李进的人带着自己家族的部队打败,也就是正规部队被土著打败,这是天大的耻辱。

论人品那么就更加不用说了,简直垃圾到透顶。为了升官,杀了丁建阳,为了升官杀了董卓,为了地盘就抢了刘备的徐州。有些人说吕布不是救了刘备吗?辕门射箭,你错了,如果你翻开三国志,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段话,吕布跟自己的手下人说,他很想杀掉刘备,但现在刘备还是可以作为它的屏障,所以必须得救。后来被打散的部队都回来的时候有一万多人,吕布就觉得他势力有点大,就把他给打跑掉了。前面救他后面又把他打跑,不过这一段三国演义里面没有写,所以刘备就背上了骂名。

论义气,吕布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两个义父全部杀,掉投靠刘备抢了刘备的地盘,投靠袁绍的时候,袁绍都派人要暗杀他,投靠袁术的时候,几个月之后就容不下他。所以人见人讨厌。曹操对他的评价是狼子野心。其实我也弄不懂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把他描写的那么的英武。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辕门射戟”“养鹰飏去”等成语都与汉末三国时的吕布有关。

世人又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绝不是庸庸之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呢?

有书君阅读《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发现吕布“辕门射戟”绝非浪得虚名,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后人又称培养吕布如“养鹰飏去”,翅膀一硬便反过来咬主人一口,是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小人。

一、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持一枝方天戟,骑一匹赤兔马,驰骋天下,杀敌无数,世称“飞将军”。

说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从“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两个典故便能得到印证。

“辕门射戟”

东汉末年,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攻打刘皇叔,刘备立刻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满口答应。

可不久纪灵发现吕布有援助刘备的迹象,赶紧送粮送物要吕布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

吕布得了好处,左思右想:救刘备吧,这纪灵袁绍不会放过自己;不救刘备,任由袁绍做大做强,唇亡齿寒,自己将来也会被袁吃掉。

最后想了个两全之策:请两个人来吃饭喝酒。

吕布见了纪灵、刘备,一块喝酒吃肉。

吕布在酒宴上提了个要求:你们两家和我打个赌,我如果用箭射中辕门外画戟上的枝尖,你们两家就别打了,如果射不中,你们两家请自便。

刘备一看,直叫苦,这离辕门外至少一百五十步,那枝尖细得看都看不清。

这不明摆着要让纪灵攻打自己,吕布坐壁上观,坐视不管嘛。但又不敢不同意,只好苦笑着答应。

纪灵一看,这吕布果真拿了好处,向着自个儿,便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吕布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应声而岀,直朝画戟射去,不偏不倚,正射在了枝尖上,吕布用自己精湛的箭术免去了一场厮杀。

这便是“辕门射戟”的典故,从这典故可见吕布确实有百步穿杨的真功夫!

“三英战吕布”

话说当年虎牢关下吕布战八路诸候,无一能敌,最后张飞、关羽、刘备三人齐上阵,吕布以一抵三,酣战八十多个回合。

张飞来势汹汹酣战吕布,却打得难解难分,五十多回合仍不分胜负。

关云长急了,挥舞着82斤重青龙偃月刀向吕布砍将过来,顿时,三匹马呈丁字形混战在一起,来回战斗三十多个回合,吕布仍然金枪不倒。

刘备骑上黄鬓马,持双剑,也来助一臂之力,他斜刺向吕布,三个把吕布团团围住,向转盘一样向中间厮杀。

吕布渐渐地招架不住了,赶忙向刘备面上一晃,虚刺过去,刘备一闪,吕布忙转身,拖着戟儿回到自己阵地,忙收了兵。

这以一敌众之后,还能以一敌三,确实是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吕布的英勇战绩不仅仅这两个小故事,在《三国志》里面记载十分清晰:

虎牢关前吕布三回合被刺死方悦,一回合刺死穆顺,潘凤。

王匡、武安国、公孙瓒、于禁、乐进、夏侯惇、典韦等皆为手下败将。

曹操破吕布时,吕布已打败数十人,曹操趁吕布打得精疲力尽,又派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六将一起群攻,吕布还与他们打20回合,这才抓住吕布。

这足见吕布被称为三国时有天下第一猛将,是实至名归。

二、吕布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布骁勇善战,人人都想得而为己用,诸侯丁原见吕布年少勇武。射箭本领超强,手臂的力量惊人,赶紧认他为义子,做自己的左臂右臂。

然而,却上演了一部“养鹰飏去”的雷人狗血剧,当吕布渐渐强大,便有了更大的野心。

当董卓给吕布送去金银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义父,献上丁原头颅,换取更大利益,当上了骑都尉。董卓还认了吕布为义子。

跟了董卓以后,当吕布和董卓的婢女有染,董卓大动肝火,向他扔戟痛骂,有一个叫王允的待吕布不错,劝说吕布杀董卓,勉得受气。

吕布认为父子不可以互杀,王允劝道,他向你扔戟时,绝对没有把你认作儿子,现在不杀他,将来他会杀你。而且许以更大的官职,吕布便行动起来。

吕布于是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把持朝政。

因为吕布忘义杀丁原,背恩诛董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袁术袁绍不敢和他合作。

当初为了讨好袁术,获得利益,愿意结为儿女亲家,女儿已上了花轿,送出了城。

当他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又改变了初衷,连忙快马加鞭,把女儿给接回来,当被围邳下。

又准备把女儿送去袁术,以换取袁术的助力,一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昭然若揭。

吕布投靠刘备,却趁刘备攻城掠地之际,又抢了刘备的地盘。

这种人只讲利益,不留情面,毫无诚信可言,在各方势力拼斗中,人人皆对其失去信任,不但不接纳他,而且群起而攻之。

最后当曹操水淹邳下,吕布的部下陈登、张弘叛变,曹操抓住吕布后,他又故技重演,想投靠曹操,好话说了一箩筐,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天下就我俩是能人,现在我服了你,只要我们两人共谋大计,那天下便是你的了!

曹操有些迟疑不绝,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点醒,于是立即处死吕布。

可叹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因为自己为人背信弃义要了命!

杀吕布者,吕布也!是不讲信用,反复无常要了吕布的命!

吕布英勇善战本堪称乱世枭雄,但背信弃义的为人却让后人所不齿。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罗贯中描绘成一个漂亮英俊、勇猛过人却又反复无常之人,素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之誉。吕布先在刺史丁原手下为官,拜丁原为义父;随之杀丁原,投董卓,拜董卓为父,后来又在汉司徒王允指使下杀掉董卓。因为这些缘故,吕布又被人们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画像

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所言,历史上真的有吕布其人吗?真实的吕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答案是肯定的,东汉末年的确有吕布此人,并且其大体经历与《三国演义》中相差无几,《三国志 魏书》中有其传记。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至今包头市还有个九原区,吕布就是这里人。吕布期初追随并州刺史、骑都尉丁原,深受丁原喜爱,任命他当了主薄。主簿是古代掌管文书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吕布以勇武出名,丁原为什么让他当了主薄呢?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弄明白。

黄巾起事后,丁原率兵进入京都,后与军阀权臣董卓发生矛盾,董卓于是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吕布从此来到董卓手下,担任了高官,深受董卓信任。在这里阐明一个问题,丁原并不是吕布的义父,只有董卓让吕布做了干儿子,《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后来吕布不老实,与董卓侍婢私通,唯恐董卓发现,心里很不安。就在这时,董卓又因为琐事对吕布发火,“拔手戟掷布”,吕布急忙躲开了,父子间有了隔阂。此事被汉司徒王允知道,于是便指使吕布手刃了董卓。吕布立了大功,被朝廷任命为奋威将军,封温侯,与王允一起执掌朝政——再声明一点,这里没有貂蝉什么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是虚构的。

白门楼吕布殒命

后来的事情就与《三国演义》差不多了,此后汉室微弱,军阀混战,吕布南征北战,最后占据徐州一带。建安三年冬,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被俘,随即被曹操绞杀。据《三国志》记载,杀吕布时刘备也在场,当时吕布请求降曹,曹操有犹豫之意,刘备马上烧了一把火:“您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曹操大悟,于是立即绞杀吕布。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吕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的生年并不确定,但应该早于公元161年,死亡日期则是确定的:公元199年2月7日。  

吕布,字奉先,这个字早已是如雷贯耳了。著名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外号就是“奉先”。  

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他一生最著名的的标签,恐怕就是“三姓家奴”了。  

这个外号之所以被叫响,只能怪吕布自己,尽管《三国演义》对吕布的具体言行做出虚构的创作,把他刻画的面目可憎,有一点过了,但吕布一生的跌宕起伏,用“无情无义”四个字形容,绝不夸张。  

吕布最早发迹,实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得到了时任并州刺史丁原的器重和提拔。  

汉灵帝驾崩之后,丁原进京,和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当时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职务是负责京城的治安纠察。  

后来何进被宦官反杀,董卓趁机入京,他诱使丁原信任的吕布反叛丁原,吕布亲手把丁原杀死。

董卓很信任吕布,以他为干柱,甚至和他认了父子,任命吕布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这个职位十分显要,只可能是亲信才能当职,可见董卓对吕布的信任是真诚的。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董卓的授意下,吕布成了盗墓贼,遍掘东汉帝陵和公卿陵墓,此举并非报复,而是为了挖掘坟墓里的金银财宝。  

想想孙殿英挖掘乾隆与慈禧陵墓的事吧,挖掘帝王祖坟的事情,可是够恶心的,不过曹操也做过。  

后来关东诸军联合起兵,讨伐董卓,吕布带兵出战,被孙坚打败。  

董卓见势不妙,挟带着天子迁都长安,这一段时期,董卓很没有安全感,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在全天下都臭了,想杀他的人从长安能够排到洛阳,于是他让吕布担任自己的侍卫。

但董卓此人,性格多疑,曾经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冲吕布扔出手戟,而且,他严重怀疑吕布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吕布到底有没有和董卓的妻妾乱搞到一起,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据。但吕布确实和董卓的婢女有染,他担心董卓发现此事,心中一直不安。  

这时,王允等人密谋暗杀董卓,于是想方设法拉拢吕布,没想到吕布很容易就答应了,而且,他真的亲手刺杀了董卓。  

刺杀董卓之后,吕布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任职奋威、奋武将军,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这恐怕也是吕布答应刺杀董卓的政治条件。  

没想到,吕布的人生巅峰很快就塌落了,在贾诩的策划下,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带领大军攻入京城,吕布打不过,狼狈逃跑。  

但是,在和郭汜的单挑中,吕奉先捍卫了自己的神威,用长矛刺中郭汜。可惜打仗不是比拼单挑,除了单挑实力强,吕布一无是处。  

吕布失败逃窜后,开始了流浪,他先投靠袁术,但因为诛杀董卓之功劳,吕布很嚣张,袁术不能容忍,于是吕布改投了张杨。 

张杨的手下建议把吕布擒拿,交给李傕,吕布得知后赶紧逃跑。  

吕布又来到了袁绍帐下,并且帮助袁绍击溃黑山军,可吕布犯下了两个大错,一是凭借军功,向袁绍求扩兵,二是放任将士到处抢劫,掠夺百姓,惹得袁绍大怒。 

敏感的吕布意识到袁绍可能对自己要下杀手,他果然猜对了。  

袁绍密谋派出三十壮士为吕布送行,实际上是要刺杀吕布,吕布这时候智商上线,让人在帐中伪装成自己弹琴,疑兵之计成功脱身。  

从以上事迹其实就看得出,吕布不过是一个乱世军阀,流氓头子罢了,对百姓不讲仁德,对主人不讲忠义,为人没有道德,又没有政治情商,在三国乱世中,他的败亡是迟早的。  

果不其然,在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下邳,吕布几次出城大战,全都失败而归,龟缩了三个月,被曹操决水围城,吕布军心崩溃,自己主动投降。 

搞笑的是,吕布临死之前还想不明白,他觉得自己平时厚待手下,没想到却被属下叛逃——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叛逃了无数次的吕布,竟然指责属下叛逃自己。  

曹操一句话说出了问题关键:“你已经有了女人,可却要去强占染指下属们的妻妾,你这也算是厚待下属?”  

这一句话,足见吕布不只是坏,而且很蠢,有勇无谋,贪财好色,人品人缘极差。  

只能说,吕布死的活该。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曹操一定要杀掉吕布?白门楼上究竟隐藏了多少内幕?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

白门楼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境内,古邳镇古称“下邳”,白门楼就是原下邳城的外城南门,由于城门楼外观为白色,故得名“白门楼”。如果不是因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此殒命而闻名遐迩,白门楼可能至今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城楼而已。其实,“白门楼事件”绝非仅仅是吕布被擒枭首那么简单,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都值得品味,下面请听一一分析道来。

首先,曹操为什么要和刘备对首而坐?

曹操刚取得了徐州战役的胜利,从此将徐州之地也归于治下,等于是将自己的地盘扩大了一倍之多,从此基本上有了和袁绍抗衡的资本。而刘备之前被吕布武力赶出小沛,不得已才来投靠曹操,虽说不上丧家之犬但也够狼狈的,试问有何资格能与曹操平起平坐呢?其实,曹操不是傻子,他主动邀刘备同坐一席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刘备在徐州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刘备虽然入主徐州的时间不长,但在徐州的治绩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不但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也将本地大家族和各方势力的利益均衡得很好。再加上取徐州的手段又非常高明(陶谦主动“让”过来的),不仅没有让自己落下趁火打劫的恶名,反而是博得了心怀大义的美名。即便是吕布趁刘备不在时偷袭了徐州,之后也不得不接受刘备回来驻守小沛,不然自己在徐州就是两眼一抹黑,粮草军饷都没得着落。现在曹操攻下了徐州,第一件事便是出榜安民,这个时候把刘备的地位适当捧高,无疑是获取民心的最佳手段。让徐州百姓们看看,刘备仍然在他们身边,也让他们明白,曹某人也是像刘备一样的宽厚爱民之主……这种手段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起到比干一百件实事更好的效果,曹操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刘备一句话真能决定得了吕布的生死?

曹操在处置吕布问题上征求了刘备的意见,而先前答应了为吕布求情的刘备,既没有道明吕布是否该杀,也没有讲明吕布是否该留,却将话题扯向丁原和董卓的旧事。其实,这种说法的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人人都听懂了,气得吕布大骂刘备不讲信义,更不记当初辕门射戟解围之恩……不少史学家都觉得刘备忘恩负义,毫不念旧情,在这件事情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小人本质。其实,刘备真能有这么大本事,能在言语之间改变曹操的决策?就算是要说忘恩负义,你吕布更早先的时候吃里扒外,受着刘备的粮饷补给还趁人不在夺了人家的徐州之地,算不算是忘恩负义PLUS?更何况,刘备要是坐镇着徐州,完全有能力自己应付袁术的进攻,还用得着你吕布来为他解围?

关于徐州的恩怨就不说了,个人觉得,其实这个时候刘备也是很想保下吕布性命的,因为曹操才是更强大的敌人。将吕布这样一个桀骜不驯出尔反尔的小人留在曹操身边,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吕布一旦炸了,受伤最深的无疑是老曹,他刘备就算被波及也顶多是个轻伤,隔岸观火看曹操的哈哈,有什么不好?至于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都是过去式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永远都只会考虑当前和将来的利益,怎么可能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耿耿于怀?

但是,刘备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意,他有关丁原董卓的那段论调虽然话语平淡,却在史书上永远留存了下来。刘备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必须得顺着曹操的意思,老曹既然已经决定要除掉吕布,刘备的意见就起不到什么用了。而且,曹操的聪明程度不在刘备之下,刘备能看到的东西他也一样能看到,刘备这时候耍什么心眼在他眼中也是无所遁形。吕布什么人?自傲自大从不居于人下,从丁原杀丁原,投董卓杀董卓,虽确有几分打打杀杀的本领却随时可能化身双刃剑,反噬雇主。就这样,吕布跟哪个老板都跟不住,也跟不长,后来不得不自己创业,却又缺乏一个最高领导所应有的胸襟和战略眼光,手下虽有精兵强将却始终建立不起稳定的功业……

可以说,吕布不愧为三国时期最大的江湖搅屎棍,同时期的诸侯基本上都被他得罪光了,就连政见一贯不同的袁氏兄弟,在接纳吕布一事上都出奇地意见统一。把这样一个人收到麾下,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还会平添许多不稳定因素,曹操才不会这么傻。而刘备早都揣摩透了曹操的意思,这时候要是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建议曹操收服吕布,那就等于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刘备也没有这么傻。“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句话,在最大程度上将刘备置身事外,既迎合了曹操的意思又不露自身锋芒,可以说是当时环境下最为高明的回答。

最后,刘备为何又派关羽为张辽求情?

张文远何许人也,军事能力和统率能力早已有目共睹,后来在曹操麾下几度凭借一己之力挽救战场局势。将这样一个牛逼人物送到曹操麾下不是在给自己造堵吗?难道刘备就不明白曹操得了张辽这样的大将等于是如虎添翼?其实,刘曹二人都明白张辽的价值,早在徐州和吕布斗法的时候,刘备就不惜代价对吕布军团进行过分化和收买,张辽更是他挖墙脚的一个关键对象。后来和吕布撕破脸皮兵刃相见,刘备虽每次都不敌退败但也每次都能巧妙逃脱,这其间张辽可是放了不少水(演义里也有张辽围城而不攻的情节)。所以刘备为张辽求情,一来还是顺应曹操的意思,给张曹二人各一个台阶下,张辽也就顺水推舟地被曹操赦免并录用了;二来,刘备想先留住张辽的性命,再让他欠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以便于今后继续挖角到自己的营中来。

然而,张辽也是个忠义之人,虽感激刘备求情,但更感激曹操的不杀和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效力于曹操。这也算是刘备挖墙脚的一个失败案例,等于是为对手平添一臂之力,而且被曹操看出来他和张辽交情不浅。看看之后的历史记录,张辽有哪一次被曹操安排在与刘备军对阵的关键战场上?倒是在下邳城中,张辽主动救下了关羽,这也算是报答了与刘备当初的交情和白门楼求情之恩。

以上,便是白门楼上所隐藏的内幕剧情,尽受曹操礼遇的刘备并没有丝毫放松警惕,他明白自己和曹操的斗法才刚刚开始,今后到了许都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而曹操也看出了刘备无论军事上,政治上,用人上,都和自己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所以打心眼喜欢这个人才。如果,刘备并无鸿鹄之志,甘愿跟随曹操,说不定从此会在历史上谱写出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来。然而,刘备也是个想自立功业,一统天下的人物,所以他和曹操之间的故事注定不会这样发展下去,也注定了会不平静……

PS:很少有人想过,如果曹操在白门楼上不杀吕布,也不收留吕布,而是放了吕布的话,又会如何?这种想法也许完全不合常理,放虎归山必然后患无穷,更何况还是一只曾经差点将自己咬死的猛虎。不过个人觉得,如果曹操这时候实力依然不强,远远比不上袁绍袁术这类大诸侯,那他这时还真是有可能放走吕布的。因为,把吕布这种搅屎棍放到江湖上对人人都有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咬谁一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并伤及何人。实力越强的诸侯就对此就越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可能受到伤害的概率和受伤的程度都相对更大……曹操既然此时下决心杀掉吕布,其实也就证明着他的实力也从此荣登华夏大陆第一流势力之列,不需要吕布这类不稳定因素来作乱,也有能力应付今后任何一方诸侯的挑战了。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当然有吕布,不过他不算名将,只能算勇将,相比张飞等人确实要差的多。

根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擅长弓马,武艺出色,“便弓马,膂力过人,以骁武给并州”。所以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任命他为主簿。在后来协助袁绍对付张燕时,吕布曾经多次率数百骑冲锋陷阵,大破张燕军,从这点看他的武艺确实不错,作战很勇猛。

然而作为一个统帅,只靠勇猛是不够的,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这使得他根本不能算一个名将。

吕布贪图小利,他本来是被丁原提拔起来的,但是却被董卓利诱,最终杀了丁原投靠董卓。董卓待他誓为父子,然而却因为一次冲突而怀恨在心,后来更因为私通侍婢之事担心事发,最终和王允结盟杀了董卓。

吕布两次弑主,已经让人难以接受,而他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反复无常:

吕布被凉州军赶出长安以后,开始打算投奔袁术,但是袁术不接纳他,两人因此接下仇怨。然而在吕布兵败投奔刘备以后,却因为袁术二十万斛米他就毫不客气的偷袭了徐州,使得刘备兵败,这让他和刘备结怨。

接着吕布又辕门射戟,帮助刘备逼退了袁术的大军,随即又把袁术派来求亲的使者韩胤送到许昌斩首,于是吕布又成功的得罪了袁术。

此后吕布先是和曹操结盟击败袁术,担心刘备势大又攻打刘备,接着又背弃和曹操的联盟,又和袁术搞在一起……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吕布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只顾眼前利益,动辄翻脸,这固然可以让他得一时之利,不过却得罪了身边所有的人,从长久来说却失去了所有潜在的盟友,这种人又有什么资格算是名将。

所以吕布有的,只是匹夫之勇,是勇将,而不是名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