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你可以参照日本,日本自从有天王之后,到现在为止都还继续延续着。如果你能明白那个原因,你就能明白周朝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原因。

周朝采用的是天下共主的模式,也就是不采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所以他自我革新的模式就是下面的王国会不断的更替,变大或者变小,被吞并,或者被其他人取代。比如像齐国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后来变成田氏的后代等等。

每一个朝代统治前期都是非常英明,慢慢的会堕落腐败形成利益阶层,然后人才流动梗阻,因为中央集权之后,是没有办法去自我调整的,所以只能用一种最暴力的方式,那就农民起义的方式来进行重新洗牌。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周朝之所以存在其实只是一个名义并不是实际的统治。因为它内部的王国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实际是在改朝换代,只不过范围比较小一点。

秦国干脆把所有国家都灭掉了,取代周,他不做天下共主,他做的是皇帝。也确定了2000多年来我们一直实行的帝制,这样的话只有一种声音,不可能从局部调整来实现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民起义是皇朝没有办法自我革新下面的产物,说难听点就是天道。因为任何帝制到了后期的时候都会出问题。

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武王克商,推翻纣王,建立周朝,从西周的兴盛,到东周的衰弱,周王朝历经近八百年的山河变化与兴衰,于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 ,周朝从此结束。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长达800年之久,那么为何周朝能存在近八百年?今天,我们从西周说到东周,一文读懂前后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西周:诸侯分封制、礼乐制度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和集中王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天我们说两个主要的:①诸侯分封制,②礼乐制度,下面分别细说。

①诸侯分封制:有利于周朝的稳定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就对财产和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将封地赐封给姬姓贵族和一些有功劳的异姓贵族。

诸侯得到封地后,又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卿大夫进行分封,卿大夫又再对士进行分封,这样通过层层分封,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

诸侯分封制,是周天子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有利于周朝的稳定,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 其一,有利于边疆的稳定。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可以看出,周天子将这些贵族分封到边疆去,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周朝的一个屏障,达到保护周朝、防止边疆各国进攻的目的。

而周朝如此做,也是从前朝的失败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从成汤推翻了夏朝,再到周武王推翻了商朝,都是来源于其他方国部落的入侵,因此周朝从历史中学到了经验,将大量的贵族分封到边疆,如此做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也是周朝能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宋国在殷商早期的都城商丘周围,是殷商早期的主要统治地区,还存在一点残留的殷商势力,而周朝为了安抚殷贵族,将微子启封于宋国,作为殷的后人。

虽然微子启是主动投靠周朝的,然而毕竟是一个较大的异姓势力,因此周朝在宋国的周围,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对宋国进行监督(如下图)。

而当时在东方一带,东夷势力较强,难以控制,于是周朝将善战又有功劳的姜姓贵族分封到齐国营丘,从而达到控制东夷势力的目的(如下图)。

除此,为了加强对江、汉之间对“楚蛮”的控制,周朝又在汉水周围分封了很多诸侯(如下图)。

以上周朝分封的诸侯分布,都是周朝有计划地进行分封,以达到稳定边疆的作用。

  • 其二,有利于周天子对周围方国的控制。

周朝将本族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有利于与周围方国进行融合交流,慢慢同化他们。殷商的时候,商王虽然成为天下共主,但是各个方国还是由方国首领自己管理,因此商王很难控制这些方国,从《史记》中可以发现,这些方国也是时服时不服,一旦商王衰弱,很多就起来反叛。

而周朝将大量本族亲戚分封到各地,打破了以前方国本族自己管理的局面,有利于周天子对这些方国的控制,避免了殷商方国常常叛乱的问题,从而使周朝发展更加稳定。而且这些亲戚贵族到封地时,都会带上他们的家族,久而久之,也会慢慢同化这些方国的臣民,也加强了方国与周天子之间的隶属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朝比殷商制度完善了很多。

  • 其三,有利于集中王权。

《诗·小雅·北山》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而周天子自己的土地、经济、实力等都远远大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因此周天子能够牢牢控制住各个诸侯,保证了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且,周天子对诸侯,都规定了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按时进贡,随时镇守疆土等。这样就强化了周天子的地位,这些诸侯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要服从安排。

有了这样的等级和规定的义务,也就有利于周天子集中王权,很好地通过控制这些诸侯,从而达到管理天下的目的。因此,周天子在西周期间,一直很有权威,这些分封的诸侯也大多都很听话。

②礼乐制度: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周公在结合了历史灭亡的教训,制定了与周朝等级相适应的礼乐规范,这些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周朝用礼乐来区分贵族等级,有效维护了周朝的贵族等级制度,从而达到巩固在顶端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礼记·乐记》记载:“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可以看出,礼乐也有统一民心的作用,有利于周天子体察民情和管理人民,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为了推行周朝的礼乐制度,周天子非常重视对贵族子弟及人民的教化,礼乐是他们必须学习的,从而让他们提升自身修养和德行,达到彼此之间和睦相处的境界,有利于周朝的稳定。

小结:总的来说,西周周天子通过诸侯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集中了王权,稳定了统治,使得周朝可以较为平稳地发展,是周朝得以存在较长的一个原因。

东周:周天子有象征意义及诸侯之间相互牵制

东周时期,由于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及血缘关系的疏远,分封制及礼乐制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已经越发无力,然而就算如此,周王朝并不会马上灭亡,还能继续存在了几百年,这有两个原因:①周天子有象征意义,②诸侯之间相互牵制,下面分别细说。

①周天子有象征意义:使得周朝得以继续延续

在东周,周天子虽然势力衰弱,然而在诸侯心中,仍然是天下共主,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比如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给“伯”的称号才正式成为诸侯之长,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越发严重,可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伐齐,仍然要请求周天子的正式赐封,才能成为诸侯,自立为君王,这样才合法,不然他们就名不正言不顺,无法稳定地做好君主的位置。

在诸侯的观念里,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周天子的臣下,他们就算怎么争霸,就算实力超过了周天子,仍然有“尊王攘夷”的观念,因此不敢公开与周天子对抗,更不敢想要推翻周天子的统治,这种观念到战国才逐渐松弛。因此,周天子在东周的象征意义,使得周朝在逐渐衰弱的情况下,得以继续延续。

②诸侯之间相互牵制:周天子得以苟延残喘春秋初期,周朝衰弱,边疆方国又多有侵犯,因此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霸主,来稳定局面,因此春秋霸主也随之出现。

控制了边疆后,春秋的诸侯又互相争霸,而此时的争霸也非常重视礼仪和品德,约战时双发约定好时间,再一起较量,此时的战争主要是争夺霸主之位,并不为攻灭对方,因此大多是礼仪之战。

因此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都是如此有贵族礼仪风范,更不会去冒犯攻打周天子,周天子在春秋时期又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到了战国,诸侯之间的战争,开始以兼并为目的,作战方式也变得诡诈,“兵家诡诈之道”也由此盛行,而从各国的局势,各个诸侯相互兼并,相互牵制平衡,任何一个诸侯都还没有强大到能号令所有诸侯的地步,因此暂时还不能对周天子造成威胁。

而且,此时如果贸然攻打周天子,也怕会引发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因此周天子在战国时期,还是可以苟延残喘,直到秦国势力强大到可以不用惧怕其他诸侯,才将周朝灭了。

小结:东周时期,周天子在人民心中还是有着象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加上诸侯之间的相互牵制,使得周朝在衰弱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存在几百年。

结语

周朝为什么能存在近八百年?西周时期,周天子靠诸侯分封制和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集中王权,强化统治,和东周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弱,靠着象征意义和诸侯之间的平衡,继续苟延残喘,得以继续延续周朝。

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周朝能够存在八百年之久,主要原因是其制度体系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其统治阶级的大有作为也不可忽视。

从制度体系来说,周朝创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框架,甚至至今也能看到周朝制度的部分影子。比如说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等,周朝还制定了《周礼》,影响了一代大儒圣人孔夫子,影响了全体中华儿女。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史称周八百年。

回到问题上来说,周王朝为什么能存在八百年之久?

其一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中华民族主动侵占外国领土的例子(有人会说蒙元如何如何,要我说,蒙元在当时,实际上算是外夷,不是华夏正统。)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本性我,决定了社会环境不会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人民渴望和平生活,就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和平的环境。

其二是,周王朝的统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靠谱,比较让人满意,统治前期中期几乎没有太多出格的事情,即使有,也在人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统治者的荒唐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朝才走向彻底的灭亡。

还有一点,应该说是时代的大环境问题,周朝长久的统治,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分不开,当时社会生产能力低下,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节奏也慢,衣食无忧的生活可能都达不到,人们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追求,也不太会考虑统治阶级的残暴。可以说是民智未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朝代,共传30代37王,延续了能够800年,有人也说有868年,二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这里不予讨论,为什么会延续这么场地时间,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发达的手工业、相互制约的制度和尊崇中央的道义

首先 有发达的手工业

  周朝时期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制造业,甚至商品的交易都是用青铜来流通,成为当时的硬通货,刚好,周朝大量的劳动力刚好满足手工制作的需求,这些劳动力不仅可以赚钱养家,还能提升技能,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很满足现状,而这些基本上都被中央掌控,形成一整套严格的系统化标准,这才能让周朝有序长久运转下去。

其次有相互制约的制度

众所周知,周王朝最显著的应当是分封制跟宗法制了,而分封制,将天下分封给自己亲戚,功臣。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享有极高的自主权,除了军事支援外,每年只要纳贡就可以了,统治者就相当于整个王朝的精神领袖,同时,使得各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相互吞并,同时,各个诸侯国对于中央的感情不同,有亲有疏,为了利益,以尊崇中央的目的相互牵制,就算是周王朝陷入孱弱的时期,也不会被彻底灭掉,甚至有些诸侯,为了不背上忤逆的名声,还特别地去保护周王朝,已让他长存不灭。

再次 有尊崇中央的道义

  这一点也很重要,当时,楚庄王打到了中央,被王孙满以诸侯不可问鼎,周朝天命未绝,便将楚庄王逼走了,这一点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行不通的,怎么就凭一句话就退兵,事实上,很多诸侯国已经从实力上超越了中央,关键点还是尊崇中央。

  所以,我认为这几个方面让周朝延续了几百年的国运。

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因为周天下的构成,变成大家以为的那样,起码要到春秋中期以后了。

一般我们看历史地图册,会发现,西周时期的地图是没有国境线的,只标注出城市的位置,甚至到了春秋时期的地图,依旧如此,诸侯之间没有国境线,只标注出都城在哪里。比如,随便拍一下手头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春秋时期全图——

那么我们可以琢磨琢磨,到底为什么不做国境线呢?因为诸侯的实际控制能力并没有达到可以清晰划出国境线的地步,在这些城池周围,就有少数族裔杂居。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提出一个口号,叫“尊王攘夷”,在当时很有市场,攘的这个夷,就是杂居于诸侯之间的少数民族。

这部分势力是需要消化的。

等到真正消化得差不多了,春秋也就快结束了,比方说第一次弭兵之盟后,晋国挫败了北狄、秦国、齐国,号称“三强服晋”,依旧在和北狄作战。

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这么理解,玩《文明》系列这样的策略战旗类游戏,开始每人一座城,不同势力之间并不接壤,空地活动着蛮族随时准备干你一波,所以大家要先尽量多建造城市,让自己的领土连成一片,大家土地还有发展余地之前,攘夷永远是没错的,但是等到慢慢地大家的土地接壤了,你的野蛮发展就到头了,不同势力之间赤裸裸的战争才会大规模开始。

我们称呼那个时代叫战国。

周朝能有八百年,是因为中原地区有着大量的土地等着去开发,诸侯之间的矛盾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激化到“竞于力气”。

而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周朝完蛋也就不远了。

秦朝享国14年,隋朝37年,周朝为何能延续国祚800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国至公元前公元前256年,都城沦陷,周赧王病逝,东周被秦国灭亡。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在政治制度上承袭商朝的“分封制”,有名的就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各属国之间也互相兼并攻伐,但主要大国都存续超过300年。而周之前的夏朝大约延续不到500年,商朝大约自公元前1600年约至公元前1046年,共计超过500年。

 

而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基本上历朝历代没有能超过300年的。秦朝二世而亡,存活14年,西汉约209年,唐朝存在289年,两宋加起来终于超过了300年一点点,元朝97年,明朝276年,最后一个清朝约295年。

 

众所周知,商、周是分封制,自秦以后各朝都以郡县制为地方行政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中央行政制度,而郡县制代表了更先进的制度,周朝能够实现800年的国运,后世历朝历代没有超过300年,为何?

 

其实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小农经济,不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都在这个基础上,也都是对这个基础进行调整。如果小农经济得不到持续的良好发展王朝就会崩溃,而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四个字:土地兼并。

 

分封制就是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继续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士,士是最低贵族。分封就一层一层进行分封土地,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家族世袭,直到整个家族灭亡或者被吞并。分封制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有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一个诸侯国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整个天下就像是独立国家的联盟。

 

郡县制则不一样,郡县制的所有郡县的长官都统一由皇帝任命,地方郡县的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官吏不再世袭,由皇帝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合格了被任命官职。皇帝集大权于一身,皇帝贤明则国家昌盛,皇帝昏庸则民不聊生,而皇帝是世袭的。

 

不管是分封还是郡县,上层统治的根本是农民有地可种,农民通过辛勤劳作,交完赋税,只要饿不死,便会继续老老实实种地交税,一旦累死累活最后还会饿死,这个国家也就走到尽头了。不论什么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就要运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土地就意味着财富和资源,越是上层统治者攫取土地越容易,几代人下来,土地就会重新聚集,达到需要重新分配的底部,不就是改朝换代。古语富不过三代,老子英雄未必儿子好汉,儿子好汉不能保证孙子好汉。对于皇帝也是如此,很难保证边连续三代都是明君。所以历朝历代不断轮回。这个农民失去土地的时间便在三百年左右,走不出轮回的怪圈,宋朝借助资本主义的兴起,差点就走出了这个怪圈,然而这时候蒙古人打来了,一切又被打回原形。

 

周朝看似时间长,如果按实际控制力来看的话,就西周275年左右,东周已经是名存实存了, 500多年都不能算周朝实际统治,东周其实是诸侯国争霸、兼并直到最后统一的时期,从上百个诸侯国,到战国七雄,再到只有秦国统一天下为止到最后被灭亡。

 

再说一个朝代的存续时间长短,只是说明统治者的传承能力好点,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好与不好,还要看其他指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