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克服拖延症么?

本题为悟空问答推出的辩论栏目「脑洞辩不停」的第三期辩题。本题正方:一定要克服拖延症!Ta是我们进步的敌人;本题反方:没必要!懒才是人类之光!收藏「脑洞辩不停」的问题,欢迎大家标明自己的持方参与讨论。每周更新一次有趣的脑洞辩题,让你过足辩论瘾~

我看了正方观点,我也看了反方观点,我觉得这一道题目没有办法辨论,因为正方观点肯定是对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反方的立论就错了,拖延症跟懒没有关系,拖延症不是懒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人类懒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懒得走所以有了汽车。懒得做事情所以有了机器人。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所有发明和创造都是因为懒。所以说懒是人类进步的根因。

而拖延症是什么?拖延症不是懒,他只不过是对工作的畏惧,对工作失去了兴趣,所以才会拖延。而懒不是失去了动力,它是将注意力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他最大的区别是拖延症脑子是不动了。懒是脑子这方面不动,另一方面在动。

我们一定要克服拖延症么?

持方:反方

一、正方举出的弊害未必根属于拖延症

首先厘清拖延症的定义,心理学里把拖延现象定义为“不必要地延迟或耽搁进行某项活动时间的行为”。而这一现象的频繁发生和泛化就成为了所谓的拖延症。

再来看正方举出的弊害,“对工作产生畏惧和失去兴趣”,是因为拖延,还是因为能力和信心不足呢?“准备的不够充分使成果质量下降”,是仅仅因为拖延造成了时间损失,还是有可能存在准备的方式不对、团队的协调不好等其他的情况呢?正方并没有清楚给出把弊害归因于拖延症的逻辑,也没有论证出拖延症跟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仅仅是凭借着心证丢锅而已。

而这种凭着心证丢锅给拖延症的心态,也在现实中产生着流弊。学习成绩不高,明明问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低,却说是因为拖延没完成;健身效果不好,明明是方法不适合自己,却说是因为拖延去得少。不搞清问题的根属,一股脑丢锅给拖延,反正这个时代“人人都有拖延症”,自己便坦然心安了,这是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二、提倡“克服”不是解决拖延症的根本方法

先要澄清一个定义问题。克服是个体以主观视角作出努力处理现实的境况。而在日常生活的语境里,克服这个词都是与不好的情况联系在一起的,克服困难、恐惧、压力等等等等。于是正方沿袭这个语境进行讨论,说“今天辩题用克服一词,就是告诉我们拖延症有所谓的危害”。不过如果这样推论下去,那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不应该克服的事,反方也并不存在任何的论证空间。所以为了双方能有讨论的平台,我方还是坚持克服是一个中性词,被“克服”的可能是坏处,也可能是好处;克服可能带来好的影响,也可能带来弊端。

那么我们再来看,应不应该提倡“克服”拖延症。

用一个例子来谈,2018年1月9日,一张男孩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的主角也被人称呼为“冰花男孩”。我们知道他这种克服困难来学习知识的精神难能可贵,可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是提倡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他继续克服,还是切实地为他解决求学路上的艰辛呢?至少在一个把受教育规定为权利和义务的文明社会,出现冰花男孩这样的情况似乎不太妥当。

同样的,当普遍的拖延症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们该做的是提倡主观上去克服拖延症,还是解决拖延症产生的客观大环境呢?社会资源配比的失衡、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奋斗目标与价值的失焦等许多因素,都与拖延症的产生和流行不无关联。显然从客观的环境着手,分析并处理拖延症产生的根源,要比用人的主观意愿去“克服”更容易解决问题。

三、在自我能够负责的领域内,任何干预都是对自由的伤害

在社会的一般认知中,吸烟是一种恶习。可是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要消灭吸烟。既没有限控香烟的生产,也没有把烟草税提高到让人买不起。因为就算吸烟,依然我们的自由选择,不应该被干预。

再来看烟盒上的标语:

中小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所以要“禁止”;

青少年有了初步的意识,所以要“劝阻”;

成年人怎么样呢,没有再讲了。因为成年意味着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就算你选择了这种一般认知中的恶习,也不再去干预你,这是你的自由了。

那么且不论拖延症是不是公认的恶习,就算拖延症有百害而无一利,就一定要在社会中提倡克服拖延症的正向价值,让不能摆脱拖延症的人难以自处吗?自由的价值让我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如果拖延就是最让人feeling good的生活状态,那么似乎没有干预人去选择拖延的理由。

毕竟人应当是目的,不该是手段。

以上。

我们一定要克服拖延症么?

一定要

答案我过几天再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