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黄河清圣人出,说明现在是盛世。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黄河清的时代。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文明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孕育地,是整个中华的根基,洛书出,河图现,天下平,黄河清,这一切都是吉兆。

黄河变清说明我们退耕还林,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效果是卓有成效的,黄河清绝对是一件好事情,要注意任何事情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整个生态都已经适应了黄河每年夹带那么多的流沙,那么当流沙减少的时候,相应的生态或者是否会改变,或者会造成损害,不得而知。

但是黄河变清总是好事。利大于弊。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黄河水变清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圣人出黄河清”是真的吗?

自古以来黄河水就是浑浊不清的,所以才有了黄河千年一清的民间传说,而且这还是个好兆头,预示着圣人已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所以黄河水都变清了,即:“圣人出,黄河清”。

不过,这样的说法自然是不科学的,圣人和黄河变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自古以来,黄河水不都是浑水!

关于黄河的流域面积,如果加上内流区的4.2万平方公里,那么覆盖的范围就达到了79.5万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发源于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全长高达5464公里,在汇入渤海之前流经了包括青海、四川和甘肃在内的9个省/自治区。

的确,黄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巨大,这一点是得到世界认证的,泥沙量在全世界河流中都排名第一,平均每年都有16亿吨左右的泥沙会随着黄河水流淌。

其中流入大海和遗留在下游变成冲击平原的泥沙量,分别是12亿吨和4亿吨的样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五千多公里长的黄河水都是浑浊不清的。

由于近年来黄河治理成效显著,所以我们不妨参照2000年的数据,即便是从这个时间节点记录的信息来看,黄河浑浊也主要是集中在中下游部分,也就是靠近渤海的这不到两千公里长的区域,至少黄河长度一半以上的河水都是比较清的。

而且,历史资料中也记录了43次黄河中下游河水变清的情况,第一次是发生在汉桓帝延熹八年,这样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黄河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变清一次的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为什么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了?

简单来说,之所以黄河的中上游并不浑浊,这是因为中上游流经的地方多为山地,黄河里面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是从中游经过黄土高原的时候携带的,黄河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明带来巨大影响,所以过去黄河也曾多次改道,母亲河的称呼并非浪得虚名。

既然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了,这说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夹带的泥沙量变小了,这一点大家可以通过相隔多年的卫星地图、或者是照片对比看出来,因为人力开发过度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得到显著改善,而原本没什么植物的黄土高原地区,也长出了大片人工林。

具体来说,像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他们2010年时的森林覆盖率还只有18.03%,但等到2019年的时候,其森林覆盖率就达到了23.18%,部分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甚至高达50%。再比如说,曾经的甘肃定西不少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但经过数十年的栽树行动,如今已从多年之前5.16%的森林覆盖率,上升到现在12.1%的森林覆盖率水准。

当然,黄土高原的森林资源整体就比较稀缺,这与这种地貌的气候和土质特点有很大关系,比如降水量少不利于植被成长,土质容易发生一些自然灾害等。

但是,我们依然不可否认一点,那就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的确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包括黄土高原,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正是过去这几十年当地人都在做的事情,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而黄河水变清就与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黄河水变清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

在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了这个时候,却有人开始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坏处,比如,那些常年生活在黄河浑浊水质中的黄河鲤,会不会因为河水变清而难以适应?

首先,黄河水变清肯定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改变,比如,曾经因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而离黄河而去的野生动物,很可能会再次回到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前面已经说到并不是黄河全段都河水浑浊,黄河鲤鱼在多个流经地都有分布,有的本来就生活在水清的河段。而且,如今很多黄河鲤鱼都是人工饲养的,而饲养它们的环境也同样是普通淡水,也没听说谁还专门往它们生活的水里倒黄土呀。

其次,如果说黄河水变清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那应该是下游的冲积平原,因为,过去这么多年黄河都携带了大量泥沙,其中有那么一部分就遗留在冲积平原,这也是为什么该区域的平原面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倘若黄河水持续变清,那将来会遗留在冲积平原的泥沙就会变得更少,这可能会导致冲积平原无法进一步增大,甚至还让平原自身的泥沙被冲入大海,但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才能确定,但总得来说黄河变清肯定还是利大于弊。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有这样的一句俗语——“黄河水清,必有大灾”,并且有记载数据显示,在历史上黄河发生变清的时刻,还出现了两次灾难,第一次就是嘉庆年间的大地震,还有一次就是天启大爆炸,所以很多人认为在黄河变清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大灾难”,有没有这一回事情?真的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确实,黄河之所以被称之为黄河,主要是它的河水是含有大量的泥沙,每年在黄河流动的时候,初步预计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一旦没有泥沙的出现,那必然也不叫黄河了,而“黄河水清,必有大灾”也刚好就是这么巧合,出现在灾难,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科学依据?

黄河

黄河是我国内陆区域的主要河流,并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大家又称黄河为“母亲河”,该河流横跨我国“9省市区”,最终流入到我国渤海。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为我国人民生存提供了基础,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所以黄河对我们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并且黄河的水流在流过的丢弃,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降雨少的时候,黄河可以说支撑了黄河流域的重要灌溉基础。黄河属于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支流总计高达220条,其中流域的面积大于了100平方公里,所以水源是非常丰富的。

整体上而言,黄河是我国内陆的重大河流,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黄河最初其实也并不是属于“泥沙水”,是因为在黄河的中断地区,它经过了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也就是因为这样,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导致黄河水变浑浊。也就是因为这个时候,黄河的水才彻底改变的,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黄河水变清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变清?

从上面的情况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一二”,那就是黄河水最初并不是这样,是因为在黄土高原的地方变了,所以黄河水清,必有大灾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黄河水变成出现自然灾难,这完全是一个巧合,而近些年来,黄河水变清其实属于人类自己原因带来的,是我们进行生态环境改变带来的效应,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改变,带来了河水变清的过程。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出了名的土质疏松、植被缺乏、侵蚀严重。也就是因为这样,导致了大量的泥沙被带入黄河。而为了改变这里的地质条件,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黄土高原的生态绿化。在1987—1992年七年的时间,人工草地建设,改变了黄土高原的覆盖率,当覆盖率在20%~40%时,明显的效果已经出现了,侵蚀影响已经减弱了。

而达到了60%~70%时,就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0%以上,所以可以看到植树造林,建立草地,完全可以大量的减少水土流失,也是因为这样,黄土高原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2008年的19.55%。年入黄泥沙由16亿吨减少到2008年的13亿吨,年均减少3亿多吨,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弱了,黄河水就变清了,是这样带来的。

这里也说明了“黄河水变清了”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复杂,也没有所谓的“黄河水清,必有大灾”,如今人类有能力改变黄河的生态系统,也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这是一个好事情。未来黄河在治理的作用之下,也会变得更好,黄河水变清也是一个趋势。

总结

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河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算是曾经出现了所谓的“黄河水清” 巧遇自然灾难的问题,那也是正常的,地震、天启大爆炸都是属于巧合事件,这些传播出来的俗语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并且在如今,确实还有很多俗语被科学家们一一地解答了,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人相信,这已经是没办法了。

就如有人说出现“超级血月”也是灾难,结果呢?我们还不是好好的,所以很多俗语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俗语说迷惑,但是至今依然很多人都无法改变思想,这完全不可理解。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中国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沙固沙,做到沙退人进,沿黄两岸更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将沙、土封固,所以一切向好,故而黄河变清,人心亦清!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题主你好,黄河变清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好事,理由如下——

一、黄河变清意味着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大为好转。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因植被受到各种(天灾人祸)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作为母亲河的黄河发 源于西部,流经西部干旱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这些地区大多生态环境一度很脆 弱,导致黄河水冲刷出大量泥沙,水质黄而浑浊,一条浩荡的大河看上去满眼泥沙,观感较差。黄 河水变清,可从侧面反映沿线地区经过多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播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 提升,利国利民利世界。

二、黄河变清将改变下游地区地上河的窘境。

众所周知,黄河进入下游的河南山东段后,由于是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原来携带的大量泥沙 大量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形成远近闻名的地上河,为当地抗洪防汛、灌溉带来了不少难 题。黄河变清后,携带的泥沙将大幅下降,在下游将不在形成沉淀堆积现象,久而久之地上河现象 将不复存在。

三、沿黄地区农作物产量将大幅提升。

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而言余辆较少,大范围农田靠天和河水灌溉维持正常生产,而以往的黄河水由 于泥沙含量太大,灌溉后对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害,从而制约产量。河水变清 后,沿线良田的庄稼将大受雨露滋润,产量提高不在话下。

四、中国北方地区极端天气现象将减少。

黄河水变清,预示着西部地区生态好转,水土流失将大大减少,整体良性生态环状形成——草木丰美、气候湿润、水土永固,沙尘暴、泥石流、山洪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必将大为减少。

五、西部经济发展将全面提速。

黄河水变清,预示着西部整体生态大转变,由此将带动西部地区在农林木业生产、城市建设、招贤纳才、招商引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

(一家之言 欢迎争鸣)

如何看待黄河变清?

黄河水变清说明上游的生态保护起作用了,国家一直在投入在治理收到了成效,特别是对下游是重大利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