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存在瑕疵吗?你怎么看?
隆中对不是有瑕疵是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我曾经做过详细的分析,有人认为隆中对的最大问题是分兵,因为蜀汉实力不强,益州出兵,荆州出兵这样很容易失败,因为打人的话应该是一个拳头比较好两个拳头力量容易分散。
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我觉得隆中对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吴这个变数,因为通篇里面提到吴就是联吴。把吴国当做静态,也没有考虑吴国的利益。
周瑜的隆中队里面就是考虑到荆州也是必拿之地,吕蒙的计划中更加夸张要把永安纳入,这样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天险全部握在东吴手中,东吴绝对安全。
东吴是一个很奇怪,由世家大族控制的,而不是由一个皇族控制,也就是孙权他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只有相对的控制权。每个世家大族都养私兵,所以对天险自保他们是本能的需求,但是对于统一天下他们没多大兴趣,包括孙权反复攻打合肥也是这个道理。
荆州,东吴势在必得,换句话就是说蜀汉的利益跟东吴是有冲突的,有冲突怎么可能联盟,除非你把荆州让给他,那又是不可能的。赤壁之战之后东吴跟刘备实际上是猪队友关系不是联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想把拿回来,第一次曹操跟刘备争汉中的时候,拿回动荆州一半,后来关羽攻击樊城的时候他就干脆全部拿回来了。
《隆中对》存在瑕疵吗?你怎么看?
小的时候读隆中对 发自身心的崇拜,为什么一个内有带过兵做过官的人 就能那么厉害,现在看来隆中对确实有一些瑕疵;
首先说优点:第一:帮助刘备做了发展规划,政治规划,战略规划,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除了兴复汉室,诛杀曹贼这个口号之外,其他的一无所有兵危将寡,寄人篱下;第二:资源的高效整合,刘备可以说是当时诸侯里物质资源最少的一个,但是皇叔 豫州牧 左将军的头衔,这是个政治资本,诸葛亮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抓住了曹刘主要矛盾,缓和了孙刘关于荆州的矛盾,从而制定了隆中对;第三:战略目标明确,联合东吴,对抗曹操 成就霸业;第四:在隆中对里没有提到过的,就是江东和西川的一些政治情报,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就是因为他知道刘表刘璋不行,江东鲁肃的政治立场,以及周瑜的军事能力,类似的情报因该有很多;
下面说说隆中对不足的地方
第一:隆中对规划缺乏变通性,比如荆州有失,如何处理?比如孙权 曹操联合打蜀怎么办?第二:隆中对 对得到西川之后的形式考虑的不够,得到西川之后,荆州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蜀汉集团无人意识到,当然这也不能算是隆中对的锅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隆中对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江东政治环境和战略空间,纵观整个隆中对,孔明只是说已历三世巴拉巴拉的,但孙刘的矛盾在于荆州,并且,孙刘联盟的前提是 孙刘弱,曹操强 当刘备得到益州之后,曹操显然不是最强的了, 孙刘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有人说,都联盟了还反悔吗?再说曹操是贼啊,这就要考虑到江东的战略规划了,鲁肃说的 汉室不可复兴,那意思就是说孙权要当皇帝, 所以孙权不在乎谁是贼谁是正统,如果曹操被刘备灭了,孙权最后结果恐怕和赤壁战败的结果一样
至此 刘备得到益州, 刘备最强,在孙权眼里曹操和刘备的地位就转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政治矛盾的改变,而且刘备的荆州深入长江上游,对孙权是重大威胁,曹操强 连刘抗曹,刘备强则连曹抗刘, 但是隆中对由始至终都没有对江东的战略做分析,所以导致了最后的无法实施。
说了这么多,我没有贬低诸葛亮和隆中对的意思,因为隆中对是总规,是战略规划,不是战术实施方案,事实上诸葛亮入川前也告诫过关羽,要他连吴抗曹。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的隆重对是非常精彩的,无可否认,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