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糜芳他有一个哥哥叫做糜竺,他们俩本来就是东海的富翁,徐州的土豪。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也就是被吕布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糜竺倾家荡产支持刘备重新起来,同时还把妹妹嫁给刘备。曹操是让糜芳去到那个彭县,也没去。所以他们对刘备是有大恩的,刘备对糜竺,事如座上宾。地位比诸葛亮还要高。
关羽抓了于禁的3万人,3万人每天都要吃饭。当时粮食吃紧,1/3的荆州养不起这帮人,但是关羽跟糜芳下的是死命令。而且还扔下一句狠话,回来收拾你。糜芳当时把整个荆州地而的粮食都购完了,但是还不够,所以吕蒙当时扮演了卖粮的商人,然后偷袭荊州成功。
当时糜方也没有想到投降,是因为士仁将军已经投降了,而且当时大军压境,想抵抗也没机会,手头没兵。
因为关羽是瞧不起他的,所以如果他守住了,也要被军法因为敌人兵临城下,如果守不住的话,自己要死。
如果投降呢,因为他的老哥在成都,所以刘备肯定不会砍掉他的家族,会看着他老哥的面子上。事实上也如他所料,当糜竺向刘备请罪的时候,刘备反而安慰他。
不要忘记糜方他是一个商人,商人最懂得利益计较,对义这个字不怎么看重。两相比较之下,觉得投降当然是最有利的。所以他就投降了,后来他随着贺齐在对魏作战中立了很多功。吴蜀后来交好了之后,诸葛亮也没有找他算账。
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后,威震华夏,为了尽快拿下樊城,进军许都,关羽将后方大量军队调往前线增援,孙权见此绝佳战机出现,乃立刻派遣吕蒙率领吴军主力水师溯江而上,背后捅刀,兵临公安城下。
公安城是当年刘备任荆州牧时的治所,原称油江口,也就是油水入长江之口,赤壁之战后,刘备从周瑜手中借来此地,在此屯兵建城,周边郡县官员给刘备写信,最后都要带上一句"主公安否?" 刘备于是每次回信也都要带上"公安"两字 ,日子一长,这两个字便成了口头禅,大家干脆就将这座新城命名为“公安”。公安城防坚固,又凭临长江天堑之险,与长江北岸的江陵城互为犄角,是刘备、关羽经营了十余年的荆州大本营,如今兵力虽被调去大半,但也不是吕蒙随随便便就能拿下的。只要公安城的守将士仁(据《三国志》,士仁姓士名仁,《资治通鉴》以讹传讹变成了傅士仁)以南方武陵、零陵二郡为后援,与一水相隔的江陵守将麋芳守望相助,坚守旬日等待关羽回援,吕蒙纵然机关算尽,亦无能为也。
从襄阳到江陵,有一条著名的荆襄大道,历史上称为夏路、周道、秦楚道、驰道、南北大道。这条古道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境内最重要的国道(官道)之一,是南北方之间最主要的陆路通道,长期由官方修整维护,可以说是古代的高速公路。所以当年曹操率领虎豹骑,一日夜三百里就从襄阳赶到当阳追上了刘备,正因为如此,关羽才放心把主力调往樊城前线,因为他觉得万一有事,他几天的时间就能回援,怕什么!
然而,吕蒙毕竟是吕蒙,他选择先拿下公安再转攻江陵自是有其考量的。公安城的守将士仁虽然是刘备最早的一批老兄弟了(士仁乃涿郡广阳人,与刘备老家涿县毗邻,可知其加入之早,如今又肩负此等重任,可见其与刘备关系匪浅),但毕竟不如江陵守将麋芳与刘备关系铁,麋家原本是徐州的土豪,家中世代经商,仆役上万,财产上亿,可以说是徐州的土皇帝。刘备来到徐州后,麋竺、麋芳两兄弟对其鼎力支持,不仅将妹妹嫁给刘备为妻,还赠送两千名家丁及无数金银货帛资助其军队,使当时正面对吕布、袁术混合双打的刘备得以艰难翻身、重新振作。
建安元年,曹操上表荐麋芳为彭城相,但麋芳最终没有接受曹操的拉拢,而是继续追随刘备奔波,哪怕刘备沦为一个小小县令(新野牧),麋氏兄弟仍对其不离不弃。所以说,麋家乃是蜀汉政权的重要股东与创始人之一,麋竺在成都担任安汉将军,地位还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麋芳则担任南郡太守,负责着整个荆州后方的军政大权与防守重任;而江陵原为旧楚古都郢城,既是南郡治所,也是荆州治所,其城防完全是一个国都的级别,当年曹仁只率数千精兵屯守于此,便让周瑜数万吴军在城下顿兵一年之久!事实上,麋芳的忠心加上江陵的城防,以及这两城夹一水的严密防御体系,便是关羽能放心大胆大举北伐的原因所在。所以,吕蒙兵临公安城下后,没有马上硬攻,而是派了能言善辩的嘴炮王虞翻前去说降,士仁虽是刘备的老兄弟,但和关羽的关系并不好,又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曾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偏偏刘备又给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对荆州大小官员皆可先斩后奏,士仁内心恐惧不安,更被虞翻说的心惊肉跳,于是心一横干脆举城投降算了。
这下士仁可就害惨了麋芳,因为公安一降吴,就等于切断了江陵与后方零陵、武陵二郡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座孤城,既缺兵,又少粮,还要供给城内俘虏营里于禁三万降兵的口粮,这可怎么办呐!这时,士仁这个二五仔又跑来一通游说,麋芳没有办法,只得开城投降了吕蒙。
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张辽、李典与关羽、糜芳就成了强烈的对比。
不能有始有终者,总能成为一代笑谈,汉末的价值观对于战死者推崇,对投降者则带有鄙视。如果投降者身怀本事,能力超群,在他国的事业中能贡献出很大的能量,那么这种鄙视就会被淡化或者消失。如果本事平平,膝盖又软,别人的风言风语都能把一个人说的体无完肤,让人愧疚难当。
(新版《三国》中的糜芳,不是主要角色,看似忠厚,实则私心多多)
张辽之投降在于吕布之亡,荀彧的归顺在于袁绍无希望而非无实力,于禁投降则是保全自己,糜芳投诚既是“识时务”,也是报复关羽。相比较之下,内部相争导致战斗失败在国内外的舆论中更显得鄙劣。
张辽和李典也不和,但是面对孙权十万人马来犯时还能不计前嫌,不已私怨而废国事,这就流传成美谈。不完全与人的品行有关,也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
张辽、李典与关羽、糜芳就成了强烈的对比。
(新版《三国》中关羽,武艺高强有狂傲自负,把历史中的傲慢表现的活灵活现)
“自绝于人,作笑二国”的糜芳曾是刘备忠实的追随者,糜氏兄弟在刘备悲剧的时候给予他非常大的支持。糜家祖上就是商人,很是富有,要是没有糜竺兄弟的支持,刘备不会很快的恢复元气,要知道他可是夹杂狼群虎豹之中。
“(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在刘备潦倒之时,糜竺不仅和刘备结成姻亲还给后者以金银、奴客恢复生机。
于是,糜家与刘备的关系就非同凡响。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在事情的决议上,弟从兄,陶谦在临死前派糜竺去帮助刘备,一来也是刘备比较有人格魅力,二来估计陶谦也很不喜欢曹操和吕布等人。糜氏兄弟随刘备驱使而拒绝曹操的橄榄枝。
(新版《三国》中的张辽,虽然笔墨不多,反倒让人感觉很真实,是曹操非常喜爱和信任的大将虽然和关羽惺惺相惜,但是脾气比关羽好多了)
关羽是刘备如同兄弟一样的人,糜家兄弟则成了刘备的舅子。他们要是同心同德,自然是刘备集团的幸运之事。然而并不是。
糜芳和糜竺似乎有不同的个性。糜竺是“雍容敦雅”,后来得知弟弟投降东吴,糜竺忧愤难当,请罪于刘备;相比较来说,糜芳就显得有点“小肚鸡肠”,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糜芳。关羽的性格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我们可以猜想,糜芳因和刘备的特殊关系而并不能非常的谦卑,关羽傲慢无礼,不留情面。久而久之,比生嫌隙。
问题爆发在关羽北伐中,越乱的时候就越容易暴露问题。糜芳因为没完成任务被关羽斥责和威胁。诚惶诚恐就成了他投降的过度心态。东吴的人终于还是来了,傅士仁的投降让糜芳也把咬紧的牙关松了下来。糜芳也投降了。
糜芳投降必然有着巨大的心理焦虑,但是他比较了一下厉害得失,城是守不住了,活着要被关羽军法,死了也就没了下文。糜芳投降。我们看史书中记载,对刘备帮助的最积极的是糜芳的哥哥糜竺,嫁糜夫人、给钱这种事是糜竺的作为。糜竺对刘备忠诚不二,不代表他的弟弟就和他一样难以动摇。
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糜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厚。糜芳早在徐州时期就跟随了刘备,是其创业集团中的一员。当初刘备新到徐州的时候,手底下无兵无钱,全靠作为当地首富的糜家支持,才有了起家的本钱。后来陶谦病死,徐州群龙无首,也是糜竺糜芳作为最坚定的支持者,推举刘备成为了新的徐州牧。这还不算,就连糜家的小姐,也就是糜竺糜芳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成为糜夫人……就这样的一个人在荆樊之战时,投降东吴,导致关羽荆州军团全军覆没,后来一系列的变故,基本上断了蜀汉刘备统一天下的机会。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元老功臣的叛变?
个人觉得一方面,蜀汉建立后,糜氏兄弟被冷落了
首先大家要明白,糜氏兄弟辅佐刘备不是为了钱,人家本来就是巨富。所以也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路的苦,最后为了贩卖点军粮,得罪关羽。糜氏兄弟不图富,自然那就是为了贵,需要的是权利。
蜀汉建立后,糜竺虽然贵为安汉将军,位高排在军师将军的前面,但是...没有但是了,在以后的蜀汉历史记录里已经没有糜竺的身影,各种蜀汉的大事糜竺已经没有了话语权。糜芳更是排在权利的外围,远在荆州。
糜氏兄弟毁家破财,投资巨大,最后的结局却不尽人意,史书说糜竺雍容敦雅,可能没有抱怨,但是糜芳就可能心生不满。
糜芳投降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关羽的榜样作用
无论《三国演义》怎么夸关羽,有一个事实就是徐州时期关羽是被曹操擒拿了。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而且关羽回归后,并没有受到责罚。而且在蜀汉建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督荆州事。关羽在曹操那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的时候,糜氏兄弟吃不饱穿不暖,收拢残兵败将,准备东山再起。那么当东吴兵临公安时,糜芳选择投降也就成了一种可能。总不能只将关羽投降不准糜芳投降吧。
总的来说,作为刘备小舅子的糜芳在蜀汉已经没有任何特权,辛苦一辈子最后和傅士仁一个待遇,关羽一句“还当治之“,就让一位皇亲国戚惶恐不安,所以说关键时候坑刘备一下,也是一种报复吧。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所杀,关羽的死不仅丢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还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张飞被自家的无名小卒杀死,接着就是刘备东征,黄忠战死,夷陵大败,白帝托孤。刘备集团就像在坐过山车,由最高处一下子冲到最低处了,五虎大将已去其三,猝然不及。这一系列的失败的元凶都是关羽失了荆州。
都说关羽大意失了荆州,那荆州是如何丢失的?关羽攻伐曹魏襄樊,东吴乘关羽北伐之际,吕蒙白衣渡江,攻陷荆州,守江陵(南郡)的糜芳和守公安的傅士仁开城投降东吴,导致关羽的北伐军队“无家可归”,最终关羽成了吕蒙的刀下鬼。可以说,关羽和荆州军的覆灭与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有着重要关系,傅士仁投降暂且可以理解,毕竟战争年代,保命要紧,但糜芳投降却让人唏嘘,因为他是刘备的大舅子,刘备开始创业的时候,可谓是与刘备共患难,出钱又出力,糜家原来是经商的,条件不错,在刘备山穷水尽的时候,散尽家财帮助刘备,就连曹操用朝廷的名义封糜芳为彭城相,他都没有接受,继续跟随一无所有的刘备。
就是这么一位“铁哥们”加亲戚,居然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后捅了刘备一刀,这一刀是致命的,导致了刘备失去了战略主动权。那么糜芳为什么会背叛刘备呢?
图1 关羽败走麦城
糜芳作为刘备的大舅子,刘备自然也不会亏待,再加上糜芳也还是有点才能的,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糜芳被留下当南郡太守,南郡是荆州的大后方,荆州的物资大多由南郡供应,可见南郡就是荆州的“奶娘”,刘备让糜芳守南郡亦可看出对他的看重。
刘备虽然不亏待、很尊重自己的舅子,但他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可就没那么“善解人意”了,关羽素以傲出名,以傲为荣,也以傲为终,一般人他都不放眼里,听到马超投降了刘备,就迫不及待地想进益州与他一比高下,听到黄忠也被封为五虎大将时,竟然在众人面前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更狂的是,孙权想加固和刘备的联盟,就想让关羽的的女儿下嫁给孙权的儿子,谁知关二哥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是等于直接骂人家为狗。
连孙权关羽都不放在眼里了,糜芳这等人物,关羽能看得起?糜芳为南郡太守时,供给荆州的物资日期稍有延误或量稍有不足便会遭到关羽的斥责,糜芳内心上对关羽产生了畏惧感,令糜芳更害怕的是,关羽北伐之初,南郡城失火,烧掉了不少的军备粮草,关羽不问缘由就责怪糜芳,并扬言北伐回来治他们的罪,关羽对糜芳的轻慢,可谓是糜芳反叛的催化剂。
图2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
压垮糜芳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驻守公安的傅士仁降了东吴,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公安是荆州的首府,各级重要官员及关羽的军政府都在公安,江陵和公安两城隔江呼应,失去了公安相当于失去了荆州的行政中心和军事中心,余下各郡只能各自为战,极易被逐个击破。
东吴偷袭荆州时,为了减轻关羽的警惕,还使了一个迷魂阵,吕蒙假装回建业养病,暗中却积蓄力量,关羽以为东吴没有胆量偷袭南郡和公安,便将两地的防守兵力抽调北上对付曹操,导致南郡和荆州的守备力量极其薄弱,这也是傅士仁没有抵抗就投降的原因之一,傅士仁的投降让南郡没有了呼应,凭借少量的兵士抵抗东吴的大军,要坚持到关羽的北伐大军归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伐大军要摆脱曹操的追击和冲破东吴的堵截才能到达南郡,即使幸运到了,又能剩下多少力量反击,最终还是避免不少了覆灭,而且东吴优待俘虏,军心已经动摇,在这种情况下,糜芳还不如降了,免得生灵涂炭,自己也无性命之忧。
图3 刘备(161年-223年)
糜芳和他的兄弟在跟刘备之前是个商人,商人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利益,亏本的买卖可不是商人的风格。
事实上,刘备对糜氏兄弟始终是不温不火,糜竺的爵位虽高,但却没有实权,但糜芳相对于他的兄弟,显然有才能些,至少是位合格的将军,据《三国志》记载“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这是糜芳在东吴的作战,也是糜芳唯一一次领兵作战,但奇怪得是,糜芳在刘备身边二十年居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难道刘备对自己的大舅子的信任度还没有孙权对他的信任度高?糜芳是个精明的商人,当初跟着刘备打天下,也可能觉得刘备是个潜力股,毕竟有着汉室之后的旗号,打天下号召力不一般,一不小心就成了汉室功臣,建功立业,从此糜家便会流芳百世。
图4 三国荆州版图
经过二十年的追随,刘备却像提防自己一样,始终不给予领兵之权,亦有可能怕以后打下天下,外戚势力太大,刘备给自己留一手。当东吴兵临城下,糜芳这时商人的头脑也许突然开窍了,到头来,自己还是一个打工的,这股买卖应该是亏了,况且刘备已失去荆州重地,仅靠益州之地对抗东吴和曹操,胜算太小,投降东吴也许还可保命,说不定还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信念。
所以,糜芳投降绝非偶然,更有可能是对刘备失去信心。
文:飞扬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国时糜芳为什么降吴?
在历史上,糜芳降吴之后,刘备并没有计较。见于《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糜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糜芳降吴之前,他肯定有所考虑,这是肯定的,是个人都会考虑,考虑一下自己会不会连累家族、家人等等。刘备事后并不责备糜芳的哥哥竺,这说明糜芳在“是否降吴”这一件事情上,他是有选择权的,也考虑好了的。
其一,糜芳的家族刘备的关系并不算是简单的主从关系,有一部份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因为糜氏家族是投资刘备的一个大商贾世家。
每逢乱世,总有英雄崛起,东汉末年是一个天下动荡不安的年代,这就给了很多人机会,刘备就是其中之一。
乱世对于大商人来说,是个危机。有危险,但也有机遇。说它有危险,那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钱财,容易被军阀所吞噬,也有可能落得家破人亡;说它有机遇,那就是他们可以找一个特别有前途的主公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成功了,收获并不小。
(天下英雄)
最先投资刘备的是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见于《先主传》: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先主)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当然,张世平和苏双最后是亏了。刘备被苏双和张世平投资的时候,他那时候还在河北呢,但后来是到处失败、然后又到处闯荡,闯荡到了徐州的时候,这才碰上了糜竺、糜芳两兄弟。
麋竺这个人,野心大,当时他都已经做到了“徐州别驾从事”的位置了,算是徐刺史陶谦的绝对心腹。
后来,陶谦死了,糜竺先是迎刘备于小沛,他觉得刘备是个枭雄人物,于是下注下得特别重,又是送钱财又上送妹妹和,即糜夫人。这次“投资”,麋竺已经像个疯狂的赌徒一样,他在刘备失败了多少次都没有抛弃,反而是选择了紧紧跟随。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后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曹操为了拉拢东海糜氏,但糜竺、糜芳皆不受曹操所封官,反而是舍弃了在徐州世代经商积累的家财和人脉,随着刘备到处流浪。所以说,不管是糜竺,还是糜芳都非常对得起刘备了。
其二:糜芳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但没有子翤,而且在曹操南征荆州时,死于战场之上。
原先刘备的两位夫人糜夫人、甘夫人,只有甘夫人生下了刘阿斗,而糜夫人却没有孩子。
(甘糜二夫人)
刘备到了荆州,刘表让刘备驻新野抵挡曹操南下。刘备在新野一呆就是十几年,而当曹操打荆州的时候,刚好刘表又死了,而刘琮却想要投降曹操。
刘备哪里能挡得住曹操,所以只有往后撤退,这一撤退,乱糟糟一团,连甘夫人、糜夫人、阿斗也走失在乱军之中,最后阿斗是被赵云所救,而甘夫人和糜夫人都死了。
糜夫人的死,这让糜氏与刘备的后宫失去了联系。其实糜夫人死不死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糜夫人并没有孩子。
(赵去只救回了阿斗)
如果糜夫人有孩子,再如果这个孩子还有望继承刘备家业的话,那我相信糜芳是不会投降的,他一定会选择坚守,就算战死都会在所不惜。
其三,当时糜芳如果选择死守,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糜芳为南郡太守,辅助关羽镇守荆州。而关羽特别看不起糜芳,语言也多有轻慢之处,这有可能跟糜芳商人出身有关,古代商人地位很低,很让人瞧不起。
大家都知道关羽虽然很傲慢,但对于有才能的人他却特别尊重。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关羽瞧不起的是那些搞裙带关系、身居高位却无能的人。
历史上的糜芳到底有没有能力,我们不太知清楚,但《三国志》讲糜芳的哥哥糜竺并不是一个能力卓著的人。
“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也就是说,刘备给糜竺安汉将军的名头,是安抚而并不是“唯才是举”。糜竺做到了“安汉将军”,位虽在诸葛亮之上,但并不掌握实权。
刘备看人用人也是有独到之处的,刘备对糜竺也就“待以上宾礼”而已,由此看来,糜芳做到了“南郡太守”,可能也就到顶了。
所以,当关羽围困襄樊、吕蒙白衣渡江之后,傅士仁在公安先投降了,糜芳就孤立无援了,他不投降,他也抵挡不住吴军的进攻。而且,如果选择死守,也没有多大意思了。
糜夫人没有子嗣,并且早死;两兄弟的官位也到了顶,所以糜芳选择了降吴。个人认为,其实糜芳降吴,对糜氏家族是有利的。
因为蜀国丢了荆州,那么蜀国反而对“吴蜀联盟”将会更加上心,糜芳去了吴国,反而让蜀国可以通过糜芳,有了另一个与吴国对话的通道。并且由于糜芳在吴国得到了重用,那么在蜀汉的糜竺,也就更安全了。
文——千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