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我是湖北人,都没什么叫的上的硬菜。

热干面,听过吧;鸭脖,听过吧;三鲜豆皮,听过吧。

这些都是湖北的美食,但这些好像都是小吃,如果要说非常有名的湖北菜,好像还真是叫不出来什么,也就珍珠丸子、沔阳三蒸、武昌鱼这些,但也算是小众化。

在八大菜系之中,并没有鄂菜的身影,即便湖北东是徽菜、西是川菜,南是湘菜。

吃过鄂菜的人,自然也知道鄂菜还是很美味的,那么鄂菜为何没什么名气呢?其实从其他各大菜系的兴盛经历,就能够看得出为什么鄂菜不怎么繁荣。

湖北菜,之前称作是鄂菜,这些年又给改成了楚菜,古代的时候称作荆菜,从先秦时代的楚国就已奠定雏形,鄂菜慢慢兴盛起来。

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所以鄂菜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各种内陆水产。

在鄂菜之中,各种淡水鱼非常多,另外湖北盛产的莲藕、糯米也是很常见的食材,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江汉平原在历代都是很重要的粮仓。

鄂菜之中的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珍珠丸子、沔阳三蒸、粉蒸甲鱼、皮条黄鳝等都算是比较出名的菜肴,但是,这些菜肴出了湖北,似乎也就没有了什么名气。

湖北菜好吃,但是为什么没啥名气呢?

一,缺乏合适的契机

看看其他八大菜系的兴盛就知道,一个菜系能不能火起来,并不仅仅是看味道,还要看人为去支持去经营,让外界都知道这个菜系才可以。

徽商把徽菜带了出去,粤商把粤菜带了出去,浙菜、闽菜与江苏地区淮扬菜的兴旺,都离不开本土的商帮的大力支持。

而川菜与湘菜,则是近代时期,大量出身湖南与四川的重臣、军中人物的影响为主。

北方的鲁菜更不必说,因为明清时期的宫廷菜肴就是以鲁菜为基,极大提升了鲁菜地位。

但是湖北菜就缺少这样的一种机遇,近现代时期并没有湖北出身的强大团体,将家乡的风味介绍给外地的人们,湖北菜再怎么好吃,宣传不到位,影响力也是有限。

二,被川菜湘菜掩盖

湖北作为中部地区,每年有数百万的湖北人前往外地务工,这么多的湖北老乡,如果能够把家乡风味带动起来,自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现实却未必如此,吃过湖北菜的应该知道,湖北人也爱吃辣,又鲜又辣。

而湖北旁边的四川、湖南、江西、重庆等地,也全都很喜欢吃辣,可相对来说,鄂菜的影响力又很难与四川、湖南等地相比。

甚至于许多外地人,压根儿不觉得湖北爱吃辣,倒是一说起吃辣,就联想起川渝湘等地。

外出的湖北人大多前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这些地方原本就不怎么吃辣,如果吃辣通常也会去选择更有知名度的川菜、湘菜,而鄂菜往往是没有太多人去选的。

三,喧宾夺主

提起湖北的吃,外地人也并非什么都想不起来,比方说热干面与鸭脖,在国内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些都不是主食。

在湖北的武汉,这座大城市之中,早点与小吃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

尤其是武汉的早餐,在国内的确是非常出名,武汉鸭脖与热干面等美食,也成为了湖北美食在外地的门脸,知名度比湖北的主食菜肴高得多。

可小吃种类的丰富与知名度过高,也让湖北菜肴的光辉又暗淡了很多,大量前往湖北的外地游客对于当地的小吃印象深刻,但对于硬菜往往没什么感觉。

菜肴的知名度,在如今这个时代未必与多么美味挂钩,像是没什么内涵的韩国菜,在韩国人各种宣传之下,硬是在海外市场占了一席之地。

就连美式快餐,也通过现代的商业化运作,成为了非常出名的饮食。

湖北菜的风味,并不会比国内其他地方的菜肴差,也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但是,酒香其实也怕巷子深,一个菜肴想要让大家都认可,宣传必不可少,湖北菜想要走出湖北让大家都认识到,不能只靠外人去了解,而要靠有人去主动宣传。

整体来说湖北菜没什么名气,并不是味道不好,而是没有其他知名菜系的那种机遇,而现在湖北菜的发展与宣传力度也不够,所以外地人往往不是很了解湖北菜的美味。

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我是青岛人,大学四年在武汉,到现在还比较喜欢吃湖北菜。我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来说说喜欢的湖北菜。

首先当然是各种鱼啦,虽然名气最大的是武昌鱼,但因为刺多,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反而是洄鱼比较喜欢,砂锅洄鱼还是非常不错的。

然后是藕汤啊,首推排骨藕汤,其他地方即使做法一样,但因为藕不行,也不如湖北的排骨藕汤好吃

接下去当然是沔阳三蒸。这个是大家都赞的湖北菜,不多说了。

洪山菜苔。必须是正宗的,那也是好吃的不得了,读书的时候要背回青岛的。

其他还有一些小菜,比如藕夹,藕带,珍珠丸子,皮蛋等等,也都好吃。

小吃就太多了,热干面、欢喜坨、牛肉粉、豆皮等等都好吃。

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娶了个湖北老婆,以至于对湖北菜情有独钟。

小编是江苏人,以前对湖北菜不甚了解,当然也去湖北出过几次差,因为时间短,所以没有啥特别的印象。九三年结婚,老婆湖北人,再加上后来每逢过年都一家三口坐绿皮火车奔波千里去湖北过年,不知不觉中对湖北菜有了了解,也彻头彻尾爱上了湖北菜。

严格说起来湖北菜的确没有八大菜系那么名声在外,但也不乏经典之作,广受好评的沔阳三蒸、莲藕骨头汤、红烧武昌鱼等也得到很好的传承。

湖北菜是川菜和湘菜的近亲,但却改良了川菜浓烈的麻和湘菜呛人的辣,也算一种融合。初食湖北菜,感到特别清新爽口,像干煸盘鳝、辣炒菜苔、红烧泥鳅、河蚌腊肉火锅具是地方特色,平民烟火。用料也就地取材,华实普通,炒煸烩炖,极具传统。他既没有江浙菜的酸甜,也缺少粤菜的猎奇;他没有鲁菜的大家风范,也不具淮扬菜的高雅讲究。他就一下里巴人,一不显山露水、地道纯正的下里巴人,养育了荆楚大地世世代代。

我一江苏人,往往流连湖北,不仅是亲情,也珍念那一口莲藕孔隙里的汤、那袅袅水气下的蒸鱼、蒸肉和蒸菜,还有早餐桌上那泡得脆脆的萝卜条,还有小米粥、热干面、炸糍粑、豆皮……,还有那绿皮火车上满满蛇皮袋的炒米。

不必纠结于那虚无的名气,湖北菜有地气、有拥趸就是传承。八大菜系只是名头,像湖北菜一样养家糊口。再特么高大上,你不喜欢,也是枉然。

其实,最好吃的,还不是故乡里小时候母亲土灶旁的那道菜?

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个厨师我来回答、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那是因为因为湖北人太会吃了、清淡吃、特辣的也吃、麻辣照样搞、所以没有满著名的特点、食在四川、鲜在湖北。就整个湖北就有六大派系。 一是位于鄂中的汉沔风味,包括武汉、沔阳(今仙桃)、孝感等地。它广泛吸收国内外各种风味之所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为鄂菜之精华。汉沔孝风味注重刀工、造型与火候;擅长红烧、黄焖、蒸及煨汤技术;咸鲜、咸鲜回甜及酸甜味菜突出;擅烹山珍海昧,甲鱼、鮰鱼、鳜(桂)鱼、武昌鱼、青鱼等高档水产品,鸡菜,野禽菜,鱼、肉茸类菜。工艺大菜、花色冷拼、食疗保健菜居全省领先水平。代表菜有红烧鮰鱼、珊瑚桂鱼、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明珠桂鱼、双黄鱼片、海参碗鱼、空心鱼圆、珍珠圆子、鱼氽元子、泥鳅煨莴苣、螺丝蒸茼蒿、黄古蒿菜汤、毛嘴卤鸡、沔城牛肉饼、应山滑肉、紫菜苔炒腊肉、米酒蒸鸡、翰林鸡、瓦罐鸡汤、八宝鸭子、母子大会、黄焖野鸭圆、黄陂烧三合、葵花豆腐、白云黄鹤、糖醋麦啄、虫草八卦汤、海参武昌鱼等。   二是位于鄂西北的襄郧风味,包括襄阳、郧阳、十堰、神农架等地。此区域为楚文化的萌生地,是先秦时楚人从中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加之物产因素,具有明显的中原风味特色。擅长炸、红扒、焖、回锅炒等烹调技术;口味偏重,干香、酥脆、软烂菜较突出;擅烹獐、鹿、野兔、熊掌、猴头、香椿、银耳等山珍野味,羊肉、搓头鳊、猕猴桃、香菇等菜也很有特色。代表莱有神农熊掌、武当猴头、八宝甲鱼、锅贴桂鱼、夹沙肉、网油沙、三镶盘、核桃腰、蜜枣羊肉、五味角鹿、五香野兔、太和鸡、豆油皮菇卷、银耳柑羹、拔丝猕猴桃等。   三是位于鄂东北的黄冈风味。擅长烧、炸、煨等烹制技术;口味和色泽偏重;猪肉菜以及豆腐、萝卜、板栗等粮豆蔬果菜十分突出,五祖寺禅宗斋菜、东坡菜颇有声誉。整体上经济实惠,乡土味浓郁。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板栗烧仔鸡、亮干肉、豆腐盒、豆腐圆子等。   四是位于鄂东南的鄂咸黄风味,包括鄂州、咸宁、黄石等地。擅长干烧、炸、蒸、炒等烹制方法;与湘东赣西丘陵山地风味接近,咸鲜辣味突出;擅烹武昌鱼、石鸡、竹笋、猪肉、鸡鸭等水产畜禽及山珍。代表菜有鄂南石鸡、梅花牛掌、三鲜千张皮、油烹银鱼干贝、金包银、银包金、桂花红薯饼、春笋炒肉等。   五是位于鄂中南的荆宜风味,包括荆州大部、宜昌等地。它是楚文化和湖北菜的兴盛地,擅长蒸、炖、熘、烧、烩等烹制方法;注重原汁原味,口味较淡雅,咸鲜、咸鲜酸甜味突出;质感多软嫩、软烂;擅烹野鸭、斑鸠、甲鱼、鱼肚、财鱼(黑色)、鳝鱼、蚌蛤、鸡、鸭等野禽、小水产及畜禽、淡水鱼鲜。代表菜有鸡茸笔架鱼肚、鸽蛋鱼肚、冬瓜*裙羹、粉蒸石头鱼、橘瓣鱼氽、黄如鱼氽豆腐、玉带财鱼卷、二回头、皮条鳝鱼、酥鳝、五彩义河蚶、沉湖明珠、千张肉、蟠龙菜、小笼粉蒸牛肉、琵琶鸡、红烧野鸭、元葱炒斑鸠、散烩八宝、龙凤配、网油鸡腿等。   六是位于鄂西南的土家族苗族风味,包括恩施、建始、巴东、宣恩、来凤、鹤峰等地。风味古朴、粗放、自然;擅长腌鱼、腌肉、腌菜制作,多采用蒸、煮、烤、烧、炒法制菜;口味厚重,以酸辣最突出;以腌酸鱼、肉、菜,山珍野味与杂粮山菜为特色,鸡菜及糯米糍粑也很有特色。代表菜有小米年肉、辣骨汤、腌酸鱼、血豆腐、坨子肉等

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湖北菜名气:成也食材败也食材!

照理说,荆楚自古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讲究吃喝,且食材也很独特,本应在全国菜系中占一席之地。

可偏偏湖北菜却落得个在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命运。何故?问题就出在湖北菜占尽独占的天时地利食材上。仅举几例——

先讲甜美爽口的武汉腊肉炒红菜苔

武汉红菜苔,可以说是当地人的口福。它很刁:一来只有每年腊月才吃得着;二来只有本地产的菜苔才有甜滋滋的味道,出了本土便不是这个味,甚至发苦……三来曾有总督菜美誉:两任湖广总督青睐有加。前任李瀚章回合肥老家,居然连土带菜种运回栽培;后任张之洞为远运京城予同僚品尝挖空心思。

再讲武汉的莲藕排骨汤。

莲藕在南方司空见惯,可湖北的藕却很独特:它与他省莲藕只能脆炒燉煮凉拌不一样,武汉人将它专门与排骨煨汤,口感酥粉别味一格!

下面谈,毛主席的那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同以上两菜一样,武昌鱼也是仅产于离武汉不远的鄂州樊口……

现在该明白了吧——湖北菜因太拘泥食材的原汁原味,或许是也太遵循了古法的“不可远食”讲究,再加食材运到外地会使新鲜度打折,故造成湖北菜“出远门”少见!

怎么办?欢迎来湖北吃现场品尝!

有人觉得湖北菜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

在很多外地朋友的印象里,鄂菜就是武昌鱼、热干面、周黑鸭!个人以为,鄂菜无名气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首先,鄂菜是一种融合性菜系,很容易造成定位不清。

官方的定义,鄂菜是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

之前姬图米有一段话说的很好,“武汉人跟广东人学融汇,跟江西人学专注,跟山东人学浑厚,跟江苏人学精细,跟浙江人学清雅,跟湖南人学浓烈,跟安徽人学宽实,跟四川人学变化,跟福建人学守真,不断受到来自各地菜肴和食客口味变化的驱遣,使鄂菜得以不断衍变,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然而,这样的融合,这样的好学,在另外角度上则是特色鲜明度不够,就如同当年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曾接连发问——“武汉在哪里?”、“武汉在哪里?”、“武汉在哪里?”一样,湖北及鄂菜处于一个模糊不清的位置。

鸭脖子乃至周黑鸭的技术对四川、江西、湖南等嗜辣之乡并无秘密可言。光绪年间就有的四川宜宾绪府燃面与三十年代才有的热干面那叫一个相似。

其次,鄂菜跻身于十大菜系的时间短。原来是八大菜系,后菜系扩编,鄂菜在1983年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

实际上,鄂菜虽然低调,但历史久远。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可谓历史悠久。因地处南北东西之中间,鄂菜现在已经形成了熔汉沔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鄂西南土家族苗族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其方法以蒸、煨、炸、烧、炒为主,讲究鲜、嫩、柔、滑、爽,注重本色。

据不完全统计,鄂菜现有菜点品种三千多种,其中传统名菜不下五百种,典型名菜点不下一百种。其代表菜品有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汤逊湖鱼丸、红烧野鸭、排骨藕汤、红菜苔炒腊肉、黄陂三鲜。

但是,鄂菜在外地能够叫的响的名菜,依然停留在“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上,其他大菜的知名度始终没有起来。

再次,鄂菜几大菜系夹缝中求生存,西有川菜的强势,南有湘菜的香辣、粤菜的清而不淡鲜而不俗、东有浙菜苏菜等江南风味,鄂菜似乎难以冲出湖北范围。

同时,鄂菜餐饮企业在全国影响力有限,2007年度全国餐饮百强名单中,湖北企业仅亢龙太子、小蓝鲸、艳阳天和三五醇入选。

十年过去了,鄂菜餐饮企业在全国的排名依然不够强势。在陈晓卿、董克平担当顾问、小宽等美食家评选的一大口美食榜2016【 BEST 100 中国餐厅榜】中,仅有湖锦酒楼入选。而2017年度榜单,湖北餐饮企业居然无一入选。除了武昌鱼、小吃等闻名全国外,鄂菜走出去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整理:舒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