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阿曼国土面积也不小,同是阿拉伯国家,却感觉被世界遗忘了

老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国家也是一样,没有实力太过出名,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中东地区,沙特与阿联酋以炫富出名,土耳其以首鼠两端出名,埃及以金字塔出名,伊朗以抗美出名,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以战火纷飞出名。

地处霍尔木兹海峡一端的阿曼,面积不小地理位置重要,可在国际上向来没什么存在感,而阿曼也从来不找存在感,一直安安静静过自己的小日子。

阿曼的沉默,是现实所致,也是非常高明的选择。

第一,阿曼的确没有出名的实力

中东是古老的人类文明起源地之一,古埃及、波斯、两河流域、阿拉伯等文明都聚集于此,不过很尴尬,阿曼不在此列。

相对于埃及、伊朗、伊拉克等,阿曼的历史不算悠久,而相较于沙特等,其阿拉伯文化特色也没有多少独特的地方,根本没有闪光点。

阿曼也是阿拉伯文化圈的国家,可阿曼根基太浅,无法与沙特等相提并论。

古代中东曾经兴盛的文明地域,没有一个是主体位于阿曼境内的,所以阿曼在这方面也算是比较吃亏的,总不能像韩国人那样反客为主,说阿拉伯文化起源于阿曼吧。

除了历史与文化实力欠缺,阿曼在工业与经济领域也不咋地。

中东地区,唯独以色列是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此外也就土耳其、伊朗的工业发展比较成熟完善,其他各国要么穷,要么依赖石油。

阿曼比较特别,它既没有以色列与伊朗那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不如沙特、卡塔尔等那么的富有,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以整体实力来说,中东出名的国家要么就是实力不俗,要么就是非常有钱,但阿曼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自然也就没什么名气了。

第二,阿曼没有理由折腾

历史上的阿曼,虽然并没有那么强悍,但也的确曾称雄一方,巅峰时代的阿曼,掌握着几乎整个阿拉伯海的西部沿海,直到东非的南端。

不过在今天,阿曼好像找不到在世界上发出声音的由头。

中东地区屡屡成为全球焦点的原因虽然复杂,可大致来说也就是那么几个,要么是因为石油或者水资源,要么是因为宗教或者族群的矛盾。

沙特、伊拉克与伊朗的石油,阿曼也有,可没那么多;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这些充满历史渊源的问题,阿曼也没有。

特殊的过去,使得阿曼其实是个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国家,这里并没有那么复杂的问题,与周围的邻居们相处也都相安无事。

此外,中东像是叙利亚、伊拉克,都因为“怀璧其罪”被美国人横插一脚,结果在世界上也算是出了名,而阿曼很聪明,并没有掺和进去。

阿曼对于家门口的霍尔木兹海峡,向来视若无睹,从不将其作为私家领地,作为发展筹码。

对于阿曼人来说,中东各地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卷入诸多的是非里去绝对没好处,尽可能发展自己,对任何事都尽量保持中立才是正确的。

第三,闷声发大财才是明智之举

作为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千百年来都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人类历史上主要的横跨三大洲的帝国绝大多数的主体都位于中东。

这里在古代是东西方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要冲,近现代又是世界的能源中心。

然而,中东地区历史、文化、族群等诸多问题错综复杂,从来都不是安静之地,经常发生各种震动世界的事件,不少中东国家都是因此出名。

可中东大多数的国家出名,往往都伴随着深刻的苦难,从巴勒斯坦到伊拉克,从也门再到叙利亚,枪打出头鸟,这样的出名对阿曼没有任何吸引力。

阿曼自身的油气资源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过日子了,而让阿曼有机会出名的另一个机会,就是其地理位置,因为阿曼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南端。

如果阿曼想要趁机提升自家在中东的话语权,那么完全可以借机生事,但实际上,那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以阿曼的实力根本无法应对。

所以长久以来,阿曼都秉持“沉默是金”的准则生存,不多话也不多事。

如今的中东地区,没有存在感的阿曼却是难得的一块安宁之地,这里的民众生活安稳,虽然比不上阿联酋的有钱人,但已经是非常幸福了。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其实不是沉默,而是没有什么重大新闻发生,所以也自然无法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

首先,阿曼经济富裕。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是中东产油国之一。虽然没有沙特和科威特等国的原油储量大,但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约7亿吨(55亿桶),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400多万的国家来说可是相当可观的。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万美元,是印度的近十倍。近两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给阿曼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该国也在尝试经济发展多元化。但总体来看,相比其他中东地区国家,阿曼在经济上算是中等偏上。

其次,阿曼政治稳定。阿曼是世袭君主制国家,阿曼苏丹享有绝对权威,颁布法律、任命内阁、领导军队、批准和缔结国际条约等权力。苏丹卡布斯在该国威望甚高,国内少有反对者。

再次,阿曼民族结构单一,宗教温和。阿曼人大多数是阿拉伯人。阿曼人虽是穆斯林,但他们既不是逊尼派,也不是什叶派,而是伊巴德派。该派观点温和不激进,与逊尼派和什叶派均无多大矛盾和冲突。

最后,阿曼外交灵活,朋友遍天下。因为与什叶派和逊尼派关系都不错,作为海合会成员,阿曼与沙特等国关系良好,与伊朗关系也比较好。在沙特等国与伊朗矛盾激化时,阿曼常常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事实上,阿曼与中东绝大多数国家和世界大部分国家关系都比较好。没有外交纠纷,自然就减少了被国际媒体报道的概率。

总之,阿曼过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日子。但现任阿曼苏丹卡布斯膝下无子,他去世之后该国权力能否实现和平顺利交接目前是该国最大的悬念和不确定性。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阿曼国土面积为30.95万平方公里,它比意大利国土面积还大,意大利国土面积约30.13万平方公里;它远超韩国国土面积,韩国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它和日本国土面积差得也不多,日本国土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它与越南国土面积较为接近,越南国土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它比菲律宾国土面积略大,菲律宾国土面积约为29.9万平方公里。

阿曼同上述几个国家相比,在国土面积上相差不大,但在人口上相差悬殊:阿曼国家总人口497.5万人,日本总人口1.26亿人,意大利总人口0.6亿人,韩国总人口0.52亿人,越南总人口0.96亿人,菲律宾1.08亿人。显而易见,国家人口数量少,是阿曼在国际上影响力小的一个原因。

阿曼位于西亚,是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国家,西北与阿联酋接壤,西面与沙特毗邻,西南靠近也门。沙特是这一地区的大国,也门也比阿曼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就阿联酋国土面积小,但国家人口数量远超阿曼。经综合分析,阿曼是这一地区的小国。一个地区的小国,还何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这是阿曼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第二个原因。

阿曼是传统的农业国,阿曼居民约有40%从事农、渔、牧业,多数居民自给自足。再加上阿曼经济起步较晚,它与国际并没有完全接轨,因而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所以它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力。这是阿曼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第三个原因。

总结:

阿曼于1970年建国,它与中国建交是在1978年5月25日。近年来,阿、中两国双边贸易与日俱增。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阿拉伯国家【阿曼】,秉持低调、理性的风格,在国际上显得是有些沉默。看看它的几个邻国,都是“网红级”阿拉伯国家,像沙特、阿联酋。

沉默是不是就很没存在感?那也不是,人家阿曼人,历史上阔过,现在也还很不错。阿曼地处三陆三海(南亚、西亚、东非、波斯湾、印度洋、红海)的交通要冲,属于阿拉伯半岛屈指可数的文明古国,公元前24世纪就存在“马干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位被记入中国史册的阿拉伯人,就是来自阿曼的“阿布欧倍德”,他乘船来到公元750年的唐朝(唐玄宗天宝八年)。在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阿曼凭借海上贸易的兴盛,成为西印度洋地区的霸主。

后来,英国人来了,坚船利炮让阿曼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战后,阿曼摆脱外部势力,赢得独立自主,依靠国内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快成为高收入国家行列。另外,阿曼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已经跻身于世界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事实上的阿曼,在国际事务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尤其在有些乱糟糟的中东地区。这一点跟阿曼的宗教文化有很大关系,他们是穆斯林当中的伊巴德派,形成要早于什叶派的分离。更重要他们长期低调生存,基本属于与世无争,跟穆斯林的两大教派(逊尼派、什叶派)都说上话。

我们举一个典型例子,沙特、伊朗水火不容,经常矛盾尖锐的时候,就需要阿曼出来做“和事佬”。这种中立的立场很微妙,往往会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国际影响力也就发挥出来。关键是阿曼见好就收,不瞎参合各国的事情,打圆场可以,但是军事上极少参与【海合会】的联合行动。

走出中东,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阿曼人就要更低调。他们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策略,坚决不干涉他国内政,倡导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因此,阿曼人的身影很难被捕捉到,国际热点也很少,就是那么的沉默。

阿曼是“实权君主世袭制”国家,前任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Qabus Bin Said)”没有子嗣,从1970年到2020年掌握长达50年的最高权力,他的政治观深刻影响阿曼的国策。新任苏丹“海赛姆”是其堂弟,2020年1月继位,他领导下的阿曼会是什么形象呢?这个有待观察……

总结一下,阿曼人由于宗教信仰低调,加上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尽管国土不小、钱也很多,但是显得很沉默。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波斯湾及其周边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存储区和供应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素有 “世界油库”之称。石油,是流淌在现代工业血管中的血液,而波斯湾正处于这套血液系统的心脏位置,因此周边诸国纷纷成为各国媒体所追逐的大明星,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惹来它们争相报道。当然并非所有波斯湾沿岸国家都有这待遇,比如阿曼,可能有网友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

扼守“世界咽喉”的小透明

阿曼全称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国土面积约30.95万平方公里,人口462 万(2019年),首都为马斯喀特,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阿曼西部与沙特接壤,西北与阿联酋相邻,西南与也门交界,南部与东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东北部濒临阿曼湾。

阿曼湾西窄东宽,大体呈喇叭状,面积约18.1万平方公里,沿岸有三个国家,北岸是伊朗,南岸分别为阿联酋、阿曼,大部分海岸线在阿曼境内。阿曼湾是波斯湾沟通印度洋的唯一通道,在波斯湾装满油的油轮,不论是东进亚太,还是西去欧美,都要经过这里。而连通波斯湾与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堪称油库大门,世界咽喉。

有意思的是,濒临霍尔木兹海峡国家并非人们常认为的仅有伊朗和阿联酋。在阿拉伯半岛这只大靴子的鞋尖位置,也就是阿联酋东面向霍尔木兹海峡的突出部,突兀地出现了一块阿曼的飞地——穆桑达姆省。它像一把利剑插入霍尔木兹海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阿曼愿意,随时可以通过穆桑达姆关闭海峡。

以面积计算,阿曼是一个中等国家,又占据着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两大战略要地,必然会被放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被细细打量。可现实是,阿曼是中东地区最没存在感的国家,在国际上显得很沉默,你很难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它的身影,堪称地区小透明。这是怎么回事呢?

波斯湾地区既然被称为世界油库,自然以石油见长,没油谁会搭理你。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363.5亿吨,伊朗约226亿吨,伊拉克约218亿吨,科威特140亿吨,阿联酋130亿吨,卡塔尔28亿吨。而阿曼呢,已探明的储量只有约7亿吨,这个数量放在其它地区不算少,但在波斯湾地区实在是不够看。这是其一。

以波斯湾为核心的中东地区,引起外界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突和炫富。持续了数十年的巴以冲突、也门内战、伊朗硬杠美帝,以及伊拉克战争和战后内部冲突,叙利亚内战,让中东成为不逊色于巴尔干地区的第二个火药桶,想不关注都不行。迪拜兴建棕榈岛等大型项目,狗大户的买买买,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而阿曼自1970年卡布斯·本·赛义德成为苏丹起,政局一直非常稳定,信仰的又是相对温和的伊斯兰教伊巴德派,与逊尼派、什叶派均无多大矛盾和冲突,故而与周边的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行事低调,没做什么出格的炫富行为。如此自然难以引起什么关注,这是其二。

2020年,阿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达到了1.6万美元,但总量仅有700多亿美元,体量并不大。且阿曼在工业与经济领域也不咋地,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多数人民自给自足。工业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相对也较缓慢,主要依靠石油产业。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都支撑不起阿曼大开大合,对此阿曼也有自知之明,相当理智地默默发展自己,不折腾。这是其三。

正因为如此,虽然算一个一个较富裕的国家,但自独立以来阿曼非常低调,自顾自地过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日子,国内少有大事发生,对外从不惹事生非,自然登上过国际新闻头条,以至于明明扼守着“世界咽喉”,却成了一个小透明。

近代史上的印度洋霸主

如今小透明似的阿曼,在近代史上却是一个非常高调的存在。

阿曼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当地便已成为阿拉伯海地区一个海上、陆上贸易活动中心,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7世纪起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曼的主体民族也变为阿拉伯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处阿拉伯海沿岸的阿曼,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1507年起,阿曼遭葡萄牙入侵。

1642年,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在鲁斯塔克建立亚里巴王朝,他与其侄子兼继承人苏尔丹·本·塞伊夫一世的努力下,于1650年成功的赶走葡萄牙人,完成了统一。

但只是赶走葡萄牙人,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葡萄牙人殖民靠的是船坚炮利,临近阿曼的地区依然有葡萄牙势力存在,随时可以卷土重来。此时阿曼人海洋民族的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开始造船,组建海军,并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印度洋上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塞伊夫一世依靠海军,对抗盘踞在印度达曼的葡萄牙人,袭击航行在印度洋上和在南亚次大陆基地里的葡萄牙船只。

在此过程中,葡萄牙位于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的据点,被阿曼一一拔除,建立起包含阿曼本土,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垮亚非两大洲的海上帝国——阿曼帝国。

1743年,亚里巴王朝因引狼入室,被波斯人灭亡。1749年,艾哈迈德·本·赛义德在赶走波斯人后,建立阿曼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延续至今的赛义德王朝。

同样重视海军的赛义德王朝,在收复亚里巴王朝领土的基础上继续扩张。特别是第五任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1804-1856年在位),他执政伊始便积极扩充军备,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并亲自指挥军队东征西伐,建立起了一个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波斯湾两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尔、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蒙巴萨、马达加斯加诸岛在内的庞大帝国,并于1840年将首府由马斯喀特迁至桑给巴尔,阿曼帝国国势达到巅峰。中国向巴基斯坦租借的瓜达尔港,也在其统治范围内。赛义德本人被称为“阿曼和东非帝国大帝”,也称“航海家赛义德大帝”。

只可惜阿曼的巅峰来去太过匆匆。1856年赛义德大帝,诸子为争夺继承权陷入内乱。1865年,阿曼本土与非洲领地分治,分裂为统治东非地区的桑给巴尔和统治本土阿曼两个国家,阿曼的影响力急剧下滑,“海上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阿曼的衰弱与新生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便分裂后的阿曼给不依然纷争不断,赛义德大帝的后裔在阿曼本土上演着你唱罢来我登场的大戏,从1856年到1871年,短短15年间,马斯喀特城迎来了4任主人。

1871年,在英国的支持下,图尔基(赛义德大帝之子)正式登上苏丹宝座,从此阿曼开始向殖民地的深渊滑落。在此期间,民众反抗过,但面对强大的英帝国,根本无力回天。

1898年,费萨尔(图尔基之子)被迫与英国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阿曼的对外关系受英国监督,由英国人充当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全面受制于英国。

1913年,泰木尔(费萨尔之子)为谋求英国支持,发表了保证英国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这个公告由英国人起草,所以内容如何可想而知。此举引起阿曼内地诸部落极度不满,他们自行推举伊玛姆,宣布恢复教长制,并于1915年宣布独立,建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从此,阿曼分裂为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和马斯喀特苏丹国两个敌对的小国,相互征战不已。阿曼的主权进一步遭到英国蚕食。

1955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陷阿曼伊斯兰教长国首都尼兹瓦,分裂44年的阿曼重归统一,并更名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赛义德苏丹,生性保守、多疑、专横,他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在国内激起了天怒人怨,以至于陷入众叛亲离、民众群起反抗的状态。1970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他的儿子卡布斯·本·赛义德发动宫廷政变,将赛义德轰下台,自认苏丹,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卡布斯是阿曼实现转型的关键人物,他即位后,着力缓和阿曼国内矛盾,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控制,改善阿曼国内居民的生活;变革传统的政权机构,建立国家协商委员会和咨询议会。1973年,迫使英军撤出阿曼,结束了身为英国保护国的地位。对外一改他父亲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由于治国成绩斐然,卡布斯深受国民爱戴,被赞颂为“伟大的复兴者”。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我去过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沙漠国家,这个国家的阿曼航空我乘坐过两次,来回广州,机票便宜,服务挺好,飞机餐食饮料还可以喝法国产的红酒或者葡萄酒,反正两字(超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