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英山县,湖北黄冈下辖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边,北是安徽金寨、霍山,东是安徽岳西与太湖,南部与西部是湖北蕲春、浠水与罗田。

这里是皖鄂豫交界之处的中心,面积1449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四十万。

实际上,英山县纳入湖北不过八十年岁月,在1932年之前,英山县一直都属于安徽,之后才被划入湖北的范围之内。

按照《湖北建置沿革》:湖北英山县,以山得名,原属安徽六安州。

大别山一带在上古时期,属于皋陶部落的范围,汉朝初期名将英布受封于此。

南宋咸淳六年,因为受到蒙古骑兵的袭扰,南宋干脆将当时的蕲水县之下东部部分析出,安置迁移过来的居民,置英山县,受庐州府辖制。

但没多久,这里被蒙古人攻破,英山县也就名存实亡了,直到元朝重新恢复。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英山县被划入六安州管辖,明朝归属南直隶之下,清朝安徽正式诞生以后又归属了安徽,英山县归于安徽之下数百年岁月。

清代之后,英山县多次改名,也多次变迁治所,但一直都属于安徽,直到1932年的时候,英山县被正式划入了湖北的管辖范围。

其实在近现代,不同省之间将下辖地区划来划去是非常正常的。

以安徽为例,徽州之下的婺源也就被划给了江西,虽然几经反复,但最终还是归了江西,而英山县在1932年那次入鄂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安徽。

英山县对于六安、安徽的意义,虽然不能与婺源对徽州的意义相比,但毕竟也归属了安徽数百年之久,在文化上与六安等地如出一辙。

其实,英山县被划入湖北,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方面的考虑。

英山县位置重要,面积很大,但因为山多地少又处于两地交界,一直都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偏远地区,并不受多大的重视。

虽说文化上与安徽同出一脉,但地理上,英山县却与湖北东部各地在一个单元。

1932年,是因为当时的豫鄂皖“剿总”为了剿共方便,将英山划入湖北。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的南麓,在大别山的主山脊西边,与主体位于另一侧的六安其他各县之间来往其实是非常不便的。

从英山县向东,几乎全都是山地丘陵,而从英山县向西,地势越来越地平。

虽然鄂东与皖西都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可相对来说,英山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湖北方向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好处才更加明显。

英山被划入湖北后,长期隶属于黄冈的管辖之下,一直到了今天,原本的英霍不分家最终还是分成了两家,不过大家都是中国,也不分彼此。

近代大别山区为抗战胜利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安一带名将英雄辈出,即便英山入鄂,依旧与六安同根同源,大家共谋发展才是硬道理。

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英山县是在社会、人文地理、文化为背景的前提下划入湖北。当时是1936年。

由于英山县划入湖北省归黄冈市是历史性研究话题,距今已进入本省接近百年,谈这个似乎没多大的意义。当前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当地有了足够的钱,才能构建宜居文明生态之城!

划入湖北省黄冈市也算非常圆满的区划,跟随“革命老区”携手“大别山经济区”,要敢于提出建设“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口号,加大对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投入,开展魅力县城建设计划!

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安徽省与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两省交界处接壤共有3个市、10个县(市),其中湖北省有:黄冈市的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安徽省有: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安庆市的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

鄂皖交界处以大别山为分界线。在大别山1729米主峰天堂寨南麓,有一个叫英山县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美如画,素有“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之美誉。英山县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英山县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3毫米,平均气温16.4℃。全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灾害。英山县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近些年来,英山县颇受人们喜爱。

英山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跨东经115°3′153″—116°4′2″ ,北纬30°31′—31°8′58″。全县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总面积1449平方公里。其2019年户籍总人口39.76万人,地区GDP生产总值为121.62亿元,下辖地区3乡8镇,政府驻地为温泉镇。北接安徽省金寨县、霍山县,东邻岳西、太湖,南连湖北省蕲春县、浠水县,西与罗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英山全县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三山夹两河”是英山县的地貌。“空气好,茶醒脑,温泉澡”,是英山的三件宝。还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的故乡。英山还是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桑麻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著名的旅游胜地。

历史上,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英山县的发展历程:

四千年前,英山县土地是古代英国(此英国非彼英国,是为我国春秋战国时的英国)的所在地。

1、对于夏、商、周时代英国的历史,《左传》、《国语》等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有比较简略的记载于《史记· 夏本纪》。

2、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

安徽六安方志网:《安徽六安人:中国上古四圣、司法鼻祖皋陶》一文载,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因此,英山得名于先秦诸侯国“英国”。

3、春秋战国时,英国较为弱小,逐渐沦为楚国附庸甚至被灭国,本地属楚国。

4、西汉至唐代属庐江郡。

5、汉朝设置的蕲春县,后浠水县、罗田县先后从蕲春县析出,

6、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由沿江制置使段朝立,表奏朝廷,请求立英山县。

7、1270年(宋咸淳六年),分罗田以东的直河乡,始建英山,时属六安州。

8、1270年(宋咸淳六年),度宗赵祺准奏,下旨割罗田县东直河乡置英山县,并命段朝立任县知事。

9、元初罗田县并入英山县,元末恢复罗田县。

10、后经历明、清三朝。

11、1912年(民国初年),属安徽省,不久改归淮泗道。

12、1914年(民国二年)改属安庆道。

13、1930年(民国十八年),中共英山县委领导农民起义,即“三二”暴动,改英山县为红山县,属鄂豫皖特区西北道。

14、1931年(民国二十年),英山县仍隶属安徽省六安州管辖。

15、1932年(民国二十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英山县划给湖北省;红军主力转移,国民党政府复称英山县。

16、1949年3月19日,新中国解放,英山县属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管辖。

17、1996年5月18号,黄冈市成立,属于安徽的英山划归湖北黄冈。此外,属于安徽的固始划给河南信阳,属于河南的金寨划给安徽六安。

18、2019年3月6日,英山县出现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中。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原因,英山县划给湖北黄冈更加也合理。况且,黄冈距武汉近,英山划到湖北有利经济社会发展,英山人杰地灵,近年借此契机发展也不错。而且其意义重大,划入湖北省黄冈市也算非常圆满的区划,跟随“革命老区”携手“大别山经济区”,要敢于提出建设“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口号,加大对鄂皖毗邻区中心城的投入,开展魅力县城建设计划。目前,英山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曾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祝愿英山县明天发展的越来越好。

谢谢阅读。

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呈三角形天然地分布在三省的周边,国家大手规划,倾向哪一边的划归哪省,这样科学地划分,便于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属于安徽的英山划归湖北黄冈,属于安徽的固始划给河南信阳,属于河南的金寨划给安徽六安。但不管怎样分,都属于我们大中华,国家的安排是合理的,就象安徽的古徽州府老六县之一的婺源,划给了江西,风土人情,口音,屋舍都是徽州府一样的,现在在江西人民的经营下发展得更好,成为了旅游胜地。我们不要恋旧,要爱国,只要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不是一样的温暖吗!

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英山划到湖北,没毛病,无论从更远的历史沿革(英山曾属蕲春,荆州江夏郡),还是地理方位,语言文化,英山与大别山这边的黄冈地区一脉相承。根据以江河山脊为界的传统,划到湖北也合理。况且,黄冈距武汉近,英山划到湖北有利经济社会发展,英山人杰地灵,近年发展也不错。当然,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安,无论英山在哪,都愿大别山区的六安有美好的明天,携手前行。

英山县原来属于安徽六安,后来为何划入湖北黄冈?

谢谢邀请,据有关资料介绍,4千年前,英山土地是古代英国,战国时间属于楚国,西汉时属于庐江郡,南宋设英山县实属安徽六安,民国时改属安庆道。1930年,中共英山县委领导农民起义,改为红山县。1932年,红军转移,国民党政府复称英山县。1949年3月英山解放,英山县属于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管辖。

回答是否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