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七三八四最是难熬。

这是民间对于岁月变化人生无常的一种总结,主要是告诫中年人的。

赵本山的小品中有这么一句:“以前按天过,现在论秒了。”

大致上就是这样的意思,就是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一般。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

这句俗语之中的五六七八,全都是数量词,分别指的是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与八十岁。

至于年月日时,其实说成是按年、按月、按日、按时要更加准确且容易懂。

过去的人,寿命普遍都不是很长,即便是如今,生活条件与医疗水平都好了很多,但人们的普遍寿命也就是在七八十岁的样子。

五十岁,年过半百,这辈子也就过去了一半,人也开始进入中老年。

年轻的时候奋发向上,能够混成什么样,到五十岁的年纪也就基本定型了,不会再有什么改变的地方了,再想改变也是有心无力了。

在五十岁之前,觉得自己的时间还挺多,一年一年地度过人生,可过了五十岁,就会觉得时光飞逝余生所剩无几。

六十岁的时候,在古代其实已经算是比较长寿的年纪了,而到了这个岁数,体力衰竭深思也已经倦怠,是真正老迈了。

过去的人,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还能活多久了。

至于七十岁的时候,这在古代绝对算得上是高寿,历史上能够活到七十岁的皇帝也都是非常罕见的,像是寻常百姓,要想活到这个年纪就更加困难。

七十岁的时候,人体已经相当衰老,各种疾病都开始出现,前一天还看着挺硬朗,后一天可能就浑身不舒服了,每一天都不一样的状态。

到了八十岁,老态更加明显,就算是在今天,八十岁的年纪都是很长寿的,但八十岁的人都掐着日子在过,余下的日子当真不宽裕极其宝贵,都按小时来计算。

七三八四最是难熬

有句民间的老话,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七十三岁与八十四岁,在民间被视作是人生的两个很大的坎,是最难撑过去的,但若是撑过去了的话,那么还能续命相当一段日子。

这句俗谚的最早起源于先秦,孔子享寿七十三,孟子享寿八十四。

古人看来,这两个坎儿连圣人都熬不过去,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就更加困难,险之又险。

自然,说七十三岁与八十四岁这两个年纪最难熬,只不过是有些象征性的说法,其实人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之后的年纪都是很脆弱的。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七八十岁的年纪,已如白昼黄昏,看着空中还挺明亮,但说不准在什么恍惚之间就日落了,人生就到此为止。

人活世上只此一遭,匆匆岁月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会越发觉得时间不够。

既然来到世上,就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看山花烂漫,看云卷云舒,看流水潺潺,经历世间百态。

所谓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人生的期盼也都不尽相同,有很多的事情,只有趁着年轻的时候,才能够去做,上了年纪之后,再想做可能就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会害怕生命的终结,越是到生命的尾声,就会越害怕,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害怕并不能阻止黄昏的到来,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所以,就算是上了年纪,也要坦然面对,趁着年轻去奋发向上,老了以后才不至于后悔,而老了以后也更应该保重自身,切莫再做无谓之事。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老话说的是人到五十以后,身体状况就开始走下坡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阶段,下滑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总结老人的身体状况,得出了这句“五年六月七日八时”的经典老话,老话今天依然在农村流传着,只不过年龄可能需要稍微退后一点,因为现如今人的寿命远高于前人,就这句老话,农人具体的分析如下:

1、五年

年月日时就是一个时间单位,五年意思就是人到五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但表现并不明显,通常一年一个变化,例如今年你五十了,还能挑担子挑200斤,短时不会改变多少,但一年后,估计只能挑180斤。200和180其实表现出来还是不明显的,身体也是如此。

农人的父亲就是50出头,看到这个问题,回忆了这几年父亲的变化,每年父亲身体上似乎都留下一些衰老的痕迹,像头发白了,脸上多了几道皱纹,就连吃饭都少了许多。身体也没有前五十年的硬朗,过五十后,身体这几年也开始都有点小毛病。

2、六月

人的衰老,从六十开始增加,以前是一年一个样,如今到了一个月一个样,这个月牙齿还能咬的动骨头,下个月可能就只能吃豆腐了,这个月还能犁田耕地,下个月可能就只能坐田埂,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很长一段时间的退休年龄都是六十,因为以前人到六十,每个月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出现。

但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外部的一些影响,衰老的速度有了一些细小的变化,六月可能就变成了65月。

3、七日八时

知道了五年六月,那么七日八时就没有什么难度,意思就是人到七十,生命的时间犹如度日如年,这里不是日子难过,而是说度过一天身体的变化就如年轻的时候过一年一样。

而到了八十岁,身体的变化就得用小时计算,也许能看见的时间里,剩下不了多少个小时了。

4、农村关于身体五十以后变化的老话形式比较多样

农村类似“五年六月七日八时”的老话还有“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座”,道理一样,五十交钱不一定还的上,六十不要在许下什么承诺,七十就不要去别人家里留宿,八十待家里就好。通过人能做的事,来强调人越老,越不确定自己还能走多远。

5、类似的老话有什么意义呢?

个人理解,这老话的意义是积极的,通过类似的老话,一可以提醒老年人注意身体变化,适当保养身体,二可以让人们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做什么量力而行,不要八十岁的老大爷还去挑担子,不给压坏了么。三可以给年轻人提个醒,家里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态变化大,要多关心老人,抽空陪陪老人。

以上就是农人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许多老话是从农村流传至今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就是其中之一,这句话对于提醒人们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50岁的人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这句老话很含蓄,一般的人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把这句话数字和时间分开来读,就是“五、六、七、八”和“年、月、日、时”,看不出是啥意思。假如我们把这句老话与人联系,那么就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了,可是还是看不明,讲不通啊!五年啥意思?六月又是啥意思?七日又是啥意思?八月又是啥意思?还真是令人费解啊!这里面肯定有与人有关系的特定意义。

人生是分年龄段的。从幼年到童年,从少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也就是说从人下生开始,就在不停地走向不同的年龄段,从1岁幼年开始到入小学前就是幼年和童年,进了小学大门,就开始青少年时代,结婚就是中年人了,当人迈入50岁,身体开始衰退了。

50岁人的身体开始衰退说,给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依据。人们总结了人50岁以后的身体逐渐走向衰退种种现实情况,总结出了“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按照这个时间段来看,这句话的产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了,绝对不是现在。

既然“五年”指的是50岁,那么,“六月七日八时”指的又是什么呢?以此论推60岁、70岁和80岁?“六月七日八时”明明指的是月、日、时,而不是年啊?!这又该怎么解释?这说明这句话的“年、月、日、时”是另有所指。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中的“年、月、日、时”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确定“五年”指的是50岁,“六月七日八时”呢?这里面到底是啥意思呢?弄明白我们为什么把“五年”认知为50岁,后面“六月七日八时”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农村60岁以上老人

民间老一辈之所以把“五年”看成是50岁,是根据周围人的人的身体情况确定的。在这里“五年”词组是叙述词,而不是单纯地数词和名词的结合。数词“五”指的是50岁,“年”在这里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每况愈下的意思。它是在讲明了一件事,在说人从50岁开始,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开始衰落了,要按年来计算自己能活多大岁数了。这是在提醒还在劳作的50岁的人,不要一个劲地出力了,要注意养护自己的身体了。

综上对“五年”词组的分析,那么,“六月七日八时”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六月”指的是60岁,按月计算每况愈下了;“七月”是70岁,按日计算每况愈下了;“八时”是80岁,按时辰计算每况愈下了。指的都是人的身体情况,提醒每个年龄段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养护好自己,活大年纪,否则,就是短命的。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老话,与人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身体会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衰退,同时,也在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注意养护自己,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这句老话仍然适合于现在社会。现在的人,不一定从50岁身体开始衰退,也许晚些,但是,养护好自己身体,不给儿女和社会添麻烦,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句话也是在告诫儿女们,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常回家看看。

农村老人

总之,“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意思指的是:五十岁的人要用年来计算以后活着的时间,六十岁的人要用月来计算以后活着的时间,七十岁的人要按日来计算以后活着的时间,八十岁的人要按小时来计算以后活着的时间。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三国时的孔融留下一句名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意思是时光过得很快,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变老了。谁都有长生不老的想法,谁都希望自己一生健健康康,百病不侵。然而,生命运转自有其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老祖宗传下来一句话: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意思是五十岁的人,身体状况一年一个样,六十岁的人身体状况一月一个样,七十岁的人身体状况一天一个样,八十岁的人身体状况一个时辰一个样。

有一句话:人生百年。其实能活一百岁,真的算是高寿了。一个人能否长寿取决于诸多因素。遗传、身体素质、保养、心态、饮食、锻炼……而今,在我国百岁老人呈日渐增多之势,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普遍注意养生。

就算一个人可以活到一百岁,那么,到了五十岁,也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后半程,在这之后,身体状况将以不可逆转之势日渐衰老。以后会一年一个样,一年不如一年了。五十岁了,要注意保养,饮食上一定要清淡,要远离烟酒了,在运动方面也要适量。

六十了,步入了花甲之年,《论语》中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六十岁的人能听得进各种批评意见。这说明,六十岁的人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始终保持一份乐观开朗、平淡从容的心态。不要生气,一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气大伤身啊!人们不是常说吗,笑一笑,十年少。呵呵,总之,不生气,你就赢了。

七十岁,到了高危阶段了,此时的身体是每况日下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来讲,虽然活到七十岁很平常,但是,也有很多人悄然离世。疾病,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来临,有时候,令你猝不及防。所以,七十岁的老人,一定要注意时常检查身体,发现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要坚强,别怕,要用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毅力去战胜疾病!

八十岁,是耄耋之年,可以称得上老寿星了。这时,千万要注意饮食和行动。毕竟,身体各个器官都在衰退,还去暴饮暴食,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不适。在运动上,易静不易动,因为腿脚已经不太灵活,少量运动就可以了。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追求,活得有质量才是快乐的人生。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注意保养身体,各方面有规律,有节制,注意饮食和运动,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是完全可以延长生命的!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是指人的生命不同阶段,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年月日时是与年龄相对应的节点。

人到五十岁称知天命,虽然己年过半百,但觉得日子还很长,但毕竟也是过一年少一年了,所以过了五十岁是以数年度日的。

六十岁也称花甲之年,标志人的生命步入了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也在逐渐衰退,各种疾病也会找上身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大病袭来就一命呜乎了,所以六十岁以后只能挨一个月算一个月了。

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在人有限生命的天数中,己经进入倒数阶段,多活一天就赚了一天。七十岁后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

人到八十岁称杖朝之年,到了这个年令段的人都算高寿了,离生命终结己经时日不多,分分秒秒都将有不测发生,说这个年龄的老人以时度日则亳不为过。

俗话说:“人生在世掐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别管它年月日时分,活好每一天,快乐每一秒才算好人生。

农村老话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指身体方面。

五、六、七、八指的是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

人的身体一般从五十岁后开始走下坡路,身体机能日渐衰退,所以要注意身体。

比如五十岁女人断经,眼花头发白,盗汗睡眠不好,六十岁头发更白身体不好更甚,七八十岁继续下滑。

五十岁时还可以一年计数,六十岁就以月计数了,这个月人在,下个月说不定就没了!七十岁以日计数,今天在明天有可能不在人世,八十岁以时计算,早晨人还说着话呢,可能上午人就没了!

所以,农村又有句话“六十不劝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过六十岁,就没有人敢劝喝酒,担心喝多了人没了,七十岁的老人不敢留他过夜,怕晚上突然就走了,八十岁不招呼他坐下,说不定坐着坐着过去了!

上了六十岁后,农村老人都怕过3、6、9这个年龄数字,比如害怕过66岁,69岁,73岁,79岁。

所以有说,六十六一刀肉,要吃闺女或媳妇买的一刀肉,才能过这个年龄险关保长寿。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73岁时,老人们又躲开这个年龄数,多说一岁或者少说一岁。

还是注重身体吧!从年轻时开始珍惜保养身体,那么老来健康相应有些保障。

作为儿女们,也要多关心照顾父母,好让他们有一个身体康健精神愉快的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