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最早的“女婿”,写作“女壻”,随着时代的推移才从“女壻”变成了“女婿”。
“壻”的左边并非是土地的“土”字,而是个士大夫的“士”字。
汉代的名士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壻”的解释为:壻,夫也,从士胥声。
从这里也看得出,早期的“女壻”,要从“士”与“胥”两个方面来看,前者象征着一种地位,比较显贵,而后者象征着一类人群,比较忙碌。
先秦的周朝等级森严,天子以下分别是诸侯、卿大夫、士,然后才是民与奴,其中的“士”,在后世经常被称作是士大夫,其实这个称呼是错误的。
从当时的各方面典籍之类来看,早期的士,正规的称呼是“大夫士”,而非“士大夫”。
这很简单,因为一开始“大夫”的地位要在“士”的前面,传统贵族的地位要高于官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出现了变化,官吏的地位与重要性不断上升,越过了大夫,因此在战国开始,士就到了大夫的前面,称作为“士大夫”。
而“胥”字,则是古代对于那些经常在外忙碌却顾不得家的人。
《左传》:晋侯使解扬归匡戚之田于卫,且复致公壻池之封。
早期的“壻”,其实是一个泛指,说的是所有那些具有一定地位而且经常在外忙碌的男子,而后来人们发现女子的丈夫也与此类似,开始将其作为代指。
以前男子地位高于女子,自然不可能觉得自己整天忙着不顾家,只有那些贵族觉得自己的女儿出嫁后,女儿的丈夫总是很忙,所以才将其称作“胥”。
另外,古代的“胥”也是对于小吏的一种称谓,虽然地位不高,但好歹要比平民百姓好很多。
胥,整天忙忙碌碌,顾不到自己的家庭,但那时候男主外女主内,要成为胥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人们虽然觉得胥不顾家,但还是希望成为胥。
对于女儿的丈夫,人们也希望他有出息,因此将之称作为“壻”,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传统文化中,很多的称谓其实都包含着一定的期待,是一种赞誉和美称,女婿这个词汇也是一样的,女方的娘家人希望女儿的丈夫将来有出息,因此称作“女壻”,后为“女婿”。
“女婿”这个词,真正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还是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将秦朝丞相李斯女儿的丈夫,称作是李斯的女婿。
从胥,再到壻,然后再到婿,这是个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
原本的胥是个中性词,加上士字部之后,成为了带有褒义的字,虽然古代的“壻”整天忙没什么时间顾及家庭,但在古人看来,这也是男子有本事的表现。
“女婿”这个称谓,就是以前的人希望女儿能够嫁个有前途有地位的男子,所以用女婿这个词语来表达期望,“婿”这个字就是由“壻”演变而来,以强调是女儿的丈夫。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女婿中的“婿”,最初含义是丈夫;同时包含“有才智”的夸奖尊敬之意;然后扩展到“女婿”——女儿的丈夫。
一,所有文字,都脱不开如下的产生顺序——先有某个事物;人们需要表述这个事物,于是有了相应的语言;然后为了记录,才有了对应具体语言的文字。女婿的“婿”肯定也如此——先有社会关系中的这种亲属关系;再有了表述这种亲属关系的语言,发音是“xù”;然后才有了和这个发音对应的文字“婿”。汉字是由最初的表意文字发展而来,所以,除了在发音上与其对应的语言一致之外,还表达和显示着相关的语意字义,从而携带着很多历史和文化的痕迹。“婿”便如此。 二,周初的时候,女子的丈夫称为“士”。《诗经.氓》,讲了一个女子和一个看起来敦厚老实的男人“氓”的故事,从谈婚论嫁到结婚三年的变化。《通释》注曰:女子“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士者,夫也”——丈夫称“士”。按照孔子的说法,“士”,一般具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等优点。所以,女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士,包含着对夫君的高度尊敬。 三,后来,丈夫的称呼从“士”变为了婿,曾经写为“壻”,读为“细”。这大约是因为“士”与“壻”一声之转,“士”更多被用来表示有知识有修养的君子,且“士”与“仕”通假——和当官有关,于是新造一个发音相近的“婿”表示丈夫。所谓“夫壻”由此而来。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了“壻”字,他解释说:“壻,夫也。从士胥。”壻是形声字,“士”为形旁,表意——即表丈夫的含义,又表尊敬之意。胥表声,但也包含表意成分。段玉裁说,胥是諝字的省略。许慎说,“諝,知也”,表示有才智。为什么諝可以省略为胥呢,因为在《周礼》、《诗经》里,諝都假借为胥——这两个字可以通假互换。因此,壻里的胥这部分,既表声也表意。 四,五代的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很有成就。关于“壻”字,他也说:“胥,有才智之称”。不过他还接着说:胥“又长也。壻者,女之长也”——丈夫是妻子的“领到”。他这个观点,来自《尔雅》。这是与《说文解字》同时的一部词典和类书。《尔雅》的第四篇叫《释亲》,是中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著作。它列出了一个总表,详细记录了秦汉以前社会的亲属称谓和关系。其中,已经明确包含了男尊女卑思想,这应该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体现。
五,有人说,《说文解字》收录了“壻”字而没有“婿”字。这不对。许慎在“壻”字条目里,把“婿”作为异体字收录其后。许慎说,“壻或从女。”段玉裁解为:“以女配有才知者,为会意”——婿是会意字,所表示的仍然是“諝”的“有才智”含义。 六,“壻”或“婿”怎么从丈夫变成了女儿的丈夫呢?《尔雅.释亲》曰,“女子子之夫为壻”——“女子子”是说“子辈的女子”,就是女儿,她们的丈夫称为壻。《释亲》还说:“子之妻为妇”——媳妇或儿媳妇。《尔雅》成书于东汉。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壻”已经指女壻了。《左传.文.十二年》:“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壻也”——赵国一个侧室生的儿子叫穿,是晋国国君的女壻。陆德明《释文》注曰:“壻音细,俗作婿”。后来,女壻逐渐多用——《汉书.王莽传》说,王莽任命孔光的“女壻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再后来,女婿成为常用——杜甫诗曰:“门阑多喜气,女婿近乘龙”。“乘龙快婿”和“东床佳婿”,都说的是女婿而不是丈夫了,也少有人称丈夫为婿了。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关于“婿”字,我想从汉字最基本的字源说说,看看最初“婿”是什么?它的延申含义有是啥?
汉字“婿”的本义:古代“市场管理员”。婿,左右结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胥。女指的是女性,在这里特指老婆。胥指的是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也有人理解为古代的“市场管理员”。说白了官不大,但是活还不少。整日在人群里绕来绕去忙碌着的人,引申为“在外忙碌,无暇顾家的人”。那么女和胥联合起来表示“有老婆而不顾家的人”。这是“婿”字的原本含义,它与现在我们正常对“婿”的理解还是有点差距的!古代人把“婿”定义成忙碌的人,也许在那个古代社会,这类人很少回家,与老婆聚少离多
婿,官不大,活不少。
引申常用词语:女婿婿,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称谓,而如果在婿字前面加一个汉字,身份马上就变了。加个女字,就成了女婿。女婿是岳父岳母的专属词语,指的是自己女儿的丈夫,女婿有很多中叫法如:金龟婿、附马,也的叫姑爷,有的地方还叫老姑爷。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对女婿的叫法也不同。还有的叫子婿、郎婿、少婿、门婿。有一个成语叫乘龙快婿,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啥意思。意思是称意的女婿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现在生活中,很少有单独用汉字“婿”,都是前面加一个称谓“女婿”。“婿”在词语“女婿”身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赘婿是啥意思?赘,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敖,下面一个贝。敖为“抬高、抬升”的意思。“贝”指价值。“敖”与“贝”联合起来表示“价值提升”。但 在特殊条件下以价值低下的有用物品换取高额金钱,是在极端条件下的抵押。所以,赘字也含有无用的,就是拖累的意思。如果是女方家招女婿,那么就被称为入赘。南方被称为赘婿。甚至在有些地方,如果是入赘到女方家的,那么所生子女要从母姓。原来一听到上门女婿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总以为赘婿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其实我认为这都是以前的老封建思想。现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婚姻也曾献出了各种包容性,现在越多越多的人也认可这种“赘婿”模式了。
一个“婿”字,难到外国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只有真正的了解咱们中国的历史,才更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汉字。为什么很多外国人抱怨学习中国汉字难,对他们来说确实难。不信,您出个题考考他:侄女婿是谁?外甥女婿是谁?估计老外大概率会搞错。
结束语:通过以上简单讲解,希望对您了解汉字“婿”有帮助!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我是这么理解的,“婿”是由“女”和“胥”组成,如果女婿跟女的离婚了,也就是“婿”字离开了“女”字,只剩下“胥”字,也就是“伍子胥”的“胥”,那意味着什么呢?一夜愁白了头,这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婿,是婚姻关系称谓。是指女儿的配偶。
婿字与舅字是相对应的一对姻缘词。二字都是高大、伟岸意。
婿字是女儿的配偶。女儿的配偶叫丈夫。
舅字是女儿的父亲。女儿的父亲叫丈人。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无婿字,只有壻字。他的解释是:
壻:夫也。
在同时代的《尔雅》也无婿字,多处出现有壻。那么女婿的婿字为什么要写作壻字?壻与土有何关系?
壻字中的土,不是土地之意而是男性生殖器。凡是男性之神虽不能皆从土,但也八九不离十。如:社、灶、肚、堂、基都是男性生殖器。
虽然在《说文解字》《尔雅》中都有壻,但是这也是一个错别字!确切的说它是一个别字!而且这个壻在汉朝以前还十分流行。可能是因为这个壻字是一个简单的形声字吧。
在《说文》中许慎把胥字解释为螃蟹酱。徐锴把胥字解释为有才华的人。
真正的女婿的“婿”应该是――墟字。
是不是大跌眼镜。没错!你没看错。墟字就是女婿的婿的本字!只是没有流行起来。
墟字之土就是男性生殖器。
墟字之虚就是高大伟岸象大山。
世界上最大的虚就是万山之祖――昆仑虚。
自洛阳以西,中国的所有古老地名都以女性寓意命名。在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广大地出现一个以伟岸的男性为中心的大山,可见其在女性心中的地位。
一万年,中国就以河图洛书对全中国领域进行了命名。
在以女性为主的西部地区出现以昆仑为中心的男性大山为主要山宗也不是独有的,同样,在洛阳以东,中国的所有古老地名都以男性寓意命名。同样,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地名的广大地区,也有一个以女性命名的大山――泰山。
泰山之泰,就是双手与氺组成。
泰字头就是双手。
泰之氺,读水音意,是带有黏液的水。
泰山就是浑身通泰之山。
泰山也与春字音意有关。
泰山顶上有丈人峰。
泰山顶上的丈人峰与西部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的丈夫形成一对应关系。
昆仑之昆就是其字拆开音意。
昆仑――泰山!
丈夫――丈人!
门当户对!
你爹伟岸!你老公也不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佳偶天成!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婿是个象形字,按字面来说专指女子的丈夫,并且专指30岁以前的男子,而立之后就不称为"婿"了,就称姑爷或以小辈称呼之长辈序例了。
"女"是专指女性了,女子在结婚未生子女前称女,结婚有子女后称妇或母,再和"胥"组合起来,就成了特代词,代表未婚或未生子女的女子对象。
为什么和"胥"相配称婿呢?因为"胥"指的是蟹酱,是古代官府中的小吏,也指有才智的人,为女子择个有才智的官府中人做对象,是件令人惬意的事,因此"女"配"胥才是佳婿。
其次"胥"有等待、观望、察看之意,对女子未来的对象进行观望、查看后,女子和家庭感觉还不错,就会纳为"婿",从此就成为一家人了。
观上述,"婿"还是有一定来历的,不管任何时期,要做人家的女婿,一定要品行端正,才貌双全后,经得起人家的观查和考验,才会心想事成,成为一个称职的女婿,也就是人家满意的乘龙佳婿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