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如果从个人情感方面来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孀居长达三十多年,自然是非常孤单凄冷的,这没法子,但松赞干布的离世,并没有影响到文成公主在藏地的崇高地位,孀居时期的文成公主,依旧备受尊敬,拥有的财富与威望不可小觑。

近年来,网上一直有各种关于文成公主实际地位低于尺尊公主,而且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在吐蕃过得如何惨兮兮之类的说辞,然而这些并没有任何的确切依据。

那么,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离世后,在吐蕃到底如何呢?

第一,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非常高,不可能低于传说中的尺尊公主

根据吐蕃自身的史料《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的尊号是“赞蒙”,意思就是“赞普的妻子”,与中原的“后”是同样的意思,文成公主乃是松赞干布的正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吐蕃推行的可能是“平妻制”,也就是说松赞干布的妻子并不止文成公主这一个,那么,倘若真是如此,文成公主的地位又如何呢?

吐蕃典籍《贤者喜宴》: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事实上,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里,对于松赞干布后妃的记载仅有区区三条,其中一条说的是贡松贡赞的生母,而另外两条都是文成公主。

一,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誉宋(禄东赞)迎至吐蕃……此后三年……此后六年,犀松赞赞普(松赞干布)升遐,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

二,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在关于吐蕃的藏地本土所有文献之中,被专门记录下来,身后享受祭祀尊荣的松赞干布后妃,只有文成公主一人,仅此,足以证明文成公主的地位。

至于那位传闻中地位比文成公主还要高的尺尊公主,尴尬的是,似乎的确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因为无论是敦煌相关史料,还是吐蕃本身的典籍,以及中原的正式史料里,都找不到关于尺尊公主的只字片语,倒是在藏地少数神怪书籍里有所出现。

说白了,尺尊公主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遑论地位高于文成公主这种无稽之谈。

第二,文成公主不仅地位很高,而且财富很多

文成公主虽然并非皇帝亲女,只不过出身宗室,但其远嫁吐蕃意义非凡,当时的太宗李世民为其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当然,这也是为了同时显示大唐的实力,而吐蕃方面迎娶文成公主之时,也给予了惊人数量的聘礼。

入藏之后,除了为文成公主兴建布达拉宫之外,文成公主还得到了其他大量的赏赐。

《于田教法史》记载,文成公主在藏地兴修寺庙,为寺庙献上土地与牲畜,供奉所有比丘的生活,使得大乘佛法在吐蕃进一步兴盛。

虽然这其中可能存在夸张的成分,但是文成公主拥有数量惊人的财富必然是事实,而拥有如此众多的物质财富,文成公主的生活条件自然也不会差。

第三,松赞干布离世后,文成公主仍旧有相当的权威

现在很多网上的传言,说松赞干布离世后,文成公主深居后宫,孤孤单单孀居至死,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文成公主在吐蕃,并非什么事情都不管。

一,更换佛像事件

有人无风起浪,称最初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携带到吐蕃的金刚佛像被供奉在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释迦像只是被供奉在小昭寺,之后金城公主入藏才进行了调换,因此,文成公主的地位要比尺尊公主低。

且不说尺尊公主存不存在都要打个问号,所谓的大昭寺与小昭寺,只不过是翻译的问题,在吐蕃,这两座寺庙被称作神变寺庙、绕木齐寺,根本没有大小高低之分。

而且,按照《柱间史》记载,更换雕像是并不是金城公主,而就是文成公主,除此之外,逻些城诸多寺庙佛殿布置事务,都是文成公主亲自安排,吐蕃众臣照办。

二,对中原僧侣进行资助

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太州玄照法师在贞观年间也曾前往天竺求取佛法,路经吐蕃,蒙文成公主相送,在高宗显庆年间,玄照法师从天竺返回唐朝,再次经过吐蕃,重新见到了文成公主,公主深致礼遇,并且给了很多资助。

玄照法师回程之时,文成公主已经孀居,但她仍旧活跃着,并非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问了,玄照法师毕竟是唐朝僧人,他路过吐蕃属于外务需要处理的事情,文成公主迎接礼遇,也证明文成公主依旧有很大的话语权。

三,调和唐蕃之间的关系

作为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一般不会去参与朝政要务,不过,文成公主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简简单单居住在后宫里。

调露元年,文成公主派出使臣回到长安,告知松赞干布离世的消息,并请求唐朝再次与吐蕃进行和亲,虽然唐高宗没有答应,却派了人来参加松赞干布的葬礼。

要知道,当时的吐蕃噶尔家族权倾朝野,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不断僵化,随时可能对唐朝进攻,文成公主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努力弥合着双方的关系。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文成公主在吐蕃具有一定威望与实权的情况下,不然,根本不会有人听她的。

文成公主去世之后,唐高宗再次派人前往吊唁,而吐蕃方面则为其进行了盛大祭祀,并且记录在册,古代吐蕃的史书,往往惜字如金,甚至很多规模不小的战争都不会写进去,却记载下了文成公主离世之后举行的祭祀典礼,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并没有因松赞干布的离世受到影响。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民族团结的典范。

但在近几年,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不一样的言论,包括松赞干布是到唐朝抢亲的,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妾室、文成公主地位低下等等言论。

这些言论,不知道从何而来,但流传的有声有色,甚至开始标榜真实的历史。那么,从史料上记载看,文成公主到底地位如何呢?

漫长而坎坷的提亲之路

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之后,开始迫切的想要发展,他从尼泊尔引进了文字,创造了藏文,同时,又渴望和大唐联姻,因为他发现,连小国吐谷浑也娶了大唐的公主,何况自己这个大国呢。

于是,吐蕃在贞观十二年的时候,就尝试求亲,但被唐朝拒绝。并不是因为李世民眼高于顶,而是,他并不知道吐蕃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求亲失败的使者,为了避免责罚,故意说是吐谷浑从中作梗。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一怒之下,大破吐谷浑,这场胜利让松赞干布自信心爆棚,于是,统兵二十万侵占唐国边境的数个羁糜州,并且将战火燃烧到了松州。

唐王朝震怒,派侯君集带领五万精锐驰援松州,一举击败吐蕃军队。

这场败仗,让吐蕃君臣震惊不止,内部开始极力反对松赞干布和唐军开战。甚至,八个元老采用自杀的方式来进行进谏。

松赞干布冷静下来,立刻退出所占据的羁糜州,将大军退回吐蕃。然后安排手下最有智谋的禄东赞出使唐朝,而且,带来的彩礼也很丰厚,包括黄金五千两,各种奇珍异宝数千件,还包括一尊极为珍贵的佛像。

对于刚刚统一的吐蕃而言,这已经是相当厚重的礼物了。

李世民经过慎重考虑,并且考验了大使,尼泊尔的求亲队伍,终于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于是,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可见,这次和亲,吐蕃下了很大的本钱,甚至还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宫殿。当然,大唐的文化、制度、先进的技术、大量的经文也传到了吐蕃。松赞干布就是凭借这些嫁妆,完成了吐蕃改革,以及吐蕃封建化的进程。

松赞干布废了如此大的力气,才娶了文成公主。可见,没有抢亲一说。

炮制出来的尺尊公主

那么,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如何呢?历史上,松赞干布的确有好几个老婆,但地位最为崇高的还是文成公主。

在很多网络文章中,松赞干布的诸多妃子中,有一个叫尺尊公主的人物,说是松赞干布的正室。

但我查过很多资料,这个尺尊公主,是个很奇怪的人,没有生卒年月,没有子孙后裔,松赞干布的儿子也没有资料显示就是尺尊公主生的。

更主要的是,这个公主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源于藏族传说,这些传说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在元朝招降吐蕃之后才神奇的出现。

另外,在敦煌发掘的吐蕃文书中,松赞干布的记年中,多次提到了文成公主,却只字未提尺尊公主,而这些出土文书,是吐蕃方面的文书。

可见,当时吐蕃,并没有一个叫尺尊公主的人物,不然,如果她真的是正室,为什么吐蕃内部的历史记录只字未提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宗教的对抗和冲突,更简单讲是中土佛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冲突。在藏族人民心中,文成公主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但她代表的却是中原佛教文化,而不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地位,不得不炮制出来一个尼泊尔公主来为自己的理念站台,而在元朝藏传佛教大盛,喇嘛的地位很高,因此,这种宣传被有意识的扩大,才形成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出现。

而现在的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在吐蕃灭亡后破损严重,直到元朝,藏传佛教大盛,元朝庭才开始重新修缮。所以,有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也就很正常了。

事实上,松赞干布的确有妃子,但地位完全比不上文成公主,也无法享受文成公主的权力。但松赞干布只活了三十三岁就死了。

那么,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的地位,又如何呢?

有地位无实权的文成公主及吐蕃赞普

在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却也没有掌握实权。因为,在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的局势,出现巨大变革,别说是文成公主,就连吐蕃的赞普,都没有了实权。

而吐蕃的权力,落在了噶尔家族的手中,这个家族的代表,就是禄东赞。

禄东赞对唐朝依然是十分友好,但并不因为和唐朝的友好就放弃了吐蕃的扩张。吐蕃开始向北扩张,而这时候的唐朝,也开始向西扩张。于是,吐蕃和唐朝,终于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开始在西域碰撞起来。

这时候的吐蕃,虽然和西突厥联手,却也远不是唐朝的对手,吐蕃和西突厥的建军屡战屡败。最终,西域被唐朝完全控制。

这时候,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富有争议的战役,被称为乌海战役。这场战役,苏定方以一千精兵,大破吐蕃八万大军,杀死吐蕃主帅,禄东赞受伤。

乌海之战奇怪之处在于,吐蕃的资料上记载了,唐朝的史书却没有记载。而在后来,大非川之战胜利后,主帅论欽陵也忆苦思甜,提到了乌海之耻。可见,这场战役真实存在,但却没有被唐朝历史记录。

这场战役后,禄东赞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论欽陵继续掌握吐蕃朝局。并且开始和唐朝长时间缠斗。

有人因此,认为,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地位很低。其实不然,文成公主有很高地位,但没有实权,而吐蕃这个烂摊子,已经不是文成公主及赞普所能左右的。

文成公主五十五岁的时候死于拉萨,吐蕃国以最高礼节为文成公主送葬,并且在文成公主死后,多次祭祀。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待遇依然非常好,毕竟像李治、李世民活的岁数也不过五十多岁,如果她的地位低下,恐怕在异国他乡活不到这样的岁数。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许多人都说,在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失去了松赞干布的保护,自然是生活苦楚凄凉,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认为,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守寡三十余年,虽然是孤独寂寞,但她十分富有,并且在宗教等事务上权力极大,实在说不上生活凄凉。

有些人说,文成公主只能算是松赞干布的小老婆,因为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松赞干布已经迎娶了尺尊公主,所以很多人由此认为文成公主的地位是低于尺尊公主的。可是根据吐蕃人自己撰写的史料《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来看,文成公主被尊称为“赞蒙”。那么什么是赞蒙呢?赞普的妻子称为“赞蒙”,又作“朱蒙”。所以,毫无疑问,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的正妻,至于当时的吐蕃实行的是否是平妻制,我们在这里不作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文成公主绝不是世人所说的小老婆。

那么文成公主在几个老婆中地位如何呢?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关于松赞干布的后妃的记录只有三条,一条是用来记载松贡赞的生母是谁的,而另外两条全部是用来记载文成公主的。这两条分别是:“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宋(即禄东赞)迎至吐蕃之地,此后六年,墀松赞赞普(即松赞干布)升遐,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和及至羊年(683)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从这两条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松赞干布的所有后妃之中,只有文成公主被吐蕃的历史文书专门记述并且享受后世的祭祀,这便足以证明,在松赞干布的后妃中,文成公主的地位是最高的。

文成公主除地位崇高以外,还十分的富有。据成书于公元八至九世纪的《于田教法史》记载:文成公主降嫁吐蕃赞普时,在吐蕃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寺庙,并且给寺庙献上土地与奴隶、牲畜。全体比丘来到这里,由公主供养他们的生活,大乘教法由此更加宏扬光大。文成公主之富有,可见一斑。

并且文成公主手中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传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的觉阿释迦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仅被供奉于小昭寺,而尺尊公主携带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被供奉于大昭寺,由此可见文成公主的地位比不过尺尊公主。但是在当时的吐蕃,实际上称大、小昭寺为神变寺、惹冒切寺(绕木齐寺)等,根本没有具体的区分大小,而大、小昭寺之称也是后世的说法。文成公主去世后,大臣那阐布、屯米桑布札和噶尔东赞的子孙臣子们,遵照文成公主的遗嘱,将不动金刚像(即尺尊公主的释尊八岁等身像)安立在了小昭寺,而将释迦牟尼像(即文成公主的释尊十二岁等身像)转移到大昭寺,并举行了殊胜安住仪轨。按照《柱间史》的记载来看,调换佛像完全是文成公主的安排,并且由吐蕃大臣执行。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宗教事务方面有着极大的权力。

虽然文成公主不参与军政事务,但她还是对唐朝和吐蕃关系的缓和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吐蕃噶尔家族掌握大权,并且积极对唐进攻时,文成公主还能派出使者表示希望与唐和亲,调节双方的紧张关系,努力改变当时的政治关系,就可看出文成公主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和她所拥有的话语权。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去世。唐和吐蕃都对她的去世表示了哀悼和怀念。唐朝专门派遣使者祭奠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也是松赞干布的后妃中唯一享受后人祭祀的妃子。由唐朝和吐蕃对文成公主后事的重视程度来看,文成公主虽然一直寡居,但生活富足,地位崇高,并且受到人们的尊重,文成公主也对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友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文成公主入藏后,经历了短暂的苦闷挣扎,却在松赞干布去世后,轰轰烈烈地度过了余生。

一、家门卑微灾难降。

如果不是圣旨的降临,山东任城的这户人家,谁都不知道他是当今皇帝的远亲。

皇恩浩荡扫过小城,李姓人家不仅没有感到蓬荜生辉而是陷入了绝望。女儿被封为公主不是飞上枝头变凤凰,而是要奔赴十八般地狱。人丁稀少、势力单薄、悲悲戚戚的李家夫妇不知所措,望着女儿娇弱的容颜只有长吁短叹。

女儿更是梨花带雨、百般不愿,不愿远离孤单的父母,不愿去苦寒之地飘零,然而圣旨在身岂能违背。只得含泪踏上漫漫的风雪人生。

李氏夫妇知道自己的女儿被狸猫换太子。真正的皇家公主谁愿去万里之外的匈奴,那是一条看似荣耀实际凶险的不归路。

无字无名的李姓女子被迫成为后来载入史册的文成公主,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15岁的柔弱女子一去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见过父母,在遥远的异域他乡终老一生。

二、远嫁新妇苦徬徨。

虽然从布衣粗衫的小家碧玉变成了雍容华贵皇家公主,虽然是松赞干布花了黄金五千两及无数珍宝明媒正娶的,虽然是当今天子风风光光给了大量陪嫁、千军万马护送而来的,文成公主依然开心不起来。

出入不便。三寸金莲的小脚女子怎比天足?周围毡房的女子下河挑水骑马放牧天马行空。望着帐篷内外风风火火的姑娘们,文成公主悲从中来,想念与母亲在炕上做女工的情景,想念母亲做的煎饼,寒冷的夜里,泪水常常浸湿枕头。

饮食不惯。在老家吃惯了大葱抺酱卷煎饼,眼前酸酸的马奶子、腥膻的牛羊肉令她难以入喉。

语言不通。如果使女外出,她只能像哑巴一样指手画脚与人交流。

还有讨厌的赭面(后被松赞干布下令废除)。汉人化妆只在脸颊略施胭脂,就像高原红。而吐蕃人要把整个脸都染红,以阻挡强烈的紫外线,简直就像个猴屁股啊!

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对于叱咤风云的大女子来说,都不是事儿,但对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弱质,那就是生活的全部。

三、相敬九年夫早亡。

650年,相貌堂堂智勇双全的松赞干布逝世,刚刚熟悉吐蕃生活的文成公主的天塌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24岁新寡的她要遵守三从四德。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是,年纪轻轻的丈夫竟然连半个子嗣都没留下。

回大唐那是痴心妄想。她想起出嫁的路上,想念娘亲时,那面摔碎的日月宝镜化成的日月山,那被山阻挡的倒淌河。河水尚且能倒流,远嫁的女儿怎么就不能回娘家?入乡随俗难道只能老死他乡?如今,她就像一颗蓬草在戈壁滩上随风旋转,漂泊无依。

四、痛定思痛立志向。

孤苦伶仃的文成公主在苦闷徬徨中思索今后的人生。34岁丈夫英年早逝的原因,与这里的环境息息相关,青藏高原是高海拔的苦寒之地,生育率低,寿命很短(解放前藏族人平均寿命55岁,现在平均寿命68岁)。

丈夫早逝给她当头一棒,怎样完成松赞干布和唐朝学习的雄心大志?怎样让这里的人们活得更久?这个念头在文成公主脑海中久久徘徊,仿佛在黑暗中闪过一道亮光照亮他今后生活的方向。

在此之前,虽然在布达拉宫里千间豪宅里衣食无忧,但没有子嗣的烦恼始终折磨着她。望着小昭寺里堆积的金银财宝,本来是给儿子的,现在丈夫死了,好女不事二夫的古训高悬脑海。失去了庇护,宫里的男女老幼全都是亲人啊!千金散尽交朋友。原来生活节俭的女子一下子变得慷慨大方,眼中只有丈夫的妇人变得心怀天下。

文成公主把陪嫁的珍宝送给身边女人,教她们綉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把360卷经典、筮经典300种及营造与工技著作、治病医方、医疗器械⋯⋯全部捐给寺庙。

在松赞干布死后的30年里,文成公主积极劝谏新主,派聪明的吐蕃人到唐朝,学习诗歌文化,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医疗技术,学习先进的养蚕与纺织技术,并身体力行地向吐蕃人传授中原的健康饮食。

她热爱藏族同胞,全身心投入到改善藏民生活的行动中,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藏人给她的塑的雕像,在拉萨冷冷的风中静静矗立一千多年。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赞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从影响松赞干布穿汉人的绫罗绸缎到影响整个藏民的科技文化,文成公主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又在吐蕃生活了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文成公主可是半点委屈都没受,为啥?因为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差点是葬送了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赞普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君,吐蕃王朝在松赞干布这一代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隋朝时期义宁元年,松赞干布出生在降巴木决岭王宫中,其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的第32任赞普,松赞干布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注定不凡。

朗日松赞十分看重松赞干布的教育问题,大到学习唐朝文化,小到亲自为他挑选朋友,从而松赞干布小小年纪就已经超出同龄人太多。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松赞干布各个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因此他也是朗日松赞的钦定继承人,只等朗日松赞退位便可成为第33任赞普。

但松赞干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这么快继承赞普之位,唐贞观三年,因为朗日松赞没有处理好新旧贵族之间的关系,导致旧贵族起兵内乱杀死了朗日松赞。

作为钦定的继承人松赞干布临危受命登上赞普之位,此时的松赞干布只有十二岁,但其表现出来的状态又远不像是十二岁的少年所为。

松赞干布上位之后先是拉拢朗日松赞的旧臣成为自己的势力,随后还是追杀害死其父亲的凶手,可以说松赞干布刚一上位就对吐蕃内部进行了一波清洗。

屠杀是血腥的,但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可见的,吐蕃内部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旧贵族因为被清洗所以再也折腾不出什么风浪。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松赞干布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旅,在吞并了羌族各部落后,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王朝是近几年来最强大的吐蕃王朝。

但松赞干布的野心远没有这么简单,为了让吐蕃王朝更加的强大,松赞干布跟唐朝取得联系并为之交好。

松赞干布虽说身在西藏,但对于中原的盛唐文化非常向往,他认为吐蕃要想强大,就必须跟唐朝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当时唐朝也确实是最强时期。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让使者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问好,唐朝当时万朝来贺可不是吹的,为了表示汉藏友好关系和礼尚往来,唐太宗又让冯德遐带上礼品前往西藏问好。

冯德遐的到来让松赞干布异常的高兴,用当地最高的礼节来欢迎这位来自大唐的使臣,在交谈期间松赞干布也从冯德遐口中得知了一个重大消息。

松赞干布得知吐蕃边缘的突殿和吐谷浑王国都跟唐朝有联姻关系,而他吐蕃王朝则一直没有联姻,不仅是他松赞干布,就是其祖上也没有这份殊荣。

于是在冯德遐回去的时候松赞干布特意让使者带上礼品跟冯德遐一块回去,目的显然很明确,就是向唐太宗求婚,不对,是向唐太宗请求和亲。

虽说松赞干布的礼品很贵重,但唐太宗还是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不过也很好理解,当时唐朝强横的根本不需要和亲来保持稳定。

这下算是让使者难办了,他们来的时候可都是带着命令的,要么他们跟公主一块回去,要么都一块别回去。

最后使者还是回去了,不过他们是这样说的,唐太宗本来是答应了两国和亲,但吐谷浑王从中阻拦,这才导致这件事没成。

松赞干布也不是好惹的主,在得知后直接派兵攻打了吐谷浑部落,可怜的吐谷浑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打了一顿,最终更是无奈迁移。

在打败吐谷浑部落后,松赞干布开始了第二次求亲,不过这一次却是带着骑兵前往唐朝边境,这是一次颇有攻击性的进攻。

如果是其他皇帝的话或许还真就招架不住,但松赞干布低估了大唐,也低估了唐太宗,此时可以说是唐朝最盛时期。

在得知松赞干布入侵松州后,唐太宗立即让侯君集做主将,让牛进、刘兰等人做副将辅佐侯君集对抗松赞干布。

一场虎头蛇尾的战争就此展开,令唐太宗和松赞干布都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侯君集出手,先锋牛进就把松赞干布给打跑了,牛进甚至还直接打进了吐蕃的大营当中。

这下算是给松赞干布吓得不轻,随后立马向唐朝道歉并送上大量的礼品,此时的他哪里还敢想着和亲,不被唐军给平了就算不错了。

这一次倒是唐太宗松了口,在看到松赞干布的诚意后,便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前往和亲,这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所以说文成公主还是有点皇室血脉的,唐太宗这一点还是要比那些用宫女充当公主的皇帝好太多。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踏上了入藏的路程,松赞干布等待了七年的和亲终于落实,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后便立即被松赞干布给封为王后。

在生活上松赞干布也是竭尽所能的给文成公主最好的,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将脸涂得很红,松赞干布便取消了赭面这一民俗。

虽然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间并无子嗣,但松赞干布对此并不在意,对文成公主的宠爱没有减弱半分。

可惜好景不长,唐永徽元年,三十四岁的松赞干布突然去世,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夫,文成公主又在藏地生活了三十年,永隆元年因患天花不幸去世。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当寡妇是很容易被欺负的,而文成公主一个人守了三十年寡,她在吐蕃的生活怎么样呢?有没有受到委屈?

其实这就是多虑了,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虽然去世了,但这并不能影响到文成公主的地位,她的地位在吐蕃还是非常稳固的。

首先文成公主是代表唐朝跟吐蕃进行和亲的,也就是说文成公主是藏汉友好的见证,并且文成公主为吐蕃还提供了大量的好处。

因为有和亲这一层关系在,所以在之后中原跟吐蕃的关系异常交好,,两国的商人也是频繁来往,将各国的特产卖到对方。

在文化上文成公主也是出了一份力,她代表的唐朝文化给吐蕃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为此松赞干布还特意让吐蕃中的优秀才俊前往长安求学。

这种种原因让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极其之高,如果在吐蕃说文成公主的坏话,被人听见指不定就会被揍一顿。

并且文成公主代表的是唐朝,而唐朝虽说国君从李世民更换为了李治,但国力依旧强横,对付一个吐蕃也不是什么压力。

纵然文成公主只是李唐宗室的一位女子,但和亲了就代表是唐朝的脸面,如果你吐蕃敢欺负我大唐公主,这怎么不得发兵问候一下?

所以说文成公主在丈夫松赞干布去世后是半点委屈都没受,谁让文成公主的娘家人厉害呢,你说是吧?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二连哟,风云妹子在此谢过啦~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松赞干布与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的联姻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传为佳话。但是政治婚姻从来都摆脱不了利益冲突,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看似是大唐的特别恩典,实乃唐王朝的被迫无奈之举,文成公主在吐蕃实际上过的并不幸福。

首先,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并非是唐朝自愿的。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首次遣使赴长安希望能与唐朝和亲,并借此与唐朝加强往来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但和亲招到了唐太宗的断然拒绝,松赞干布盛怒之下出兵攻打唐朝的附庸吐谷浑,差点打的吐谷浑亡国。贞观十二年(638年)又出兵入侵唐朝本土,唐太宗集结兵力防御,结果招到大败。此后松赞干布不断袭扰唐朝边境,唐军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迫使唐太宗不得不做出妥协接受吐蕃的和亲要求,贞观十四年(640年),以江夏王李道宗为和亲使,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软硬兼施迫使唐太宗送出文成公主,这被普遍认为是妥协屈服之举,但唐朝上下极力营造出一种唐朝和吐蕃世代友好,和亲可以增进这种友好关系的氛围,却竭力淡化这次和亲的“被迫性”,文成公主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出嫁吐蕃,其之后在吐蕃的生活,难说有多幸福。

文成公主出嫁时,正是青春韶华的大好年龄。但极为不幸的是,她嫁给松赞干布不过短短9年时间就开始守活寡了,649年松赞干布病逝。此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1年直至去世,并至死都没有回到唐朝故土。早在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之前,松赞干布就已经有了6个有名有份的爱妃,其后宫女人更是无数,又能分给文成公主多少爱呢?她每天要做的,不过是像丫鬟一样照顾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其国母形象更是淡然无存。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九年,竟然没有生下一子半女,这也被认为是两人感情平淡的重要佐证。无子无宠地位平庸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的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还要恪守节妇之道,独自孤独的又生活了31年。

不过,文成公主毕竟是唐朝公主,尽管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失去了最大的依靠,但是她的特殊身份依然使吐蕃人对她保有最大的尊敬。晚年的文成公主也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做了不少事,比如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贞观年间玄照法师前往西域求法,经过吐蕃,来往都得到了文成公主的赞助,“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重见文成公主,深致礼遇,资给归唐”。并且此后凡有汉僧去西域求法,凡路过吐蕃的皆给财资派人护送。

文成公主一般不参与军政事务,但是,在文成公主晚年,她还是致力于缓和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的。据《资治通鉴》记载,调露元年(679)十月,“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论塞调傍来告丧,并请和亲,上遣郎将宋令文诣吐蕃会赞普之葬”。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遣使入唐通告,并希望能再一次和亲,唐高宗拒绝了这个请求,但也派遣了中郎将宋令文入吐蕃吊唁。文成公主这次调和吐蕃唐朝的关系虽然没有成功,但也从侧面看出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她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显著提升。

唐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去世,总计在吐蕃生活了40年。文成公主去世后,得到了唐朝和吐蕃隆重的哀悼,唐朝方面:“永隆元年,文成公主薨,高宗又遣使吊祭之”(《旧唐书》),吐蕃方面:“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