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康熙王朝》是部好剧。

康熙八岁登基,到驾崩,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像擒鳌拜,前三藩,收服台湾,亲征准葛尔……都是大手笔。特别是为大清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然而,晚年的康熙已无年轻的时候那样风风火火,而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了。吏治上的贪污腐败,国库财政的空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特别是太子两废两立,康熙更加的落寞。

之所以康熙临死前向想天再借二十年,就是好好的整治朝纲,培养一个盛世明君。

l晚年的康熙,已无昔日的锐气!

在征讨准葛尔后,康熙就下旨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民的经济。

在政治上,康熙也没有像以前铁腕治政了。于是,那些吏治上的贪污受贿之风又抬起头来了。

其实,财政库银在太子的带头之下,纷纷向外借,已是徒有数目了。

当四阿哥把这些情况向康熙禀报时,康熙长长的叹气:老了……一副落寞的萧萧之色!

因为,康熙有心无力去处理了。

2太子两废两立,让康熙彻底的心灰意冷!

对于太子胤礽,康熙一片苦心,栽培,言传身教!

可是太子?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

这件事对康熙打击很大。

加上,晚年九子夺嫡的大戏,如火如荼,图穷匕见,让康熙更加的寒心……

想好好的培养继位的儿子,留给康熙的时日无多了……

总结:面对自己曾经可歌可泣的万里江山,到了晚年却满目苍桑,康熙想整治,从头再来,可是时日无多又有心无力了。于是,就想向上天再借二十年的阳寿。这是多么的无奈和落寞的-

《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王羲之说过一句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体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仿佛已经看淡生死,是一种理想的生命观。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人都贪生怕死,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王朝》中,走到人生尽头的康熙也难以“免俗”,希望能够向天借命。他当时已经执政一个甲子,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为何还要向天“借命”?

康熙是帝王,也有寻常人的一面

人来到世上,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又想得永生,不计代价地研究长生之术,企图为自己延年益寿,这是人性。自古以来,长生不老就是一个产业,无数帝王将相都曾消费过,秦始皇就是其中的代表。位置越高的人,长生之欲越强,从“万年吉地、万岁”等皇帝的专属名词就能看出皇帝有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永生。

撇开皇权,康熙也是肉体凡胎,不可避免地受到生老病死的制约。正因为他是人,他也有求生的需求。在千叟宴上,康熙志得意满,接受大家的顶礼膜拜。这是他一生的巅峰时刻,他感天动地,敬颂苍穹,换做任何人,恐怕也希望时间能够静止,生命能够永续。他说借命二十年,我认为纯属场面话,长生不老才是终极目的。这就如同《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在五丈原明知自己要油尽灯枯了,还要点灯借命。

未竟的事业,生前的遗憾

人在每个阶段,总会有所遗憾。康熙是千古一帝,一辈子确实做过如许多事,比如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但也有许多他没来得及做的事,比方说立储,他就有点不尽人意。当初,平定三藩时,赫舍里生下胤礽却因自己难产而去世。康熙感怀夫妻之情,同时为了稳定人心,立了胤礽为皇太子。

剧中,胤礽不管是坐朝听政,还是父子关系,刚开始还行。但到了后来,他开始有点飘了,先是与大阿哥暗中较劲,接着声色犬马,还与索额图串联谋反,导致与康熙的父子关系破解,最后被关进宗人府。

在古代,储君事关国家根本,太子被废不可避免地影响政局稳定。康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他又无可奈何。在胤礽被废后,康熙始终没有明确立谁为太子。直到千叟宴上,康熙让魏东亭的孙子和弘历一起玩耍,才暗示了接班人员。康熙对魏东亭说:“朕只想跟上苍要一点点光阴,让朕把后事安排妥当。”

这话中透露出,康熙还没有为权力交接做准备,但又希望能够平稳过渡。当父亲的,总希望为子女把路铺好,最好能将所有的事都做了,即使送上马,也要扶一路。看着后继之君坐稳皇位,做个好皇帝,是康熙此刻的心愿。

公开宣布后继之君的前夜,他又对魏东亭说:“有时候,朕真的想祈祷上苍,再给朕二十年的时间,让朕培养一个后继之君。”

康熙说这话时,其实已经确立了继位人,还将遗诏给魏东亭过目。但自己品味这句话,感觉康熙对胤禛要么不是很满意,要么不是很放心。所以,向天再借二十年,康熙有足够的时间重新选择新君;即使传位胤禛,也有足够的时间锻炼他,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能够挑起大清的千钧重担。

康熙一辈子都为大清的事业而奋斗,不敢有丝毫怠慢,临终前最关注的也是继位人选。一个合适的继位人,能够继往开来,将大清盛世推向高峰;一个昏庸之君,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也会让大清生灵涂炭。因此,对于继位人,康熙慎之又慎,只能反复斟酌,即使确立了,也要观察。

此外,康熙的遗憾,远不止后继之君,仅就电视剧而言,容妃和蓝齐儿也是他的心头肉。也许再活二十年,他能化解与蓝齐儿的误会,能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能刷新吏治,能见到蒸汽机……

秋媚说:康熙向天借命,一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人,有贪生的一面;二是因为他是帝王,要对大清的未来负责,要多次考验后继之君,他才会放心;三是因为他是父亲,要对子孙后代负责,想看着他们长大成人。

《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乾清宫大殿之上驾崩的康熙剧照

前言:

通读全篇让你透彻了解《康熙王朝》整个人物关系,来龙去脉,让你彻底清楚康熙为何临死不愿闭眼,而想祈祷苍天再给他二十年的真实原因,其因其果让康熙悲痛万分,但又无可奈何,气数天注定,只可惜人(康熙)定未胜天命。

一生辅佐两代君王的政治女星突然陨落,一个想爱而未曾说出口的“女菩萨”也伴随支柱一同离世,康熙未曾见到这两位最后一面,悔之晚矣!

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同一天归天(《康熙王朝》剧情)

康熙亲征准格尔为了收剿葛尔丹,这是康熙的国策,也是周培公给康熙制定的国策,但是相信这其中也夹杂着康熙看到哭成泪人的蒙古草原月关-宝日龙梅的家仇和国恨,康熙两次分剿葛尔丹终于尘埃落定,并且大皇子胤褆亲手斩下了葛尔丹的人头,插在了毛尖上;

但是喜极生悲的是待康熙班师回朝后,让她一生敬佩的精神和政治支柱孝庄太后驾崩了,与此同时,康熙年轻时的“旧爱”也与当天圆寂,康熙含恨郁郁寡欢多日。

正所谓祸不单行,接二连三,康熙漠北归京竟然做出了“改变”后世的惊人之事,废黜了他亲手册封的皇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荒淫无道,密谋篡逆。

康熙远征期间,太子胤礽监国,索额图依旨辅政,在此期间,太子听说康熙病逝,有可能御龙归天,不仅丝毫没有悲状,而且府中竟然暗中准备皇冠龙袍,康熙勃然大怒,与此同时索额图在朝中暗中找人四处散播谣言,更可怕的是太子竟然与索额图密谋想谋害康熙,且太子还与送花女怀有龙种,最可恨的是此女竟然是前朝欲孽朱三太子的遗孤,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昏庸之人,康熙岂能将自己一手打造的铁桶江山毁在这种逆子手中,康熙忍痛割爱,毅然决然的祭天告祖,废黜胤礽皇太子之位。

快刀斩乱麻,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杀一儆百,天威不可犯,太子位空虚,大皇子胤褆,第一个露头被康熙一枪打回原形,同样被圈入宗人府。

胤褆对太子位早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做事过激,被康熙看透

大皇子胤褆跟随康熙远征期间被葛尔丹所俘,有损大清颜面在先,暗中又有“陷害”太子胤礽的嫌疑,且在李光地查封胤褆府时,有搜出邪恶之巫术,更加表明其用心不止觊觎太子位,更想要的皇帝梦。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炒菜不放一滴水容易糊锅,不放一滴油菜又不香,正是如此,跟随了康熙几十年的爱臣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也被康熙痛下杀手,在劳中颐养天年。

纳兰明珠(左) 索额图(右)

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本身没有错,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想当将军的兵卒不是个好兵。

但是他们两个人错就错在不该拉党结派,不该背后唆使康熙的两位皇子骨肉相残,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实则不然,在康熙看来自己的儿子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后世之君,不然康熙不会从外地调动人员在上书房走动,已然注入了新鲜血液,早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晚年的康熙痛定思痛,感受到极度的孤独和寂寞,身边的亲人儿女逐个离他而去,直到他内心挚爱的女人容妃也离他而去之时,康熙才真正醒悟。

康熙让自己心中的挚爱-容妃背了骂名和黑锅,直到容妃病疾累到后才替其平反,而康熙的命运在孝庄太后死前已然给她规划好了,其遗言就是让容妃誓死保住太子,但是殊不知,容妃的一言一行,康熙了然于心,但是康熙却不能让大清的江山终结在一个愚子手中,所以对胤礽也是废了立,立了再废。

康熙经历了以上的大喜大悲,看透了世间冷暖,观察黑暗,明争暗斗,康熙自知天不假年,但是心中又无满意的后继之君,还担忧源源不断的党争和夺嫡,唯有希望苍天能够再给她二十年,能够在后续的皇子中培养出一个像自己一个全能的太子,才可瞑目。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是他说的吗?

《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进入晚年的康熙越发孤独寂寞,亲生儿子之间为了皇位,开始结成党羽,你争我夺。为了稳定朝政,留给后世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康熙忍痛割爱,将自己的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先后废掉,终身圈禁,甚至还为此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容妃打入了冷宫。

太子之位虚悬,康熙对继承人的选拔一直很谨慎,但始终没有再立储君。而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明确提及继承人问题只有一次。

那就是在自己晚年的千叟宴结束后,康熙酒醉朦胧,与自己的老哥们儿魏东亭相互搀扶着聊天叙旧。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继承人问题,于是康熙便拿出传位诏书的匣子给魏东亭看,魏东亭看过之后,对继承人的最终人选大感意外。

看来康熙对自己立的嗣君也不是非常满意,毕竟他用半生时间去培养太子胤礽,希望胤礽能够顺利接过自己的接力棒,继续把这个帝国带向辉煌。但是,胤礽不仅顽劣,而且还在索额图的蛊惑下,提前准备龙袍,妄图谋反。失望至极的康熙最终决定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随后又圈禁了意欲夺嫡的大阿哥胤禔,并将二人背后的索额图集团和明珠集团彻底铲除。

所以,心灰意冷的康熙只能长叹一声,他真的希望上天能再给自己二十年时间,他就能再好好培养一个后继之君了。

结果,看过传位诏书的魏东亭在睡梦中气绝身亡,而康熙决定在朝会上宣布传位诏书,却在拿出传位诏书的瞬间溘然长逝。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导演似乎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巧妙地回避了历史上的雍正即位之谜。

《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心不甘,情不愿。帝王之相表露无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