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不能一概而论,清朝的富察氏虽然是满洲八大姓之一,但也不是所有的富察氏家族都很强,就好像明朝的皇帝姓朱,但民间也有姓朱的贫苦之人,清朝富察氏一族,既有满洲上三旗的高门显第,也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中的寻常旗人乃至包衣。

比如,清代皇帝的后宫之中,姓富察的相当多,然而真正富察氏的皇后,却仅有乾隆帝元后孝贤纯皇后一人而已,与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相比,并不算多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富察氏家族在清朝很牛,主要还是因为乾隆帝孝贤纯皇后的娘家,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富察氏家族。

富察氏,满洲大姓

在清朝,富察氏既是大姓,也是老姓,早在辽女真时期就已经出现,叫做“蒲察”,后来演变成了“富察”,辽朝之时,蒲察部也是当时的女真各部之中最强盛的分支之一,这也奠定了后来富察氏的极高地位。

富察氏原本是辽女真古老姓氏,始祖马木墩,远祖费莫氏,势力强大,与皇室世代姻亲,靖宣皇后、钦慈皇后等十数人入传。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

清朝时期的富察氏一族,还有个特别的称谓,叫做“禁卫军世家”,当时五代富察氏家族的著名成员几乎都是皇宫禁卫出身,且都担任了当时的御前侍卫首领。

最高贵的富察氏,唯有沙济富察氏

就算是同样的姓氏,其不同分支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完全不同,就好像隋唐时期的世袭门阀氏族,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就比其他地方的崔氏更牛,陇西李氏比其他地方的李氏更厉害,而清朝的富察氏也是如此。

满洲的姓氏,即便是同样姓氏也要区分各氏族分支,富察氏也分成诸多支系,而其中最显赫的就是世居沙济地方的富察氏,而这支的富察氏,才是清朝富察氏之中真正显赫的一支,清代大多数姓富察氏的显贵与后妃,也都来自于这一支。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任大妃富察·兖代,乾隆帝的嫡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全部都出自沙济富察氏,而清朝比较著名的米思翰、傅恒、福康安等人,也全都是孝贤纯皇后的娘家人,自然也都出自沙济富察氏。

相对来说,清朝其他的富察氏分支就逊色得多,比如吉林乌拉富察氏、辉发富察氏、蜚悠富察氏、讷殷富察氏等等。为乾隆帝生育皇长子的哲悯皇贵妃,虽然也姓富察氏,却只不过是上三旗的包衣侍女出身,与孝贤纯皇后相去甚远

康乾时代,富察氏盛极一时

按照现今的富察氏族谱记载,清朝富察氏家族中,有4人成为大学生之首,7人行走军机处,14人封爵,正二品以上的文物大员超过100人,其中,乾隆时代的福康安成为清朝唯一一个以非皇族身份得封皇族爵位之人。

而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富察氏一族唯有沙济富察氏这个分支显赫,而沙济富察氏只有在康雍乾三朝最显赫,也就是乾隆帝孝贤纯皇后的母族。

孝贤纯皇后家族的第一代显贵,即富察·哈什屯,其祖父旺吉努在清太祖时代归附,而哈什屯本属正蓝旗,在皇太极时期改属镶黄旗,最终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头衔。皇太极驾崩后,由于力主皇太极长子豪格登基,所以深受多尔衮等人的打压,直到康熙时期,哈什屯长子米思翰首议撤藩并拥护康熙平定三藩,得到康熙赏识,富察氏家族再次开始发迹,扶摇直上

康熙27年,武将出身的米思翰之子马齐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只不过马齐又在九子夺嫡中,曾保举皇八子胤祀而受到斥责,革去了大学士之职,直到康熙49年才再次被起用。

马齐是康雍乾三朝的大学士之首,相当于实际上的宰相,而他的几个兄弟,也都位极人臣,比如马武高居领侍卫内大臣,而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就是乾隆帝的老丈人,孝贤纯皇后与傅恒的亲爹,李荣保本人虽然在富察氏家族中不算出众,但其子女争气,光耀门庭。

历史上,乾隆帝与其嫡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鹣鲽情深,而对于孝贤纯皇后的娘家也颇多眷顾,不仅赐予诸多显赫爵禄,还将皇家亲生的公主嫁给了富察氏一族,乾隆帝膝下皇子也有不少娶富察氏家族女儿为正妻者。要知道,清朝的公主大多都用于联姻蒙古,都是有特别用处的,再者乾隆帝膝下女儿并不多,富察氏家族之显,由此可见。

乾隆帝的小舅子傅恒,也是清朝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在其之后,三殿三阁大学士之首的保和殿大学士就此虚设,无人再担任过。

也由于孝贤纯皇后娘家这一支富察氏家族的无比显赫,所以使得很多人产生了所有富察氏家族在清朝都相当显赫的印象。

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看到问答,有人说富察氏是清朝除爱新觉罗氏之外最有权势的家族,如果真是这样,那置佟佳氏、赫舍里氏、钮祜禄氏这些家族于何地。

佟佳氏出过4位皇后,康熙的生母就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赫舍里氏出过1位皇后,数位宰辅之臣,如索尼、索额图,数十位一品以上大员,如盛京将军赛冲阿、两江总督常鼐等;钮祜禄氏出过6位皇后,从康熙到咸丰朝,除乾隆朝钮钴禄氏没出过皇后,其余5朝皆有钮钴禄氏为皇后,甚至道光朝还相继出现过2位钮钴禄氏皇后,其中孝全成皇后还是咸丰的生母。

所以说在清朝,比富察氏更有全权势的家族不是没有,且也不只有一个。

当然富察氏虽不是清朝第二有权势的家族,但也是清朝最有权势,地位最高的家族之一。

富察氏,满族八大姓之一,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时称“蒲察”,是金朝世代的皇亲国戚,世代与金皇室联姻。清时,富察氏主要有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蜚悠城、讷殷、额库伦、吉林乌啦、长白山九大支系,不过最为显赫的无疑是“沙济富察氏”一脉。

“沙济富察氏”起源于富尔哈河,明属建州右卫,始祖是兄“纳苏莫尔根”、弟“檀都”二人。明末,这二人的子孙迁居到今辽宁省新宾一带居住,并在此修建了沙济城,因此得名“沙济富察氏”。而后因“纳苏莫尔根”子孙不兴旺,所以实际上到最后“沙济富察氏”其实皆为“檀都”一脉。

“沙济富察氏”真正发迹是在第四代,此时沙济富察氏主要分成两支,长支由莽色都朱乎率领,次支由旺吉努率领。其中长支莽色都朱乎的长子就是明末最后一任建州右卫督指挥王杲,幼女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继妃衮代,不过随着王杲的反明,衮代的被废,长支一脉就中落了。

真正让“沙济富察氏”门楣显赫,成为清朝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的是次支旺吉努一脉。明末,旺吉努举族投靠努尔哈赤,因旺吉努颇有才能,所以深受努尔哈赤的信任,不久就被任命为牛录额真(佐领),自此“沙济富察氏”开始真正发迹。

旺吉努孙哈什屯,在皇太极时期任礼部参政,康熙初年加封为太子太保。哈什屯之子米思翰,在康熙时期先是任内务府总管,后升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此后,在米思翰的儿子那代,“沙济富察氏”开始步入鼎盛。

米思翰的马武、马齐、李荣保等皆进爵封候,位列公卿之位,其中马武授三等阿达哈哈番,官至领侍卫内大臣,马奇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康熙、雍正、三朝皆为宰辅,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督,追赠一等公。

而后李荣保之女嫁与乾隆帝,成为乾隆第一任皇后,是为孝贤纯皇后,自此“沙济富察氏”在清朝步入极盛时期。因孝贤纯皇后十分受宠,富察家的身份和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先是其弟傅恒,授一等忠勇公,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死后更是被追封为郡王。后是其侄子福康安(傅恒子),授贝子(自清贝子只封皇室,福康安是第一个非皇族出身的贝子),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死后亦被追封为嘉勇郡王。

一门两郡王(追封)这是何等的荣耀,自此“沙济富察氏”走向了极盛时期。

乾隆、嘉庆两朝朝可谓是“沙济富察氏”最为荣耀的时期。此时不但除了傅恒、福康安两位郡王,还出现福隆安、福长安、福灵安等重臣,其中福隆安袭一等忠勇公,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娶乾隆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为妻,福长安授一等侯,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福灵安授云骑尉世职,官至总兵。

除外,除“沙济富察氏”直系的子嗣位列公卿,其旁系在清朝也有多位列公卿之人,如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多罗额驸明亮,健锐营领队大臣奎林,以及后来咸丰帝遗令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寿等。

总的说富察氏发迹于努尔哈赤时期,鼎盛于康熙时期,极盛于乾隆时期,自乾隆后虽也有位列公卿,为妃之人,但已没有乾隆年间那么到底辉煌。只得说富察氏的极盛依靠的是一位女人,她就是孝贤纯皇后。

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富察氏堪称清朝最牛的家族之一,不仅出过多位朝廷重臣,而且还有多位后宫妃嫔。

最牛的是,富察家族的很多人在现代影视剧里是大热门,多少年都没变过,例如富察皇后,福康安,傅恒,马齐等都非常的知名。

(1)富察家族的皇后妃嫔们。

富察家族的女人们,一共为清朝贡献了一位皇后,两位皇贵妃,三妃嫔,很了不起。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乾隆的富察皇后了,在乾隆时期,和乾隆很是恩爱,死后乾隆想念不已,在后世也是影视剧的大热门,经常以温婉迷人的形象出现。

乾隆特别钟爱富察氏,有三位富察家族的后宫。

(2)富察家族的男人们。

富察家族有许多名人,其中又以米思翰一族最为兴盛。

马齐:康雍乾三朝元老,朝廷重臣,在康熙王朝里比较出名。

傅恒:其姐姐为富察皇后,本人也是战功赫赫,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

福康安:军机大臣,大将军,武英殿大学士。现代影视剧热门人物。

福隆安:军机大臣,太子太保。

福长安:军机大臣,一等诚靖侯。

傅恒与其三个儿子都是军机大臣,在清朝历史上独此一家,实在是牛。

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什么地位?这么说吧,仅次于皇族爱新觉罗家族,妥妥的“满洲第一家族”!

在满清贵族中,有八大家族,或者说“八大姓氏”,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

这八大家族是八旗里面除爱新觉罗家族最为高贵的存在,在清朝的统治阶层里,处于最上层,清朝的那些皇亲贵胄,名臣显爵,大都是出自这八大家族。比如钮祜禄氏,是清朝皇后最多的家族,当然名臣也不少,像和珅和琳兄弟两,也是出自这个家族

还有瓜尔佳氏,清朝开国名臣费英东,便是出自这个家族。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在决定清朝命运的“萨尔浒之战”前夕,瓜尔佳更是雪中送炭,帮助努尔哈赤赢得了这场决定,命运之战。还有那拉氏,也是出了许多的后妃,其中便包括慈禧太后

至于富察氏,能和他们齐名,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底蕴。

这个家族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金朝时期,那时候他们就是有名的帝后家族了,出了不少后妃,属于满州女真历史最为悠久的家族之一。后来其家族旺吉努那一支,因为投靠了努尔哈赤,成为了清朝的开国功臣,由此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家族子弟,进爵封候位列公卿。

不过,富察氏的真正巅峰还是在乾隆时期。傅恒,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均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此外,孝贤纯皇后更是乾隆的贤内助,母仪天下,可以说当时的富察氏,乃是除皇族外妥妥的“满洲第一家族”,其声威名望,一时无两。比之其他家族多靠后妃女人来维持地位,富察家族的男人们,尤其争气。

李荣保次子傅清出任驻藏大臣,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以身殉国;幼子傅恒率军征大小金川,凯旋而归,封一等镇国公,后又奉命抗击缅甸侵略,结果积劳成疾,病逝于归途。而傅恒之子福康安更是被封嘉勇郡王,成为了三藩后大清唯一的异姓王。富察家族一跃成为了王族,这可是至高的荣誉。

纵观有清一代的满洲大家,无论是兴盛的时间、地位的尊崇、名臣的人数等等,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与富察氏比肩。贯穿整个康乾盛世,富察氏涌现了数十位载入史册的著名人物,这在满清家族史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称其为“满洲第一家族”,毫不为过!

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富察氏,这个姓氏本就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人员众多,人丁兴旺,并且在大清王朝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富察家族能人辈出,不仅有孝贤纯皇后这样可以同与后宫,母仪天下的女人,更重要的是富察家族并不像叶赫那拉家族那样靠女人起家,富察氏之所以在康雍乾时期更被誉为“满洲第一家族”,靠的更多的是男人们的争气。

米思翰,富察家兴盛的起源。

米思翰(1633—1675年), 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将门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米思翰上疏进呈剿贼方略,奖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谥敏果。

富察氏一门三杰,名满天下。

李荣保(1674—1723年),米思翰子,袭世职,兼管牛录,累迁至察哈尔总管,雍正元年卒。乾隆二年,其女被册封为皇后,也就是富察皇后,李荣保被追封一等公。乾隆十三年,册谥孝贤皇后,推恩先世,进封米思翰一等公。乾隆十四年,以李荣保之子大学士傅恒经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祭祀哈什屯、米思翰、李荣保,并追谥李荣保为庄悫。

马斯喀(?—1704),米思翰长子,清朝将领。初授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七年,自护军参领授武备院卿。康熙二十八年,迁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寻擢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火器营。

马齐(1652年-1739年),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山西巡抚,后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雍正即位后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并参与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交涉工作,雍正驾崩后,称病隐退。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享年87岁,谥文穆。

富察傅恒,乾隆朝时期的宠臣。

富察·傅恒(约1720~1770年),字春和,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富察傅恒的这几个儿子同样非常争气,特别是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号敬斋,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福灵安,字瑾林。傅恒之子,多罗额驸,授侍卫。准噶尔之役,从将军兆惠战於叶尔羌,有功,予云骑尉世职。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署云南永北镇总兵。

福隆安(1746年-1784年),字珊林。是乾隆的驸马,其嫡妻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下嫁。历任兵部、工部尚书,一等忠勇公。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

福长安(1760-1817),字诚斋,清朝将领。大学士傅恒第四子。在乾隆时期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因平定台湾、廓尔喀战役有功图形紫光阁,封一等侯。嘉庆二十一年,授正黄旗满洲副都统。

清朝富察氏家族是什么地位?

富察皇后家族是沙济(今天吉林省珲春市境内富尔哈河南岸)富察氏,与努尔哈赤第二任福晋富察.衮岱是一个家族,和大家熟知的富察.富

宁安(讷殷富察氏)不是一个家族,也没什么关系。

首先富察(ᡶᡠᠴᠠ ᡥᠠᠯᠠ,竖着看,fuqa)是地名,以地名为姓氏(hala哈啦),富察氏又分为沙济(萨济)富察、叶赫富察(与叶赫纳喇同)、额宜湖富察(来去是梦)、讷殷富察、扎库塔富察、蜚悠城富察、吉林富察、乌喇富察、长白山富察等,地方(穆坤)加上姓氏(哈啦)才能成为本家族。

不同富察氏分列八旗之下,富察皇后那支是满洲镶黄旗下沙济富察氏。

满洲镶黄旗沙济富察.旺吉努,居沙济地方,国初率族众属下人等来归,初编半个佐领,使统之卒,其长子万济哈承袭,万济哈之长子哈锡屯(也称哈什屯)。

后金时代,沙济富察首领旺吉努率本族人归顺努尔哈赤,其孙哈锡屯被世祖章皇帝特恩授骑都尉,后加授为一等轻车都尉、晋升一等男,又蒙特恩加一云骑尉,历任太子太保、议政大臣、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兼佐领等职务。

哈锡屯的儿子米思翰被康熙提拔为提拔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为康熙平定三藩提出了决定性的建议。

米思翰之子有马齐、马武、马斯喀、李荣保。有人说富宁安也是米思翰之子(搜狗),那是扯淡,富宁安不是沙济富察,也不是镶黄旗,是镶蓝旗武英殿大学士阿兰泰之子,和李荣保不是一个爹也不是一个祖宗。

马齐不用说了,康熙和雍正两朝的重臣,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富察皇后和傅恒的亲大爷。

富察皇后的父亲是米思翰的四子李荣保,李荣保九个儿子,长子广成,次子傅清,三子傅宁,四子傅文,五子傅宽,六子傅新,七子傅玉,八子傅谦,九子傅恒,一个女儿即富察皇后。

要说到了这代富察(沙济穆坤)才算真富贵了,富察皇后是乾隆的发妻,也是乾隆的最爱(成败皆空)。其地位堪比康熙与赫舍里皇后,小舅子傅恒指挥大金川之役,攻伊犁,伐缅甸,平准噶尔部他担撰写了《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等书典,公元1796年去世时,恩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其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和珅同党)在朝皆授高职。尤其是福康安,他平廓尔、战苗疆、协调参与了(来去是梦)西藏活佛班禅、达赖金瓶掣签制度,公元1796年2月,被乾隆帝赐封为贝子,同年5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

福康安是清朝唯一一位活着被册封宗室贝子爵位非爱新觉罗族裔,所以很多野史记载他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同姓不同“族”

如满洲八大姓: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纳喇氏)、郎(钮祜禄氏),但这是姓,不是家族。

如瓜尔佳氏,鳌拜是苏完瓜尔佳,荣禄也是瓜尔佳,但不是苏完(地方),一个是镶黄旗,一个是正白旗,也不是同旗。

再比如皇太极的原配皇后钮钴禄氏,是镶黄旗下长白山钮祜禄,和珅也是钮祜禄,但不是长白山钮祜禄,是正红旗下其他穆坤(地方)的钮祜禄。

还比如乾隆皇帝的继后纳喇氏和慈禧皇太后同为纳喇氏(那拉氏),一个是乌喇(地方)纳喇,一个是叶赫(地方)纳喇,同姓不同族脉,也不同旗。

如题,不是哪个富察氏都富贵,只能说沙济富察氏这个家族还不错,出过皇后,但在镶黄旗里低于长白山钮祜禄,苏完瓜尔佳。

在其他满洲姓氏里低于佟佳、马佳、赫舍里、纳喇等家族。

根据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富察氏(总姓)列于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马佳氏、董鄂氏、赫舍里氏(成败皆空)、他塔喇氏,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氏(胤䄉的舅母,即阿灵阿夫人是舒舒觉罗)、西林觉罗氏、通顔觉罗氏、佟佳氏、那木都鲁氏、纳喇氏之后。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