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给光绪皇帝装一扇玻璃窗,为何被慈禧太后骂得狗血淋头?

今天去紫禁城,可以看到大多数殿阁都安装了玻璃门窗,不过这些大多都是后来加上去的。封建王朝的紫禁城,再怎么美轮美奂的宫殿,配备的也大多是纸窗,无论透光性还是保温性都非常差。清光绪朝,当时的户部侍郎立山曾想在皇帝寝宫装个玻璃门窗,却遭到了慈禧太后的训斥,最终被拆除。

按照当年慈禧太后呵斥立山的理由,是因为觉得立山在谄媚奉迎皇帝,而且在殿阁安装玻璃门窗违背祖制不合规矩。不过实际上,当时慈禧太后刚刚“归政”,借玻璃门窗表面训斥的是朝臣,实际是在敲打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只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虽然玻璃在中国出现得非常早,出土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玻璃器皿,比如曾侯乙墓就出土过玻璃珠,这些玻璃器工艺相当精美。不过在建筑上使用玻璃,一直都是中式古建筑的一个短板。古代的门窗,哪怕是皇宫中的殿阁,用得也基本上都是纸糊的,不仅惧怕风吹沾水和火吻,而且一到冬天也很难保温,也不结实,所以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偷听偷看的人,用手指沾点口水捅破窗户纸。

清光绪年间,光绪帝载湉刚刚大婚亲政时,户部侍郎立山得知光绪帝非常怕冷,所以就让下属给光绪帝寝殿安装了玻璃门窗。结果慈禧太后得知之后,对立山大加斥责,慈禧太后称文宗也就是咸丰帝当年也非常怕冷,但接见大臣的时候也无可奈何,只能用貂皮盖在腿上忍受。现在皇帝年纪轻轻,怎么能怕冷到这般地步。慈禧太后的说法,一来认为光绪皇帝还年轻,不能如此;二来认为立山是在刻意奉迎皇帝,想要讨好光绪帝。除此以外,慈禧太后还认为在皇帝的寝殿安装玻璃门窗,实在是有些不像话,违背了祖宗的规制。不过实际上,只是立山不敢顶撞慈禧太后而已,毕竟紫禁城中使用玻璃不是没有先例。康熙朝,西洋的玻璃工艺大规模传入之后,皇家建筑就已经开始使用玻璃了。雍正朝,不仅圆明园大量使用玻璃门窗,而且还建设了养心殿玻璃厂,专门加工制造玻璃。

其实用现代目光来看,古代屋舍有玻璃门窗似乎坏坏的,有种穿越的感觉,不过实际上清朝康雍乾三朝,玻璃工业发展的还是很好的。清朝的玻璃器皿大量出口,乾隆帝也是个玻璃控,而且最早在紫禁城安装玻璃窗的就是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后,不想让人窥视却又感觉采光不好,所以在养心殿装了玻璃窗户。紫禁城中,除了养心殿外,还有其他少数重要殿阁,在光绪帝之前,都或多或少安装了玻璃窗。慈禧太后明面上训斥立山的理由,其实是不成立的,当年咸丰帝明明怕冷却强忍,并非明智之举,而且咸丰帝最终是英年早逝,总不至于让光绪帝也重蹈覆辙吧。至于违背祖制,又违背了谁的祖制?胤禛?弘历?他们都用过玻璃窗户。慈禧太后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训斥立山“奉迎”皇帝,而她也并非是觉得立山在奉迎,而是想借此事敲打前朝臣子与皇帝本人。

当时光绪帝大婚未久,慈禧太后碍于名分被迫归政,说让光绪帝自己做主,然而实际上慈禧太后并不想轻易放弃手中的大权,所以在归政之后又弄了个所谓的“训政”。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她借玻璃门窗之事训斥立山,一来是敲打其他想见风转舵,有倒向皇帝的臣子,别以为皇太后撤帘就真的什么都不管了;二来就是在敲打皇帝,警告载湉,她这个皇太后仍旧是说一不二不可逾越的存在。

载湉自幼养在慈禧太后身边,对于这个姨妈婶母兼养母的女人,其实载湉一辈子都小心翼翼怕得不行,根本没有悖逆她的胆子。

大臣给光绪皇帝装一扇玻璃窗,为何被慈禧太后骂得狗血淋头?

这段玻璃故事出自清朝史部主事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之中,也是慈禧和光绪间的狗血故事之一。

公元1889年,光绪己经年满18,按例垂帘听政的慈禧只能归政给光绪, 光绪可以亲政了呢,连忙屁颠屁颠地去“走马上任”。

(光绪)

时值寒冬。光绪从小又体弱多病,每到寒冷季节必定会畏寒怕冷,咳嗽连连,当时新任户部侍郎的是原来内务府的杨立山,自然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拍马屁机会,命令部属制作了一扇玻璃窗,装在了光绪寝宫之中。

谁知道这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多年,宫中自然耳目众多,很快便知道这安装玻璃窗一事。当下便呵斥杨立山为了逢迎皇权,胆大妄为坏了宫中的规矩,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自然连带把光绪帝也一起骂了:

“文宗当年也患咳嗽,他也是很怕冷的,但也只是用貂皮煨在膝盖上,皇上年纪轻轻的,怎么至于会怕冷到这个程度?如果在殿廷之上也安装玻璃窗,这成什么样子?”

文宗就是指咸丰帝。 慈禧这是把先帝搬出来向光绪施压,让他明白“祖训”不能轻易更改,况且玻璃在当时还是奢侈品,光绪年纪轻轻不该有这种奢糜享乐之风。

在慈禧太后大动肝火之下,这玻璃窗自然得拆御下来,事件才最终得以平息。慈禧太后从来不是一个节俭的人,却在这起玻璃窗事件当中大发雷霆,释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1861年,慈禧和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载垣、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赶出了清朝权力中心,以同治帝年幼为由,提出了与慈安太后一起辅助听政,而慈安太后又不喜权力,实际上大权是在慈禧手中,这也是慈禧第一次大权在握。

+尝到绝对权力甜头的慈禧,自此彻底迷上了大权在握的滋味。1884年4月,慈禧过桥抽板,下旨将第一次政变功臣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继续将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同治驾崩,年仅五岁的光绪继了皇位,大权自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到1889年光绪年满18岁,为了睹文武百官众人之口,慈禧不得不归政给光绪,不久便发生了玻璃窗事件,慈禧将作崇者杨立山一通臭骂,其实就是“杀鸡敬猴”释放这样的信息:她还是朝中绝对的话事人。事实后续发展也是这样子,1898年,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继续着自己对晚清的独裁统治。

大臣给光绪皇帝装一扇玻璃窗,为何被慈禧太后骂得狗血淋头?

“大臣给光绪皇帝装了一扇玻璃窗,被慈禧知道后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事确实发生过。不过大臣只是为光绪窗户上糊上了白纸,并没有按上玻璃。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慈禧是光绪皇帝的亲姨,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英年早逝,由于同治没有后代,于是慈禧就把4岁的光绪立为了皇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说实话光绪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实权操纵在慈禧手中。

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总想摆脱慈禧的控制。大约在1898年,即光绪27岁时,朝中形成了以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为首的“帝党”(维新派)和以荣禄、李鸿章为首的“后党”(守旧大臣)两大派系。

“帝党”团结在光绪周围,想以“戊戌变法”振兴大清,进而夺取慈禧以及她身边守旧大臣们的权力。谭嗣同甚至要发动政变诛杀慈禧,这就是历史上“围园杀后”计谋。

当时谭嗣同夜间拜访袁世凯,想利用他训练的7000新军发动政变。袁世凯阳奉阴违,等回到天津就把这事密报了荣禄,荣禄连夜乘火车赶到北京通知了慈禧。

慈禧一大早发动突然袭击,把维新派人士一网打尽,随后斩杀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这还不算完,慈禧深恨光绪,随即把光绪帝囚禁到了中南海瀛台。

瀛台四面环水,形成了一个天然孤岛,光绪被囚禁时正好冬天来临,慈禧为了折磨光绪,不给他生火,只冻的光绪皇帝瑟瑟发抖,床上就一床破被子。

当时内务府主管立山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对光绪生出怜悯之心,命人把光绪所在的涵元殿的窗户糊上了白纸。还给光绪拿来了一床新被褥,感激的光绪热泪盈眶。

其实立山是慈禧的心腹,他这样做是出于一种同情心,也没想那么多。说实话能为光绪的窗户糊上白纸就不错了,立山不可能为光绪窗户安玻璃,当时玻璃是进口物品,真正故宫窗户安玻璃是光绪去世以后的事。

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这大块玻璃,万里迢迢来自欧洲,实为不可多得之物。

立山为光绪糊窗户这事被慈禧知道了,慈禧把他叫到跟前,狠狠骂了立山一顿,吓得立山一个劲的扇自己的耳光,磕头连连道:“奴才以后再也不敢了”,慈禧方才消了气,骂了声“滚出去”。

文/秉烛读春秋

大臣给光绪皇帝装一扇玻璃窗,为何被慈禧太后骂得狗血淋头?

这一段清宫往事中给光绪帝装了玻璃窗而受罚的大臣正是杨立山。 杨立山跟随慈禧太后多年,任职内务府大臣,为慈禧太后所用,平时呢就善于逢迎,让慈禧太后很是满意,视为心腹。后来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立山也就被提携为户部侍郎,从内廷转向外廷。

然而实际上,立山还是受慈禧的操控,慈禧老谋深算的将自己的心腹放到了朝堂上,意在更好的把控朝局大权。立山新上任,得知光绪帝处理政事的殿内很冷,而光绪帝本就怕冷,于是立山命手下做了一片玻璃窗,装在殿门之上,以抵御寒冷。

在慈禧归政于光绪帝的时日里,其实大权仍然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所以宫内有任何动作,都瞒不过慈禧太后,就装了个窗户一件小事,慈禧居然大怒起来。

她立马召见立山,说:“文宗(咸丰帝)晚年患咳嗽,他也很怕冷,遇到引见大臣,就仅用貂皮煨在膝盖上,那时候,文宗是怎样地承受艰苦啊!” 言下之意就是光绪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做天子,还有此举是为迎合皇帝,在慈禧眼里就是触怒太后的举动。

接着慈禧太后又说道:“皇上(光绪帝)年纪轻轻的,怎么至于怕冷到这个程度?况且,祖宗的体制极为严格,如果在殿廷之上,安装玻璃窗,这成什么样子?”

立山一听心想,坏事了。按照规矩,立山是户部侍郎,慈禧太后作为内廷的人不能处置。 慈禧继续说:“但是,你的行为,已经违背了祖制,我且不说怎么处置你,你自问一下,该当何罪?”

立山见慈禧震怒,还要问罪,当时吓得跪在慈禧太后面前,请求饶命,好在李莲英向太后求了情,这才保住了性命。后来,立山就派人把装上的玻璃窗撤掉,这才平息了这件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光绪帝是慈禧太后掌控朝局的傀儡,更是连冷暖都不能自主的君主,可笑可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