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西方开辟新航路以后,亚非拉三大洲的诸多古老文明在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进攻之下纷纷倒下。近代整个亚洲,只有两个国家没有变成殖民地,一个是日本,另一个就是地处东南亚的泰国。相对于明治维新后,不仅摆脱被殖民命运反而还跻身列强的日本,泰国虽说没有变成殖民地,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19世纪,当时的泰国已经感觉到了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势力威胁,所以泰国一方面进行各种改革,促进本身的实力增强;另一方面,泰国利用英法两国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周旋,并且让出了大量的领土与实际利益,来换取泰国本身的相对保全,最终使泰国得以苟延。历史上,泰国与西方进行联系的时间非常早,不过中间有所中断,直到拉玛三世时期才开始重新展开与西方的联系。当时的亚洲受到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扰,清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南亚次大陆被英国蚕食。在泰国周边,法国不断染指越南、英国占据了马来亚,并且剑指泰国的宿敌缅甸。可以说,当时的泰国周围早就已经没有了安宁之地,唇亡齿寒,邻居们纷纷遭受入侵,泰国也随时都可能遭殃。

拉玛四世时期,这位青少年时期游历全国并且学习了众多西方文化知识的君王,在感受到殖民威胁的同时,致力于改革。拉玛四世请来西方教师在宫廷任职,对泰国的宗教、服饰、奴隶制等进行改革,修建运河与道路。另外,泰国还与西方各国签订条约,进行通商等,虽说泰国也做出了诸多巨大让步,但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泰国遭受的危机。当然,列强如同饕餮一般,贪婪得根本无法喂饱,拉玛五世登基以后,继续其父亲的相关主张。拉玛五世效仿西方的相关模式,在泰国进行了各种深入改革,促进了泰国自然经济的崩溃瓦解。拉玛五世的改革被称为“朱拉隆功改革”,而这段时期也被视为泰国历史上的革新时期与泰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这场改革没能让泰国像日本那样命运彻底逆变,但对于泰国本身的生存仍旧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拉玛五世时期,英属印度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缅甸,而法国也从清朝手中夺了越南的宗主权,加上原本就被英国殖民的马来亚,泰国完全处于英法的包围之中。虽说泰国并没有变成殖民地,可泰国前前后后还是被英法两国割走了大量的领地。拉玛五世在位时期,泰国先后被迫让出了54%的领地,如今的泰国每个邻居都有泰国的旧土,不过这种舍车保帅的举动,终究还是保住了泰国主体。拉玛五世在位时虽说大量割地,但其改革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从其登基到驾崩,几十年里泰国平均寿命增加了5岁,国库的收入相当于当时清朝的39%,若论人均更是清朝的17倍。虽然拉玛五世将大量财力投入修路、修运河等领域,可泰国当时并没有任何债务。整体上,拉玛五世的改革使得泰国国力大幅提升,对于当时的殖民者有一定震慑的作用。

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泰国虽活在英法两国的夹缝之中,但泰国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利用英国与法国为了殖民利益而引起的冲突,泰国适时做出一些利益让步,最终使得英法承认泰国为英属印度与法属印支之间的缓冲地带。泰国能够在近代保全自身,最终没有沦为殖民地,既是付出诸多牺牲的结果,也是其改革成功的影响。

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泰国国运不错,在近代史上没有沦为殖民地,而是成为殖民者的缓冲地代,二战期间泰国为了免于被日本侵略的目的,从而采取依附日本的策略。结成同盟关系。但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采取对日强硬措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不仅如此,在二战以后,原本已经占尽日本便宜泰国政府向日本提出战争赔偿,根本没有入侵泰国的日本,被迫赔偿泰国150亿日元,对比中国,泰国简直是最大赢家和幸运儿。下面我们就仔细地说说。

泰国当时叫暹罗。在十八和十九世纪英法两国争夺东南亚地区为殖民地的时候。为了避免“分赃不均”和误伤,泰国就成为处于英法两国殖民东南亚的“缓冲地带”。如此一来,泰国才作为独立国家而生存下来。也成为亚洲仅有的三个独立国家。(中国,日本)而泰国之所以如此幸运关键在于三点,第一就是当时泰国并入落后,起码知道和了解国际时事。是亚洲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除中日之外)。在国际上可以和英法说得上话。有点资本。第二就是国家本身体系完整,可以进行海外贸易(就是愿意接受剥削)。第三就是国家缺乏资源,不是战略要地。食之无味。幸运而巧合的是泰国这三点都具备了,得以幸运存在。

墙头草随风倒是很多小国家生存的制衡之道。不得不说,泰国在这点上做的十分出色。既保全了自己,也跟着英法喝了不少汤,泰国在十九世纪采纳的软化,西化成为泰国“成功”的关键。当然泰国也割让部分领土给英法和赔款(一次性给了法国300万法郎)。就此签订《暹罗条约》。该协议是英法两国在无法独自吞并泰国,在势力均衡的情况下相互妥协的产物,不至于让真正处于中间包围地带的暹罗落于英法任一国家之手。记住当时泰国国王是拉玛五世。他被誉为泰国最伟大的君主。他基本上确保了泰国的独立和完整。

在一战期间,泰国加入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战后得以加入国联。成为战胜国,这个态势一直维持到了二战开始,当泰国看到法国与德国交战亡国的时候,立即宣布废除与法国签订一切条约,法国维希政府自然断然拒绝 ,在此情况下,泰国立即与日本想勾结。原本就想侵占东南亚地区的日本也以此为由进入法国势力范围。泰日同盟正式形成。泰国免于被日本占领,加入轴心国阵营,并向英美宣战。向日本全部开放本国领空,领海和边防。彻底沦为日本的帮凶。

不仅如此,泰国还给予日本大量的粮食,物资,金融融资,泰国还趁机侵占他国领土。先后侵占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和部分柬埔寨地区,至此,因故割让给英法故土泰国全部收复,还不满足的泰国还占领中国云南部分地区直到二战结束。但到了1944年,已经预感到日本要完蛋的泰国政府,迅速与日本做出切割,一方面新政府上台,推翻原政府与日本一切条约而且宣称非法。然后积极与盟军进行接触,改善与同盟国的关系。提供军事情报。把二战期间占领的领土还给英法,碍于国力的衰弱,英法也原谅泰国,可以说泰国策略很成功。美国也觉得泰国表现不错,从而原谅了泰国,在美国的运作下,盟国决定不将泰国作为战败国对待。

巧妙高明的外交纵横挽救了泰国。对此泰国还不满足,在1946年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而且以二战战胜国和受害国的身份向日本提出索赔,我们可以想见日本有一万头XXX奔走。明明是帮凶现在却反目成“仇”。在美国的威逼之下,日本给予泰国150亿日元。综合来看,泰国之所以如此好运,一是泰国灵活的外交策略,该当孙子的是时候绝不硬气,然后瞅准机会伺机而动,但最关键的是各国之间利益平衡的考虑,也就是说,泰国运气不错。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泰国在近代史中,虽然没有很强大,但在近代史上却没有遭受到其他列强的殖民,这样的现实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毕竟紧靠着泰国的印度在英国人的枪炮下,都已经成为了大不列颠的殖民地,它泰国在当时等于是英国嘴边的肉,有着巨大的危险。就是这样一块嘴边的“肉”,即便英国对其垂涎了很长时间,可就是没有办法将它像印度那样吃透。很多近代史的专家对此等现象很感兴趣,经过对当时历史的判断和分析,专家才明白,泰国之所以能够在那样的乱世中保持主权,保持自己的能动性,那是因为泰国当政者的狡猾和善变。

或许这样的处世之道会被一些国家所不齿,但在那样一个乱世中,泰国当政者为了国家的安全,国家的主权,确实是不得不如此而为之。

泰国——夹缝之中求生存的国家

不管一个国家的生存方式是怎么样的,也不管它为了生存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我们都应当以客观的观点去看待它、去理解它。

泰国虽然不如我们中国的历史沉淀和堆积,但它也有属于其自己的文化。我们大致可以将泰国划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素可泰时期”、“大城时期”、“吞武里时期”以及“曼谷时期”。

曼谷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其称呼为“暹罗”。它最早建立朝代并形成为统一国家的时间为十三世纪三十年代末。“素可泰时期”的由来,是因为最早的泰国人,便是在“素可泰”这座城市中发动起义,反抗柬埔寨王朝的统治,并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政权和国家,故很多人会将“素可泰时期”称呼为泰国的开国时期。在蒙古入定中原建立了大元朝后,泰国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便和其他东南亚各国一样,积极的向元朝纳贡,从而保证了泰国国土的安全,以及主权的完整。

泰国的“大城时代”的是从十四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直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缅甸军队将历经了三十三位君主的“大城政权”消灭。在不久后,一个叫做郑信的将军带着手下的士兵,在大城沦陷了七个月后收复了大城,随后便建立了著名的“吞武里时期”。

在郑信建立的“吞武里政权”倒台后,拉玛一世将这片土地的重任扛在了肩膀上,建立了“查库里王朝”,该王朝一直延续到了十世,也就是近代泰国中的“拉玛十世”。

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未被殖民的国家?
  • 对英法问题上的狡猾

在近代史中,英国和法国都非常看重泰国的地理位置,战略优势,所以他们都想将泰国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为了能够将这样的想法变成现实,他们纷纷采取了行动,英国因为在当时已经奴役了印度,所以对于争取泰国有着一定的优势,可倔强地法国却不甘落后,依然一路杀到了泰国附近,对泰国是虎视眈眈,面对被两大国家夹击,泰国高层明白,若不下定主意想出好的策略,说不定会落得和印度一样的下场,于是一份“借力打力”的计划便新鲜出炉了。

他们想通过法国和英国双方的力量,来互相节制和牵制这两位老对手。十九世纪,《暹罗条约》成功签订,这份条约的签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泰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和钱财,但却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保住了自己的主权,没有让自己陷入到“殖民地”的地步。这样的“弃车保帅”之策,虽然有损国威和面子,但确实能够保住重要的主权。即使是现在来看,这也足以表现出了泰国当局的聪明和智慧。

  • 泰国与日本的“塑料兄弟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日本的攻击势头可谓是凶猛,由于英法等欧洲列强的主力被德国牵制在了欧洲战场,所以日本在亚洲所向无敌,不仅染指了曾经不敢染指的列强禁区,还大肆对美国进行挑衅。随着日本军队的一步步逼近,随着沦为殖民地的风险再次来临,泰国当局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想出了一个对策,该对策便是“亲日本,保主权”。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国家的主权,泰国高层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轴心国”的队伍中,成为了日本的“好哥们”。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也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的时候,泰国当局和日本签订了《日泰攻守同盟条约》,也正是在此时,日本对美国这个大老虎,发动了让希特勒暴跳如雷的“太平洋战争”。

在签订过“同盟条约”后的一年,日本带着自己的小弟泰国对英美宣战。其实按理来说,日本对于泰国这个小弟还真不薄,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后,还将部分属于缅甸、马来亚的部分领土划给了泰国。可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泰国便立马摊牌了,对世界宣称“泰国在一九四二年对英美的宣战无效”,这样的做法看似不可理喻,但最终还是被同盟国认可了。

  • 为什么盟国会认可泰国的“荒唐做法”?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的原因。美国在后期的盟国中说话是最有分量的,毕竟在二战时对轴心国来说“美国参战,谁都完蛋”,所以才会有当美国对轴心国宣战后,希特勒很是生气和担心的原因。

所以泰国正是瞅准了这位老大哥,并以自己国家的优势(在亚太优异的地理优势)诱惑到了美国当局,并予以妥协。正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泰国从最初的“战败国”,摇身一变成为了“战胜国”其如此的“骚操作”让他曾经的同盟日本都大跌眼镜。

小结

综上所述,泰国之所以免遭了其他国家的奴役,是因为它善于“变色”,善于“依附”,也善于利用,这才使得其在近代史中一直保持着“主权独立”的地位。

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将侵略的魔爪开始伸向了东南亚地区,缅甸、越南、老挝等诸多国家,都成为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地。然而,在东南亚殖民历史中,甚至在整个亚洲殖民历史中,在其他国家相继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之时,泰国却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因为泰国是整个东南亚乃至亚洲殖民时代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甚至还保持主权独立的国家。究竟是何原因,让经常受到邻国欺负的泰国,成为了近代史中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呢?

东南亚殖民地

每次谈论多个国家的殖民史,必然与国家的外交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泰国之所以在东南亚各国都沦为列强殖民地时,仍然保持了独立,与整个西方列强殖民时代的泰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外交态度有关。

第一点:泰国善于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采取投机性政策阻止西方殖民者在本国的势力扩张。比如在阿瑜陀耶时期,暹罗政府利用各个殖民者之间的贸易争夺战,让殖民者互相打压其殖民势力,这种手段反而阻止了殖民者在本国的实力扩张。

泰国地图

至于19世纪中后叶,德、意、美、俄等国早已经将侵略重点转向了欧亚、非洲大陆等殖民地,对泰国虎视眈眈的侵略者只剩下英法两国。由于英国殖民者势力咄咄逼人,暹罗政府选择了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通过法国帝国主义的力量,来削弱英国殖民者的力量。

这种投机取巧的外交方式,让这几个帝国主义萌生了不愿让任何一方独吞这块肥美殖民地的心理,正因如此,才让泰国可以在众多殖民帝国中保持中立。

泰国美景

第二:泰国政府一直采取唯强心理的外交手段。一战初期,泰国政府无法辨析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个军事集团哪一个为强者,所以,泰国政府坚持在战争中保持中立;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协约国的军事力量与获胜可能性明显要强于同盟国,泰国政府立马抛弃中立政策,选择支持协约国一方。

除此之外,泰国政府在二战期间仍然选择了与一战相同的做法,当时日军在东南亚地区势如破竹,再加上国际秩序的混乱,泰国政府马上奉行亲日外交政策。随着日本节节败退,泰国新政府上台之后,马上又转变外交政策,开始向战胜国献殷勤。由此看来,泰国完全就是战争中的“墙头草”,当然这种唯强顺风倒的外交政策,反而让泰国没有被侵略者迅速瓜分吞食。

二战时期的泰国官兵

第三:泰国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随机多变与见风使舵,实在是让人佩服。泰国与各个西方殖民国家谈判时,总是会选择讨价还价、以退为进的方法。

例如,泰国申请加入联合国时想要得到英、法等国的支持,这个时候,英、法两国都提出了一定条件,英国要求泰国履行英泰合约,法国则提出让泰国归还印度之那边境领土等诸多要求。

最终,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泰国政府,毅然决然接受了法国建议,随后于1946年12月16日成功加入联合国会员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泰国没有沦为殖民地的最重要原因,竟然是泰国政府的游刃有余的外交政策。

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泰国和缅甸是两个在文化上比较接近的邻国,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泰国却保持了相对的独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支持小小的泰国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我们下边来详细解释。

在近代史上,亚洲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围绕在天朝的近邻国家基本上都和天朝的皇帝一个德性,认为自己在国内是老大,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领袖。

缅甸就是清政府的翻版,国王认为自己是佛祖的转世,拥有对全世界的管理权。当英国人要求和他进行平等经商的时候,他认为英国不过是一个蛮夷小邦,没有资格和他经商。

双方爆发了两次大战,最终缅甸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但作为缅甸的邻邦,泰国却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泰国人做事的高度灵活性,更重要的是拥有更开阔的全球视野。

因为泰国国王非常重视海外贸易,他们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就比清政府多的多。国王也比较开明,拥有和商人一样灵活的头脑,处事更加务实。泰国国王非常重视对海外各国情报的收集,非常了解当时国际政治和外交。

因此当英法对泰国提出要展开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时,泰国国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他并不像清朝的皇帝那样高高在上,盲目自大,而是非常具有灵活性。

当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时候,英法两国也对泰国虎视眈眈。这时的泰国国王拉玛四世、五世迅速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军队的现代化。在外交上展开了更为灵活的手段,利用英法两国的矛盾,让他们相互牵制,避免了泰国成为殖民地。

当然在法国对泰国的压榨最严重的时候,两国之间忍无可忍爆发了战争,泰国把边境的一些地区割让给了法国,但保全了国家的主权。在二战中间法国被击败后,泰国迅速回收了这些权益。

缅甸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欺负过泰国,缅甸相当于半个军国主义国家,这让他们的军队拥有非常强的战斗力。但泰国因为处于弱势地位,这让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灵活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国必须对外展开海外贸易,才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营和经济的发展。这反而让泰国在当时的亚洲国家中,对西方的形势更加了解,更容易和西方列强打交道。

在当时的亚洲国家中,泰国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让西方列强倍感亲切,认为是他们在亚洲最好的合作伙伴。这就让西方列强对泰国的敌视态度变得非常弱,也从另一个侧面防止了泰国被殖民化。

在二战中间,泰国和法国之间有着极大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泰国和日本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换取泰国的支持,日本甚至把东南亚的一些殖民地送给了泰国。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泰国看到日本大势已去,就调转炮口和同盟国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国就成了二战的战胜国,还从日本那里得到了不少的赔款。

泰国就是这样一个不吃亏的家伙,在一战中他们跟随法国,参加了协约国组织,同样是战胜国。尽管没有从战争中得到很多的好处,但作为战胜国,也让他们捞到了很高的国际威望。

在历史上,泰国和日本都是比较重视国际贸易的国家。这让他们对整个世界的了解更加客观,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体系,这也避免了他们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清政府和缅甸则是极度自大的国家,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位于地球的中心,其他的国家都是蛮夷之邦,都是自己的属国,不配和自己平等交往。

因此他们的狂妄自大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缅甸更是直接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清政府也被打得鬼哭狼嚎。只有像泰国这样的国家,才能采用灵活的方式保存自己,避免国家被殖民化。

天天被欺负的泰国,如何在近代史中成为亚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导读:泰国古称暹罗,历史上也曾经风光无限。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殖民时代,泰国夹在英属印度缅甸的东印度公司和法属印度之间居然保持了主权的独立确实是令人惊诧的事情。更离奇的在二战爆发后,泰国更是把高超的外交手段发挥至极致(或者说是变色龙的手段):先和日本缔结盟约保证不被吞并并向英法美宣战;在日本战败投降后立刻宣布之前向盟国宣战无效。因此泰国成为近代史上亚洲免于殖民统治和战火的国家。历史上暹罗(泰国的旧城)与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

说起暹罗也很有意思,他们不遵循所谓的忠诚只要有新的强者出现就会立刻倒戈。从元朝开始暹罗就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当时刚从柬埔寨的吴哥王朝独立出来);到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暹罗自然接着向明王朝朝贡;当清王朝一统中原,暹罗萧规曹随纳入大清王朝的宗藩体系。虽然中间暹罗发生过政权更迭,但是基本都延续了向我国中原王朝称臣纳贡。

这种情况持续了数百年,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此时暹罗看清楚了大清王朝的虚弱和腐败,决定不再向清王朝学习所谓的现进文化改向西化。当时的国王时拉玛四世,他感受到英法殖民主义的威胁致力于国家改革。如下图所示:拉玛四世以一国之君从清朝服饰向西方近代服饰转变,引导国内西化改革。

从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开始采用纯西方模式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拉玛五世的西方的模式进行革新运动,史称“朱拉隆功改革”。大概内容就是在废除奴隶制和进行田地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司法、财政、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场促进自然经济的崩溃解体,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这场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几分相似之处:第一、都是在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然后进行了从上而下的改革。第二、改革的时间基本相差不过几年。第三、改革都很彻底也很成功,都摆脱了落后的状态走上了近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当然最后暹罗没有成为日本一样强大的军事强国。

暹罗在英法殖民者环伺下保持独立所付出的代价

英法殖民者不是佛教徒,不会坐视暹罗从容进行改革强大而不管。当时在暹罗的西面,英国已经完成了对印度和缅甸的殖民。南面英国通过控制马来亚逼近了暹罗。而法国逐步从清朝和暹罗手中攫取了对安南、东京、交趾支那、老挝和高棉的宗主权。暹罗已经陷入了英法两国的包夹。

暹罗被迫与英法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英暹条约》、《法暹条约》。英法两国在暹罗的领事裁判权、商品关税、公民经商、军舰自由航行等方面都给予了特权。看到条约内容熟悉不?基本就是《南京条约》的翻版,此时暹罗已经有陷入半殖民的风险。

而拉玛五世就是利用英法两国都想吞并暹罗,使暹罗成为英法两国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暂时维持独立局面的。而他的西化改革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当时英法对控制的地盘还没有完全消化,所以拉玛五世就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出让利益给英国来换取英国的支持对抗法国;另一方面抓紧进行国内近代化富国强兵的改革。当然远在欧洲的普法战争也为拉玛五世争取了时间,法国在此期间没有对暹罗发起咄咄逼人的攻势。因为法国大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登基称帝。法国元气大伤。

当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时候,法国也缓过神儿来了。法国加紧对暹罗的压榨和蚕食,拉玛五世忍无可忍之下在1893年跟法国宣战。战争的后果很残酷,逐渐成长的暹罗依然不是法国的对手。暹罗先后被迫把西北和东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英法两国,从而保持了暹罗暂时的独立。如下图所示:

拉玛五世这种以土地换和平发展的套路一直持续到一战之前,南部和东部的部分领土都是进入20世纪后割让给英法的。一战过后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是也元气大伤。况且随着欧洲战争的阴云,很快二战就来临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随着暹罗国力的增强,三方在中南半岛维持了和平局面。这也让暹罗的改革得以延续。

二战时期暹罗先后投降日本和英美,神奇般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避免了被殖民、陷入战火的命运

二战时期暹罗被日本占领,宣布加入轴心国集团。日本和暹罗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在日本的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情况下,1942年初泰国宣布向英美宣战。作为盟友日本对暹罗还是很关照的,一度将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如下图所示,这也许就是暹罗收到的战争收益吧。暹罗加入日本对抗英法,一方面是英法是世仇;另一方面不入伙就会被日本吞并。这样加入轴心国,不但没有被吞并还得了一些领土。

也许按照这个历史进程,暹罗将跟随日本在战后被审判。但是暹罗的做法再次刷新了世人的三观:日本投降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暹罗随即在翌日宣布之前对英美的宣战无效。这形同儿戏的行为居然被同盟国承认,这还不算暹罗还作为战胜国获得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原因:第一是美国考虑战后美国军事力量全球分布,所以看重了泰国这块介于印太两大洋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当然这就需要一个借口和理由,当暹罗在1941年向英美宣战的时候,当时的暹罗驻美大使社尼·巴莫宣布与亲日的泰国政府断绝关系。暹罗政府已不能独立并负责任地领导人民,所以并拒绝传达对美国的宣战声明。

说白了这就是亲美派,所以为了在暹罗这个关键位置美国扶植这位驻美大使社尼·巴莫成为暹罗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也因为是美国的原因,暹罗获得了日本的超过百亿日元的战争赔款。当然美国也在泰国获得了一块军事基地,泰国也成为美国的盟友。越南战争中美国曾经在此部署过大量的飞机。

第二个原因就是英国是非常不同意暹罗不收惩罚的,因为暹罗本就是英属印度旁边的一块肉。英国还想继续其殖民统治,但是在美国的劝说下(毕竟二战和战后都靠美国援助)也承认了暹罗反正的行为。由此,暹罗摇身一变成为了战胜国。

小结:

综上所述,暹罗(泰国)在近代历史当中凭借自己的改革、隐忍、努力以及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成为盐州近代史上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